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中國古籍總目

鎖定
《中國古籍總目》是2009年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
中文名
中國古籍總目
作    者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 [2] 
出版時間
2009年10月 [2] 
出版社
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
頁    數
1348 頁
ISBN
9787101067422 [4] 
開    本
16 開
冊    數
26冊
類    型
圖書的書目

中國古籍總目內容簡介

  • 概述
書影
書影(3張)
《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自一九九二年以來,歷時十七年,於二〇〇九年六月終告完成。這期間規劃籌備、調查清理、編纂審訂、校勘定稿、印製出版,幾十家圖書館幾百名專家學者,大家同心同德,羣策羣力,不但完成了“總目”鉅著,而且加深了對中華古籍“浩如煙海”的認識,值得認真總結。 [2] 
中國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其文獻記載歷數千年而未中斷。中華民族的典籍文獻,夙稱汗牛充棟、浩如煙海,其數量之豐富,內容之深厚,舉世無雙。這些豐富的典籍不僅承載了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並且對世界文明的進程產生深刻影響,是全人類共有的寶貴文化遺產。保護並繼承中華民族文化遺產,要求今人對現存中國古籍作系統整理與研究,首先需要對文獻資源作全面調查與清理。在中國歷史上,像編纂《中國古籍總目》這樣在全國圖書館界、學術界對古籍文獻進行深入細緻的清理,尚屬首次。從這個意義上講,《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出版,具有開創性與總結性,堪稱中國古籍整理研究的重大成果。 [2] 
編纂全面反映中國古代文獻流傳與存藏狀況的總目錄,是文獻學界、圖書館界多年的共同理想。中國曆代有編纂史志目錄、公私藏書目錄的傳統,並重視書目編纂“辨章學術、考鏡源流”的指導作用。史志與公藏目錄多反映各朝皇家或官府的典籍積累,私家藏書目錄則較多反映民間的文獻收藏,兩者各有侷限,互為補充。收羅完備、着錄詳明、體例精嚴的總目錄,惟有文獻典籍大多歸於公藏,各地區、各系統圖書館開展聯合編目的當代,才有可能產生。近代以來,各大圖書館逐步積累的館藏古籍記錄與各學科專家合作編纂的專科目錄,是《中國古籍總目》編纂的基礎。新中國成立以來編纂的《中國叢書綜錄》、《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等大型書目,為《中國古籍總目》的編纂提供了文獻調查與收集、書目彙總與校訂的成功範例。 [2] 
  • 編纂特點
《中國古籍總目》作為反映中國古籍流傳與存藏狀況的最全面、最重要的成果,其編纂特點如下:一、完成了迄今最大規模的調查與著錄,第一次將中國古籍書目著錄為約二十萬種。二、著錄了港澳台地區及日本、韓國、北美、西歐等地圖書館收藏的中國古籍稀見品種。三、著錄了現存中國古籍的主要版本。四、依據傳統的四部分類法並有所突破。五、在編纂過程中注重人才培養。文獻整理與研究中,書目指導的重要作用,久已成為共識。古籍編目似易實難,人才培養須經多年曆練。六、吸收了古代文獻研究的最新成果。 [2] 
《中國古籍總目》,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13年出版,由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聯合編寫,是收書最多的古籍目錄,雖有不少錯誤,但瑕不掩瑜,可稱世紀工程、惠澤學林。經部2冊,史部8冊,子部7冊,集部7冊,叢部2冊,共26冊。《中國古籍總目》以古代至民國初人撰著並經寫抄、印刷的歷代漢文書籍為收集範圍,匯聚各家館藏記錄,在傳統四部分類法的基礎上,以經、史、子、集、叢書五部,分類著錄各書的書名、卷數,編撰者時代、題名及撰著方式,出版者、出版時地、版本類型及批校題跋等信息,同時標列各書的主要收藏機構名稱。各部陸續付印告竣,隨即推出全書索引。 [1] 
該書是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總目錄,旨在全面反映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主要圖書館及部分海外圖書館所存中國漢文古籍的品種、版本及收藏現狀。

