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宛平

(地名)

鎖定
宛平,自古即為京南門户,城建於明末崇禎十年(1637年),當時正是明朝的戰亂時期,建此城以屯兵守衞京城。明時稱“拱極”城;清時改名為“拱北”城,當時並不叫宛平,宛平縣署在北京城內鼓樓附近。辛亥革命後,宛平縣劃歸河北省,宛平縣署正式遷到此地,而七七事變就是發生在宛平城邊。它的形制結構初建時與普通縣城不同,城的內部無一般縣城的大街、小巷、市場、鐘鼓樓等設施。全城只有東西兩門,並都有甕城及城樓,整個城牆比較厚實、堅固,主要是有利於防衞京師。
中文名
宛平
著名景點
抗戰紀念館、興隆寺等
所屬國家
中國
所屬城市
北京市

宛平歷史事件

宛平 宛平
宛平城明、清時期沒有遭受什麼破壞,但民國以後成了一個多災多難的地方。1937年7月7日晚間,日本侵略軍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演習,並鳴槍逞兇。當晚,日軍反向在此守衞的二十九軍提出無理抗議,聲言中國軍隊由宛平縣城開槍,並聲稱有一日本兵失蹤,要進宛平縣城搜索,當時遭到二十九軍守橋部隊的斷然拒絕,日軍即用大炮和機槍向宛平縣城轟擊,雙方展開了激戰,日本侵略軍遭受了重大傷亡。“七七事變”是中國人民抗日自衞戰爭的起點,也是東方及太平洋地區反法西斯戰鬥的起點,在宛平城邊、盧溝橋畔,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愛國官兵,為保衞自己的祖國英勇奮戰,多少先烈獻出了自己的生命,令人肅然起敬。 [1] 

宛平總體構造

宛平 宛平
宛平城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萬平方米。原名拱北城。是一座橋頭堡,城垣建築與北京類似。有城門兩座。城牆四周外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眼,每垛口都有蓋板。宛平原是明代順天府下轄的京城附郭縣之一,清改稱拱極城。1928年12月1日宛平縣公署遷至盧溝橋原拱極城。拱極城始稱宛平城。1937年七七事變在這裏爆發。1984年重修了城牆、城樓和甕城 [2] 

宛平城牆城門

宛平 宛平
城牆基礎為六層條石,上砌城磚,內部以黃土、碎石築實,頂部面磚三層。全城東西長640米,南北寬320米,總面積20.8公頃。據《武俊碑》文記載:"城樓二座、閘樓二座、甕城二座、敵樓二座、角台四座、角樓四座、中心台二座、小敵台四座、馬道八條、門樓八間、城上旗杆十二根。"城牆四周外側有垛口、望孔、下有射孔,每垛口有蓋板。該城只有東西二城門,城內主幹道一條。西城門原叫永昌門,後改威嚴門,東城門名叫順治門。門洞高4.5米,寬4米。 [3] 

宛平城樓重現

宛平
宛平(15張)
1984年9月25日動工重建1958年拆去的城樓及甕城。此次重建城樓,將城台向內延伸4.6米,城樓為木結構,二層單檐歇山頂,面闊三間,14.52米,進深1間5.28米,廊深1.65米,下檐出0.9米。筒瓦吻獸,雅伍墨旋子彩繪。城樓高11.68米,牆台高9.6米,通高21.28米。 [3] 

宛平抗戰紀念館

1985年度,中央正式決定在宛平城內舊縣衙遺址上興建一座規模宏麗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1986年7月7日舉行奠基儀式,一年後,在抗日戰爭50週年紀念日前夕竣工。該館以圖片為主,並配以珍貴文物,反映了"九·一八"事變至抗日戰爭勝利這一歷程中有關重大歷史事件。《盧溝橋事變》半景畫館,以逼真的聲像效果,使觀眾如身臨其境,重温50多年前的悲壯歷史。 [3] 

宛平興隆寺

宛平城內原有一座古剎興隆寺,始建於明代萬曆丁未年(1607),清代康熙六年(1667)重修。民國後,該寺日漸衰敗。當時有大殿三間,內供佛祖釋迦牟尼,兩側十八羅漢。東西禪房各三間,山門懸"興隆寺"匾,門外兩尊石獅。該廟址現為盧溝橋交通隊所在地。據悉,該處文物遺址正籌劃重修。 [3] 

