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察哈爾省

鎖定
察哈爾省,中國原省級行政區,簡稱“察”,察哈爾特別區建於1912年,察哈爾特別區政府駐萬全縣縣治張家口 [2]  ,民國十七年改置為察哈爾省,省會駐萬全縣治所張家口,以萬全為首縣。 [1]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今張家口市),省會改為張垣(今張家口市橋西區)。
1945年11月2日,察哈爾民主政府成立,以宣化為省會。
1952年11月15日,察哈爾省撤銷,劃歸河北省山西省、內蒙古自治區和北京市。
中文名
察哈爾省
外文名
Chahar Province
行政區類別
省級行政區
所屬地區
華北地區
下轄地區
察南專區察北專區雁北專區
政府駐地
萬全縣張家口鎮、張垣市(張家口市)、宣化 [1]  [4-5] 
氣候條件
温帶大陸性氣候
人口數量
215.54 萬(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
著名景點
大境門
著名景點
察哈爾都統署
雲岡石窟
元上都遺址
壩上草原
機    場
張家口榆林機場(張家口寧遠機場
火車站
張家口站
方    言
晉語蒙古語
簡    稱
撤銷時間
1952年11月15日
主要城市
張家口 大同

察哈爾省歷史沿革

察哈爾省清朝時期

早期察哈爾省政區圖 早期察哈爾省政區圖
清朝稱察哈爾都統轄區,1675年康熙帝將蒙古察哈爾部遼西義州邊外遷徙到宣化大同邊外安置。
乾隆二十六年(公元1761年),設立察哈爾都統,為一品武官,二十七年(公元1762年)位於張家口的都統署落成,察哈爾都統駐地移至張家口。 [3] 
察哈爾都統是清代所設的三個駐防都統之一(其餘兩個為烏魯木齊都統、熱河都統),也是設立時間最早的、唯一兼轄副都統(副都統官職設於乾隆三十一年,即公元1766年)的駐防都統。現今,察哈爾都統署舊址是全國唯一保存較完整的清代都統署。 [4] 
察哈爾都統掌八旗四牧,負責駐邊屯墾,統管張家口駐防官兵兼錫林郭勒盟軍務,同時負責管理軍台,為進入軍台路的旅客發放旅券。清中後期,察哈爾都統改為統轄軍政民務,在原有的職責上開始兼管張家口户部税司署,也就是管理張家口出境都商品税。 [4] 

察哈爾省民國初期

民國二年(1913年)設置察哈爾特別區。
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
民國二十二年(1933年)長城戰役之後,日軍越過長城,向華北滲透,並於該年春佔領察哈爾部分地區。馮玉祥、吉鴻昌、方振武等人在張家口於1933年5月26日成立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於6月開始向察哈爾和熱河的日軍發動進攻,在7月中旬將日軍全數逐出察哈爾,此為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隊首次收復失地。同時在南京國民政府以實現軍令統一為由,派軍進逼張家口之下,同盟軍被迫解散。

察哈爾省抗戰時期

察哈爾興業銀行鈔 察哈爾興業銀行鈔
1937年至1945年抗戰期間,察哈爾省被日本佔領併成為德王領導的日本控制區蒙疆的一部份。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5月至6月,晉察冀邊區的八路軍,發起察南戰役,攻下懷安渾源等縣城,並向平綏路兩側和察北地區發展。11月2日,察哈爾人民代表大會在宣化南大街召開,代表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全國第一個省級人民民主政權的誕生。察哈爾民主政府省會為宣化,同時期張家口則為晉察冀邊區的首府。 [5] 
8月15日日本投降後,蔣介石命令國軍沿平綏、同蒲、平漢、津浦等鐵路,向華北推進受降。其中,傅作義部隊則沿平綏線已逼近張家口。為了阻止傅作義部隊東進,中共晉察冀軍區、晉綏軍區進結5.3萬主力對傅作義部發起攻擊,傅作義被迫西撤。民國三十五年(1946年)中共發起大同集寧戰役,傅作義乘中共主力在大同之際,率領第36集團軍奇襲奪取了中共華北區中心城市張家口

察哈爾省解放戰爭時期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1月,平津會戰爆發,解放軍華北軍區第三兵團向張家口地區守軍發起攻擊,國軍第11兵團、傅作義嫡系部隊第三十五軍,救援的第104、第16軍全數消滅。12月24日,解放軍佔領張家口,中華民國政府在察哈爾省的政府機構徹底瓦解。
1949年1月,察哈爾省全境第二次解放,以張家口為省會。