中國古籍總目分類體系

《中國古籍總目》在大構架上,棄用通行的二十二類中圖分類法,而堅持採用在傳統的四部分類法基礎上形成的五部分類法,是一個明智而且科學的選擇,因為唯有四部或五部分類法,才能確切反映中國古代圖書學的學術觀念與各部的內在學理聯繫。然而延用了千百年的四部分類法又非一成不變的,歷代文獻目錄學家,對部下類屬設置的調整增刪,其實反映了各個時期對文獻資料的視域拓展與學理深化。這是一種在傳承中發展的過程。 [3] 

中國古籍總目經部

01總類:石經之屬、正文之屬、古注之屬、註疏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附錄、緯書之屬
02易類: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圖説之屬、沿革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易佔之屬、易緯之屬、古易之屬
03書類: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書序夕屬、沿革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書緯之屬、逸書之屬
04詩類: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三家詩之屬、詩序之屬、詩譜之屬、沿革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詩緯之屬、逸詩之屬
05禮類:周禮(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文豐音義之屬)、儀禮(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圖譜之屬、文字音義之屬、附錄、逸禮之屬)、禮記(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文字音義之屬、附錄、大戴記之屬、夏小正之屬)、三禮總義(論説之屬、名物制度之屬、三禮圖之屬、目錄之屬、通禮之屬、雜禮之屬、叢編之屬、附錄、禮緯之屬)
06樂類:樂理之屬、律呂之屬、叢編之屬、附錄、樂緯之屬
07春秋類:左傳(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凡例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公羊傳(正文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穀梁傳(正文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春秋總義(正文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春秋繁露之屬、春秋緯之屬)
08孝經類:正文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孝經緯之屬
09四書類:大學(正文之屬、傳説之屬)、中庸(正文之屬、傳説之屬)、論語(正文之屬、傳説之屬、分篇之屬、附錄、論語緯之屬、古論語之屬)、孟子(正文之屬、傳説之屬、附錄、逸文之屬)、四書總義(正文之屬、傳説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附錄、四書緯之屬)
10爾雅類:正文之屬、註解之屬、圖贊之屬、文字音義之屬、叢編之屬
11羣經總義類:石經經義之屬、傳説之屬、圖説之屬、別編之屬、類編之屬、沿革之屬、目錄之屬、文字音義之屬、音義、集字、附錄、羣經緯之屬
12小學類:説文之屬(二徐本、註解、音釋、六書、部目、總義、叢刻)、文字之屬(字典正字字體訓蒙字學、叢刻)、音韻之屬(韻書、音説、等韻、拼音、總義、叢刻)、訓詁之屬(羣雅、字詁、方言、總義)、文法之屬、譯文之屬、總義之屬、叢編之屬

中國古籍總目史部

總類
紀傳(叢編之屬、通代之屬、斷代之屬)
編年(叢編之屬、通代之屬、斷代之屬)
紀事本末(叢編之屬、通代之屬、斷代之屬)
雜史(叢編之屬、事實之屬、瑣記之屬)
史表(叢編之屬、通代之屬、斷代之屬)
史鈔(叢編之屬、通代之屬、斷代之屬)
史評(叢編之屬、義法之屬、議論之屬、考訂之屬、詠史之屬)
傳記(總傳之屬、別傳之屬、年譜之屬、日記之屬、姓名之屬、科舉錄之屬、職官錄之屬、雜錄之屬)
譜牒
政書(叢編之屬、通制之屬、儀制之屬、科舉學校之屬職官之屬、邦計之屬、邦交之屬軍政之屬、刑法之屬、考工之屬水利之屬、章則之屬公牘之屬、檔冊之屬雜錄之屬)
詔令奏議(詔令之屬、奏議之屬)
時令
地理(叢編之屬、總志之屬、雜誌之屬、專志之屬、山水志之屬、遊記之屬、中外雜記之屬)
方誌(叢編之屬、地誌之屬)
金石考古(叢編之屬、總志之屬、郡邑之屬、金之屬、石之屬、錢幣之屬、璽印之屬、玉之屬、甲骨之屬、陶之屬、竹木之屬)
目錄(叢編之屬、通論之屬、總錄之屬、專錄之屬、版刻之屬)

