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五大道

(天津旅遊景點、國家4A級旅遊景區)

鎖定
五大道文化旅遊區 [4]  是指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長方形區域 [11]  ,是迄今天津乃至中國保留最為完整的洋樓建築羣,天津人把它稱作“五大道”。 [8] 
五大道地區擁有20世紀二三十年代建成的具有不同國家建築風格的花園式房屋2000多所,建築面積230萬平方米。 [9]  其中最具典型的300餘幢風貌建築中,英式建築89所、意式建築41所、法式建築6所、德式建築4所、西班牙式建築3所,還有眾多的文藝復興式建築、古典主義建築折衷主義建築巴洛克式建築、庭院式建築以及中西合璧式建築等,被譽為“萬國建築博覽館”。 [11] 
建城已經有600多年的天津,沒有古都西安的繁盛,也沒有古都北京的顯赫,卻在近代的中國出盡了“風頭”,以至於中國史學界有着這樣的説法:“漢唐看西安,明清看北京,近代百年看天津。”可以説,近代的中國,特別是1840年鴉片戰爭至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的近百年裏,沒有哪一座城市能夠像天津這樣,緊緊地把城市的命運與國家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擔當了無可替代的角色,佔據了極其重要的地位。 [24] 
中文名
五大道
外文名
The Five Major Avenues
地理位置
天津市和平區河西區 [21] 
氣候條件
温帶季風氣候
開放時間
全年:週一至週日 00:00-24:00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佔地面積
1.28 km²
著名景點
民園廣場
民園西里
先農大院
納森舊居等
所屬國家
中國
適宜遊玩季節
3~11月 [51] 
建議遊玩時長
1-2小時

五大道歷史沿革

“五大道”僅僅是天津租界的一部分,從1861年至1945年,長達85年間,天津共有九國租界。在當時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會,這些租界是享有“治外法權”的“國中之國”。一方面,租界可以提供外國保護,免受動亂襲擾;另一方面,租界居住環境較為安逸;因此,大批中外歷史人物曾經在天津租界居住。 [23]  因此,一方面社會與朝政更迭變幻,租界成了政治的避風港;另一方面天津的地理、交通與海關之利,充滿了商機。

五大道早期形態

19世紀末20世紀初,五大道地區原是天津城南一片坑窪塘澱。在這片荒蕪的土地上,散落着一些窩棚式的簡陋民居,當時有“二十間房”、“六十間房”、“八十間房”等似是而非的地名,後劃為英租界。

五大道近代

五大道
五大道(3張)
租界於1903年越過牆子河向南擴展,將牆子河以南的大片地區全都納入英租界,被稱為“英租界牆外推廣界”。按照現在的區域劃分,這一帶即為南京路、馬場道、西康路、營口道合圍的區域,今五大道即在其範圍之內。 [15] 
1911年辛亥革命後,許多清朝皇親國戚、遺老遺少從北京來到天津租界寓居;另外許多富賈鉅商、各界名流、紅角、北洋政府時期的要人也曾在此留下過足跡。一些北洋政府內閣包括總統、總理、總長、督軍省長市長等各界名流人士百餘人下野後在此寓居,力圖東山再起。
從1919年至1926年的七年間,英租界工部局利用疏浚海河的淤泥在這裏填窪修路,逐步形成了五大道的交通脈絡。由於軍閥連年混戰,帝國主義加緊侵略,這裏成了“國中之國”。不少清朝遺老遺少也從北京來到這裏。一些叱吒一時的總統總理、督軍等達官顯貴下野後到這裏置地建房。英國先農公司、比利時儀品公司、外國教會及部分中資公司也來此承建房屋。大量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相繼建成,形成了獨特的景觀。 [22] 

五大道現代

天津五大道
天津五大道(5張)
至於“五大道”名稱的由來,至今還沒有定論,目前主要有兩種説法:一種説法是形成於20世紀五六十年代,當時這一區域居住的多是高級知識分子和領導同志,因域內有“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重慶道和成都道”五條較長的街道故名,而其間的常德道因為較短未包括在內。另一種説法則是天津地方史專家金彭育先生引述原和平區龐其中副區長的回憶:20世紀80年代李瑞環擔任天津市長時,在實施天津房屋整修時,當時房管局總工程師章世清選定了一個範圍,即“成都道、南京路、馬場道、西康路和貴州路”五條道路合圍的區域。於是,“五大道”的叫法就流傳下來,併成為這一區域的簡稱。 [15] 
自1999年至2002年,市、區政府共投入3億元資金,對五大道地區風貌建築進行了全面整修,4年時間共計整修了536棟、71.8萬建築平方米風貌建築。整修五大道區域內道路11條。架空線路全部入地。改造和整修沿街圍牆11248米。增添和改造了3萬平方米的綠地和園林小品。增添17處雕塑和1處浮雕牆。更換新式路燈800餘盞。安裝新式電話亭260個、果皮箱300個。整修完畢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天津市委書記張立昌同志專門為此題寫了“五大道”。 [22] 

五大道景區概況

五大道地區,作為天津市政園林和民居建築的典型代表而別具特色。第一,它形成了姿態萬千的西式建築羣體景觀;第二,建築的私密性構成了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第三,近代許多政客買辦、達官顯貴居於此。 [20] 

