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睦南道

鎖定
睦南道,原英租界名稱南緯二十六路,後更名為鎮南道,解放後屬天津第10區,現為和平區。睦南道東起馬場道,西至西康路,全長2.08公里。它在五大道中規模僅次於馬場道。道路兩旁綠樹掩映着風格各異的小洋樓,漫步其間,使人感到路、房、樹的空間尺度恰到好處。 
自20世紀初起,天津租界林立,外國人紛紛按本國的建築風格在租界進行大規模建設,在這裏留下了形態各異的建築。一些外國人、清廷遺老遺少、軍閥買辦和下野政客紛紛來這裏購置房地產。就在這條2公里的道上,有風貌建築74幢,名人故居22處,市文物保護單位4處。
中文名
睦南道
外文名
MuNan Rd.
地    址
天津
長    度
2.08 km

睦南道歷史由來

五大道,睦南花園,幽靜,有人説,漫步在天津的“五大道”上,能穿越時空去品味厚重的歷史。這話不假。那些充滿歐陸風情的小洋樓,彷彿是歷史老人娓娓述説着一段段古老的故事,浪漫的情懷,如詩如畫。在五大道之一的睦南道上,這種感覺特別明顯。在寂靜的睦南道上,睦南公園南面的綠蔭叢中有一幢英國庭院式小樓,這便是著名“邯鄲起義”將領高樹勳故居,高樹勳是河北鹽山人。家境貧窮,18歲進馮玉祥部隊當兵。由於他為人正直,作戰勇敢,一步步由普通士兵升至戰區副司令。1948年10月30日,他率部隊舉行了震驚中外的“邯鄲起義”,促進了全國的早日解放。建國後,他任全國政協委員,國防委員會委員、河北省副省長。其故居設計獨特,樓東側中間為凸形半圓形玻璃窗。清水磚牆,暗紅瓦頂,木質陽台,院落寬敞,濃廕庇日。
過了桂林路,在交叉口處的睦南道74號,有四棟佔地面積相等,建築風格完全一樣的小洋樓。這四座別墅彷彿春風中四位亭亭玉立的少女。這裏的主人是實業家李希明。之所以建築4座一模一樣的別墅,是李希明要分別留給四個兒女的財產。
這所洋樓是李希明在1937年親自聘請奧地利建築師蓋苓設計建造的。説起蓋苓,他跟天津有着很深的淵源。1884年7月,蓋苓出生在風景如畫的奧地利。蓋苓一家自1922年來到天津後,一住就是30餘年。在長達三十年的時間了,蓋苓在天津設計建造了約250座樓宇,其中坐落在馬場道的香港大樓、坐落在重慶道上的民園大樓等著名建築都出自蓋苓之手。

睦南道相關典故

睦南道上的別墅不僅住有中國人,外國人也是這裏的常客。睦南道靠近河北路的地方,一座看似很平常的小洋樓裏就曾住着一個不平常的英國人。他就是開灤煤礦英方總代理——納森。
説起納森,不由得引起我們的回憶。英國人入侵中國後,大肆掠奪中國的煤礦、鋼鐵等自然資源。開灤礦務局是當時英方在中國最大的礦務局。1938年,納森代表英國礦方在唐山各礦實行“井下記工制度”,引起了礦工們的強烈不滿。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趙各莊為首的唐山五大礦區,砸了井下牌子房,聯合舉行了為期50天的大罷工。納森在工人們的壓力下,被迫答應了工人們提出的條件。但在罷工之後的第三天,他又和日本人簽訂了由日本人接管煤礦的“包銷權”,由此日本人全面進入開灤礦區,並對罷工的領袖們進行抓捕。使礦工們被迫拿起武器,離家出走,走上抗日武裝鬥爭的道路,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開灤五礦大罷工和冀東大暴動。
走過河北路,有一座典型的英國式的庭院,這裏曾住着張學良的二弟張學銘先生。張學銘故居位於睦南道50號,建於1925年。張學銘1931年任天津市公安局長,後任天津市市長。建國後,任天津人民公園主任、市政工程局副局長、民革天津副主委、全國政協委員。該樓為前後兩幢,分為主樓、後樓。外牆為紫紅色機磚,大筒瓦多坡頂。整體風格簡約自然,比例均衡,落落大方。
睦南道 睦南道
在新華路和睦南道的交口處,還有一座引人注目的住宅,那就是民國大總統,徐世昌的舊居。徐世昌,出生於河南省衞輝府府城曹營街寓所(今河南省衞輝市)。1918年當選國民政府大總統,1922年被直係軍閥趕下台,下野後回到天津,在這所房子里居住了17年。為了表示解甲歸田和對國事的厭倦。在宅內設一匾牌,取名為:“退耕堂”。抗戰期間,日偽官員紛紛勸説徐世昌,讓他東山再起,做華北地區的領袖。徐世昌決心退出軍政舞台,閉門不見,直到1939年6月5日病死在天津,享年85歲。
此外,睦南道上還有中國近代外交家顏惠慶舊居,天津八大家李善人”的後代李叔福舊居,等等。每一個建築都藴藏着一段故事,都記述着時代的風雨和歷史的變遷。

睦南道後世影響

人不見古時月,古時明月照今人。一個時代已離我們遠去,然而這些建築至今仍保存完好。它們是沉靜而又鮮活的歷史雕塑,今天的人們從中可以讀到一般史書無法記載的內容,如果細細品味,將是別有情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