察哈爾省共和國時期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52年11月15日,根據察哈爾特殊的地理環境和地廣人稀、物產匱乏等原因,經原察哈爾省軍區司令員王平將軍提議,中央人民政府政務院同意,決定撤銷察哈爾省建制。雁北專區大同市及察南專區天鎮縣劃歸山西省,察北、察南16縣改為張家口專區,連同張家口市、宣化市歸屬河北省管轄。從此,結束了察哈爾行政區劃的歷史。

察哈爾省行政區劃

察哈爾省行政中心

察哈爾特別區域政府駐當時的萬全縣縣治張家口,民國十七年改置為省,省會仍駐萬全縣治所張家口。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6月析萬全縣縣城置張垣市,省會改為張垣(今張家口市橋西區)。

察哈爾省縣市設置

民國三年(1914年),以直隸省口北道張北縣、獨石縣(後改稱沽源縣)和多倫縣3縣,綏遠特別區興和縣、陶林縣、豐鎮縣涼城縣4縣,察哈爾部8旗,錫林郭勒盟10旗,各旗牧廠設置察哈爾特別區。先後增設商都縣寶昌縣康保縣集寧縣4縣。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興和、陶林、集寧豐鎮涼城5縣劃入綏遠省,並劃入河北省舊口北道所轄10縣:宣化赤城萬全懷來蔚縣陽原龍關、延慶、懷安涿鹿。至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以前,全省轄1市、19縣、4行政督察區,18旗、1牧場,而旗隸屬於錫林郭勒盟察哈爾盟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察哈爾省 中華人民共和國時期的察哈爾省
張家口市,入民國後,察哈爾特別區政府僑治於張家口,但張家口仍歸屬於直隸省萬全縣。 1952年張家口市劃歸河北省。
大同市,1949年大同市為察哈爾省轄市。 1952年大同市劃歸山西省。
宣化市,1946年1月中共察哈爾省分宣化縣城區及近郊設宣化市,為察哈爾省省會,當年10月撤銷宣化市併入宣化縣。1948年12月復設宣化市,隸屬察哈爾省。1949年10月改為宣化鎮。1950年2月復設宣化市,1952年劃歸河北省,為省直轄市。1955年11月撤銷宣化市改設宣化鎮,隸屬張家口市。1958年11月宣化鎮改為張家口市宣化區。1960年7月撤銷宣化區設宣化市,隸屬張家口市。1963年3月復改宣化市為宣化區,屬張家口市。

察哈爾省雁北專區

1949年設雁北專區,專署駐大同市。轄大同、陽高廣靈、靈邱、渾源應縣懷仁山陰(駐岱嶽鎮)、朔縣平魯右玉左雲等12縣。
1952年雁北專區劃歸山西省。

察哈爾省察南專區

1949年設察南專區,專署駐宣化市。轄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四海(由熱河省豐寧縣西南部析置,以四海堡為名,駐湯河口)、延慶、懷來(駐沙城)、涿鹿蔚縣(駐西合營)、陽原天鎮懷安(駐柴溝堡)等12縣。 1951年撤銷四海縣,併入熱河省灤平縣和察哈爾省延慶、赤城2縣。
1952年8月撤銷察南專區,所屬各縣由察哈爾省直接領導。同年12月將宣化市及宣化、萬全、龍關、赤城、延慶、懷來、涿鹿、蔚縣、陽原、懷安等10縣劃歸河北省;天鎮縣劃歸山西省。

察哈爾省察北專區

1949年設察北專區,專署駐張北縣。轄張北康保、寶源(原寶昌、沽源合併)、多倫崇禮(駐太平莊)、尚義商都化德等8縣。
1950年撤銷寶源縣,復設寶昌、沽源2縣。將寶昌、化德、多倫3縣劃歸內蒙古自治區。察北專區轄6縣。
1952年察北專區劃歸河北省。

察哈爾省管轄範圍

民國二年(1913年),以直隸省口北道綏遠都統察哈爾部錫林郭勒盟設置察哈爾特別區。民國十七年1928年改置為省,轄境相當今河北省張家口市,北京延慶縣,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大部,烏蘭察布市東境。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全省土地面積為278957平方公里(一説283675平方公里)。東接熱河省遼北省,北鄰興安省蒙古地方,西接綏遠省、山西省,南接河北省

