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上海虹橋商務區

鎖定
上海虹橋商務區位於上海西部,初始面積約86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區面積26.3平方公里。2019年11月14日上海出台《關於加快虹橋商務區建設打造國際開放樞紐的實施方案》 [1]  ,虹橋商務區擴容到151.4平方公里。
中文名
上海虹橋商務區
原面積
86.6平方公里
擴容後面積
151.4平方公里
主功能區面積
約27平方公里 [2] 
核心區
4.7平方公里
位    置
上海西部

上海虹橋商務區項目簡介

上海虹橋商務區位於上海西部,初始面積約86平方公里,2019年11月經擴容後,達151.4平方公里,其中主功能區面積26.3平方公里,核心區4.7平方公里。 [1] 
根據建設目標,到2022年,虹橋商務區經濟總量、經濟貢獻度、總部企業集聚度、商務樓宇產出率、服務經濟發展質量、利用外資水平、服務貿易發展能級、消費創新引領度等顯著提升,公共服務水平生態環境質量等達到國際中央商務區水平,集聚一批高能級貿易主體和功能型平台,形成若干總部經濟、平台經濟數字經濟會展經濟等現代產業經濟集羣,成為帶動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到2025年,虹橋商務區服務長三角、聯通國際的樞紐功能不斷提升,成為具有世界水準的國際大型會展目的地,成為總部企業、國際組織和專業機構首選地,成為國際商務資源集聚、貿易平台功能凸顯、各類總部企業活躍的經濟增長極,基本建成虹橋國際開放樞紐

上海虹橋商務區項目功能

上海虹橋商務區依託虹綜合交通樞紐,建成上海現代服務業的集聚區,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建設的新平台,面向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的彙集地,是服務長三角地區,服務長江流域,服務全國的高端商務中心 [3] 
上海虹橋商務區未來將形成以總部經濟為核心,以高端商務商貿和現代物流為重點,以會展、商業等為特色,其他配套服務業協調發展的產業格局。 [3] 

上海虹橋商務區項目規劃

第一階段,2010—2015年,發展初期,以核心區為重點開發區域,主要通過做形態、做氣勢,打造商務區雛形。
第二階段,2015—2020年,發展加速期,以主功能區為重點開發區域,主要通過做產業、形成產業特色和產業競爭力來夯實商務區發展的基礎。
第三階段,2020—2030年,逐漸成熟期,商務區的商務功能逐步完善、提升,並對周邊地區形成強烈的帶動效應,實現與新城的聯動發展,最終建成獨具特色的綜合商務區。

上海虹橋商務區地理位置

虹橋商務區範圍 虹橋商務區範圍
虹橋商務區原四至範圍為:東至外環路,南至G50滬渝高速,西至G15瀋海高速,北至G2京滬高速,共86.6平方公里。按照街鎮整建制提升的原則,將長寧區新涇鎮程家橋街道(虹橋臨空經濟示範區)、閔行區華漕鎮嘉定區江橋鎮青浦區徐涇鎮原未納入虹橋商務區的部分共64.8平方公里全部作為虹橋商務區的拓展區,統籌進行規劃建設管理和功能打造,實現虹橋商務區151.4平方公里整體協調發展

上海虹橋商務區五大優勢

(一)區位優勢
虹橋商務區緊鄰江浙兩省,處於長三角城市軸的關鍵節點,與周邊主要城市距離均在300公里之內;既為上海連通長三角的橋頭堡,是長三角咽喉之所在;又為聯繫亞太、面向世界的門户,是連接世界的橋樑。 [4] 
(二)交通優勢
世界上的綜合交通樞紐,涵蓋多種交通方式,軌、路、空三位一體,56種換乘模式的多元化聚集,將人性化換乘的出行方式與現代理念相結合,一小時長三角都市圈顯現同城效應
(三)成本優勢
虹橋商務區獨特的區位、便捷的交通,極大的方便企業獲取信息、調配資源、開拓市場,尤其是企業總部在運營成本上相對較低。
(四)後發優勢
虹橋商務區廣泛吸收國際商務區建設的成功經驗,取百家之長,創虹橋之新,結合自身特色,以人為本,科學規劃,厚積薄發,將被打造成一座世界級商務中心。
(五)政策優勢
虹橋商務區上海市第十二個五年發展規劃綱要明確重點發展的功能區域,是上海市低碳實踐區,也是世界商務區聯盟的會員。國家財政部和商務部已明確將虹橋商務區確定為現代服務業綜合試點區。 [4] 