五大道景點介紹

五大道 五大道
天津的五大道是指成都道以南,馬場道以北,西康路以東,馬場道與南京路交口以西的一片長方形區域 [11]  。五大道文化旅遊區縱橫23條道路,道路長度17公里,面積1.28平方公里,建築面積230萬平方米。歷史風貌建築小洋樓423所,每年接待遊客300萬人次,綜合收入超2億元,獲評國家級夜間文化和旅遊消費集聚區。 [9] 
歷史上曾是英租界的“牆外推廣界”,地勢低窪,後被填平,各國建築師紛紛在此建造房屋。“五大道”這一名稱出於何時,一直不得而知。有一種説法是“文革”初期,由於天津的“三高”(即高級知識分子、高級幹部、上層愛國人士)人物主要居住在五大道,成為紅衞兵“掃四舊”的重點地區,因此有了“五大道”這一名稱。具體到五大道的範圍,有兩種説法。一是指馬場道、睦南道、大理道、常德道、重慶道五條道路,不包括成都道;二是指上述六條道路,但因常德道較短,為半條道路,故省略了。五大道的準確範圍,直到20世紀80年代,開始準備整修時才確定下來。 [25] 
如今,“五大道”已經成了天津小洋樓的代名詞。五大道地區的地名有三個特點:一是獨立宅邸多,里巷數量少,而名人名樓概以門牌為標識,不另命名,不設匾牌張。二是街巷通名以“裏”為主,“衚衕”之名在這裏已銷聲匿跡。三是出現了“大樓”、“別墅”、“村”、“坊”一類公寓莊園的通名,如:香港大樓、馬場別墅、劍橋大樓、安樂村、育文坊等。 [50] 
五大道 五大道
  • 達文士樓
達文士樓建於1905年,是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21號的小洋樓 [29]  ,原為英僑學者達文士居住,稱“達文士樓”,這座典型的西班牙花園別墅,是五大道上最早的建築。
  • 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
坐落在馬場道上的還有北疆博物院和原天津工商學院。
北疆博物院(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在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院內 [27]  [33]  )是中國早期博物館之一,創建於1922年,建築為平面“工”字形,具有羅馬建築風格
北疆博物院陳列室最初於1928年正式對外開放。其公開展出的藏品大部分是永久性的,以壁掛式展櫃陳放方式展出。一樓內容包括地質學、古生物學、史前學和人種學;二樓內容包括動物學、植物學等。 [53] 
2014年,正值中法建交50週年暨桑志華來華科學考察100週年之際,在天津市政府和各級領導大力支持下,北疆博物院修繕工程全面展開,恢復其原有的標本收藏、陳列展示、科學研究及科普教育的功能。2015年底,修繕及復原陳列工程全部告竣,沉寂了半個多世紀的北疆博物院,終於在乙未歲末再供世眼,於2016年1月22日重新對公眾開放。 [53] 
原天津工商學院(現為天津外國語大學馬場道校區,位於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17號 [27]  )建於1921年,主樓三層帶地下室,外檐大塊蘑菇石牆面,曼塞爾式瓦頂,圓形大鐘,為法國羅曼式建築風格。
河北大學的前身,是1921年由當時管理天主教直隸東南教區的法國耶酥會士在天津馬場道創辦的“天津工商大學”。1933年夏,因所設系科數量未達“大學”標準,在教育部註冊時易名為“天津工商學院”。此後學校加強了系科建設,於1948年秋獲准重新註冊為“私立津沽大學”。 [52] 
1951年9月19日,教育部令批准改為“國立津沽大學”。1952年秋全國高校院系調整,津沽大學工、商兩學院調出,以原津沽大學師範學院為基礎,在原校址建為“天津師範學院”。1958年夏,河北省教育廳將學校擴建為“天津師範大學”。1960年夏,河北省人民政府委員會將天津師範大學改為綜合性大學,定名為“河北大學”。1970年,河北大學由天津市遷至河北省保定市合作路今址。 [52] 
  • 天津醫科大學廣東路校區
天津醫科大學廣東路校區位於河西區廣東路1號 [55]  ,為美國兵營舊址,屬市級文物保護單位。該建築建於1910年,院內原有大操場和13座仿英式樓房,建築風格各異。磚木結構,佔地2.8萬平方米。該址現存一號、七號、八號樓三幢,建築佔地面積2241.10平方米,其中主樓為三層,帶地下室,大開間,大進深,高台階入口。立面突出半圓形塔樓,開老虎窗,盔式屋頂,挑檐,外牆水泥飾面。建築體量變化複雜、多樣,該建築給人以厚重敦實感,現保存較好。原屬德國租界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改為美國兵營,1925年由美軍第十五聯隊司令馬歇爾、魏德邁等軍官在此駐紮。 [54] 

五大道建築特色

五大道 五大道
五大道的原住户洋人很少,基本上是中國房主,他們不懂得西方建築的風格,於是就隨心所欲地去刪減與添加,這反而給建築師們更多自由發揮的空間。比起解放北路那些正矩的西方建築,五大道的洋樓要隨意得多了。
另外五大道建築的私秘性構成深遂和幽靜的氛圍。這種心理外化在五大道的環境形象上。房屋的尺度宜人,傾向低矮,沒有高樓;隔院臨街,院中花木掩住裏邊的樓窗。最主要的是,院牆全是實牆,很少使用欄杆。
  • 劍橋大樓
劍橋大樓位於和平區重慶道24號,一般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居住用房。該建築建於1936年,為奧地利建築師蓋苓設計的公寓式住宅樓,因鄰近英租界劍橋道(今重慶道),故名劍橋大樓。建築分前後兩幢,佔地面積約16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200平方米,混合結構四層樓房,外檐為清水牆面,局部混水。外檐各層間均用通長混凝土板作裝飾兼窗台、雨棚,體現了現代建築輕盈的結構美感。房間佈局合理,暖衞設施齊全。具有典型的現代建築特徵。 [28] 
  • 民園大樓
民園大樓的圍牆不同於其他圍牆,整面圍牆都是鏤空的。 [34]  民園大樓的方孔式圍牆,它採用百葉窗的原理,看似透孔透光,實際上從外邊根本不可能對院內一覽無餘,這就適應了房主人深居與私秘的心理。 [1]  圍牆運用了光學原理,站在外面其實是看不到內部的,而站在裏面卻能對外面看的一清二楚,這樣的圍牆不僅保證了隱私,更讓整個庭院光線充足,增加了庭院的通透性。 [34] 
  • 疙瘩樓
中國古城堡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是五大道上的經典建築之一,別名“疙瘩樓”,這座建築本是1937年建造的一座意大利風格洋樓。後來經過改造,外表佈滿了瓷片,很有特點,因此也成為了天津的一座地標建築。疙瘩樓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287-289號。 [35] 
疙瘩樓的“疙瘩”是指這座建築外面的過火磚砌的粗糙質感,有很多個小突起。在各個突起的周圍,房主人用眾多明清時期的瓷片把中國傳統文化氣息的古瓷風格融合到了建築中,在外面觀看非常特別,也適合拍照。 [35] 
疙瘩樓建於1937年,是意大利建築師鮑乃弟設計。此樓原系英商先農公司營造,後出售,為四層磚木結構西式樓房,具有濃郁意大利風格的連排式里弄住宅。“疙瘩”形容過火磚砌的粗糙質感外觀。是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馬連良曾經在津居住的地方。 [48] 

