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大荒

(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

鎖定
北大荒舊指中國黑龍江省北部在三江平原黑龍江沿河平原及嫩江流域廣大荒蕪地區。中國五十年代進行大規模開墾,經營農場,才使得北大荒變成了如今的北大倉,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
“南有南水北調,北有三江灌區”,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一些農民這樣説。
引水渠系18000多公里,每年節省地下水18億立方米,改變地區種植條件,種“好大米”不再是難事……在黑龍江省三江平原,十四灌區工程已進入到田間配套工程建設的最後階段,正在讓昔日“北大荒”,如今“北大倉”發生着新的變化……
中文名
北大荒
外文名
great northern wilderness.
東    經
123°40′到134°40′
北    緯
44°10′到50°20′
舊    指
黑龍江東北部的松嫩、三江平原
面    積
5.53萬平方公里

北大荒地理環境

北大荒位置境域

合併圖冊
合併圖冊(3張)
北大荒,位於東經123°40′到134°40′,橫跨11個經度;從北緯44°10′到50°20′,縱貫10個緯度,總面積5.53萬平方公里。指黑龍江嫩江流域、黑龍江谷地三江平原廣大荒蕪地區 [1]  。她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西部是松嫩平原區
一九四八年,中國共產黨揭開了移民開發這片荒原的序幕。經過六十年北大荒幾代人的共同努力,已擁有113個大型農牧場,2000多個企業,3560萬畝耕地,177.8萬人,分佈在黑龍江省嫩江流域,三江平原黑龍江谷地,牡丹江流域12個市74個縣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約定俗成,如今的北大荒,成了黑龍江墾區的代名詞。

北大荒水文特徵

嫩江從伊勒呼裏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雙水合流。東部是著名的三江平原區。黑龍江一瀉千里,松花江九曲十折,烏蘇里江温和恬靜。三條水脈在平原深處幽然相會,東流到海。

北大荒地質地貌

浩瀚的興凱湖依傍其旁,秀麗的完達山橫貫其中。平均海拔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北大荒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北大荒大部分地區土地肥沃,部分為低濕沼澤地
它的北部是氣度不凡的小興安嶺地區。有莽莽山地,有平緩丘陵,還有寬大的谷地。這裏瀕臨風口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在冰霜統治之下,凍土層最厚達2.5米。它的西部是松嫩平原區嫩江從伊勒呼裏山千里南下,與松花江合流侵蝕,使這裏的地勢平坦,更有夢幻般廣闊無垠的大草原。它的東部是三江平原區。平均海拔僅54米,萬分之一的坡降,構成罕見的平坦地勢,形成大面積的低濕沼澤地,漂浮垡變幻莫測,於是有“鬼沼”的神奇傳説。

北大荒氣候

這裏是冰雪的故鄉,屬寒温帶大陸季風氣候區,暴虐的西伯利亞寒流長久地在這裏盤旋,因此,北大荒的冬季漫長、寒冷.乾燥。年平均氣温從南至北由2.6℃減到零下3.5℃,極端最低温度達零下40℃!的確,寒冷是拓荒者面臨的首要勁敵。北大荒有複雜的自然地貌
史書上記載:北大荒自古以來,就是蠻荒之地。這裏荊莽叢生,沼澤遍佈,風雪肆虐,野獸成羣,人煙罕至,寒冷、偏僻、荒蠻、兇險以至於自身難以克服的困難等等。
北大荒是冰雪的故鄉,屬寒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受西伯利亞寒流影響,冬季漫長而寒冷乾燥,冬天最低氣温可達零下48.6度,一年有三分之二的時間為冰霜期,凍土層最厚達2.5米,滴水成冰、鵝毛大雪都是對這裏形象的比喻。
夏季的北大荒,野獸成羣,沼澤密佈,虻成陣,因草水多多,蚊子就多。晚上睡覺,螞蟻和蛇常會爬進被窩裏。作家聶紺弩在《北大荒歌》中寫道:“北大荒,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枯葦塘。葦草青,葦草黃,生者死,死者爛,肥土壤,為下代作食糧。何物空中飛?蚊蟲蒼蠅蠛蠓牛虻。何物水邊爬?四腳蛇蛤士蟆,肉螞蟥。山中霸主熊和虎,原上英雄豺與狼。爛草污泥真樂土,毒蟲猛獸美家鄉。誰來酣睡似榻前,須見一日之短長。大煙兒泡,誰敢當?天低昂,雪飛揚,風顛狂,無晝夜,迷八方。雉不能飛,狍不能走,熊不出洞,野無虎狼。酣戰玉龍披甲苦,圖南鵬鳥振翼忙。天地末日情何異,冰河時代味再嘗。一年四季冬最長”。
北大荒地處邊塞之地。它的東、北兩面以烏蘇里江和黑龍江為界與俄羅斯隔江相望。區內有大江大河攔阻有無數的川溪澗泉切割;有冰雪斷道,荊柴封路;有毒蟲結陣,猛獸成羣;更有令人毛骨悚然的地方,使歷史的北大荒在傳説中兇險無比。當年,著名作家聶紺弩下放此地,目睹此景,不由慨然放歌:
秀色藴於險峯之頂。
瑰寶必藏於艱險之地。
北大荒是祖國的一片寶地。

