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婆羅洲猩猩

鎖定
婆羅洲猩猩,是靈長目 [16]  人科 [15]  猩猩屬 [16]  的哺乳類動物。 [17]  其體毛長而稀,紅色,粗糙,幼年毛髮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黑色,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較大。雄性體型比雌性大。 [18] 
婆羅洲猩猩原產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 [19]  主要分佈在蘇門答臘島北部和婆羅洲; [20]  多棲息於低地和山區的熱帶雨林,包括龍腦香樹林和泥炭沼澤森林;喜獨居, [9]  白天在外面活動,夜晚睡在樹上。婆羅洲猩猩主要以各種各樣的水果為食,有無花果、紅毛丹、芒果等,還吃蜂蜜、鳥蛋、樹皮和嫩芽等。 [21]  婆羅洲猩猩孕期為244天,哺乳期60~84個月,雄性和雌性分別於114個月和84個月齡達到性成熟。壽命可達59歲。 [22] 
婆羅洲猩猩因身軀龐大、動作緩慢,較容易成為獵人的獵殺目標,至2012年,婆羅洲猩猩的數量估計下降已超過50%,2004~2005年調查顯示,婆羅洲猩猩的種羣數量為45000~69000只,種羣分佈很零散;主要威脅因素是偷獵和寵物貿易。 [22]  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屬於極危(CR)。 [23] 
中文名
婆羅洲猩猩
拉丁學名
Pongo pygmaeus
別    名
猩猩紅毛猩猩
外文名
英文 Bornean Orangutan
法文 Orang-outan de Bornéo
西班牙文 Orang-után
動物界
脊索動物門
哺乳綱
靈長目
人科
猩猩屬
婆羅洲猩猩
亞    門
脊椎動物亞門
亞    目
簡鼻亞目
亞    綱
真獸亞綱
亞    科
猩猩亞科
亞    種
3亞種 [6] 
命名者及年代
(Linnaeus, 1760)
保護級別
極危(CR)IUCN標準 [3] 
同義學名
Simia pygmaeus Linnaeus, 1760

婆羅洲猩猩形態特徵

靈長目人科猩猩屬的哺乳類動物。婆羅洲猩猩體棕紅色。體型龐大,雄性約為雌性兩倍,成年雄性體長97釐米,體重約60-90千克;雌性體長78釐米,約40-50千克。有頰囊,雄性尤其發達。隨着雄性年齡的增長、老邁,面頰部皮膚鬆弛向兩翼擴張而形成巨大面盤。與人類一樣,肋骨12對,但腰椎4枚;手腕部有中心骨,此骨隨年齡老邁而與其後的骨塊癒合,這兩點與人類不同。年老者有長而紅的頜須。拇指很小,腳發達,適於握物。腦容積,雌性320-400cc,雄性為405-540cc。雙臂很長,張開寬達23-24釐米,站立時雙臂下垂可達腳踝部;腿短,且不如臂粗壯;體毛稀疏,暗紅褐色,肩和背部有20餘釐米長毛;前額突出,嘴突出,唇薄,眼、耳、鼻均小,眼間距較窄;成年雄性的臉側具有葉狀的厚肉墊,在肉葉下面有一氣囊,它與喉部相連,充氣後鼓起很大,發聲時起共鳴作用;有的頦下有鬍子;手腳窄長,臂和手粗壯有力,手長約28釐米,腳長約32釐米;犬齒髮達,牙齒32枚,齒式與人類同。無尾。其體毛幼年毛髮為亮橙色,某些個體成年後變為栗色或深褐色。面部黑色,幼年時的眼部周圍和口鼻部為粉紅色。雄性臉頰上有明顯的脂肪組織構成的“肉墊”,具有喉囊。牙齒和咀嚼肌相對較大。 [1-2]  [7-9] 
除少數種類外,拇指(趾)多能與它指(趾)相對,適於樹棲攀爬和握物。鎖骨發達,手掌(及蹠部)裸露,並具有兩行皮墊,有利於攀緣。指(趾)端除少數種類具爪外,多具指甲。眼眶周緣具骨,兩眼前視,視覺發達,嗅覺退化。 [1-2] 

婆羅洲猩猩近種區別

婆羅洲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
體型龐大,雄性約為雌性兩倍,成年雄性體長97釐米,體重約60-90千克;雌性體長78釐米,約40-50千克。
雌性體重40-50千克,雄性體重60-90千克;雌性體長78釐米,雄性體長97釐米。面頰寬大,身材魁梧,雄性可重達100千克。
主要分佈在蘇門答臘島北部和婆羅洲
分佈於印尼蘇門答臘島
婆羅洲猩猩 婆羅洲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 蘇門答臘猩猩