五大道街區設計

進入五大道區域,宜人的街道尺度、寧靜的街區環境以及舒適的街道與建築空間層次關係給人印象深刻。
20世紀20年代,正值英國“花園城市”規劃理論盛行之時,英租界新區,即現在的五大道就形成了具備完整的公共配套設施、宜人的空間尺度、舒適的居住環境的高級居住區。而且內部設商業中心,並禁止電車等公共交通車輛進入,道路規模較小,尺度有序。完整的公共配套和室內設施,又注重整地築路,路燈、綠化、上下水等設施的建設。以起居、餐廳、舞廳為中心的家庭生活方式,以公園、教堂、市政廳為中心的社會生活方式,以電車、汽車代步的現代交通方式,這些與封閉的中國傳統生活方式迥然不同,給中國帶來了新潮的城市理念。 [58] 
  • 居住空間的幽閉性
五大道原作為上層社會的居住區,獨立宅邸多,里巷住宅少;居住者達官顯貴多,一般職員少。為了安全,這些建在英租界上的私人宅邸擯棄了西方開放式的佈局形式,多采取中國傳統的高牆深院以強調隱私,並由此形成五大道特有的深幽寂靜的街市風格。
  • 空間層次的豐富性
沿街住宅很少直接貼道路紅線建設,一般都有超過人高的封閉圍牆和院落作過渡空間,住宅建築根據院落規模退線深度不等,由此形成建築、院落、院牆和街道之間的空間層次遞進。這種空間層次變化對街道景觀、視覺效果和視線關係等都起到豐富的作用。
  • 街道空間的生活性
由於長界面的街坊形式非常有利於住宅佈置,無論獨幢或是里弄住宅,建築一般沿道路平行佈局,出入口均面向街道,形成較為連續的街道界面,從而強化了街道的生活職能。
  • 街道尺度的適宜性
五大道內部的道路紅線寬度比較均質,大多為8~12米左右。由於住宅建築多為2~3層,與街道寬度和建築高度的D/H比為1的舒適尺度相對吻合。實際上,由於有圍牆和院落作為空間過渡,街道空間在緊湊之中又增加了通透延伸感,空間的舒適度進一步提高。 [30] 

五大道園林藝術

五大道植物種類

天津市五大道地區在植物的運用上仍是以鄉土植物為主,大量運用白蠟、楊樹、國槐等本土樹種。
  • 喬木
天津市五大道地區喬木多為行道樹;或在建築周圍與灌木搭配起遮蔭及美化作用。常見的大喬木有白蠟樹、楊樹、泡桐、銀杏、國槐、刺槐、白玉蘭、欒樹、懸鈴木、臭椿、合歡等;小喬木有山桃、紫葉桃、西府海棠、紫葉李、龍爪槐、金銀木等。
  • 灌木
在五大道地區灌木多與喬木配置成為樹木景觀;或修剪成球形式單獨孤植,造型別具一格;也作綠籬、綠牆等,圍合公共綠地空間,還可在一些場合用作花壇的佈置,在天津市五大道地區的植物景觀設計中,喬灌木的組合是很常見的植物景觀組合。常見灌木有絲蘭、紫薇、黃刺梅、木槿、紫葉小檗、大葉黃楊、金葉女貞、月季等。
  • 藤本植物
天津市五大道地區藤本植物多裝飾建築外牆、院落圍牆、圍欄為主,形成堅直懸掛或傾斜的立體綠化景觀,軟化了硬質景觀。如藤本月季、凌霄、爬山虎、雞矢藤等耐寒藤本植物,不僅點綴了五大道建築外部,也豐富了綠地築物的豎向空間,更有效地改善了小氣候。
  • 草坪和地被植物
在天津市租界園林中,融合了西方園林植物景觀的配置方式,因此草坪運用較多。在五大道地區的植物景觀中,常見草坪及地被植物有高羊茅、早熟禾、小冠花、過路黃、玉簪、鳶尾等。 [32] 

五大道植物景觀季相特點

  • 春季景觀
五大道的春天是這裏一年四季最為鮮豔的季節,植物景觀以觀賞五顏六色的花為主。早春盛開的玉蘭、泡桐,淡雅的顏色為早春的五大道帶來一抹春意;同時在五大道的春季景觀中花灌木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山桃、碧桃、紫葉桃、西府海棠、櫻花、月季爭奇鬥豔,為五大道的植物景觀營造出絢麗的景象。
  • 夏季景觀
天津夏季炎熱,在繁華的都市中“綠”是夏季人們眼中最喜歡的風景。樹冠很大的國槐、欒樹、洋槐、泡桐、白蠟等喬木起到很好的遮蔭效果;在牆基外種植爬山虎、凌霄、藤本月季等藤蔓植物,既可以減少夏季烈日帶來的高温,又可以改善視覺環境;在欣賞綠色的同時,合歡、石榴、木槿、凌霄等夏季開花的植物則使單調的植物景觀變得活潑。
  • 秋季景觀
夏季的五大道街邊院宅枝葉繁茂,幾乎把建築物完全遮擋,到了秋季,五大道樹葉落了顯出建築;樹葉變黃變紅,色彩斑斕與建築混為一體,別具一格。黃色的銀杏葉、欒樹葉鑲嵌在參天的大樹上,美不勝收;秋色葉為紅色的爬山虎裝點了建築的外牆以及圍欄、圍牆,為秋季的五大道增添了美麗的景色。秋季也是觀果的季節,金銀木秋季紅果累累,晶瑩剔透,豐富了秋季景觀。
  • 冬季景觀
天津冬季寒冷,只有大葉黃楊、沙地柏、雪松、圓柏、檜柏等少數常綠植物,因此冬季植物景觀較為單調。冬季植物多觀賞枝幹,採用枝序優美別緻的落葉樹種,如白榆、黃枝槐、龍爪槐、紅瑞木、棣棠、山桃等,以組成冬季觀枝型植物景觀。 [32] 

