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冀察政務委員會

鎖定
冀察政務委員會,是1935年至1937年國民政府向日本侵略者妥協而在華北建立的行政機構。 [2] 
中文名
冀察政務委員會
外文名
きさつせいむいいんかい
設立時間
1935年
委員長
宋哲元
成    員
宋哲元、東北系、舊皖系、舊直系
解散時間
1937年8月6日

冀察政務委員會基本介紹

冀察政務委員會 冀察政務委員會
1935年,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侵略華北,策劃“華北五省自治”,試圖把華北變成第二個“滿洲國”,不斷向南京國民政府要求“華北自治”。在日本侵略者的逼迫下,國民政府被迫改變華北行政體制。11月26日,宣佈取消軍事委員會北平分會和行政院北平政務整理委員會。12月18日,成立冀察政務委員會。按照1936年1月國民政府公佈的《冀察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規定:國民政府為處理河北省、察哈爾省、北平市、天津市政務便利起見,特設冀察政務委員會,綜理各該省市一切政務。
冀察政務委員會名義上隸屬南京國民政府,實際用人行政之權掌握在宋哲元等人的手中,是一個半獨立的華北行政機構。冀察政務委員會,在日本方面看來,是一個華北自治政權,在南京國民政府眼裏,是華北地方政府,因此,該委員會是南京國民政府和日本侵略者相互妥協的產物。 [2] 
在冀察政務委員會存在的1年零7個月裏,其性質有一個逐漸由親日向抗日轉變的過程。首先是華北人民和宋部廣大官兵要求抗日,其次是宋哲元本人也不敢在國人面前承擔喪權的責任。因此,日本人想讓宋哲元和漢奸殷汝耕合作的意圖沒能得逞。 [1]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月底北平淪陷,8月日本侵略者扶植建立漢奸傀儡政權,組建北平地方維持會,後改組為偽北平政府,冀察政務委員會解散。 [2] 

冀察政務委員會機構設置

冀察政務委員會以宋哲元為委員長,委員十六人,設秘書、政務、財務三處,經濟、外交、建設、交通、法制五個委員會。成員包括宋哲元系、東北系、舊皖系、舊直系人物及平津士紳,宋與天津市長蕭振瀛、北平市長秦德純為核心,宋部師長張自忠任察哈爾省府主席,宋兼河北省政府主席。委員中還有親日分子王揖唐王克敏齊燮元、程克、張允榮陳覺生周作人門致中、石敬亭和冷家驥等人。宋哲元在成立大會上發表講話稱:“應本善鄰原則,力求邦交之親睦”,“自《塘沽協定》以來,冀察兩省與日本有特殊關係,為兩國利益計,為東亞和平計,尤應互維互助,實行真誠親善。”這個委員會的成立,受到日本官方的歡迎。
冀察政務委員與日軍將領合影 冀察政務委員與日軍將領合影
冀察政務委員會暫行組織大綱》規定:“國民政府為處理河北省、察哈爾省、北平市、天津市政務便利起見,特設冀察政務委員會,綜理各該省市一切政務。”
冀察政務委員會成立後,平津衞戍司令部改組為冀察綏靖公署,由宋哲元兼任主任,原來的二十九軍軍長,仍由宋兼任。宋哲元一躍而成為華北首屈一指的實力人物,二十九軍隨即成為華北最大的地方武裝集團。二十九軍迅速擴充為5個師,共計48個團,還增編了騎兵師、保安部隊和獨立旅等,總兵力達10萬以上。
張自忠與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 張自忠與冀察政務委員會委員長宋哲元
在冀察政務委員會存在的1年零7個月裏,其性質有一個逐漸由親日向抗日轉變的過程。首先是華北人民和宋部廣大官兵要求抗日,其次是宋哲元本人也不敢在國人面前承擔喪權的責任。因此,日本人想讓宋哲元和漢奸殷汝耕合作的意圖沒能得逞。1937年7月29日,北平淪陷。8月6日,日軍扶植了以江朝宗為首的漢奸傀儡政權,先建立“北平地方維護持會”,後改建為偽北平政府,江朝宗任市長。8月20日冀察政務委員會解散。 [1] 
參考資料
  • 1.    《七七事變前後》 中國檔案出版社2007年5月第一版
  • 2.    冀察政務委員會  .《中國大百科全書》第三版網絡版[引用日期2022-05-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