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州區,隸屬湖北省襄陽市,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總面積2306平方千米。
[1]
截至2021年10月,襄州區下轄4個街道、12鎮,
[3]
根據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襄州區常住人口766561人。
[27]
襄州區歷史沿革
編輯襄州區地名由來
襄州區建置沿革
西晉,仍屬荊州襄陽郡;東晉孝武帝太元十四年(389年),僑置雍州。
隋開皇元年(581年),屬襄州,大業元年(605年),屬襄陽郡。
元至元二十九年(1292年),屬河南江北等處行中書省襄陽路。
清朝,屬湖北布政使司襄陽府。
民國二年(1913年),直屬湖北省政府。民國三年(1914年),屬湖北省襄陽道。民國十六年(1927年),廢道,直屬於省。民國十七年(1928年),屬鄂北行政公署。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屬湖北省第八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湖北省第五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1月,襄陽縣全境解放,2月,屬湖北省襄陽行政區專員公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屬湖北省襄陽專區。
1968年,襄陽縣屬襄陽地區革命委員會。
1978年,屬襄陽地區行政公署。
1983年,襄陽縣屬湖北省襄樊市。
2001年,撤銷襄陽縣,設立襄樊市襄陽區。
襄州區行政區劃
編輯襄州區區劃沿革
1952年下半年,撤銷柿鋪、尹集2個區,增設1個縣轄鎮(太平店鎮)。
1953年4月,太平店鎮降為區轄鎮。9月,增設雙溝鎮。
1955年,劃散朱集、峪山2個區。
1984年,襄陽縣餘崗、米莊、隆中、尹集、柿鋪5個管理區,劃入襄樊市郊區。
1992年,張灣鎮何莊村、紅星村13組劃入襄樊市汽車產業開發區託管的米莊鎮。襄陽縣人民政府駐地由襄樊市遷至襄陽縣張灣鎮。
2001年8月,原襄陽縣的張灣鎮、東津鎮、雙溝鎮、張家集鎮、峪山鎮、黃龍鎮、程河鎮、朱集鎮、古驛鎮、夥牌鎮、黃集鎮、石橋鎮、龍王鎮,樊城區米莊鎮劃歸襄陽區。12月,樊城區米莊鎮劃入襄樊市襄陽區。
[1]
原襄陽縣的牛首、太平店2個鎮劃歸樊城區。原襄陽縣的歐廟、泥咀2個鎮劃歸襄城區。
[33]
2011年7月,夥牌鎮馬莊、劉家2個村劃入米莊鎮,胡灣、王灣2個村劃入團山鎮,夥牌村劃入襄州區經濟技術開發區,11月,設立劉集街道。
2014年,析張灣街道分設肖灣街道。
襄州區區劃詳情
截至2021年10月,襄州區下轄4個街道、12鎮:張灣街道、劉集街道、肖灣街道、六兩河街道、龍王鎮、石橋鎮、黃集鎮、夥牌鎮、古驛鎮、朱集鎮、程河鎮、雙溝鎮、張家集鎮、黃龍鎮、峪山鎮、東津鎮。另有:鹿門風景名勝區、襄北農場、深圳工業園,
[3]
其中米莊鎮由襄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東津鎮由襄陽(東津)經濟開發區託管。劉集街道屬襄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託管,六兩河街道屬東津經濟開發區託管。73個社區,427個村(其中27個社區、61個村分別由襄陽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襄陽東津經濟開發區託管),襄州區實際管轄46個居和366個村。
[2]
襄州區政府駐肖灣街道航空路187號。
[1]
襄州區地理環境
編輯襄州區位置境域
襄州區,地處湖北省西北部、漢江中游,介於東經110°45′-113°43′、北緯31°14′-32°37′之間,東與棗陽市為鄰,西與老河口市、樊城區、襄城區接壤,南與宜城市隔漢江相望,北與河南省南陽市鄧州市、新野縣、唐河縣交界,總面積2306平方千米。
[2]
襄州區地形地貌
襄州區地跨南襄盆地及大洪山台褶束北緣,地形由四周向中部緩慢變低,形成漢水夾道向南敞開的不完整盆地。北部是秦嶺餘脈和伏牛山支尾的交接地帶,為波形黃土崗地,坡度多為10°左右,高差10~30米,約佔總面積65.8%。
襄州區中部為漢水、唐河、清河、滾河等河流沖積平原。南部是洪山和荊山餘脈延伸的低山丘陵。區內地形分為四種類型:構造剝蝕低山丘陵區;剝蝕堆積崗波狀平原區;弱侵蝕堆積波狀平原區;弱侵蝕堆積河谷平原區。
[2]
襄州區氣候
襄州區屬亞熱帶濕潤季風型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春季温和,夏季炎熱,秋季氣爽,冬季寒冷。年均氣温15.3~15.8℃,1月平均氣温1.6℃,極端最低氣温-17.7℃(1977年1月30日);7月平均氣温28.8℃,極端最高氣温42.5℃(1951年8月15日)。