五大道道路植物配置

  • 行道樹與路側綠帶選擇
一是行道樹綠帶。五大道地區只有馬場道與成都道為雙向車道,車流量較大,其餘都為單行路,汽車較少,行人及騎車出行的人佔多數。因此,對於行道樹的遮蔭要求較高。五大道地區的行道樹在選擇上以鄉土樹種為主。其行道樹,馬場道為銀杏;睦南道為國槐;大理道為西府海棠;常德道為白蠟;重慶道為欒樹;成都道為國槐。
二是路側綠帶。路側綠帶是指從人行道邊緣至道路紅線之間的綠化帶,是街道綠地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構成道路景觀的主要部分。五大道地區的路面並不是很寬,道路紅線一般與建築線重合。在這種形式下,路側綠帶直接與道路兩側的建築相連,形成建築的基礎綠帶,有的建築前有欄杆、圍牆等構築物與綠帶分開,通過運用藤本植物進行綠化。
  • 路側綠帶植物配置的特點
一是五大道建築均不高,因此植物的種植不影響建築物的採光和通風,除樹齡較大的一些大喬木如洋槐、楊樹、泡桐外,多以小喬木、灌木及地被為主。一般當路側綠地寬度在不到4m、路側綠帶過窄時,以地被植物為主。
二是充分運用植物造景美學中的對比和統一原理,牆面顏色過深時紫葉桃等花色亮麗或選用泡桐、白玉蘭等花色淡雅的樹種均可;牆面顏色淡雅時,選用了西府海棠、木槿等花色鮮豔的植物,避免使用淺色花樹種,可與牆面形成鮮明的對比。這樣配置植物不但能為建築增添色彩,同時建築也成為植物的背景,更加突出植物的形態及色彩。
三是路側綠帶較窄或地下管道線較多不宜種植的地段,多用攀援植物來對牆面進行綠化,在五大道地區多使用爬山虎、凌霄、藤本月季、木香等植物。
四是寬度允許的路段則以攀援植物為背景,在前面適當配置花灌木、宿根花卉、草坪等,或將路側綠帶佈置為花壇,根據季節不同配置不同花卉。這樣的配置方式通常是運用在建築外緣有綠籬或者欄杆與道路分隔的區域。 [32] 

五大道交叉路口綠化景觀設計

交叉路口是由2條以上的在同一建築標高平面內的道路彙集時所形成的交通路口。五大道地區有很多的交叉路口,多為十字路口,且道路較窄,因此能進行道路交叉口綠地植物景觀的設計空間較少。
交叉口綠地植物配置的特點:一是五大道地區的交叉口綠地多與路側綠地重合,綠地中設有雕塑、山石等,植物配置則以草坪地被植物為底,上面孤植刺槐、楊樹、泡桐等大喬木,配以花灌木,在雕塑及山石周圍配以劍麻、小葉女貞、紫葉小檗等低矮灌木。在面積較大的交叉口綠地中,綠化造景首先要考慮保證視距範圍內行車視距的同時,多運用雕塑、噴泉來作主景,配以海棠、紫葉桃、紫葉李等花灌木,營造出開闊、自然、美觀的植物景觀。
二是當交叉口為建築前的庭院空間時,多以綠籬進行圍合,綠籬圍合的空間內配以紫葉桃、桃、紫薇等花灌木,景觀開闊、整齊。或用圍牆、欄杆對院落進行圍合,運用藤本月季、木香等藤本植物進行美化。 [32] 

五大道街頭綠地景觀

睦南公園定位為市中心的經典歐式月季主題園,以植物造景為主要表現形式,將路、石、水、林、花、廣場融為一體。睦南道公園是在特殊歷史、特殊文化背景條件下形成的街頭遊憩綠地,公園體現着中西合璧的特色,西式的廊、中式的亭在公園中巧妙地結合。植物景觀非常豐富,利用各個種類植物的特點,結合其他景觀要素塑造景觀,形成了不同的景觀環境效果,是五大道地區特有的道路園林景觀焦點。
睦南公園植物配置的特點:一是在植物景觀中也體現中西合璧的特色。入口標誌以花壇圍合置石形成,具有中國古典園林的特點,而兩側的植物景觀則以西方對稱、規則的西方園林風格一致,景觀大道的中心以色彩豐富的草花花壇組成,兩則由對稱的花缽、月季花壇組成,花缽中的植物根據季節的不同,種植不同的草花植物,使之景觀豐富多變。
二是園內孤植的垂柳、懸鈴木等成為亮點,樹齡大、樹形美觀,下面設有座凳,為人們提供了休憩、納涼的好去處。這不僅見證了公園的歷史也形成了特有的景觀效果。
三是隨處可見的不同色彩、不同品種的月季更是重要的植物景觀,構成月季花圃的植物景觀效果。經過人工修剪的大葉黃楊等植物,也體現出西方園林的特色,與全園風格相統一。 [32] 

五大道植物與建築

植物景觀與其他景觀元素具協調性。五大道的所有街道寬度與建築尺度關係密切。由於大多數建築為2~3層,因此除馬場道、成都道這2條區域邊界的南北向道路較寬之外,其他道路紅線寬度一般在12m左右,街道寬度與建築高度關係保持在1∶1之內,尺度關係和諧。
天津市五大道作為租界建築羣的代表,其最吸引人的就是風格各異的歐陸風情小洋樓,這裏匯聚着英、法、意、德、西班牙等國風格建築。有文藝復興式、希臘式、哥特式、浪漫主義、折衷主義以及中西合璧式等,構成了一種凝固的藝術。
  • 門、台階的綠化裝飾
天津市五大道的建築形式多樣,同時建築的門、台階的形式也多種多樣。根據五大道地區的建築功能的不同,每棟建築對門及台階的綠化也有所區別。對門的綠化一般選用質感柔和的植物,如龍爪槐、凌霄、藤本月季、竹等。台階綠化則選用大小不等的盆花,如蘇鐵、袖珍椰子、矮牽牛、一串紅等。
  • 牆體的綠化裝飾
建築的牆體綠化泛指用攀援植物或其他植物裝飾建築牆體的一種綠化方式,達到美化的目的。牆體綠化是增大城市綠化面積的有效措施。牆基一般以花壇、花境的形式佈置,在五大道多以種植不同品種的月季為主。牆面用藤本植物進行佈置,多選用爬山虎、凌霄、藤本月季等。
  • 陽台、窗台的綠化裝飾
陽台和窗台是歐式建築立面上的重要裝飾部位,在美化建築物的同時也可美化城市。根據五大道地區建築風格的不同以及建築的功能不同,每棟建築對陽台的綠化也有所區別,例如餐廳等需要進行美化吸引顧客,則在陽台及窗台種植藤本植物或整齊擺放觀花盆花,美化建築立面;而有居住形式的建築則根據不同居住者的喜好來裝飾,通常配置一些觀葉及觀花的盆栽植物。 [32] 

五大道紅色足跡

五大道潤園

潤園位於大理道66號,原為孫氏舊居,西班牙花園式庭院別墅風格,歷史悠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藴。院內有成排的白楊樹、院府海棠、藤蘿花架的甬道和小型游泳池。在院落的西南角,有一個高台,作為休息望遠之地。閣樓狀的門樓獨具特色。 [26]  毛澤東於1951年12月曾在這裏居住,毛澤東字為“潤之”,遂取名“潤園”。 [24] 