婆羅洲猩猩棲息環境

婆羅洲猩猩主要棲息於低地和丘陵的熱帶雨林,包括龍腦香樹林和泥炭沼澤森林,生活在海拔高度為800米-1500米之間。它們棲息在樹上,並會隨食物而去到很遠的地方。 [1]  [12] 

婆羅洲猩猩生活習性

樹棲生活類羣。雄性單獨生活,雌性單獨生活或與小猩猩在一起。白天活動,大部分時間用於覓食,活動不如猴類迅速敏捷,以手腳交替抓握樹枝移動身體。能在地面直立行走,但要靠拳指支撐,腰不能直立。臂力強大,除虎豹外,無其他天敵。在距地面8~12米的樹杈上用樹枝架窩,上面覆以樹葉,夜晚睡在樹上。平時性温馴,發怒時很可怕。雨天使用大樹葉遮蓋身體。較其他類人猿,它更長時間在樹上,在地上可用四肢行走。動作遲鈍緩慢,不能在樹間跳躍,只能手腳並用,慢慢移動。通常單獨行動,幼仔與母親一起活動或形成暫時性小型羣體,由一隻雄性和攜帶幼仔的二、三隻雌性組成。 [1-2] 
婆羅洲猩猩的飲食包括超過400種水果的食物,如野生無花果(榕屬)和榴蓮屬屬(Durio),佔60%左右,主要吃樹葉、嫩芽、蜜果、生果、樹枝、樹皮及鳥蛋,亦會吃昆蟲和無脊椎動物,但是佔食物中的數量很少。偶爾會吃富含礦物質的土壤。 [1-2] 

婆羅洲猩猩分佈範圍

婆羅洲猩猩原產自印度尼西亞和馬來西亞,主要分佈在蘇門答臘島北部和婆羅洲。有三個亞種,分佈於印尼的加里曼丹島,馬來西亞的沙撈越,文萊(存在不確定性)。是猩猩種中唯一分佈在亞洲的種類,分佈區狹小。數量不多。 [2]  [10-11] 
婆羅洲猩猩分佈圖 婆羅洲猩猩分佈圖 [3]

婆羅洲猩猩繁殖方式

婆羅洲猩猩生殖行為

築巢於樹上,並將附近的樹枝及蔓條弄平,蓋上樹枝即成只能住一晚的巢,第二天晚再另築新巢。是所有哺乳動物物種的繁殖速度最慢,出生的間隔大約在8年間。初生時體重約1.6千克,一生下來便能反射性抓握東西,可抓住母親的長毛吮奶,幼仔與母親共同生活約5年後,獨立生活。 [1-2] 

婆羅洲猩猩生殖週期

孕期235至270天,哺乳期60~84個月,每胎一仔,雄性和雌性分別於114個月和84個月齡達到性成熟。 [1-2]  [13] 

婆羅洲猩猩壽命

壽命可達59歲。 [13] 

婆羅洲猩猩亞種分化

婆羅洲猩猩(3亞種)

中文名稱
學名
命名者及年代
1
Pongo pygmaeus pygmaeus
(Owen, 1837)
2
Pongo pygmaeus wurmbii
(Linnaeus, 1760)
3
Pongo pygmaeus morio
(Tiedemann, 1808)
[6] 

婆羅洲猩猩保護現狀

婆羅洲猩猩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2016年 ver3.1——極危(CR)。 [3] 

婆羅洲猩猩種羣現狀

在東南亞廣大的範圍內,婆羅洲猩猩被無情地獵殺,這與其龐大的身軀和緩慢的動作有關,使它們容易成為獵人的獵殺目標。在過去60年(至2012年),婆羅洲猩猩的數量估計下降已超過50%。2004~2005年調查顯示,婆羅洲猩猩的種羣數量為45000~69000只,種羣分佈很零散。 [1]  [3]  [14] 

婆羅洲猩猩瀕危原因

主要威脅是棲息地的喪失,人類的無序擴張,80%猩猩的棲息地因非法採伐已失去,包括將森林轉換為農田,特別是油棕櫚種植園,黃金開採,火災損失,木材生產,偷獵和寵物貿易。這些因素仍然是整個婆羅洲猩猩的主要威脅。 [1]  [3] 
婆羅洲猩猩全部圖冊網址 [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