襄州區年平均日照時數2000小時;無霜期年均243天,最長272天(1961年),最短192天(1962年)。年平均降水量878.3毫米,年平均降雨日數112天,最多達154天(1964年),最少達79天(1966年);極端年最大雨量1251.1毫米(1962年),極端年最少雨量564.2毫米(1966年)。
[1]
襄州區水文
襄州區河道屬漢江流域,大小河(溪)流60條,總長1098.10千米。其中流域面積100平方千米14條,水資源總量492.70億立方米。主要河流7條:漢江、唐河、白河、唐白河、滾河、清河、淳河。
襄州區自然資源
編輯襄州區水資源
襄州區水資源總量565億立方米。其中地表徑流7億立方米,河流過境客水量450億立方米,地下水淨儲藏量108億立方米。屬漢水流域,盆地地形,唐河、白河、唐白河、滾河、清河、淳河六大水系均向心流入漢江,河流總長度1098.1千米。
襄州區境內大中小型水庫192座。其中大型水庫2座(西排子河水庫承雨面積412平方千米,總庫容量2.2億立方米;紅水河水庫承雨面積190平方千米,總庫容量1.1億立方米),水資源開發利用量9.2億立方米,佔水資源總量1.86%。
[1]
襄州區礦產資源
襄州區已探明礦產9種,礦產地56處。其中非金礦產有耐火粘土、石灰石、白雲石、膨潤土、黃鐵礦、瓷土、石膏、煤、黃沙、卵石等;金屬礦產有猛、赤鐵礦、沙金,儲量較少。生物資源1277種。其中:植物942種,動物335種。
[1]
襄州區生物資源
襄州區林地總面積15843.4公頃,其中有林地13275.5公頃,灌木林地1889.88公頃,未成林造林地339.11公頃,苗圃地459.35公頃無立木林地859.78公頃,宜林地1252.04公頃,林業輔助生產用地49公頃;活立木蓄積量97.36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5.6%。全區植被共有78科,157屬,223種。其中,木本科107屬,162種;藤本2科,4屬,4種;草本26科,57種。
[2]
生物資源1277種。其中植物942種,動物335種。
[1]
襄州區人口
編輯截至2017年,襄州區共有333220户、874189人(不含移交託管人口)。總人口中:男性451373人,佔總人口51.63%。女性422816人,佔總人口48.37%。總人口中年齡結構:0~17歲180405人,佔總人口20.64%。18~34歲233286人,佔總人口26.69%。35~59歲322314人,佔總人口36.87%。60歲以上138184人,佔總人口15.80%。
截至2019年,襄州區總人口86.22萬人(不含託管地區)。
[1]
襄州區有漢族、回族、蒙古族、苗族、彝族、壯族、布依族、滿族、侗族、瑤族、土家族、黎族、高山族、白族、水族、羌族、仡佬族、錫伯族等18個民族,其中漢族人口占絕大多數。
[1]
襄州區經濟
編輯襄州區綜述
2017年,襄州區地區生產總值643.21億元,比2016年增長8.71%。財政收入37.16億元,比2016年增長4.97%。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541.6億元,比2016年增長3.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52億元,比2016年增長12.8%。利用外資13486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4.7%。外貿出口48851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16.46%。
2017年,襄州區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8965元、17337元,分別比2016年增長8.9%、8.3%。城鄉居民消費品支出分別為18612元、12087元,比2016年分別增長9.70%、7.37%。城鄉居民人均居住面積分別為11.42平方米、52.48平方米。
2017年,襄州區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337元,比2016年增加1329元,增長8.30%;農村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2087元,比2016年增加830元,增長7.37%。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965元,比2016年增加2367元,增長8.90%;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性支出18612元,比2016年增加1645元,增長9.70%。
[2]