宛平抗戰雕塑園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是北京地區重要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雕塑園位於宛平城南北中軸線上,佔地面積20公頃,由38尊柱形青銅雕塑組成,包含一千餘人物雕像。這些凝結了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老中青三代藝術家的心血和汗水的大型抗戰羣雕,在雕塑佈局上採用我國民族傳統的碑林的形式,莊嚴肅穆,氣勢宏偉。雕塑每尊長寬各為1.8米,高度為4.3米,加上1.5米高的底座,每尊雕塑的高度均為5.8米左右。
羣雕根據不同的歷史時期、不同的事件和場景分為四個大的部分,分列在江澤民主席親筆題詞的中國抗日戰爭紀念碑周圍。第一部分主題為“日寇侵凌”,包括9尊雕塑;第二部分主題為“奮起救亡”,包括7尊雕塑;第三部分為“抗戰烽火”,包括11尊雕塑;第四部分為“正義必勝”,包括11尊雕塑。如果説中華民族抗擊日本侵略者這一段血與火的歷史,早已經成為了一部由小説、詩歌、音樂、歌曲、電影、攝影、繪畫等多種文學藝術形式組合而成的壯麗詩篇的話,那麼抗戰羣雕則是一部凝結在青銅與岩石之中的形象史詩。作品以現實主義的手法,並結合中國民族藝術的傳統,再現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驚天地泣鬼神的英雄氣概。 [3] 

宛平現狀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雕塑園是由北京市政府投資建設的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5年7月7日奠基,2000年7月竣工,同年8月16日對社會開放。 [3] 
雕塑園位於豐台區宛平城與京石高速公路之間的三角地帶,西臨永定河,南望京石路,北倚宛平城。佔地20公頃。雕塑園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雕塑羣區、中心廣場、宛平城牆和綠林等主要景區。雕塑羣區二萬二千五百平方米,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過程,分為“日寇欺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正義必勝"四個部分,擺放了38尊直徑2米,高4.3米的柱形雕塑,青銅鑄造,均重6噸。羣雕以《國歌》為主題,以中國傳統碑林形式佈陣。借鑑中國傳統雕塑形式創作,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和大無畏的英雄氣概。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由國家主席江澤民親筆題寫碑名。碑高15米,寬8米,厚6.6米,由巨大的花崗岩和壓碎的侵略者戰爭機器殘骸鑄銅雕塑組成,象徵着正義必勝,一切侵略者必將失敗。中心廣場2500平方米,花崗岩鋪砌成精美圖案,選用的石才來自中國抗日戰爭主要戰場。 [3] 
雕塑園綠林85600平方米,種植了雪松、白皮松、合歡、銀杏、珍珠梅連翹西府海棠等數十種喬灌木和名貴草坪,林草相映,參差錯落,起伏跌巖。
這是一個強國興邦的課堂,這是一個集歷史、文化、藝術和愛國主義教育於一體的觀光勝地。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和38尊雕塑坐落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雕塑園”內,整個紀念雕塑園位於北京市豐台區宛平城與京石高速公路之間的三角地帶,北倚宛平城牆,西臨永定河,佔地20公頃。園內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碑、雕塑羣區、中心廣場、宛平城牆、綠地等主要景區。
抗戰紀念碑位於園內中心廣場,中間是江澤民題寫的碑名。紀念碑整體由巨大的花崗岩和壓碎的坦克殘骸鑄銅雕塑組成,象徵着中國人民決心壓碎侵略者戰爭機器的不屈不撓的精神。紀念碑由中央美術學院藝術工程部設計,河北衡水華日金屬製品有限公司鑄造。中心廣場佔地2500平方米,由花崗岩鋪砌成精美圖案,選用的石材來自當年中國抗日戰爭主要戰場。 [3] 
圍繞抗戰紀念碑的雕塑羣佔地22,500平方米,由38尊柱形青銅雕塑形成,每柱青銅雕塑高4.5米,它們以《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為創作主線,按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歷史過程,分為“日寇侵凌”、“奮起救亡”、“抗日烽火”、“正義必勝”等四個部分圍繞着紀念碑豎立,這種豎立的形式被稱為是“中國傳統的碑林形式”。青銅柱上雕塑着上千個為中華民族的獨立解放事業浴血奮戰的中華兒女的形象,他們栩栩如生地再現了半個多世紀前全體中國人民前赴後繼、慘烈悲壯的歷史場景。羣雕由中央美術學院雕塑系設計製作。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