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俞明震

鎖定
俞明震(1860年—1918年),字恪士,又字啓東,號觚庵,祖籍浙江山陰(今紹興斗門,生於湖南。光緒戊子(1888年)科舉人,官至甘肅提學使。入民國,為肅政史,謝病歸隱杭州西湖。明震工詩,吟甚苦,自言成一詩或至終夕不眠,甚且病眩,故所作不多。所著《觚庵詩存》傳於世。
恪士、啓東
觚庵
所處時代
清朝→民國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湖南善化(今屬長沙縣
出生日期
1860年
逝世日期
1918年
主要成就
觚庵詩存
主要作品
《觚庵詩存》
本    名
俞明震
性    別

俞明震人物生平

俞明震為浙江新昌五峯俞氏38世孫,其22世先祖俞仁一於明代始遷紹興斗門,至其高祖俞善全(志仁)再遷京師,寄籍順天宛平(今屬北京)。其父俞文葆,為咸豐辛亥(1851年)舉人,曾任湖南興寧東安知縣,故僑居湖南善化縣(今屬長沙市)。俞明震少年能詩。光緒十六年(1890年),考中庚寅恩科三甲進士,同年五月,改翰林院庶吉士。光緒十八年五月,散館,著以部屬用,授刑部主事。中日甲午戰爭爆發後,奉台灣巡撫唐景嵩奏調,於光緒二十一年(1895年)接替顧肇熙,擔任台灣布政使。之後僅數日,清朝據《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與日本,俞明震與唐景嵩邱逢甲等組織台灣守軍抗日,成立台灣民主國,並出任內務大臣,不久因兵敗,匆促離台,內渡廈門
戊戌變法期間,俞明震積極支持康、梁,並參與湖南巡撫陳寶箴在當地推行的新政。變法失敗後,轉任南京江南水師學堂兼附設礦務鐵路學堂總辦。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轉任江西贛寧道。宣統二年(1910年),任甘肅提學使。三年(1911年),代理布政使。民國初年,任平政院肅政使。不久,辭歸故里。晚年寓居上海、杭州等地,民國七年十一月廿二日(1918年12月24)卒於杭州俞莊,葬杭州。有《觚庵詩存》四卷。
俞明震學生成才者甚眾,如國學大師王伯沆、作家魯迅等。
甲午戰爭時,曾協助台灣巡撫唐景崧據守台灣。俞明震還曾擔任釐捐總局局長,甘肅學台藩台等職。俞明震曾擔任過南京江南水師學堂督辦,也即校長。
1898年,18歲的周樹人(魯迅)進入該校,成為俞明震的學生。《魯迅日記》中多次提到 “恪士師”,就是俞明震。魯迅還曾在《瑣記》一文中,以親切的筆致描述過後來送他出國留學的“恩師” 。
魯迅先生在《朝花夕拾·瑣記》一文中回憶他入江南陸師學堂附設礦路學堂讀書時情形,説:“但第二年的總辦是一個新黨,他坐在馬車上的時候大抵看着《時務報》,考漢文也自己出題目,和教員出的很不同。有一次是《華盛頓論》,漢文教員反而惴惴地來問我們道:‘華盛頓是什麼東西呀?