2022年,襄州區地區生產總值870億元,增長6%;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9億元,增長5%,可比增長12.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80億元,增長5.2%;利用外資1.8億美元,增長10%;外貿出口8.5億美元,增長10%;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41982元和24937元,分別增長7.5%和8%。
[9]
襄州區第一產業
2017年,襄州區糧食種植面積193350公頃,比2016年增加3660公頃,糧食總產量1352100噸。其中小麥種植面積100900公頃,總產量613000噸。水稻種植面積46920公頃,總產量495159噸。玉米種植面積38000公頃,總產量184639噸。棉花種植面積2130公頃,總產量1923噸。油料種植面積22020公頃,總產量119570噸。
[2]
2022年,襄州區糧食總產25.4億斤。全國生豬產業鏈典型縣成果持續鞏固,生豬出欄92.2萬頭。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深入推進,6條重點農業產業鏈不斷壯大。新培育市級以上龍頭企業9家,規上加工業產值預計330億元,增長17%。在全省率先成立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綜合服務中心,組建聯合社4個、新增農民合作社31家、家庭農場74家。龍王全域國土綜合整治項目加快推進,完成20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工作。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羣被命名為“中國縣域產業集羣競爭力100強”。成功入選國家農業現代化示範區、國家級小麥制種大縣。
[9]
襄州區第二產業
2017年,襄州區共有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2家,產值過億元158家。規模以上工業總產量847.38億元,比2016年增長14.06%,增加值增幅6.7%。營業收入781.55億元,比2016年增長11.45%。利潤總額46.28億元,比2016年增長12.69%。四大支柱產業產值738.73億元,比2016年增長15.4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量87.18%。拉動工業增長11.59%。
2017年,襄州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847.38億元,比2016年增長14.06%。工業增加值增速6.7%,大工業用電量58307萬度,比2016年增長31.40%。
2017年,襄州區四大支柱產業產值738.73億元,比2016年增長15.47%,佔規模以上工業總產量87.18%。拉動工業增長11.59%。其中農產品加工業產值185.8億元,比2016年增長25.3%。
2017年,襄州區汽車及零部件業產值205.9億元,比2016年增長0.21%。裝備製造業產值251.9億元,比2016年增長1.86%。紡織服裝業產值95億元,比2016年增長6.9%。
2017年,襄州區新增產品83個數字化工廠5家、智能生產線9條。新登記各類市場主體1.8萬户。新增註冊商標285件,中國馳名商標1件,地理標誌商標2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32家,其中產值過1億元154家,納税過1000萬元10家。
2017年,襄州區新入庫工業項目124個,計劃總投資257.7億元。其中工業技改項目入庫14個,計劃總投資150.6億元。完成工業投資244億元,同比增長13.1億元。工業投資佔社會投資比重45.1%。
2022年,襄州區新能源新材料、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5條先進製造業產業鏈培育有力。完成工業投資和技改投資項目117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1家,規上工業總產值1300億元,增長13%,增加值增長10.5%。新培育“金種子”企業4家、“銀種子”企業16家,興源動力上市申請獲批。新增新物種(瞪羚)企業2家、專精特新企業7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科技型中小企業191家。際華3542榮獲全省科學進步三等獎。
[9]
襄州區第三產業
