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非洲木雕

(西非諸民族的雕刻)

鎖定
非洲木雕主要是指熱帶非洲(也就是西非諸民族)的雕刻。西非雕刻主要是民族傳統木雕。有小雕像和麪具。炎熱的熱帶氣候很容易毀壞木雕,因此先古木雕根本無法保存下來。但是木雕創作手法源遠流長,有着古老的傳統,呈現出神秘迷人的光彩。
中文名
非洲木雕
外文名
African wood carving
起    源
熱帶非洲(西非諸民族)
類    型
雕刻

目錄

  1. 1 特色
  2. 特徵
  3. 題材
  1. 風格
  2. 原始
  3. 材料
  4. 表情
  1. 2 傳承
  2. 3 部族

非洲木雕特色

非洲木雕特徵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非洲的雕刻並不刻意追求形象的逼真而是用整體寫意的手法,臉上的兩隻眼睛無非是隨意戳上的小洞,嘴似不經意拉出的一條開口,鼻子則概括成簡略的幾何形,身上的造型只取其勢去其形,頭飾與耳朵的誇張似乎是人神之間的一種意境。據説畢加索的立體畫風格就是得到了非洲幾何形狀面具的啓發。這類大寫意的手法,不求外形的逼真,不重細節的刻劃,局部看,顯得十分隨意簡單;整體看,卻透露出一種活潑鮮跳的內在生命。木雕是非洲雕刻的主要載體,它的地位如石雕於歐洲,如陶瓷於中國。木雕藝術代代傳承,學徒經過三年左右的觀察和模仿逐漸掌握這一技能,當然,最後沒有結業考試。雕刻者或全職或兼職,這取決於周圍的需求,在他們的社會里這些藝人備受尊敬(蘇丹西部除外)。木雕一般由整塊的樹幹雕刻而成,很少有拼接的作品。斧子、扁斧、鑿子和錘子等是主要的工具,完成的作品一般通過燒烤或者用木灰着色,色彩則來自植物和礦物質。由於多用未完全乾燥的木頭雕刻(據説是為保全它的靈魂),收藏非洲木雕要格外注意保養,防止裂縫出現。 [1] 

非洲木雕題材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包括面具在內的雕刻造型全部為靜態,而且多為單個人物。雕刻並不注重寫實,而是試圖展現一種自然的本性。他們大多認為有一個萬能之源的神,他能使一切生命運轉。人們藉助宗教祭祀儀式,讓這些神靈降臨到雕塑裏,並從它們那裏獲取神靈的庇護和智慧。他們相信死者永遠存在於活人中間,而木雕正是其祖先靈魂的化身。也許是為了讓靈魂有較大的空間棲身,非洲人物形象的頭部顯得格外突出。美國第斯曼夫人曾恰當地為非洲的藝術作結:“非洲的藝術製作,不是徒供欣賞,而是為神靈與王者服務。而其作用,非為裝飾,過去以迄現在,都是為社會生存而表達與支持他們的基本精神價值。”

非洲木雕風格

熱帶非洲西部和東部的雕像有很顯著的不同。在西部,雕像的形象生動而富有想象力;東部的雕像則比較單調死板、千篇一律。例如巴喬克維族、約曾巴族的雕像是寫實的,線條具體細膩,生動優美,甚至可以看出雕像各自不同的表情神態。而巴科塔族的作品則很程式化,幾乎所有的雕像都出於一個模子,表情比較僵化呆滯。佔羅族面具的特點是長團臉、尖鼻子,眼睛裏藴涵着一股憂鬱的神色。與之相反,馬裏的多員族、布基納法索的博博族的雕像健美、豐滿,藴含着活力和生命的氣息。
雖然在非洲雕刻中沒有感到古希臘雕刻的那種温暖柔和靜穆偉大,沒有在雕塑的身上看到“血液在血管裏流動”的特點,但是卻可以欣賞非洲雕刻的造型獨特、激動人心的形象。非洲藝術家們用他們的雙手,使真實的事物完全變形,形成了與原來形態結構大不相同的雕刻形象,顯示出大膽的創造精神、強烈的節奏感以及新穎的構思。

非洲木雕原始

與歐洲雕像不同——沒有正常的人體形態,沒有複雜的動作,也沒有多人物的構圖,而是通過非常誇張變形的手法來表現。這種怪誕的雕像造型是非洲原始部落對客觀世界的心理反映。在非洲木雕作品中,存在着一種感人之深的純樸、稚拙、粗獷,並富有紀念性和節奏感。在原始部族的生活,黑人們認為,死亡不是生存的終結,而是生命的另一種轉移。他們強烈崇拜死者,認為死者永遠存在於活人中間,相信他們有超自然的力量。但是黑人們認為靈魂需要一個新的躲避場所——就像人的軀體一樣,在那裏靈魂才能繼續生存。於是他們創造了雕像來容納死者的靈魂;雕刻作品被看作是一種具有魔力的神物。因此對於黑人來説,雕像是不是酷似人像無關緊要,主要是給幽靈製造一個棲身之處。他們認為宗教儀式用的小雕像是祖先靈魂、大自然的靈魂、神祇靈魂的化身,認為小雕像附着靈魂的本性。