五大道高樹勳舊居

高樹勳舊居位於睦南道141號。高樹勳(1898—1972),著名愛國將領,河北鹽山縣人。出身行伍,因作戰勇敢,由士兵累升至師長。因反對內戰,有正義感,抗戰勝利後任新八軍軍長、第11戰區副司令長官。1945年10月率部在邯鄲前線起義。1945年11月13日,中共中央書記處批准高樹勳入黨 [45]  。中共中央號召國民黨軍隊以高樹勳部隊為榜樣,反對內戰,主張和平。高樹勳在內戰戰場上舉行的起義,引起了全國的強烈反響,加速了全國解放戰爭勝利的進程。 [26] 

五大道傅萊故居

天津曾走出一位國際知名的共產主義戰士,他從奧地利不遠萬里來到中國,在抗戰期間作出了傑出貢獻,是中國研製使用青黴素第一人,被譽為“天津的白求恩”,他就是理查德·傅萊。 [40]  傅萊初到中國時,1939年至1941年在天津居住,居住地點為英租界登伯敦道262號,經過多位專家尋找與考察,確定為現今的雲南路48號。 [40] 
傅萊曾就讀維也納大學皇家醫學院,1939年初到中國,先後在天津德美醫院和馬大夫醫院工作。後到解放區,從事抗日醫療救援工作,1944年傅萊加入中國共產黨 [41]  。解放天津戰役中,傅萊作為華北軍區衞生顧問,親臨前線組織傷員救護工作。新中國成立後,在衞生部擔任領導職務。 [26] 

五大道王莘舊居

天津五大道的成都道博愛裏1號 [43]  是比較隱秘的一條小巷,磚木結構的二層樓房,清水牆面,院子裏種滿迎春花。1949年1月15日,王莘從平山跟着解放大軍進了天津,就一直居住在那裏。 [42] 
王莘1918年10出生於江蘇無錫,1936年參加革命,1938年奔赴延安,在“魯藝”跟冼星海、呂驥等著名音樂家學習音樂,1943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其間創作譜寫了大量抗日救亡歌曲。1949年1月,王莘率領羣眾劇社的同仁進入還散發着硝煙的天津城,歷任天津音樂團團長、天津人民藝術劇院副院長、天津歌舞劇院院長、天津市音樂家協會主席、天津市文聯副主席等職。 [44] 

五大道中共天津地委第八處辦公地舊址

1927年4月,地委機關遷至英租界求志裏17號,地委書記李季達在此辦公居住。8月9日,由於叛徒告密,李季達夫婦先後在南開體育社典華學校內被捕,11月8日,李季達等被殺害於南市刑場。這裏成為天津地委最後一個辦公地。該建築建於1926年,為一個帶有半地下室的二層樓房,建築面積約203.4平方米。 [57] 
1922年,李季達加入旅歐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1923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同年受黨組織選派赴莫斯科東方大學深造並實地從事革命工作。 [59] 

五大道吉鴻昌舊居

吉鴻昌(1895~1934),原名恆立,別號世五。河南省扶溝人。1910年在首飾店當學徒。1913年8月投馮玉祥所部。1926年6月任旅長。1927年4月升任第十九師長。1929年5月再次晉升為第十軍軍長,同年7月兼任寧夏省主席。1930年9月任二十二路軍總指揮,兼第三十軍軍長。1931年9月出洋遊歷。1932年初回國後來到天津,與中共華北政治保衞局取得聯繫。同年秋加入中國共產黨。1933年5月任“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第二軍軍長。同盟軍失敗後,吉鴻昌輾轉回到天津。因在天津開展抗日愛國活動,引起國民黨政府不滿,派軍統特務監視其行蹤。為安全起見,1934年10月初,吉鴻昌將住所從法租界霞飛路遷到英租界牛津別墅3號(今新華路慶雲裏3號)。 [57] 

五大道天津市第二十中學

愛潑斯坦(1915-2005),全名為伊斯雷爾·愛潑斯坦(Israel Epstein),又名艾培,生於波蘭,猶太人。自幼隨父母定居中國。1931年起在《京津泰晤士報》從事新聞工作。後任美國聯合社記者。1939年在香港參加宋慶齡發起組織的保衞中國同盟,負責宣傳工作。抗日戰爭期間,他努力向世界人民報道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解放區和中國人民的英勇鬥爭。日本投降後,他在美國積極參加反對干涉中國內政的鬥爭。1951年應宋慶齡之邀,回中國參與《中國建設》雜誌創刊工作。1957年加入中國籍。196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2005年在北京逝世。 [60-62] 
對於天津人而言,愛潑斯坦是一個親切的名字。這位在天津長大,並從這裏開始見證中國的猶太人,將九十年生命歷程中的很多美好時光留在了天津,而這座城市也一直保留着他的印跡。湖北路59號如今是天津第二十中學的校園,在這座學校的前身“英國文法學校”,愛潑斯坦度過了自己的中學時光。 [60-62] 

五大道香港大樓

香港大樓舊址位於和平區馬場道10號,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屬於天津市重點保護級別的歷史風貌建築。
香港大樓建於1937年,佔地面積約2000平方米,建築面積約3000平方米,是由奧地利建築師蓋苓設計的集合式住宅樓,新中國成立前,這裏曾居住過一些外國人和中國的工商界、知識界人士。其中名人有銀行家資耀華及其後人——著名舞蹈家資華筠,另外還有著名鋼琴家劉詩昆等人。新中國成立後,香港大樓居住過不少省、市領導人。
建築平面呈“L”型,五層混合結構樓房帶地下室,建築平面採用以起居室為中心的現代生活方式佈局,起居室、廚房、衞生間等房間齊全,功能合理。
轉角窗的處理顯示了先進的設計理念和技術,其功能設計用今天的標準來衡量仍不落後。樓內的木地板、木樓梯、壁爐、水磨石地面等設施至今保持較好。
外立面採用大面積玻璃窗與磚牆形成虛實對比;而圓窗、方窗、聯窗則形成形體對比;凸出牆面的紅磚窗套與淺色混水拉毛牆面又形成鮮明的色彩對比,這使得該建築韻律之中富於變化,形成獨特的肌理,具有明顯的現代建築特徵。 [64] 

