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七七事變

(中華民族全面抗戰的起點)

鎖定
七七事變,又稱盧溝橋事變,發生於1937年7月7日 [1] 
1937年7月7日夜,盧溝橋的日本駐軍在未通知中國地方當局的情況下,徑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詭稱有一名日軍士兵失蹤,要求進入北平西南的宛平縣城搜查 [13]  ,被中國駐軍嚴詞拒絕,日軍隨即向宛平城和盧溝橋發動進攻。中國駐軍第29軍37師219團奮起還擊,進行了頑強的抵抗 [2] 
“七七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1] 
中文名
七七事變
發生時間
1937年7月7日
又    稱
盧溝橋事變

七七事變事變背景

日本早在明治維新時期,在確立近代天皇制的同時,迅速走上了擴張侵略的軍國主義道路,並制定了以中國、朝鮮為主要侵略對象的所謂“大陸政策”。20世紀初葉,日本於日俄戰爭後取代俄國,在中國東北擴大殖民勢力,屯駐關東軍,設立殖民機構“南滿鐵路公司”,把東北作為對中國殖民擴張的基地。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日本利用西方列強無暇東顧,極力擴大對華侵略,出兵山東,脅迫袁世凱接受日本妄圖鯨吞中國的“二十一條要求”,把侵略魔掌伸向中國內地。一次大戰後,日本企圖通過加緊掠奪中國、朝鮮和其他亞洲國家,擺脱政治、經濟危機,在1927年的“東方會議”上對侵略中國問題進行了精心策劃。1931年9月18日,日本對我國東北發動突然襲擊,3個多月就佔領東北全境。翌年日軍進攻上海(一·二八事變),並攻佔大片華北土地,威逼平津,又在東北建立偽“滿洲國”、在華北搞所謂“自治運動”,妄圖長期佔領這些地區。1936年日本製定的總體戰略計劃――“國策基準”出籠後,日本舉行了一次“將官”演習,向參加演習的將官交代了全面發動侵華戰爭的戰爭部署 [2] 
日本侵略者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侵吞我國東北後,為進一步挑起全面侵華戰爭,陸續運兵入關。到1936年,日軍已從東、西、北三面包圍了北平(今北京)。
從1937年6月起,駐豐台的日軍連續舉行挑釁性的軍事演習 [2] 
駐守北平宛平城的中國部隊

七七事變直接起因

1936年,日本華北駐屯軍以卑鄙的手段佔領豐台,將下一個目標定在了盧溝橋。七七事變爆發前夕,北平的北、東、南三面已經被日軍控制:北面,是部署於熱河和察東的關東軍一部;西北面,有關東軍控制的偽蒙軍8個師約4萬人;東面,是偽“冀東防共自治政府”及其所統轄的約17000人的偽保安隊;南面,日軍已強佔豐台,逼迫中國軍隊撤走。
這樣,盧溝橋就成為北平對外的唯一通道,其戰略地位更加重要。為了佔領這一戰略要地,截斷北平與南方各地的來往,進而控制冀察當局,使華北完全脱離中國中央政府,日軍不斷在盧溝橋附近進行挑釁性軍事演習,一場暴風雨即將來臨。 [3] 

七七事變事件經過

1937年7月7日夜 [10]  (一説為19點30分 [11-12]  ,駐豐台日軍河邊旅團第一聯隊第三大隊第八中隊,由中隊長清水節郎率領,在盧溝橋以北地區舉行以攻取盧溝橋為假想目標的軍事演習,11時許,日軍詭稱演習時一士兵離隊失蹤,要求進城搜查。在遭到中國駐軍第二十九軍第三十七師二一九團團長吉星文的嚴詞拒絕後,日軍迅即包圍宛平縣城。翌晨2時,第二十九軍副軍長兼北平市長秦德純為防止事態擴大,經與日方商定,雙方派員前往調查 [10] 
但日軍趁交涉之際,於8日晨4時50分,向宛平縣城猛烈攻擊。並強佔宛平東北沙崗,打響了攻城第一槍,中國守軍忍無可忍,奮起還擊,日軍在同一天內,連續進攻宛平城三次,均遭中國守軍的英勇抵抗。
7月8日,北平當局令駐軍堅守盧溝橋。宋哲元致電蔣介石,報告盧溝橋事變真相。
同日,國民政府外交部為盧溝橋事變向日本大使提出口頭抗議。
同日,日本內閣會議提出所謂“事件不擴大,就地解決”的方針,欺騙世界輿論,麻痹國民黨當局,爭取時間調集部隊。
9日,北平當局與日軍達成協議:(1)雙方立即停止射擊;(2)日軍撤退至永定河左岸,中國軍隊撤至右岸;(3)盧溝橋守備由河北保安隊石友三部擔任。翌日,中國軍隊撤退,日軍不僅不履行諾言,反而大批調兵向中國軍隊進攻。
11日,平津當局與日軍達成現地協定:(1)第二十九軍代表聲明向日軍表示道歉,並懲辦此次事變責任者;(2)取締共產黨、藍衣社及其他抗日團體的抗日活動;(3)永定河以東不駐中國軍隊。
10日,各方紛紛報告,日軍已由天津、古北口、榆關等處陸續開到,且有大炮、坦克等向盧溝橋前進,已將大井村五里店等處佔領;平盧雲路也不通行,戰事即將再發。
11日起,日軍時以大炮轟擊宛平城及其附近一帶,城內居民傷亡頗多,團長吉星文亦負傷,就將城內居民向城外比較安全地帶疏散。戰事由此擴大到八寶山、長辛店、廊坊、楊村等處。第二十九軍各部分散於各處應敵。日軍出動飛機在各處偵察掃射,戰事時斷時續 [1] 