察哈爾省地理環境

萬里長城將察哈爾省分為察南及察北。察北沙漠延伸至中蒙邊境。

察哈爾省人口民族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上半年統計為211萬4288人,下半年統計為215萬54人。

察哈爾省歷任主官

北洋軍閥統治時期的16年中,察哈爾特別行政區都統共任命了16位;在國民黨政府統治時期的21年中,察哈爾省政府主席也多達16位。在位時間最長的也不過三年兩載,在位時間短的僅僅幾個月、幾十天甚至幾天。還有個別的任命後並不曾到任。在日軍侵佔張家口時期,國民政府還任命了空頭的省主席,成為流亡的察哈爾省主席。
民國年間察哈爾主政人物分為兩個部分,北洋政府時期(1912年至1928年)任察哈爾特別區都統、署理都統16人,他們是:馮國璋、何宗蓮段芝貴張懷芝田中玉張敬堯王廷楨張景惠、譚慶霖、張錫元張之江鄭金聲、鹿鍾麟、高維嶽商震張礪生
國民黨時期(1928年至1949年解放前夕),察哈爾省主席、代主席、流亡省政府主席、人民察哈爾省主席共16人,他們是:趙戴文、李培基楊愛源劉翼飛宋哲元佟麟閣秦德純蕭振瀛、張自忠、劉汝明石友三畢澤宇馮欽哉、張蘇(張家口第一次解放時的察哈爾省主席)、傅作義、孫蘭峯。由於全國解放以後不久,察哈爾省建制很快於1952年撤銷了,解放以後唯一一位中共察哈爾省委書記楊耕田。
這些都統與省主席大都在位時間很短,多數人在張家口留下的政績不多,但也有的少數人卻留下寶貴的足跡。如愛國將軍張之江在1924年冬臨危受命任察哈爾都統,他來到張家口果斷地鎮壓了搶劫焚燒商店的亂兵,安撫了商户,平息了民憤,清理洪水過後的泥沙等遺留問題,至1925年不到一年的時間內,在被洪水沖斷的通橋附近修建了清河橋(原大鐵橋)等。高維嶽都統1927年春夏之際題寫的“大好河山”4個顏體大字,給此地名勝大境門留下畫龍點睛之作,雖然他也曾鎮壓過共產黨員,但比較清正廉潔,不擾民,不害民,堅決不為日本人做事,保持了晚節;省主席劉翼飛清正廉潔,為解決交通困難,請張學良將軍幫忙,修建漢卿橋(即解放橋的前身,漢卿為張學良的字),解放後任天津市政協委員;宋哲元將軍不僅修建馬路和開闢公園(現人民公園的前身),還主持編修《察哈爾省通志》,給世人留下了第一部較為完整的有關察哈爾的資料,他是著名的愛國抗日將領;1937年8月,省主席劉汝明率領一四三師的八角台軍民聯合抗戰,都給張家口人民留下寶貴的文史資料。
在這33位人物中,有的應得到充分肯定,有的應該遭到貶責,如都統張錫元,由於他剋扣軍餉,運回天津,造成亂兵譁變,搶劫焚燒商店,又趕上1924年的特大水災,給張家口人民帶來雙重災難,他在歷史上留下了極其可恥的一筆。還有石友三,最終墮落成可恥的漢奸。其中也有不少人帶有兩重性,對每一個人物的具體情況應進行具體的分析。
參考資料
  • 1.    《張家口市萬全區歷史沿革》  .張家口市萬全區人民政府網站.2023-12-25[引用日期2024-01-27]
  • 2.    彭秀良,魏佔傑.《幽燕六百年:京津冀城市羣的前世今生》.北京市:北京大學出版社,2016年3月:442
  • 3.    鄭天挺,譚其驤,錢仲聯,章培恆,傅璇琮,張岱年.《中國文史哲大辭典》.上海市:上海辭書出版社,2018年8月:11656
  • 4.    王越旺.《“一帶一路”視野下京津冀區域文化史研究》.北京市: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9年12月:392-393
  • 5.    任亮,賈巨才,郎琦.《紅色察哈爾》.北京市西城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8年3月:57-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