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經濟增長極

鎖定
經濟增長極是經濟學科術語。
中文名
經濟增長極
外文名
omic growth point
學    科
經濟學

經濟增長極增長極

所謂增長極就是具有推動性的經濟單位,或是具有空間聚集特點的推動性單位的集合體。經濟增長首先出現和集中在具有創新能力的行業。這些具有創新能力的行業常常聚集於經濟空間的某些點上,於是就形成了增長極。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增長中心”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區域傳導。也就是説,作為增長極,它首先不是一個大的綜合部門或區域,而是作為這個大的綜合部門或區域中的一個“點”存在的。當然這個“點”有大也有小。增長極是圍繞推進性的主導工業部門而組織的有活力的高度聯合的一組產業,它不僅能迅速增長,而且能通過乘數效應推動其他部門的增長。經濟空間是經濟變量在地理空間之中或之上的運用,增長極在擁有推進型產業的複合體城鎮中出現。因此,增長極是指在城市配置不斷擴大的工業綜合體,並在影響範圍內引導經濟活動的進一步發展。
它是推進型的產業或企業,在增加產品或服務時,能增加幾個另外產業的產出水平和購買力,對國民經濟具有直接或間接的帶動作用,具有強大的關聯性、輻射性和帶動性。

經濟增長極理論發展

增長極理論最初由法國經濟學家佩魯(francois perroux)提出,後來法國經濟學家布代維爾(j.b.boudeville)、美國經濟學家弗裏德曼(john. frishman)、瑞典經濟學家繆爾達爾(gunnar myrdal)、美國經濟學家赫希曼(a.o.hischman)分別在不同程度上進一步豐富和發展了這一理論。增長極理論認為:一個國家要實現平衡發展只是一種理想,在現實中是不可能的,經濟增長通常是從一個或數個“增長中心”逐漸向其他部門或地區傳導。因此,應選擇特定的地理空間作為增長極,以帶動經濟發展

經濟增長極理論作用

增長極對地區經濟增長產生的作用是巨大的,主要表現在:第一,區位經濟。區位經濟是由於從事某項經濟活動的若干企業或聯繫緊密的某幾項經濟活動集中於同一區位而產生的。例如,某一專業化生產的多個生產部門集中在某一區域,可以共同培養與利用當地熟練勞動力,加強企業之間的技術交流和共同承擔新產品開發的投資,可以形成較大的原材料等外購物資的市場需求和所生產產品的市場供給,從而使經濟活動活躍,形成良性循環。區位經濟的實質是通過地理位置的靠近而獲得綜合經濟效益。第二,規模經濟。規模經濟是由於經濟活動範圍的增大而獲得內部的節約。如可以提高分工程度、降低管理成本、減少分攤廣告費和非生產性支出的份額,使邊際成本降低,從而獲得勞動生產率的提高。第三,外部經濟。外部經濟效果是增長極形成的重要原因,也是其重要結果。經濟活動在某一區域內的集聚往往使一些廠商可以不花成本或少花成本獲得某些產品和勞務,從而獲得整體收益的增加。
為了促進增長極的形成,應致力於發展推進型企業和以推進型企業為主導的產業綜合體。推進型企業和產業綜合體通過技術創新活動,促進和帶動區域經濟迅速增長。創新是產生極化效應的動力,創新活動不僅使單個企業獲得生產效率的提高,而且還通過創新對當地和周邊地區產生重要影響。從技術方面看,增長極內的技術創新活動使企業產出增長率投資回報率大大高於落後地區同類企業,從而引起周圍其他企業的學習和效仿;從社會結構方面看,創新使現有的社會價值觀念、行為方式和組織結構更容易朝着變革方向轉變,使之適應創新結果,併成為下一次創新活動的基礎;從社會心理方面看,創新強化了社會羣體的進取意識,同時推動了周邊地區勞動力為改變自己進入增長中心的比較劣勢而努力提高自己的素質。 [1] 

經濟增長極理論優勢

增長極理論提出以來,被許多國家用來解決不同的區域發展和規劃問題,這是因為它具有其他區域經濟理論所無法比擬的優點:第一,增長極理論對社會發展過程的描述更加真實。新古典經濟學者信奉均衡説,認為空間經濟要素配置可以達到帕累托最優,即使短期內出現偏離,長期內也會回到均衡位置。佩魯則主張非對稱的支配關係,認為經濟一旦偏離初始均衡,就會繼續沿着這個方向運動,除非有外在的反方向力量推動才會回到均衡位置。這一點非常符合地區差異存在的現實。第二,增長極概念非常重視創新和推進型企業的重要作用,鼓勵技術革新,符合社會進步的動態趨勢。第三,增長極概念形式簡單明瞭,易於瞭解,對政策制定者很有吸引力。同時,增長極理論提出了一些便於操作的有效政策,使政策制定者容易接受。例如,佩魯認為現代市場充滿壟斷和不完善,無法自行實現對推進型企業的理性選擇和環境管理問題,因此,提出政府應對某些推進型企業進行補貼和規劃。

經濟增長極理論缺陷

然而,增長極理論也有其明顯的缺陷。由於積累性因果循環的作用,增長極的出現對周圍地區會產生兩方面的影響:一是回波效應。即出現發達地區越來越發達,不發達地區越來越落後,經濟不平衡狀態越來越突出,甚至形成一個國家內地理上的二元經濟局面。二是擴散效應。即通過建立增長極帶動周邊落後地區經濟迅速發展,從而逐步縮小與先進地區的差距。如果增長極的擴散效應大於回波效應,就會帶動周邊地區經濟共同發展。然而由於積累性因果循環的關係,回波效應往往大於擴散效應,導致增長極地區越來越發達,周邊地區越來越落後,形成地理空間上的二元經濟,使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甚至形成獨立於周邊地區的“飛地”。我通過觀察北京周邊的河北省城市也可獲得證實,如保定,廊坊等經濟比較落後。增長極的負效應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增長極的發展導致外圍地區資本籌集困難。增長極具有良好的投資環境和優厚的投資利潤以及需求日益擴大的市場,這些因素吸引銀行及其他金融機構將經濟落後地區的儲蓄轉化為經濟發達地區的投資;而外圍地區由於落後的經濟基礎和投資收益率低,資本外流,致使資本積累逐漸減少,資本日趨短缺和枯竭,任何現代化的產業都難於起步。第二,增長極的經濟發展使外圍地區人才缺乏,經濟發展受到極大制約。增長極在就業機會、工資待遇、工作環境、個人多樣化需求的滿足程度、子女上學就業等方面具有很大優勢,這些優勢吸引着落後的外圍地區的勞動者和各類專業人才通過各種途徑紛紛流向那裏,結果在增強增長極發展能力的同時,卻對外圍地區造成了十分不利的影響。第三,增長極的發展導致外圍地區貿易狀況惡化。由於地域鄰近,增長極與外圍地區勢必發生區域貿易活動,前者以輸出工業品、資本品為主,並從後者輸入初級產品;而後者以初級產品的生產和輸出為主。初級產品的價格低而不穩,且缺乏需求彈性,因而競爭形勢和交易條件有利於前者而不利於後者。總之,增長極的極化效應往往是以犧牲外圍地區的發展為代價的。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