非洲木雕材料

他們既使用軟木,又使用硬木。硬木有鐵木、紅木和烏木。用硬木製成的小雕像,表面平滑光亮;用軟木製成的小雕像,表面粗糙,並被塗上白、黑、紅褐三種鮮豔的顏色。人像通常是用一根木料雕製成,往往呈直立狀態,沒有任何轉身姿勢,沒有手勢動作,看似僵硬固定。然而非洲木雕具有真正藝術作品的特點:節奏感!黑人藝術家通過安排雕像的各個部分的體積、形式及空間位置,使手中的雕像表達着各種感情。他們賦予雕像不同的節奏,使作品產生出穩定感或靈巧感、重量感或輕盈感、宏偉感或優雅感。

非洲木雕表情

每—種類型經過許多世紀的演變,又發展為無數種變體。雕像藝術家經常在橢圓體的頭上直接雕刻上五官。雕像的眼睛是杏核眼,微微凸起,沒有瞳孔,一條豎的細縫貫穿眼睛中間,形成一種憂鬱的眼神。還有用白色貝殼作眼睛,甚至用釘子、玻璃珠子等發光材料作眼睛。雕像的嘴在面部表情中起着很大的作用,用一條寬的或窄的縫隙來表現。縫隙中,有時表現出牙齒,但很少刻出嘴唇。非洲木質雕像之中,最具盛名的有巴庫巴族國王雕像等。

非洲木雕傳承

傳説
巴庫巴的意思為“閃電部族”。相傳巴庫巴族曾有過一百二十四個國王,他們都是神靈的後代。大約於公元一至十世紀巴庫巴族遷居到剛果河流域。據説,他們由一個英俊的國王率領越過了四條大河,到達了山庫魯河。傳説中的剛果國王一般都是精通各行手藝的能手,他們精通五金手藝,懂得使用銅和鐵,善於從事木雕手藝。第九十三世國王沙巴·博隆貢果在位期間,剛果城邦達到了昌盛時期。沙巴·博隆貢果促進了文化藝術的發展,他在黑非洲歷史上是一個文武雙全的國王。在他即位之前,為了精通各種手藝,他周遊各地求人學藝。他向巴彭德人學習刺繡、紡織等。沙巴·博隆貢果登基後,立刻召集許多著名的木雕師在宮廷裏給他雕刻塑像。木雕藝術由此迅速發展,並形成了一種雕刻國王塑像的藝術傳統,保持了很長時間。現存的十九個國王雕像,都是兩腿交叉盤坐,身上佩帶刀劍,帶有很多表明個人特殊成就的標誌。其中一個手持鐵砧的,是第八十六世國王米雷王雕像。他是剛果王國的一個偉大的工匠,以製作鐵鑄人像而著稱。巴庫巴王國的第一百零九世國王卡塔·姆布拉紀念像是一件典型的國王雕像:他一手持短刀,一手拿單面御鼓,頭戴盛滿象徵尊貴的貝殼帽子。

非洲木雕部族

非洲黑人部族創造的木雕藝術包括人物雕像、動物雕像和人們參加各種儀式時戴的面具。各族的木雕各具特色。
非洲木雕 非洲木雕
馬裏最大的部族所作雕像,特徵是臉面凸起,唇部方尖,髮飾下墜,姿態生硬而有力。身軀細長並呈圓柱形,兩臂下垂,手部寬大,呈爪狀。很少着色,附加裝飾品和金屬釘,如貝殼、珠子、銅環等。另有契瓦拉羚羊頂飾十分有名。多貢人木雕 多貢人是沃爾特河流域的農業部族。最古老的雕刻人像叫特勒姆,即舉臂且多同動物雕刻在一起的樣式,特徵為硬木,灰或斑紅色,動態優美。有的人像具男女兩性之特徵。較近代構圖趨於幾何形體,具有莊嚴寧靜之感。多貢人的面具洗練而大膽,還有多層面具等形式。塞努福人木雕 塞努福人亦為沃爾特河流域部族,定居科特迪瓦北邊、布基納法索、馬裏等地。
其作品分 5 類:①德布勒雕像。身軀、四肢細長,頭小,頸細。②德格勒面具。夜間葬禮時使用的盔形面具,對稱、工整、莊嚴。③雕像作品。形式簡練,充滿活力,面頰突出,乳房圓尖,腹部突出,臂長,曾設有黑奴轉運站的塞內加爾葛雷島肩後傾,背曲。④鳥的雕刻,鳥為塞努福部族象徵,多成展翅狀。⑤噴火獸面具,眼鼻周圍飾各種動物如野豬、袋狼、水牛等形象。
巴加人木雕巴加人是由尼日爾河遷到幾內亞的部族。木雕頭傾,碩大,尖尖的鷹鈎鼻,軀體由無手胳膊支撐,龐大呈桶狀,腿粗而壯。各階層均有相應面具,收穫季節或葬禮時佩戴。鮑勒人和古羅人木雕 鮑勒人居住於幾內亞灣,與古羅人、塞努福人混居。他們多為祖先和神祇造像,故總以寫實態度創作,因此人物性格鮮明。所雕多立像或坐像,肅穆雅靜,手置前胸,腿粗壯豐滿,兩膝稍微內轉,軀體長而圓潤,並有裝飾性文身,表面塗黑,磨光發亮。古羅人雕像造型小巧,情趣幽默。鮑勒人雕像優美動人,表情安靜古雅。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