2022年,襄州區新培育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9家、限額以上商貿流通企業100家,預計服務業增加值385.7億元,被評為全省十強消費縣(市、區)。新增3A級物流企業2家,A級物流企業達46家。捷順達物流、浩吉鐵路襄州北疏運基地主體工程完工。金融業存款餘額390億元,貸款餘額273億元,存貸比70%,比上年增加9個百分點。鹿門風景區遊客接待中心、鳳凰咀遺址考古工作站(陳列館)正式建成,鳳凰咀遺址入選“湖北百年百大考古發現”。接待遊客146萬人次,旅遊收入13.8億元。
[9]
財政金融
2017年,襄州區財政收入371591萬元,比2016年增長4.97%,地方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93530萬元,比2016年下降1.4%。地方公共財政支出646848萬元,比2016年增長5.74%。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248.2億元,比2016年增加22.08億元,增長9.76%,各項貸款餘額119.54億元,比2016年增加16.15億元,比2016年增長15.62%。
固定資產投資
2017年,襄州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541.6億元元,比2016年增長3.3%。新入庫項目366個,總投資610億元,比2016年增長10.1%。
招商引資
2017年,襄州區新簽約項目205個,引進項目協議投資額735.36億元,新註冊項目150個,新開工項目138個,新投產項目125個。招商引資實到投資額318.07億元。利用省外資金207.5億元。引進5億元以上重大項目27個。
商業貿易
2017年,襄州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5.52億元,比2016年增長12.8%;外貿出口額48851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16.46%;實際利用外資13486萬美元,比2016年增長4.7%。限額以上商貿企業151家。
[2]
襄州區交通運輸
編輯襄州區有襄陽東站、襄州汽車客運中心站,漢丹鐵路、襄渝鐵路、焦柳鐵路、浩吉鐵路、武西高速鐵路(漢十高速鐵路)、鄭渝高速鐵路(鄭萬高速鐵路)、呼南高速鐵路、福州-銀川高速公路、二連浩特-廣州高速公路、樊魏高速公路貫穿全境。
2019年,襄州區公路總里程3789.1千米,路網密度153.66千米/百平方千米。其中高速公路104.095千米、一級公路61.016千米(其中國道26.657千米,省道24.384千米,縣道9.975千米),二級公路216.169千米(其中國道35.004千米,省道55.681千米,縣道125.484千米),三級公路縣道56.07千米,四級公路2408.334千米、等外公路943.416千米。內河航道通航總里程205千米,旅遊性碼頭泊位4個。
[1]
襄州區社會事業
編輯襄州區教育事業
概況
截至2017年,襄州區共有各類學校93所,其中普通高中4所,中等職業學校1所,初中23所,小學65所。教學點145個。專任教師6360人,其中高級中學811人,中等職業學校60人,初級中學1828人,小學3402人,幼兒園259人。
在校學生87591人,其中高級中學10490人,普通中等職業學校1760人,初級中學19589人,小學55752人。幼兒園152所,其中公辦幼兒園22所、民辦幼兒園130所。在園幼兒數35226人。學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畢業生升學率98.30%,九年義務教育完成率98.94%。
[2]
學前教育
2017年,襄州區新、改擴建幼兒園和增設附屬園8所,新增學位800個。
普通教育
2017年,襄州區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鞏固率、適齡少年入學率均為100%,初中三年鞏固率96.4%,殘疾少年兒童入學率100%。
高中教育
2017年,襄州區高中按照招生計劃錄取人數3470人(一中1420人、二中950人、田家炳高中950人、六中150人)。高中教育普及率85%。參加高考人數比2016年減少214人。
職業教育
襄州區科學技術
科技綜合管理
2017年,襄州區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43.23億元,比2016年增長12.1%,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GDP比重6.72%。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5家,複審6家。
2017年,襄州區新登記高新技術產品企業9家,新登記高新產品14件。培育搭建產學研合作平台2家,區科技局向上爭取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8項(其中省級部門支持9項,市級項目9項)。落實項目投資631萬元,其中省級財政資金263萬元,市級財政資金368萬元。
