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鄭也夫

鎖定
鄭也夫(1950年- ),男,生於北京。北京大學社會學系教授。中國開放以後最早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的社會學家 [8] 
1968~1977年作為知青下放到北大荒,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198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1986年獲美國丹佛大學社會學系碩士。先後供職於北京社科院、中國社科院和中國人民大學 [1] 
著有《吾國教育病理》《知識分子研究走出囚徒困境》《代價論》《信任論》等。 [8]  鄭也夫不申報研究項目、不參與評獎。 [2] 
中文名
鄭也夫
國    籍
中國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950年
畢業院校
首都師範大學
美國丹佛大學
性    別

鄭也夫教育經歷

鄭也夫 鄭也夫
1950年,生於北京
1968~1977年,作為知青下放到北大荒
1978年,考入北京師範學院(現首都師範大學)歷史系
1982年,獲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哲學碩士
1986年,獲美國丹佛大學社會學系碩士 [1] 

鄭也夫工作經歷

北京社科院
中國社科院
北京大學社會學系 [1] 

鄭也夫師生軼事

我在學校呆的時間不多,北大2年,人大5年。教書七年來我只見到一個學生,在我教“生物學社會科學的啓示”的時候,感覺這個學生讀這路書有點痴迷了,很快我讀的書他差不多都讀了,我們能對上話。這以後他經常從網上下載一些英美學術刊物上關於社會學生物學交叉的新成果發過來,我很受益。我就碰到這麼一個學生,非常高興,也非常失落,這樣的學生怎麼就碰到一個呢?所以還是那句話,全國上下,包括我們名牌學校的學生,我看不到他們熱愛讀書,這是最使我悲哀的事情。 [8] 

鄭也夫人物觀點

教育與興趣
教育成功與否的最重要指標是,受教者有沒有因為教育而提升了他對某個事物、某個遊戲的興趣,如果沒有,教育是失敗的。興趣是怎麼形成的?三個字:自生長。它依賴一些條件。第一,要有空。第二,要能自主。第三,整個受教過程當中要能比較廣泛地接觸到好多學科、遊戲、信息,才更可能發育興趣。這三個條件本來應該稀鬆平常,但不幸在我們的教育中,大多數學生都得不到。 [19] 
中國教育
鄭也夫的《吾國教育病理》認為:一,教育摧毀了潛在的諾貝爾獎獲得者的想象力,靠的什麼:複習。複習是沉悶的,超過兩遍就不是好事,高三整整一年在複習。拉過一年磨,終生無緣千里馬。二,教育的學歷通貨膨脹比真正的通貨膨脹還要壞,它浪費了年輕一代的時間和精力。 [2] 
基礎教育領域,遠未形成尊重學生自身志願、培育學生興趣的素質教育;而在高等教育階段,大學校長的治學理念、管理能力也多落後於世界。改革現行的教育制度,防止更多的天才被扼殺在搖籃中,當是教育部門乃至全社會亟須推動的事情。 [14] 
大學教育
大學的教育要教什麼,我認為簡單地説,就是教三件事:怎麼讀書;怎麼寫論文;怎麼思考。延展一下,像我的學科——社會學,還教怎麼做社會調查自然科學則要教大家怎麼做實驗
我們的大學教育專業化太早,而後還是大家學的東西狹窄、單調,同學沒有較多的選擇餘地。 [8] 
中等教育
我們的中等教育不但沒有激發,相反挫傷了大家的讀書興趣。學的東西太狹窄了,學生沒有選擇的自由,只有被動地去重複,去記憶。而且,在這個過於狹窄的領域中又逼迫同學們用力過猛。狹窄、單調而且用力過猛,最後造成學生們厭學 [8] 
中小學教育
鄭也夫把中國中等教育(小學教育之後、大學教育之前)的現狀比作壓縮餅乾,“學生的天賦和能力參差不齊,教育機構的做法往往是上壓下提。即成績好的學生會被限制,而成績較差的學生會被逼迫去學習,出現了伺候分數的現象”。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成考試機器。 [12] 
科技史溝通文理
科技史的課程是打通文理的最佳橋樑。 [2] 
讀書興趣與自由選擇
我們的社會氛圍太過功利,不重視自身樂趣。沒有養成對讀書的熱愛是很遺憾的,人生中少了很多樂趣。
要開發大家讀書的樂趣就要讓大家有選擇的自由,能接觸各種類型、風格的圖書,在這樣寬泛的閲讀當中,一個人才能發現自己的興趣、培養起自己的讀書興趣。
讀完書以後要和人交流,要經常去賣弄,跟別人吹牛,這能幫助你記住書裏面的東西。
你記下你怎麼想的,你再想的時候就像登台階一樣走得更高了,而不是像拉磨一樣在轉圈。 [8] 
華人與諾獎
2013年,鄭也夫指出,獲得自然科學獎的華人諾貝爾獎獲得者中沒有一個在大陸受過中小學教育。他認為,中國的中等教育將學生變成考試機器。 [14]  在中國受過12年中小學教育的人,即使進入哈佛耶魯等世界名校也不會獲諾貝爾獎,因為12年的中小學教育把人修理得已沒有了想象力創造力,只是一個考試機器”。 [13] 
獨處與“自我”
鄭也夫為《心流:最優體驗心理學》所作的序言《自造內心秩序之途》中指出:適當的獨處有利於形成“自我”。我一直有一個感覺,國人的“自我”弱於其他民族。表情反映性格。國人的典型表情是嬉皮笑臉,相比而言異族人要嚴肅得多。我特別喜歡非洲木雕中的一臉肅穆。何以有如此差異?我的分析是,中國人“社會性”太強,打壓了“自我”,使我們每每逢迎他人。缺少獨處就缺少自我,而無個性的人組成的社會是缺少美感的。 [15] 
“應試”體育
鄭也夫有一個觀點,在考試這根指揮棒下,無論考什麼、定多少分值,最後都會異化為“應試”,從而偏離了初衷。正是因為應試教育的荼毒,導致學生體育鍛煉時間減少,體質下降,為了化解這個問題,又採用應試教育的思維、手法,可憐的孩子尚未脱離文化考試的“虎口”,又落入體育考試的“狼窩”。為了體育考試,學生文化課減負的空當被體育培訓替代,孩子的負擔真的減輕了嗎?近年來,中考體測中,拉關係走後門、搞突擊走過場、弄虛作假、冒名替考時有發生,甚至還有考生使用興奮劑事件。這些亂象使體育考試陷入了非正常“應激狀態”,是體育過度“應試化”所致。 [16] 