上海虹橋商務區六大理念

(一)虹橋樞紐
虹橋綜合交通樞紐涵蓋了除水運之外的所有八種交通方式,設計日客流集散量可達110-140萬人次,每年超過4億人集散。要按照交通功能最全、換乘方式最多、可達性最高、換乘距離最短、旅客流量最大的目標,建設成為世界上水平和標準最高的大型交通綜合體 [5] 
(二)貿易虹橋
依託國家會展項目建設和高端會議展覽業,以發展國際貿易業務為核心,通過彙集高端貿易人才和關鍵要素資源,促進上海國際貿易中心平台建設,通過吸引國內外企業總部和貿易機構落户,推進投資貿易便利化,打造上海國際貿易中心標誌性平台和以國際貿易為主要特色的現代化商務區。
(三)智慧虹橋
就是根據未來智慧城市發展趨勢,把物聯網、雲計算等最先進的信息技術應用於商務區的規劃設計、基礎設施、社區管理企業運營、政府服務、生活配套等領域,努力打造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智慧城市示範區,發揮信息技術對轉型發展的積極作用,努力探索創建智慧城市的有益經驗。
(四)低碳虹橋
支持綠色建築綠色能源綠色照明綠色交通低碳發展,打造能源節約型低碳實踐區。區域集中供冷供熱項目一次能源利用效率可達80%。核心區所有建築達到國家綠色建築標準,超過50%建築達二星級以上標準,地標建築達三星級標準,且採暖、通風、空氣調節和照明總能耗減少65%。
(五)商務社區
根據宜人、宜商、宜居的標準,對與商務和生活有關的各類業態進行科學配比,努力實現商務功能和社區功能自然融合,促進企業與企業、企業與政府、企業與社區、社區與社區、社區與社會之間和諧共生,營造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365天中無休的商務社區。業態方面重點發展以企業總部、貿易機構、商務辦公為代表的主體業態;以會議展覽為載體的功能業態和以住宿、商業、文化、娛樂為主的配套業態。
商務區強調每一個建築實體的功能性和標誌性,並高標準配置教育、醫療、居住、文化等公共服務機構;注重公園、 綠化、水系等生態環境和建築、交通、樓宇等物理形態的和諧統一,營造舒適、宜人、賞心、悦目的整體環境。積極探索土地集約利用和高效利用措施,針對機場周邊建築限高的特點,對地下空間統一進行高強度規劃、統一實現同質化開發。不僅對街區單體地下空間利用有嚴格標準,而且各街區間地下空間全部聯通,配以地下交通和公共設施,加上空中連廊等地面以上交通體系,形成地下、地面、空中三位一體的立體街區網絡。 [5] 

上海虹橋商務區發展進程

一年來,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完善制度框架政策體系、提升開放樞紐核心功能、強化聯動服務長三角等方面取得成效。2021年,商務區税收收入346億元,同比增長29.1%;新增跨國公司地區總部6家,佔全市新增數10.7%,新增民營企業總部13家,佔全市新增數11.4%,累計引進總部類企業超過400家。
在推動高端商務、會展、交通功能深度融合方面,商務區為區域發展提供了新動力。例如,進博會溢出帶動效應持續放大,進出口貿易規模不斷做大,進博會“6天+365天”一站式交易服務平台集聚來自90多個國家地區的9萬多種商品,促進“展品變商品”“展商變投資商”“採購商貿易商”。
在促進長三角產業聯動、企業互動、資源流動方面,商務區與“兩帶”政府加強工作對接,建立政府間戰略合作、區域溝通聯動機制;各類公共服務資源輻射長三角,新虹橋國際醫學中心實現資源和技術共享,商務區內國際學校面向全國招生,加快形成高品質國際化社區
虹橋國際中央商務區管委會黨組書記、常務副主任鮑炳章表示,商務區未來的產業定位是“四高五新”。在產業形態上,要打造高能級的總部經濟、高端化服務經濟、高流量貿易經濟、新型國際貿易和高溢出會展經濟;在產業門類上,將聚焦數字新經濟、低碳新能源、生命新科技、汽車新勢力和時尚新消費發展。 [6] 

上海虹橋商務區所獲榮譽

2023年11月,位列“2023福布斯中國中央商務區競爭力評選”榜單第九名。 [7]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