科技成果及運用
2017年,襄州區共徵集企業技術需求項目25項。促進科技成果轉化項目20項,新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6項。登記科技成果36項,認定登記技術合同415份,認定登記輸出技術合同成效額12億元。獲得湖北省科學技術獎3項,襄陽市科學技術獎3項。
知識產權保護
2017年,襄州區(含襄陽高新區在襄州區劃內企業)專利申請2078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1016件;專利授權704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52件。申請總量在全省排名第風格十位。
2017年,襄州區2家公司獲批第 四 批省級知識產權示範建設企業。新增4家國家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
科普示範創建
2017年,襄州區創建省級科普示範項目3個、市級科普項目7個。
科學素質建設
截至2017年,襄州區已有科普工作隊20個,網絡各類科技專家、科普志願者、科技示範户和科普工作者200户。
科普宣傳
2017年,襄州區舉辦各類科普報告會5場次,舉辦科普展覽4場次,組織科技下鄉活動5場次,科普宣傳車開展活動27次,推廣實用技術3項,開展農民培訓9500人次,農村黨員幹部培訓880人次,培育致富帶頭人140多人。
科普基礎設施建設
2017年,襄州區創建6個社區優秀科普活動站,組建3個農技協。
截至2017年,襄州區已建立13個鎮(街道)科協,創辦市、區兩級科普示範基地14個。新成立企業科協3家,創建技術創新車間5個。
向上爭取資金
襄州區文化事業
2017,襄州區圖書館當年購置各類圖書5000多冊,辦理借閲證1000多個,新建讀新建讀書角10個;開展“好風日大家唱”系列活動51場,送戲下鄉文化惠民演出120多場、送書下鄉、圖書流動惠民服務30多次,開辦“鹿門講壇”10期,“鹿門少年悦讀會”8期,開展戲曲進校園演出和戲曲講座活動96場;農村公益電影放映5173場。
[2]
襄州區體育事業
襄州區醫療衞生
概況
截至2017年,襄州區共有各級各類醫療衞生計生機構525家,其中區級二級單位8家,包括正科級單位2家,副科級單位4家,正股級單位2家,鎮(街道)衞生院18家(含6家地名衞生院)。
醫政管理
截至2017年,襄州區共有中醫藥類別執業(助理)醫師及中藥師181人,可提供中醫藥服務醫療機構242家,其中公立醫療機構22家、社區衞生服務中心1家、民營醫院3家、村衞生室198家、社區衞生服務站2家、個體診所16家。衞生院“國醫堂”達標16家,佔88.9%。
2017年,襄州區衞計系統公立醫療業務單位共接待門、急診184.67萬人次,比2016年增加21.32萬人次,增長13.05%;其中中醫門診4.75萬人次,佔門、急診總人次的2.57%。完成檢驗、拍片、透視、超聲波、CT等輔助檢查381.60萬人次,較2016年增加46.24萬人次,增長13.79%。
2017年,襄州區共實施各類手術29347例,比2016年增加1365例。醫療衞生單位共收治住院111222人次,比2016年增加14163人次,增長14.59%。醫療衞生單位總收入68489萬元(區級44595萬元,鎮級23893萬元)。業務收入55263萬元,比2016年增加7420萬元,增長15.51%,藥佔比為29.16%(區級28.79%,鎮級30.12%)。
疾病預防控制
襄州區社會保障
2022年,襄州區累計投入民生專項資金45.3億元,佔財政總支出的82%。各類社會保險參保60.3萬人次,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分別99%、95.9%。累計發放各類救助資金1.52億元。安置退役軍人47人。完成綜合性社區養老服務機構1所、為老服務中心5所、適老化改造186家。建成公益性公墓61座。建成保障性租賃住房533套。完成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360户,建成殘疾人之家2個。
[9]
2017年,襄州區共為935户1646名城市低保對象發放救助金854.27萬元。為5829户9362名農村低保對象發放救助金4104.7萬元。累計醫療救助6490人次,救助金額828.1萬元。臨時救助780人次,救助金額236.44萬元。為3030名五保對象發放五保供養救助資金3948.97萬元。
[2]
襄州區地方特產
編輯襄陽大頭菜
襄陽大頭菜,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大頭菜與榨菜一樣,都是芥菜的變種。榨菜是莖用芥菜,大頭菜是根用芥菜,雪裏蕻是葉用芥菜。而芥末調料,是芥菜的種子碾磨成的。襄陽大頭菜的醃製,須三醃、五滷、六曬,這一獨特工藝,被授予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襄陽大耳黑豬