七七事變事變各方

七七事變中國

國民革命軍第29軍軍長:宋哲元、副軍長:佟麟閣 [7] 
第37師師長:馮治安,駐守北平、南苑、西苑、豐台
第38師師長:張自忠,駐守天津、大沽、滄縣、廊坊
第132師師長:趙登禹,駐守河北省大名、河間
第143師師長:劉汝明,駐守張家口、張北,懷來 [8] 
第9騎兵師師長:鄭大章,駐守通縣,南苑 [9] 

七七事變日本

中國駐屯軍司令官:田代皖一郎中將、香月清司中將(接任)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旅團長:河邊正三少將
步兵第一聯隊聯隊長:牟田口廉也大佐
步兵第三大隊大隊長:一木清直少佐
步兵第八中隊中隊長:清水節郎大尉
北平特務機關長:松井太久郎大佐
陸軍大臣,第40任首相:東條英機大將
大特務:土肥原賢二中將

七七事變事件影響

“盧溝橋事變”揭開了全國抗日戰爭的序幕 [1] 
七·七事變的第二天,中共中央通電全國,號召中國軍民團結起來,共同抵抗日本侵略者。全國各族各界人民熱烈響應,抗日救亡運動空前高漲。在這種形勢下,蔣介石於7月17日在廬山發表談話,宣佈對日作戰 [2] 

七七事變歷史意義

七七事變的整個過程清楚地表明,它是日本政府、財閥、政黨的共同意志,絕不是什麼日本少數軍人牽着軍部、政府的鼻子走。它是日本大陸政策的必然發展和有計劃有準備的行動,是日本長期以來侵華野心的最終全面實施,也絕不是什麼偶然事件。中國已經喪失了台灣、澎湖列島和東北等一系列領土於日本侵略者之手,日本還霸佔了中國剩餘領土內一系列軍事、經濟主權,更甚而要侵佔華北,中國已經到了忍無可忍、不得不還手的最後地步了。日本知道中國已經不可能再有任何的退讓,漸進式的蠶食已經走到了盡頭,再也行不通了。為此,日本急不可耐地拋棄了漸進式蠶食的方法,為了實現預定的大陸政策,對中國開始全面出擊,企圖根本上滅亡中國。然而,侵略者總要給自己粉飾一下,説什麼是由於中國的“反日”行為才造成了日本的被迫反應:簡直是一派胡言,潛台詞無非是“中國應該順從地接受日本的統治、佔領和奴役”。而這,只能是日本侵略者自己的夢想罷了。 [6] 

七七事變後世紀念

七七事變七七週年

2014年7月7日是“七七事變”77週年紀念日。黨和國家領導人在2014年7月7日上午到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隆重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週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央電視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現場直播紀念儀式,新華網、人民網、中國網絡電視台同步直播。 [4] 

七七事變歷年紀念

1987年7月7日全民族抗戰爆發50週年之際,坐落於全民族抗戰爆發地——北京盧溝橋畔的宛平城內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正式對外開放,鄧小平同志親自題寫了館名。
1997年7月7日,紀念館二期工程竣工,江澤民親筆題詞:“高舉愛國主義旗幟,以史育人;弘揚中華民族精神,振興祖國。”
2005年7月7日,在紀念館舉行了一場盛大的紀念活動——《偉大勝利——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60週年》大型主題展覽開幕。時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長春、時任中宣部部長劉雲山等多位國家領導人出席開幕式,時任北京市委副書記、市長王岐山主持開幕式,開幕式有2000人蔘加。現場伴隨着《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的樂曲聲,60發紅色信號彈射向天空,3000羽和平鴿飛上藍天。
2012年,恰逢全民族抗戰爆發75週年,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與中國音樂家協會愛樂樂團共同舉辦了主題音樂會。
2014年7月7日上午10時,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七十七週年儀式在盧溝橋畔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隆重舉行,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紀念儀式並發表重要講話。 [5] 
2023年7月7日上午,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6週年儀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 [14-15] 
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6週年儀式在京舉行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