被魯迅曰為“新黨”的總辦亦即俞明震,字恪士,祖籍山陰斗門,《魯迅日記》中尊他為“恪士先生”。當然那個時候,魯迅也許還不知道這位四品銜的總辦,和他還有同鄉之誼。因為早在俞明震曾祖父俞世琦時,已寄籍順天府宛平縣,到他的父親俞文葆這一代,官湖南新寧東安知縣,家居善化(屬今長沙市),一家又變作湖南人。因俞明震三弟俞明頤與湖南最負盛名的曾國藩家族聯姻,而被徐鑄成稱之為“湖南望族”了。
光緒十六年庚寅恩科,俞明震中試成進士,依例為庶吉士,三年散館授刑部主事。中日甲午戰爭前奉台灣巡撫唐景崧奏調赴台,委管全台營務,並親臨前線,參加了抗擊日本侵略者的戰鬥。這是俞明震任江南陸師總辦前的大致經歷。目睹清王朝的腐敗無能,俞明震傾向變法維新,主張學習外國先進經驗,特別是日本明治維新推行的種種舉措。他在陸師總辦任內,兩次帶領陸師學生赴日留學,其中包括魯迅和他的兒子俞大純,他自己和他的弟弟俞明頤重點考察了日本的學校教育和成人教育、軍事教育。期間他在南京接待了來中國考察學務的日本使者嘉納治五郎。俞明震妹夫陳三立參加了這次宴集。魯迅先生在《瑣記》一文描述雷電學堂(即江南水師)的烏煙瘴氣,教學內容陳舊不堪,學校當局昏聵糊塗,大搞封建迷信活動等等,俞明震、陳三立也都心知肚明,面對日本使者惟有慚愧而已。陳三立撰有五言長詩記其經過。
俞明震任陸師總辦時,在戊戌政變中被謫廢的妹夫陳三立移家江寧,東南名士李瑞清樊增祥夏敬觀朱祖謀王伯沆、陳伯弢等一班人,相從優遊於六朝煙水間,秦淮尋漲,後湖觀荷,詩酒流連,殆無虛日,人謂勝流如林,蔚為景象。其中陳伯弢撰《雜記》寫了俞明震一則軼事:
歲辛丑,餘需次江寧,僦居烏衣巷。一日飲集同人,待俞恪士觀察不至,旋以詩來辭雲:“寒風吹腳冷如冰,多恐回家要上燈。寄語烏衣賢令尹,醃魚臘肉不須蒸。轎伕二對親兵四,食量如牛最可嫌。轎飯若教收折色,龍洋八角太傷廉。”轎飯,京師謂車飯錢,雖每名只犒一角,然南京宴會如座客有道台五七人,親兵之外,尚有頂馬、傘夫,開銷動輒百餘名,跟丁則每名倍之,或竟有需索者,廉員請客固不易也。
撰上面這則雜記的陳伯弢,也是湖南人,光緒十九年舉人,以試用知縣住在夫子廟前烏衣巷,與俞明震以詩文交。他擺酒請俞明震,所謂“觀察”是對道台的美稱,時俞明震以道台出任陸師總辦,因系軍校性質,所以有親兵、頂馬。俞明震作打油詩婉辭,用心不可謂不良苦。黃濬《花隨人聖庵摭憶》寫了這一件事,同時説“俞寓,當是芝蔴營三號”。見於徐鑄成先生文章謂“芝蔴營六號”,不知是因為記錯還是寫錯。俞明震後來在城北頭條巷,自己買地皮造“俞園”,芝蔴營三號大約是初期的住處,他去學校要坐馬車,與學校大約有一段距離,有待進一步的考證。
以收藏著名一時,秘本甚多,多系內廷珍藏之本,如宋元孤本、明清名家碑帖、書畫、尺牘等,雖張元濟張謇鄭文焯等家亦不如。居杭州時,有書屋五楹,藏書樓名為“藴玉山房”,收藏有戚本紅樓夢》,有乾隆德清戚蓼生收藏並序桐城張開模藏有過錄本,光緒間為俞明震所得。與袁昶沈曾植金蓉鏡等藏書家往來甚頻,藏書印有“俞明震印”、“俞氏藏書”、“俞恪士珍藏”等。編《俞氏藏書樓目錄》和《收藏紀事冊》,為其收藏圖書和金石文物的帳簿。撰《觚庵集》、《觚庵詩存》、《觚庵漫筆》、《台灣八日記》等。

俞明震家庭成員

父親:俞文葆
弟弟:俞明觀,俞明頤
妹妹:俞明詩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