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王思遠

(南朝齊官吏)

鎖定
王思遠,是琅琊臨沂人。尚書令王晏的堂弟。父親王羅雲,曾任平西長史。 [3] 
本    名
王思遠
所處時代
南朝
出生地
琅邪臨沂
逝世日期
500年
性    別

目錄

王思遠為官生涯

劉宋朝時,建平王劉景素任命王思遠為南徐州主簿,很被看重。劉景素被殺後,手下人東逃西散,王思遠親自負責他的殯葬事宜,又親手在他墓上種植松柏。並和廬江何昌宇、沛郡劉璡上表為其説明,感動了朝廷。劉景素的女兒被貶為平民,王思遠拿自己的衣食去資助養活她,她長大後,又親自為她舉行成年笄禮,尋找合適人家,盡其所有地為她陪嫁。 [4] 
王思遠出任晉熙王撫軍行參軍,安成王的車騎參軍。建元初年,擔任長沙王后軍主簿,尚書殿中郎,出京補任竟陵王的徵北記室參軍,竟陵王蕭子良遷任司徒後,他繼續擔任錄事參軍。又調任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和竟陵王蕭子良平素喜歡結交名士,王思遠很受他們賞識和接納。王思遠請求出仕邊遠郡縣,被任命為建安內史。他的長兄王思玄去世,王思遠兄弟之情甚篤,上表懇請辭官,未被准許。到了祭日,又堅決請求,世祖這才准奏。後被任為中書郎,大司馬諮議。 [1] 
世祖皇帝下詔推選人才,竟陵王蕭子良舉薦了王思遠及吳郡的顧暠之、陳郡殷睿。邵陵王蕭子貞為政吳郡,世祖任命王思遠為吳郡郡丞,以本官行郡事,當時都認為他是最適當人選。後因病辭職,還京擔任司徒諮議參軍,兼任錄事,調任黃門郎。出任使持節,都督廣、交、越三州軍事、寧朔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高宗(蕭鸞)輔政後,王思遠便不去上任,遷任御史中丞。臨海太守沈昭略貪贓徇私,王思遠便據實彈劾,高宗和思遠堂兄王晏以及昭略叔父沈文季都請他別這樣做,王思遠不聽從他們,該怎麼辦還是怎麼辦。 [2] 
建武年間(494~497),王思遠遷任吏部郎。他考慮到堂兄王晏現為尚書令,便不想和他都在中央擔任要職,於是上表堅決辭讓官位,他説:“我近來不斷上啓,實在是有隱衷。陛下對我的厚愛,古今難比。我若是不報恩效力,誰還該努力工作呢。我已經發誓以身許國,也就不計較世俗的猜疑了。只是因為我和王晏關係親密,的確不宜都居要職。一片赤心,至死不變。但我實在平庸粗淺,不足提拔。陛下提拔我的意思,大概是對我的某種優點的鼓勵。我如果不能合理地保持下去,便對不起陛下的英明。冒犯之罪,責任在我自己,而缺乏自我認識,就是對聖鑑的污染。權衡輕重之後,我決定堅持自己的想法。而且也是因為陛下以德統率臣下,所以臣下才敢以禮選擇進退。懇請陛下考慮給我照顧,不要讓我願望落空。我今天如果勉強接受此職,便是三公也未必是吉祥,我如果不接受,就是死了也未必是兇禍。而且臣下我苟求處罰,自棄榮華富貴,便是愚夫也不會這樣做的,因此我也許可以被免於處罰。我的這番心情願望,既可憐又可矜。如果説皇上的命令必須執行,而我自請獲罪在道理上也説不通,皇上正在降恩置我於康莊大道,而我卻堅決要求被擯棄壓抑,想起來不免自悲自悼令人涕流。我謹甘冒死罪,忠心請求。人在沒辦法時則要呼天,我只能仰盼皇上給予一點關照了。”皇帝知道了他的心思,於是改任王思遠為司徒左長史。 [5] 
當初,高宗施行廢立君主的時候,王思遠和王晏閒聊,對王晏説:“堂兄你蒙受世祖厚恩,今日一旦幫助別人做這種事情,他也許可以權且任用你,但不知你將來如何立身。如果現在當機立斷,還能夠挽回以後的名聲。”王晏沒有采納。王晏後來當上驃騎將軍時,集會本家子弟,對王思遠之兄王思微説:“隆昌末年,阿戎勸我自裁,我如果聽他的話,豈有今日。”王思遠立即接話道:“像我所預見的那種後果,還在後頭呢!”後來王晏事敗,王思遠因此沒受連累。 [6] 
王思遠為人清修,立身簡潔。衣服桌椅之類,極其素淨。有賓客來訪,他總要派人先暗作觀察,如果來人衣服有污垢,他儘可能不上前接近,如果來人儀表整潔新鮮,他才願意促膝相談。雖然如此,此人走後,他還要讓二個僕人用苕帚反覆清掃那人的坐處。皇上的從祖弟弟蕭季敞性情豪縱,皇上心裏不滿,就對他説:“你可以多去拜訪王思遠幾次。” [7] 