北大荒自然資源

過去的北大荒
過去的北大荒(20張)
北大荒有“捏把黑土冒油花,插雙筷子也發芽”的美稱。北大荒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水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
北大荒生長季較短,但可以種植玉米、春小麥、大豆、甜菜高粱等作物,需注意低温冷害。2912萬畝耕地,以盛產小麥、大豆、玉米、水稻等糧食作物,馳名全國。北大荒現有林地250萬畝、草原616萬畝、水面372 萬畝。在利用資源、保護資源、良化資源的進程中,北大荒正在呈現土變更,黑土生金;水變清,清流千里;樹變綠,綠滿青山的動人景象,成為一座綠色的寶庫。
這裏是世界三大黑土帶之一。土質肥沃,有機質含量大都在5%到8%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這裏有豐富的水利資源,地表江河縱橫,地下儲量可觀,大氣降水充盈,極為適宜農業發展;有珍貴的礦產資源,煤、鐵、銅、金、石油一應俱全;還有極為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山林中有虎、熊、獐、鹿,沼澤區有丹頂鶴天鵝,河湖中的鰉魚鱘魚大馬哈魚白魚,俱是水產珍品,人蔘、猴頭木耳蘑菇也都是名貴山珍……難怪歷朝歷代的人們不懼兇險、不畏艱難,競相踏上那條几乎沒有歸途的開拓之路,為後代遺下了可以憑弔的印跡。
北大荒原來並非是亙古荒原。

北大荒歷史沿革

新中國建立後,國家對“北大荒”進行了有組織的開發。
北大荒小麥 北大荒小麥
從1958年起,北大荒進入了大規模開發時期。數萬名解放軍復員官兵、知識青年和革命幹部,響應黨和國家的號召,懷着保衞邊疆、建設邊疆的豪情壯志來到“北大荒”。他們爬冰卧雪,排幹沼澤,開墾荒原,北大荒初期的工作,就是開墾荒地。建場的時候,進點建場的人員都是靠着兩條腿一步一步走的。茫茫荒原,荊棘叢生,塔頭甸子和沼澤遍佈。每刨一鎬,把泥水濺起老高,人都變成了泥猴。沒有伙房,露天打灶;沒有水井,就用泡子水過濾做飯;沒有蔬菜,就挖野菜吃。有時工作的地方處處是水,中午吃飯無蹲坐之地,只好邊走邊吃。出征歸來,臉和脖子上都被蚊子咬得胖出一圈。建立了許多國營農場軍墾農場,為國家生產了大量的糧食,把過去人跡罕至的“北大荒”,建設成為了美麗富饒的“北大倉”,成為我國現代化程度最高,商品率最高的商品糧生產基地。
20世紀50~70年代曾組織復員轉業軍人、農民、知識青年進行了大規模的墾殖,成立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時又創建了一大批國營農場,從戰場走向荒原,有1956年王震將軍率領的鐵道兵七個師和1958年從各軍種兵種轉業來的十萬官兵;有1959年來自齊魯大地的六萬支邊青年,有1966年來自瀋陽軍區的萬名復轉官兵;有1968年組建黑龍江生產建設兵團的三千現役軍人和從全國各地來北大荒的80萬城市知青;還有數以萬計的科技人員、各地的高等院校畢業生以及改革開放後來到北大荒的建設者們在這片神奇的土地上,已建成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商品糧基地,如今稱之為黑龍江墾區或北大荒集團,北大荒已變為北大倉。但由於過量開墾,使濕地面積減少了80%,大量稀有動物失去棲息地。現今已經退耕還林。
現今國家已經決定停止開發三江平原的荒地,並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三江平原的荒地。千里沃野上,北大荒人耕種的稻米、大豆、玉米成方成片,一望無邊。

北大荒人文精神

什麼是北大荒精神?這便是“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這十六個字,字字鏗鏘有力,發人深思。北大荒人在創造豐碩的物質文明成果的同時,在把北大荒打造成北大倉的同時,更用他們的青春和生命,忠誠與堅韌為後人留下了名傳千古的創業精髓。
人們讚美拓荒者,歌頌拓荒牛,更頌揚在艱苦跋涉中取得輝煌業績的北大荒精神。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十萬轉業官兵在關東三江平原的亙古荒原上發起了“向地球開戰,向荒原要糧”的偉大壯舉。半個世紀來,幾代拓荒人承受了難以想象的艱難困苦,戰天鬥地,百折不撓,用火熱的激情、青春和汗水把人生道路上的句號劃在了祖國邊陲那曾經荒蕪淒涼的土地上,他們以“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內容的北大荒精神,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墾荒英雄們跋山涉水、勇往直前,他們已把生命融入了這片荒原,用青春和智慧征服了這片桀驁不馴的黑土地,實現了從北大荒到北大倉的歷史性鉅變。

北大荒文化定義

北大荒開發建設特定的歷史、特定的區域和特定的使命,形成了有別於其他文化的北大荒文化。它是以北大荒精神為核心,以北大荒核心價值觀為導向,融軍旅文化、知青文化、移民文化和黑土文化為一體的、具有鮮明黑龍江墾區特點的一種文化體系

北大荒數字農場

中國聯通大國糧倉”5G數字農場項目,基於中國聯通5G網絡,應用於北大荒農場,打造世界先進的5G數字農場,打通“人、地、機、物、環”生產作業全要素,貫穿“耕種管收”全環節,以生產經營管理為核心,搭建“1+1+N”架構,即1張5G核心網,完成農業生產“感聯智控”;1個農業智腦,整合物聯、數據、業務、AI、GIS等中台,進行統一的平台支撐和智能服務;聚焦“黑土地保護+無人化作業”形成“N”項5G智慧農業應用,激活農業發展要素資源,提高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黑土地防治管護、無人農機智能作業等全方位創新場景,實現水、肥、藥施用量節約20%以上,人力成本降低10%以上,每畝增產5-10%。通過5G賦能萬畝良田,設施、裝備、機械數字化、智能化改造,實現全產業鏈智慧農業。
2022年8月10日,“大國糧倉”龍江 5G數字農場(北大荒)入選“2022年5G十大應用案例”。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