中國古籍總目子部

01總類:叢編之屬、綜論之屬
02儒家類:儒學之屬(合編、先秦、兩漢至唐、宋元、明、清)、禮教之屬(合編、鑑戒、俗訓、家訓、勸學、修身、蒙學、女學)
03兵家類
04法家類
05農家類:叢編之屬、綜論之屬、耕作之屬(附農田水利)、時序之屬、農具之屬、防災之屬、作物之屬、蠶桑之屬(合論、養蠶、種桑)、園藝之屬、牧養之屬(附獸醫)
06醫家類:叢編之屬、綜論之屬、醫經之屬(內經、素間、靈樞、難經)、本草之屬(本草經、綜合本草、歌括便讀、食療本草、炮製、雜著、專類藥)、髒象之屬(五臟、病源)、診法之屬(通論、脈診、望診、舌診、其他診法)、方論之屬(傷寒金匱、温病、內科、五官、外科、婦幼科、驗方)、緘灸推拿之屬(緘灸通論、經絡孔穴、緘灸方法、推拿按摩、外治法)、醫案醫話之屬(漢唐宋元明、清)、養生之屬(通論、導引氣功)
07天文算法類:叢編之屬、推步之屬(天文、曆法)、算書之屬(合編、算法)
08術數類:彙編之屬、數學之屬、占候之屬、堪輿之屬(合編、陰陽二宅、地理)、占卜之屬(筮佔、兵佔、龜卜、六壬、雜佔)、命相之屬(命書、相書)、陰陽五行之屬(太乙遁甲、詉吉通書、其他)、雜術之屬
09藝術類:叢編之屬、書畫之屬(合編、書畫論、史傳、著錄、題跋、書畫譜、書畫、書、畫)、篆刻之屬(合編、印學、印譜)、音樂之屬(合編、論、譜、考記)、遊藝之屬(合編、棋、詩鐘、射書、投壺、博戲酒令、謎語、雜藝)
10譜錄類:彙編之屬、器用之屬(合編、器物文房、服飾、香類)、飲食之屬(總論、合編、粥、調味、茶、酒)、花木鳥獸之屬(合編、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觀賞之屬(庭園瓶花、石)
11雜家類:叢編之屬、雜學雜説之屬、雜考之屬、雜記之屬、雜品之屬、雜纂之屬
12類書類:類編之屬(通編、專編)、韻編之屬
13小説類:叢編之屬、文言之屬(筆記、短篇)、白話之屬(短篇、長篇)
14道家類:先秦之屬(合編、老子、莊子、其他)、道教之屬(合編、經文、勸戒、科儀、表章讚頌、修煉、道術符圖、譜錄、詩文雜著)
15釋家類:大藏之屬、彙編之屬、經藏之屬(寶積部、般若部、華嚴部、涅盤部、阿含部)、律藏之屬、論藏之屬(釋經論部、宗經論部)、密藏之屬(金剛頂部、胎藏部、雜咒部、附藏密經籍)、疑偽之屬、撰述之屬(章疏部、論著部、纂集部、史傳部、音義部、目錄部、雜撰部、懺儀
16諸教類:基督教之屬(合編、聖經、景教、天主教、東正教、新教、史志、傳記、附闢駁)、伊斯蘭教之屬(經典、至聖言行、教義、儀規、史志、附闢駁)、民間宗教之屬(羅教、三一教、黃天教弘陽教青蓮教、其他各教、史傳、附禁教)
17新學類:叢編之屬、史志之屬(諸國史、別國史、政記、戰記、帝王傳、臣民傳)、政治法律之屬(政治、制度、律例、刑法)、學校之屬交涉之屬(公法、外交、案牘)、兵制之屬(陸軍、營壘、海軍、船艦、槍炮、子藥)、農政之屬(農務、蠶務、樹藝、畜牧、農家雜制)、礦務之屬(礦學、礦工)、工藝之屬(工學、汽機、雜工、雜藝)、財經之屬、船政之屬、格致之屬、算學之屬(數學、形學代數、三角八線、曲線、微積、算器)、重學之屬、電學之屬、化學之屬、聲學之屬、光學之屬、氣學之屬(氣學、水學、火學、熱學、器具)、天學之屬、地學之屬(地理學、地誌學)、全體學之屬、動植物學之屬(植物學、動物學)、醫學之屬(診療、方藥、衞生)、圖學之屬(圖算、測繪)、理學之屬(理學、文學)、幼學之屬、遊記之屬、報章之屬、議論之屬(通論、論政、論兵)、雜撰之屬(雜記、小説)