五大道旅遊交通

五大道公共交通

  • 軌道交通
乘坐天津軌道交通1號線在小白樓站下車。
  • 公交汽車
五大道為一長方形區域,有多輛公交汽車經過,主要有觀光2路、9路、13路、800路、831路、902路、904路、906路等。

五大道遊覽方式

  • 觀光馬車
天津五大道馬車收費標準為80元/位。 [31] 
  • 騎行
五大道異國風情區最佳旅遊線路為:五大道遊客服務中心——重慶道——常德道——大理道——新華路——馬場道——睦南道——香港路——重慶道——南海路——河北路。
沿途經過的名人故居分別為:民國大總統徐世昌曹錕的舊居,民國國務總理或代理國務總理潘復顧維鈞張紹曾龔心湛顏惠慶朱啓鈐的舊居及慶王府等。
  • 步行
遊覽五大道的最佳時間是春天,位於天津五大道的大理道上數千株海棠盛開。 [18] 

五大道交匯道路

  • 馬場道
馬場道位於天津市城區中南部,是五大道中全國較為知名的一條,歷史悠久底藴深厚,是和平區與河西區的分界街道。東北起南京路,西南自吳家窯大街入河西區,折向南止於天津市工業展覽館。長3216米,寬18-50米,其中兩側人行道各寬2米。原系英擴展租界,1901年隨建賽馬場而建,故名馬場道。 [49] 
  • 睦南道
睦南道,長2.08公里,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道路兩旁綠樹掩映着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 [49] 
  • 大理道
大理道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條景觀道路,東北到新華南路,西南到西康路,全長1745米,南北兩側分別與睦南道和常德道平行。 [49] 
  • 常德道
常德道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條景觀道路,東到民園廣場,西到西康路,全長1219米,南北兩側分別與大理道和重慶道平行。常德道屬於著名的五大道地區,是其中6條東西向道路中最短的一條。 [49] 
常德道原名科倫坡道(Colombo Road),屬於天津英租界。常德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澤窪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獲得這片土地後,於1919年至1926年結合海河清淤工程,進行填築,使之成為適合城市建設的用地。1929年修建此路。 [49] 
  • 重慶道
重慶道是中國天津市和平區的一條景觀道路,東到馬場道,西到昆明路,全長1919米,寬10米,南北兩側分別與常德道和成都道平行。重慶道屬於著名的五大道地區,全路屬於文化景觀保護區範圍。 [49] 
重慶道原屬於天津英租界,以河北路(原名威靈頓道)為界,東段原名劍橋道(Cambridge Road),西段原名愛丁堡道 (Edinborgh Road)。重慶道所在地域原是一片沼澤窪地,英租界工部局在1903年獲得這片土地後,於1919年—1926年結合海河清淤工程,進行填築,使之成為適合城市建設的用地。1922年修建此路。此後,兩側迅速形成大片高級住宅區,綠化良好,建築風格屬於各種不同的歐洲式樣。 [49] 
五大道地區23條道路一覽表
道路名稱
歷史名稱
交匯路段
馬場道
馬廠道
泰安道至天津迎賓館
睦南道
香港道
西康路至馬場道
大理道
新加坡道
西康路至新華路
重慶道
劍橋道
河北路至馬場道
愛丁堡道
昆明路至河北路
常德道
科倫坡道
西康路至衡陽路
成都道
倫敦道
西康路至南京路
鄭州道
都柏林道
新華路至南京路
西康路
海光寺道
營口道至馬場道
昆明路
康伯蘭道
馬場道至成都道
雲南路
登百敦道
營口道至馬場道
桂林路
格拉斯哥道
南寧路至馬場道
衡陽路
馬耳他道
大理道至重慶道
河北路
威靈頓道
南京路至馬場道
新華路
牛津道
南京路至馬場道
香港路
泰安道
馬場道至重慶道
南京路
圍牆道
營口道至徐州道
湖北路
怡豐道
南京路至重慶道
澳門路
西德尼道
洛陽道至重慶道
洛陽道
達拉克道
湖南路至澳門路
湖南路
西芬道
成都道至重慶道
長沙路
加的夫道
西安道至重慶道
貴州路
大北道
營口道至西康路
南海路
摩西道
洛陽道至重慶道

五大道名人故居

五大道曹錕故居

曹錕故居位於天津市和平區南海路2號,建於1923年 [46]  。該樓為二層磚瓦樓房,帶地下室,共有樓房、平房42間,建築面積2440平方米。主樓前檐有四根立柱,塑有花紋。外牆鑲黃色瓷磚,內部裝飾考究,雕刻有花卉、動物等圖案,整座樓房富麗堂皇,保存良好。現在是一所幼兒園。 [14] 

五大道顏惠慶故居

顏惠慶故居位於和平區睦南道24-26號,是一所褐色硫缸三層磚木混合結構的高級歐式住宅樓房,建築面積達553平方米。是一座具有歐洲中世紀古典風格和古羅馬風格特點的建築。紅瓦坡頂,琉缸磚清水牆面,牆體採用疙瘩磚和天津傳統的建築材料硫缸磚砌築。局部設有不規則挑出,其中,出挑的部分作有意劈鑿以形成“疙瘩牆”。該建築外立面為呈對稱佈置三段式構圖,三段的比例關係為古典主義風格,立面的中部半圓形聯拱券中突出四聯拱形外廊,方窗和拱形外廊形成鮮明的形體對比。正面立有五棵方柱。建築外檐造型多變,凹凸結合,細節部分設有舊裝飾式樣。故居入口處設有高大的轉折樓梯。建築內部設有客廳、舞廳、餐廳和佛堂等。 [16] 

五大道朱啓鈐舊居

朱啓鈐舊居為原清末京師大學堂譯學館監督、民國時期歷任京浦鐵路督辦、代理國務總理朱啓鈐在天津的故居,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馬廠道,現今的天津市河西區馬場道164號。舊居為一所三層磚木混合結構的西式洋樓,主建築為兩層樓房帶地下室,頂部為紅瓦坡頂,外立面為清水磚牆。 [13] 

五大道張紹曾舊居

張紹曾舊居位於天津市和平區河北路334號,建於1923年。張紹曾1923年1月4日就任北洋政府第23屆國務總理,兼陸軍總長。 [36]  張紹曾舊居為巴洛克風格的二層小樓,磚木結構,外觀規整華麗,線條流暢。樓門口朝東,有兩塊水泥板小雨廈,兩根貼牆的羅馬柱,水波紋花飾支撐。室內寬敞明亮,過廳有拱券分割,顯得肅穆莊重。鋪有菲律賓木人字地板和雙槽窗。 [37] 

