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塘沽停戰協定

鎖定
中華民國南京政府北平軍分會參議、中日停戰談判首席代表熊斌與日本關東軍副參謀長岡村寧次於1933年5月31日在塘沽簽訂的停戰協定。又稱《塘沽協定》 [2]  這一協定停止了中國軍隊對日本侵略軍同年三月進攻長城沿線時的自動抵抗,規定中國軍隊撤出長城以南大片地區,並將這一地區劃為“非武裝區”。 [3] 
中文名
塘沽停戰協定
背    景
東三省淪陷
地    區
東北
簽訂時間
1933年5月31日

塘沽停戰協定事件背景

1932年10月1日,國際聯盟調查團拋出縱容日本侵略的“李頓報告書”,國民黨政府竟表示大體同意。12月6日,國聯討論報告書。出於利益關係,許多國家採取了對日綏靖政策。1933年1月15日,美國新任總統F.D.羅斯福向各國發出美國不承認滿洲國的通告,表達出對日本的強硬態度。此後,國聯的態度也變得強硬起來,並於2月14日通過了19國委員會要求日本軍隊撤退到滿鐵附屬地和確認中國對滿洲的統治權的報告書。日本陷入外交困境。2月17日,日本公開反對國聯的報告書,並於3月27日宣佈退出國聯。4月,日軍進攻華北。5月,佔領了通州。國民黨政府對侵入華北的日軍繼續採取不抵抗政策,由何應欽出面派熊斌與岡村寧次談判並簽訂該協定。 [1] 

塘沽停戰協定協定內容

共5條。主要內容有:中國軍隊撤退至延慶、昌平、順義、通州、香河、寶坻、林亭口、寧河、蘆台所連之線以西、以南地區,不得越該線,不得有挑戰和騷亂行為;日本軍隊為確認第一項之實行情形,隨時用飛機及其他方法以行視察,中國方面應給予保護和方便;日本如確認中國軍隊遵守上述規定,不再越線追擊,日本自動歸還長城一線;長城線以南地域治安由中國警察機關負責。 [1] 

塘沽停戰協定後果

該協定實際上默認了日本帝國主義侵佔東北三省和熱河的合法性,並承認冀東為“非武裝區”。該協定使日本帝國主義鞏固了在華攫取的利益,助長了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野心。 [1] 
參考資料
  • 1.    中國軍事百科全書編審室.中國大百科全書·軍事:中國大百科出版社,2007年
  • 2.    楊瀚主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全國委員會文史和學習委員會編,西安事變歷史資料彙編 8 報刊文章、附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17.07,第288頁
  • 3.    張聞天.張聞天選集:人民出版社,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