皇上誅殺了王晏之後,遷任王思遠為侍中,負責優策和起居注。永元二年(500年),王思遠遷任度支尚書。還沒上任,便去世了。當時四十九歲。追贈他為太常,諡號為“貞子”。 [8] 
參考資料
  • 1.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除晉熙王撫軍行參軍,安成王車騎參軍。建元初,為長沙王后軍主簿,尚書殿中郎,出補竟陵王徵北記室參軍,府遷司徒,仍為錄事參軍。遷太子中舍人。文惠太子與竟陵王子良素好士,並蒙賞接。思遠求出為遠郡,除建安內史。長兄思玄卒,思遠友于甚至,表乞自解,不許。及詳日,又固陳,世祖乃許之。除中書郎,大司馬諮議。
  • 2.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世祖詔舉士,竟陵王蕭子良薦思遠及吳郡顧暠之、陳郡殷叡。邵陵王蕭子貞為吳郡,世祖除思遠為吳郡丞,以本官行郡事,論者以為得人。以疾解職,還為司徒諮議參軍,領錄事,轉黃門郎。出為使持節、都督廣交越三州諸軍事、寧朔將軍、平越中郎將、廣州刺史。高宗輔政,不之任,仍遷御史中丞。臨海太守沈昭略贓私,思遠依事劾奏,高宗及思遠從兄晏、昭略叔父文季請止之,思遠不從,案事如故。
  • 3.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王思遠,尚書令王晏從弟也。父羅雲,平西長史。
  • 4.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思遠八歲,父卒,祖弘之及外祖新安太守羊敬元,並棲退高尚,故思遠少無仕心。宋建平王景素闢為南徐州主簿,深見禮遇。景素被誅,左右離散,思遠親視殯葬,手種松柏。與廬江何昌宇、沛郡劉璡上表理之,事感朝廷。景素女廢為庶人,思遠分衣食以相資贍,年長,為備笄總,訪求素對,傾家送遣。
  • 5.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建武中,遷吏部郎。思遠以從兄晏為尚書令,不欲並居內台權要之職,上表固讓。曰:“近頻煩歸啓,實有微概。陛下矜遇之厚,古今罕儔。臣若孤恩,誰當戮力!既自誓輕軀命,不復以塵點為疑,正以臣與晏地惟密親,必不宜俱居顯要。慺慺丹赤,守之以死。臣實庸鄙,無足獎進。陛下甄拔之旨,要是許其一節。臣果不能以理自固,有乖則哲之明。犯冒之尤,誅責在己,謬賞之私,惟塵聖鑑。權其輕重,寧守褊心。且亦緣陛下以德御下,故臣可得以禮進退。伏願思垂拯宥,不使零墜。今若祗膺所忝,三公不足為泰,犯忤之後,九泉未足為劇。而臣苟求刑戮,自棄富榮,愚夫不為,臣亦庶免。此心此志,可憐可矜。如其上命必行,請罪非理,聖恩方置之通塗,而臣固求擯壓,自愍自悼,不覺涕流。謹冒鈇鉞,悉心以請。窮則呼天,仰祈一照。”上知其意,乃改授司徒左長史。
  • 6.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初,高宗廢立之際,思遠與晏閒言,謂晏曰:“兄荷世祖厚恩,今一旦贊人如此事,彼或可以權計相須,未知兄將來何以自立。若及此引決,猶可不失後名。”晏不納。及拜驃騎,集會子弟,謂思遠兄思微曰:“隆昌之末,阿戎勸吾自裁。若從其語,豈有今日?”思遠遽應曰:“如阿戎所見,猶未晚也。”及晏敗,故得無他。
  • 7.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思遠清修,立身簡潔。衣服牀筵,窮治素淨。賓客來通,輒使人先密覘視,衣服垢穢,方便不前,形儀新楚,乃與促膝。雖然,既去之後,猶令二人交帚拂其坐處。上從祖弟季敞性甚豪縱,上心非之,謂季敞曰:“卿可數詣王思遠。”
  • 8.    《南齊書•卷四十三•列傳第二十四》:上既誅晏,遷之侍中,掌優策及起居注。永元二年,遷度支尚書。未拜,卒,年四十九。贈太常,諡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