五大道愛新覺羅·載振故居

天津慶王府是慶親王愛新覺羅·奕劻的長子,乾隆帝玄孫,正紅旗總族長,農工商部尚書愛新覺羅·載振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3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重慶道55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和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
慶王府始建於1922年,原為清末太監大總管小德張親自設計、督建的私宅,在原英租界列為華人樓房之冠。後被清室第四代慶親王愛新覺羅·載振購得並舉家居住於此,因而得名“慶王府”。慶王府佔地面積4327平方米,建築面積5922平方米,為磚木結構二層(設有地下室)內天井圍合式建築。整體建築適應當時的西化生活,更結合了中國傳統文化意象,是五大道洋樓之中西風東漸的典型建築。解放後,這座昔日的王府先後成為中蘇友好協會天津分會、天津市人民對外友好協會、天津市外經貿委、天津市商務委和天津市人民政府外事辦公室的辦公地點。2011年5月,天津市歷史風貌建築整理有限責任公司依據“保護優先、合理利用、修舊如故、安全適用、有機更新”的原則,歷時近一年完成了慶王府的整修工作。

五大道蔡成勳故居

蔡成勳舊居坐落於舊英租界新加坡道即33號路(今和平區大理道1號),是當年蔡成勳的寓所和祠堂。此建築建於1935年,為磚木結構,有着中西合璧的建築風格。2013年1月,蔡成勳舊居被評為天津市人民政府第四批文物保護單位。
該建築是一座公館式建築,中西合璧建築風格。院落寬敞,圍牆高闊,朱褐色大門有一種豪華和森嚴的氣派。院內的主樓即寓所為三層磚木結構的西式建築,風格為法國羅曼式。樓正門兩側為對稱式, 樓房外檐為青磚牆體,以白色窗楣為飾,樓房的第三層配有凸出檐的平台。

五大道顧維鈞舊宅

顧維鈞舊宅是顧維鈞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27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威靈頓道(今和平區河北路267號),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現為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天津市委員會所在地。
顧維鈞舊宅建築面積1400多平方米,為三層帶地下室磚木結構樓房,共有45間樓房,2間平房。建築平面佈局規整,紅瓦坡頂屋面,外立面為紅磚清水牆面並砌築拱券等花樣。舊宅室內裝修講究,木地板、木樓梯等保存較好,並設有雙槽玻璃窗。舊宅二樓和三樓設有平台,院內種有各種花木。

五大道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舊居

赫伯特·克拉克·胡佛舊居是是美國第31任總統在天津的舊居,位於馬場道原重慶道小學校址內,有一座樓就是胡佛在天津的舊居。
胡佛舊居應該是原重慶道小學西樓。這座小樓為英格蘭別墅式建築,磚木結構,主體兩層樓房,局部三層並帶有地下室。樓房帶有寬敞的後院,總建築面積約3345平方米。這座建築外表醒目,用紅磚青磚分層砌築,有拱形門洞和拱形大窗。一層入門上台階後有一個大休息台通進樓內,兩側有瓶狀透視矮牆。資料記載,至1942年前,這座樓作為民居,居住着六户市民。1942年後曾一度作為學校宿舍、小學教室等。
如今,重慶道小學整體遷址,原校址已經作為二十中學的部分操場。記者到二十中學採訪的時候,一位老師用手指着操場旁一排高高的鐵架子告訴記者:“大概那個位置就是原先的重慶道小學。”而那些鐵架子下面,大概就是胡佛曾經居住過的地方吧。

五大道張伯苓故居

張伯苓故居是南開大學南開中學南開系列學校的創始人、愛國教育家張伯苓先生的住宅,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新加坡道(Singapore Road)39號(今和平區大理道87號)。
張伯苓故居始建於1920年代中葉,是磚木結構的三層英式別墅,機磚牆身,多坡式瓦頂,屬於折衷主義建築風格室內裝潢均為菲律賓原產的木製地板、門窗和樓梯,並配有巴洛克式壁爐。房屋前後有寬敞的庭院。張伯苓夫婦於1950年9月15日從北京回到天津,租住於此。

五大道張自忠故居

張自忠天津故居
張自忠天津故居(2張)
張自忠故居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原西北軍系將領、第38師師長、原察哈爾省省主席與原天津市市長、代理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與北平市市長、第59軍軍長、第卅三集團軍總司令兼第五戰區右翼兵團司令張自忠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6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倫敦道(London Road)(現天津市和平區成都道60號)。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1936年8月,張自忠在任天津市市長期間,以“慶安堂”名義購得天津英租界倫敦道厚德堂川記一塊約4.356市畝的空地,此後開始建設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1936年至1937年期間他在這裏居住。這組建築現為天津市民政局辦公用房
張自忠故居主要包括一座三層的主樓和一座二層的後樓,總計16間房,在院內另有14間平房,建築總面積達1400餘平方米。其中,主樓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樓房(局部三層),樓前面用立柱支撐上下兩層內廊,樓兩側有對稱的外凸多邊形房間。房子外立面處理遵循現代簡約風格,採用天津地方材料,造型樸實無華。建築內部一樓設有會議室;二樓設有兩座平台;三樓設有屋頂平台;後樓一樓為餐廳,二樓為書房。大門右側的平房也設有會議室,左側平房為傭人住房及門房。

五大道孫殿英舊宅

孫殿英舊宅是原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十二軍軍長、冀北民軍司令、新編第五軍軍長孫殿英(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在天津的故居。建於1930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香港道(今和平區睦南道20號至22號),該建築如今是天津市文物保護單位和特殊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為天津市長蘆鹽務管理局天津市長蘆鹽業總公司
孫殿英的這座宅邸是在1930年,也就是東陵被盜兩年後,為其三姨太購買的。但後來該建築主要充當孫殿英的駐天津辦事處。他在這裏主要經營珍寶、毒品、軍火、販、假鈔票等業務
孫殿英舊宅為三層磚木結構樓房(設有地下室)。建築外部造型高大並且錯落有致。其中,正面大型露台具有西洋古典風格,上立有四組絞繩式立柱,柱頭裝有花飾。頂部內外檐採用拱券窗、矩形窗建築形式,是一座具有典型的折中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建築。