襄陽大耳黑豬,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程河柳編
程河柳編,湖北襄陽市襄州區程河鎮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程河柳編,也稱襄陽柳編,柳條色白質柔,光潤勻稱。主要原材料為柳、木、草、藤條等。編織技術包括穿編、定編、平編、擰編、精編、木編六類,產品涉及家用品和裝飾品, 融實用性、藝術性於一體。遠銷100多個國家和地區,是中國“三大柳編之鄉”之一。
襄州區風景名勝
編輯鹿門寺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位於襄陽市東南郊,1956年,設立鹿門寺國營林場。1985年,被定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2年,批准為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2006年,被評為國家AA級景區。
[14]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位於襄陽市襄州區峪山鎮姚崗村。1930年6月,開創鄂北革命根據地,成立襄陽縣蘇維埃政府。1984年10月被襄樊市人民政府公佈為襄樊市文物保護單位。
[15]
襄州區著名人物
編輯龐統
周霽
周霽,男,1964年5月生,漢族,湖北襄陽人,大學學歷,工程碩士,1988年11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84年7月參加工作。現任河南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長、黨組副書記,兼省委軍民融合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17]
羅藝
米芾
米芾(1051年—1107年),初名黻,後改芾,字元章,自署姓名米或為芊,湖北襄陽人,時人號海嶽外史,又號鬻熊後人、火正後人。北宋書法家、畫家、書畫理論家,與蔡襄、蘇軾、黃庭堅合稱“宋四家”。主要作品有《多景樓詩》《虹縣詩》《研山銘》《拜中嶽命帖》等。
[19]
襄州區榮譽稱號
編輯- 參考資料
-
- 1. 襄州概況 .襄州區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22-04-25[引用日期2022-05-01]
- 2. 襄州區史志研究中心.襄州年鑑(2018)[M].鄭州:中州古籍出版社,2019.05
- 3. 2021年統計行政區劃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統計局[引用日期2022-07-28]
- 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推介第三批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縣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2021-01-14[引用日期2021-02-19]
- 5. 農業部辦公廳關於公佈全國第二批 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 示範縣(市、區)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2018-01-20[引用日期2021-02-21]
- 6. 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第一批) .信陽廣播電視台[引用日期2021-02-21]
- 7. 湖北省河湖長制示範單位 .襄陽市水利和湖泊局.2020-10-15[引用日期2021-02-21]
- 8. 省食品藥品安全委員會辦公室關於第二批湖北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縣、湖北省食品安全示範縣擬命名名單的公示 .湖北省農業農村廳.2020-05-08[引用日期2021-02-21]
- 9. 2023年政府工作報告 .襄陽市襄州區人民政府.2023-02-03[引用日期2023-03-01]
- 10. 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關於批准對襄陽大頭菜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公告》2007年第133號 .中國質量新聞網.2007-09-25[引用日期2021-01-09]
- 11.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公告 第2384號 .農業部.2016-04-11[引用日期2021-01-09]
