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鎖定
覘,漢語二級字 [4]  ,讀作覘(chān),部首是見,五筆是HKMQ,本義指暗中察看。 [5] 
中文名
拼    音
chān
部    首
五    筆
HKMQ
注    音
ㄔㄢˉ
繁體字
筆    畫
9
統一碼
U+89C7
四角號碼
27612
五    行

目錄

釋義

覘chān
筆順讀寫:豎、橫、豎、橫折、橫、豎、橫折、撇、豎彎鈎
(1)形聲。從見,佔聲。本義:暗中察看。
(2)同本義 [peep]
覘,窺也。――《説文
公使覘之,信。――《國語·晉語六》
晉人之覘宋者返。――《禮記·檀弓下
其兄掩户而入覘之。――《淮南子·俶真訓
忽聞門外蟲鳴,驚起覘視,蜿然尚在。――《聊齋志異·促織
尋途登覘——《螳螂捕蛇
(3)又如:覘聽窺看偷聽);覘視(窺視);覘窺(暗中察看)
(4)窺探,偵察 [inspect;reconnoitre]
予更欲一覘北,歸而求救國之策。――宋·文天祥《指南錄後序

組詞

[chān biāo]
[surveyor's beacon] 一種測量用的標誌,架設在被觀測點上作為觀測、瞄準的目標。 [1] 
[guān chān]
察看。
[chān dǔ]
猶覘視。
舊五代史·唐書·李襲吉傳》:“問年猶少於仁明,語地幸依於險阻,有何覘覩,便誤英聰。”
[chān jiàn]
暗中察看。
隋書·楊義臣傳》:“鍾葵 覘見 義臣 兵少,悉眾拒之。”
資治通鑑·宋順帝昇明元年》:“敬則 恐內人覘見,以刀環塞窐孔,呼門甚急,門開而入。”
[chān jué]
預測斷決。
清·劉大櫆《烏程閔君墓誌銘》:“又善以時文覘決他人科第得失、遲早、利不利,能預訂其年月,十不失一。”
[chān mǎn]
猶窺視。
[chān guó]
觀察國情。
禮記·檀弓下》:“孔子 聞之曰:‘善哉!覘國乎?’”
康有為《官制原理篇》:“古者只有聘問,只有主客之司,而今則競爭更熾,小則通商爭利,大則覘國思啓,更為重大之司矣。”
魯迅集外集拾遺補編·中國地質略論一》:“覘國非難。入其境,搜其市,無一幅自制之精密地形圖,非文明國。”
覘視
[chān shì]
亦作“覘眎”。窺視,探看。
後漢書·劉陶傳》:“四方私言,雲 角 等竊入京師,覘視朝政。”
南齊書·王思遠傳》:“衣服牀筵,窮治素淨,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
宋·程大昌演繁露·廉察》:“因閲《漢·高帝紀》詔:‘廉問有不如吾詔者以重論之。’顏氏 曰:‘廉字本作覝,其音同。’乃知廉之為察,本覝字也,有覘眎之義。”
東周列國志》第六八回:“鮑國 遣使往 欒氏 覘視,回報:‘欒 高 二位大夫,皆解衣去冠,蹲踞而賽飲。’”清 許旭《閩中紀略》:“﹝ 耿王﹞屢使人雜在匠役中,密來覘眎。”
覘伺
[chān sì]
窺察偵伺。
窺覘
[kuī chān]
1.暗中察看;探察。
2.覬覦
覘望
[chān wàng]
窺視,觀望。
覘聽
[chān tīng]
窺看偷聽。
覘知
[chān zhī]
暗中瞭解。
覘窺
[chān kuī]
暗中察看。
覘報
[chān bào]
察訪報告。
資治通鑑·唐德宗建中元年》:“﹝劉晏﹞常以厚直募善走者,置遞相望,覘報四方物價,雖遠方,不數日皆達使司。”
[chān rén]
探子。
[chān chá]
暗中偵察。
[chān tiào]
窺看遠望。
[zhēn chān]
窺探。
[cān chān]
仔細窺視。
[mì chān]
暗中窺探。
[chān hòu]
窺視;偵察。
[chān luó]
視察巡邏。
[chān xíng]
巡視。
[chān dǔ]
猶覘視。
同音詞:覘覩
近音詞:躔度 懺度
[chān yú]
覬覦
[chān biāo]
一種測量標誌,標架用幾米到幾十米高的木料或金屬等製成,架設在觀測點上,作為觀測、瞄準的目標。
測量覘標
[cè liáng chān biāo]
一種測量標誌。建造在三角點或導線點上的標架。用木材、鋼材或其他材料建成。高度從幾米至幾十米。高覘標由內、外架構成。外架頂端安裝有照準圓筒或串形覘板,供觀測水平角或豎直角時照準用。內架頂端裝有安置儀器的基板(稱為“儀器台”)。低覘標僅有外架,儀器安置在三腳架上。 [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集韻》《韻會》痴廉切《正韻》蚩佔切,𠀤諂平聲。《説文》窺也。《左傳·成十七年》公使人覘之信。《禮·檀弓》善哉覘國乎。
廣韻》𠋫也。《舊唐書·職官志》覘𠋫奸譎。
集韻》或作沾。《·檀弓》我喪也斯沾。《注》沾、覘同。
或作佔。《禮·學記》呻其佔畢。《注》佔,視也。𥳑謂之畢。
或作䀡。《類篇》闚也。《揚子·方言》凡相竊視,南楚或謂之䀡。
《廣韻》《集韻》《韻會》𠀤敕豔切,諂去聲。義同。
集韻》醜琰切,音諂。視也。
類篇》都含切,音耽。緩頰也。一曰舉首。
字彙補》公低切,音稽。《唐蘇遡·朝覲壇頌》覘虞氏。 [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