五大道李愛鋭故居

李愛鋭故居為蘇格蘭運動員,基督教傳教士,1924年巴黎奧運會男子400米冠軍、200米賽跑銅牌獲得者埃裏克·利德爾在天津的故居(1982年美國第54屆奧斯卡最佳影片《火的戰車》人物原型),建於1922年,位於當時的天津英租界的劍橋道70號(Cambridge Road)(現天津市和平區重慶道38號)。該建築現為重點保護等級歷史風貌建築。
李愛鋭故居為英式現代風格的磚木混合結構平頂樓房,外立面為硫缸磚清水牆面,部分為砂石鵝卵石,牆面新穎別緻。陽台牆為磚砌,上部設有方形透視孔。建築內部設施齊全,裝修高級。一樓為客廳、餐廳、備餐室;二樓為居室、書房、衞生間,現仍保持完好。該建築整體簡潔大方,是一座帶有現代主義建築特徵的西洋式建築。

五大道徐世昌故居

徐世昌故居為民國大總統徐世昌在天津的故居,故居坐落在和平區新華南路255號。徐氏在津置有多處房產,其中在英租界牛津道(今和平區新華南路與睦南道、馬場道交口),購得空地一塊15.3市畝,修建了九所樓房共計181間,建築面積4347平方米。這九座樓房雖然建在一塊宅基上,但自成體系,徐氏自住一所,其餘為眷屬分住。
徐氏自住的是一個獨立大院,佔地6.35市畝,共有樓房26間,平房4間,建築面積1085平方米,是一所西式三層樓,混合結構,紅磚瓦頂。樓門前四磴台階、平台,紅缸磚砌面,一樓有客廳、休息室更衣室、餐廳、洗澡間等;二樓為卧室、書房、辦公室、內客廳;三樓為頂子間。

五大道潘復舊居

潘復舊居是1927年任國務總理潘復在天津的舊居,位在英租界馬場道東頭(今和平區馬場道2號),是一座典型的西歐風格花園住宅,佔地十餘市畝。該樓於1919年由潘氏委託開灤煤礦董事莊樂峯邀請法國建築師設計並承包建造。主樓是三層磚木結構,大瓦、瓦壟鐵頂,水泥抹面,門窗地板一律用菲律賓木料,樓內設五面形陽台。主樓的東樓下為招待達官顯貴的客廳,西樓下為接待親友客廳。整座住宅有樓、平房17間,建築面積3827.99平方米。寬闊的院子用鐵柵圍牆,種植各種花木與草坪綠地,院子中間有甬道直通主樓正門。

五大道龔心湛舊居

位於和平區重慶道64號的龔心湛舊居,東沿長沙路,南抵重慶道,西臨桂林路,北臨成都道。建築面積936平方米,磚混結構,西式三層樓房,平頂帶護欄,有地下室,清水牆,首層中央為高階出檐門廳。門廳上方築護欄式陽台,門窗作假柱、起眉子,莊重典雅、自成院落。建築現狀良好。

五大道唐紹儀舊居

沿着馬場道走到與廣東路交叉口附近,只見一幢現代化的寫字樓——平安大廈矗立在南京路南側,北與光鮮靚麗的現代化街道想望,南則仿若守護着名人故居林立的五大道地區。而多名專家查閲資料後告訴我們,平安大廈所在地就是原馬場道東頭5-17號——唐紹儀的一處故居。庚子之變時,唐紹儀一家就住在這裏,炮火摧毀了唐紹儀家的房屋,唐的第一任妻子和一個嬰兒當場死亡。 [12] 

五大道張學銘舊居

睦南道52號有一處英國庭院式別墅,主樓是一幢二層洋樓,樓前有花園,花園很大,春天丁香飄出淡淡香氣,夏天紫藤蘿在過道上鋪成天棚,張學銘在津期間,一直居住於此。 [38] 
張學銘,字西卿,與張學良同為張作霖原配夫人趙氏所生,是張作霖的次子。東北講武堂畢業後到日本步兵專門學校留學,30年代回國,到天津做過警察局長、市長。張學銘生不逢時,一腔熱血化成淚,只好在美食中尋求一些慰藉,他是中國最出名的美食家之一,吃過,會吃,懂吃,會做,留下很多傳奇故事。 [38] 

五大道李叔福舊居

睦南道28號的羅馬柱意式公館為李叔福舊居。李叔福為早年天津“八大家”之一“李善人”的後代,北洋政府總統曹錕的侄女婿。該樓為李叔福於1937年建造的私人住宅。磚木結構,混水牆面,一樓正立面設有三個拱形大門,二樓設有大型露台,有四棵六角形立柱,柱頭為科林新式雕花。 [47] 

五大道現代標誌性建築

五大道民園廣場

民園廣場位於五大道的中心,前身民園體育場始建於1920年,曾是遠東地區首屈一指的綜合性體育場,也是中國第一個燈光體育場。
民園廣場改建後於2014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中心綠地1萬平方米,保留有400米標準跑道。服務功能包括遊客服務中心、博物館、藝術演出、體育健身、超市餐飲等,已成為往來遊客休閒娛樂的打卡地。 [6] 

五大道大力神杯

在民園廣場的門前矗立着一座“大力神杯”,人們都知道,大力神杯是足球的象徵。而民園廣場外的這座“大力神杯”也訴説着民園廣場曾經的足球記憶。這裏是天津足球的起源地,是天津足球輝煌的象徵,如今這座“大力神杯”經成為民園廣場的標誌建築之一,傳承着有關天津體育的記憶。 [7] 

五大道五大道地標時鐘

在睦南道與馬場道交口,著名的五大道地標時鐘便矗立在這裏。 [10] 

五大道銅馬車雕像

銅馬車雕像位於重慶道和新華路交口,是五大道上極具代表性的雕塑,並且該雕塑是按照英國皇家馬車1:1的比例製作而成。 [19] 

五大道五大道浮雕

由中國共產黨第十六屆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振興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領導小組副組長、中共天津市委原書記張立昌同志 [56]  題寫的“五大道”半圓形漢白玉大型浮雕,在常德道與貴州路口落成。 [39] 

五大道榮譽稱號

五大道榮譽稱號
時間
榮譽稱號
備註
2022年3月7日
第一批市級文明旅遊示範單位
天津市文化和旅遊局認定
2021年11月5日
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和旅遊部公佈
2021年3月23日
天津市首批統一戰線教育實踐基地

2014年12月30日

2011年
五大道歷史文化街區
天津市規劃局確定
參考資料: [2-5]  [17]  [63]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