- 12. 襄州區程河鎮柳編 .湖北省檔案局.2017-03-31[引用日期2021-02-21]
- 13. 千古聖山鹿門寺 .襄陽市人民政府.2019-01-10[引用日期2019-04-16]
- 14. 鹿門寺國家森林公園 .荊楚網.2015-02-24[引用日期2021-02-21]
- 15. 襄陽縣蘇維埃政府舊址 .湖北紅色歷史文化數據庫[引用日期2021-02-21]
- 16. 《三國志·卷三十七·蜀書七·龐統法正傳第七》:龐統字士元,襄陽人也。少時樸鈍,未有識者。潁川司馬徽清雅有知人鑑,統弱冠往見徽,徽採桑於樹上,坐統在樹下,共語自晝至夜。徽甚異之,稱統當南州士之冠冕,由是漸顯。
- 17. 周霽 .河南省人民政府.2021-01-16[引用日期2023-03-01]
- 18. 《舊唐書》:羅藝,字子延,本襄陽人也,寓居京兆之雲陽。父榮,隋監門將軍。藝性桀黠,剛愎不仁,勇於攻戰,善射。大業時,屢以軍功,官至虎賁郎將。煬帝令受右武衞大將軍李景節度督軍於北平。藝少習戎旅,分部嚴肅,然任氣縱暴。每凌侮於景,頻為景所辱,藝深銜之。
- 19. 米芾藝術簡歷 .人民網-書畫頻道.2013-05-08[引用日期2019-04-14]
- 20. 襄州獲評“商標創建示範區” 今年認定註冊商標316件 .鳳凰網.2015-10-29[引用日期2021-03-01]
- 21. 國家衞生健康委關於命名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的通知 .國家衞生健康委.2021-01-18[引用日期2021-02-19]
- 22. 文化和旅遊部關於公佈第六次全國縣級以上公共圖書館評估定級上等級圖書館名單的通知 .中國政府網.2018-08-28[引用日期2021-04-25]
- 23. 農業部關於表揚2013年全國糧食生產 先進單位和先進個人的決定 .農業農村部.2017-12-03[引用日期2021-06-17]
- 24. 2014年全國糧食生產先進單位和個人名單 .中國農業新聞網.2015-12-24[引用日期2021-06-17]
- 25. 國務院教育督導委員會關於公佈 2014年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 縣(市、區)名單的決定 .教育部.2015-03-30[引用日期2021-06-26]
- 26.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關於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的批覆 .農業農村部.2021-06-25[引用日期2021-06-27]
- 27. 襄陽市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發佈 全市常住人口526.10萬人 .襄陽市人民政府網[引用日期2021-07-30]
- 28. 關於公佈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名單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1-08-27]
- 29. 全國普法辦公室關於表彰第三批“全國法治縣(市、區)創建活動先進單位”的通知 .湖北法治網.2015-03-31[引用日期2021-10-15]
- 30. 第三批湖北省創新型縣(市、區)建設名單公示 .湖北省科學技術廳.2021-12-09[引用日期2021-12-15]
- 31. 農業農村部 國家鄉村振興局關於通報表揚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的通知 發佈時間:2022年01月27日 .農業農村部.2022-01-27[引用日期2022-01-29]
- 32. 農業農村部關於公佈國家級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認定結果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2-04-26]
- 33. 縣級以上行政區劃變更情況 .民政部[引用日期2023-03-01]
- 34.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財政部辦公廳關於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工作的通知 .農業農村部[引用日期2023-01-10]
- 35. 我市襄州區入選2022年農業現代化示範區 .襄陽市農業農村局.2022-09-22[引用日期2023-03-14]
-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