鄭也夫人物軼事

自薦當中國社會學會會長
2017年5月3日,有媒體報道説,已經從北京大學退休的鄭也夫,在一個多月前發出了一份自薦書,自薦擔任即將換屆的中國社會學會會長。鄭也夫在自薦書上向中國社會學界發出建議:規範和完善社會學會會長等職位的選舉制度,在社會學年會上縮短或取消領導致辭,“讓優秀作品的作者成為年會上最風光的人,不管他的資歷高低”…… [18] 在自薦書裏設計了自己的“施政方針”:將學術交流的重心放在非年會期間的中小型研討會上,設置“年度性論壇”來保障年會質量,設置“年度爭議性作品論壇”來鼓勵不同的聲音…… [17]  但是,據報道,“‘自薦信’發出一個月,鄭也夫居然未接到一個同仁的相關電話,很多接受記者採訪的學者也多緘口不言”。 [18]  這被認為是失敗率99%的毛遂自薦 [17] 

鄭也夫出版論著

《吾國教育病理》 《吾國教育病理》
吾國教育病理》,中信出版社,2013年; [3] 
科場現形記》,中信出版社,2014年; [4] 
《科場現形記續編》,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 [5] 
論文與治學》,中信出版集團,2018年; [11] 
閲讀生物學札記》,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6] 

鄭也夫學術譜系

博士:馮軍旗,博士論文《中縣幹部》獲得高度評價。 [9] 

鄭也夫人物評價

馮軍旗:鄭也夫先生“極有批判精神”。 [10] 
鄭也夫是最早研究中國知識分子問題的社會學家之一,對待社會生活中陰冷的地帶、雜質,他不願意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10] 

鄭也夫科普活動

導讀《論人的本性》 導讀《論人的本性》
2023年6月24日晚20點,“高山科學經典”第63期,鄭也夫、劉華傑田方萌一起導讀《論人的本性》。 [20]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