中國古籍總目集部

01楚辭:漢魏六朝之屬、唐五代之屬、宋代之屬、金元之屬、明代之屬、清代之屬(清前期、清中期、清後期)
03總集:叢編之屬(各體、通代、斷代、分體、通代、斷代)、通代之屬、斷代之屬、郡邑之屬、氏族之屬、尺牘之屬、課藝之屬
05:叢編之屬、別集之屬、總集之屬、詞譜之屬、詞韻之屬、詞話之屬
06:諸宮調之屬、雜劇之屬、傳奇之屬、散曲之屬、俗曲之屬(雜調鼓詞八角鼓子弟書馬頭調木魚歌)、彈詞之屬、寶卷之屬、曲選之屬、曲譜之屬(附身段譜、鑼鼓譜臉譜)、曲律之屬、曲韻之屬、曲評曲話之屬、曲目之屬

中國古籍總目叢書部

01雜纂類:宋元、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後期、民國以來
02輯佚
03郡邑
04氏族
05獨撰類:明代以前、明代、清代前期、清代後期、民國以來
《中國古籍總目》藏書單位簡稱表 [4] 

中國古籍總目出版信息

分冊出版信息
《中國古籍總目·經部》
全2冊,2012-12出版,著錄古籍112000餘條.
《中國古籍總目·史部》
全8冊,2009-10出版.
《中國古籍總目·子部》
全7冊,2010-12出版.
《中國古籍總目·集部》
全7冊,2012-7出版.
全2冊,2009-10出版,著錄古籍2300餘條.
全4冊,2013-7出版,有中國古籍書名四角號碼索引和著者四角號碼索引二部分.
(參考資料: [5] 

中國古籍總目編纂介紹

編纂原委
《中國古籍總目》(簡稱《總目》)是現存中國漢文古籍的綜合目錄,旨在全面反映中國(大陸及港澳台地區)及海外(如日本、美國等)現存漢文古籍的主要品種、版本及其收藏單位。《總目》著錄以古籍品種立目,同時反映入錄各書的主要版本;《總目》兼具聯合目錄功能,各版本後附註相關收藏圖書館的簡稱。 [5] 
編纂分工
(1)經部北京大學圖書館(2)史部上海圖書館(3)子部:南京圖書館(4)集部:國家圖書館(5)叢書部:湖北省圖書館(6)子部新學類:天津圖書館(7)總校訂:復旦大學圖書館 [5] 
分類設置
(1)參照《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類表,分為經、史、子、集、叢五部;(2)參照《中國古籍善本書目》類表,擬定各部下類、屬名目及內容;(3)各類、屬名目及內容調整,均經編委會討論並協調各分編館確定;(4)新學類書籍獨立著錄,作為子部新增的二級類目,置於子部之末。 [5] 
著錄內容
(1)書名項(包括書名、副書名、附錄及其卷數等);
(2)著者項(包括主要著者及其他著者的朝代、姓名及著作方式);
(3)版本項(包括出版年、出版者、出版地、版本類型、叢書名、批校題跋者等);
(4)附註項(對於書名、著者、版本項著錄的補充説明);
(5)圖書館業務註記(收藏圖書館簡稱,簡稱表見各部後);
(6)分類標記(依《中國古籍總目分類表》標記於各部、類、屬之首)。 [5]  [6-7] 
編纂人員
主編:傅璇琮楊牧之
副主編:陳力吳格 [2] 

中國古籍總目作品影響

2013年12月,該作品入選“第三屆中國出版政府獎”。 [8]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