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古驛鎮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轄鎮襄陽)

鎖定
古驛鎮,隸屬於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地處襄州區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隔白河與雙溝鎮、朱集鎮相望,南與張灣街道毗鄰,西與黃集鎮、夥牌鎮相連,北與河南新野縣新甸鋪鎮交界。鎮人民政府駐地距襄州區政府駐地20千米。 [3]  區域總面積238.22平方千米。 [5]  截至2019年末,古驛鎮轄區户籍人口82146人。 [5] 
清光緒年間,屬北鄉。宣統年間,為第七區(呂堰驛)。1975年11月,改稱古驛公社。2001年3月,撤銷黃渠河鎮,併入古驛鎮。 [3]  截至2021年10月,古驛鎮轄3個社區、31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 [4]  鎮人民政府駐呂鎮村。 [3] 
截至2019年末,古驛鎮有工業企業68個,其中規模以上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87個。 [5] 
中文名
古驛鎮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湖北省襄陽市襄州區
地理位置
襄州區北部
面    積
238.22 km²
下轄地區
3個社區、31個行政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
政府駐地
呂鎮村
電話區號
0710
郵政編碼
441122
車牌代碼
鄂F
人    口
82146人(2019年末户籍人口)

古驛鎮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屬北鄉。
清宣統年間,為第七區(呂堰驛)。
民國十九年(1930年),改為第六區(呂堰驛)。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月,以古驛為中心設立第六區,屬襄陽縣。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9月,復改古驛區。
1953年9月,改稱第八區(呂堰驛)。
1954年,改稱古驛區。
1958年9月,改稱羅崗鄉(宇宙公社)。
1959年,撤鄉,併入黃集公社。
1965年,增設古驛區。
1975年11月,改稱古驛公社。
1984年3月,複稱古驛區。
1987年9月,劃出宋灣、羅崗2個小鄉,11個村組建黃渠河鄉。
1995年12月,撤銷黃渠河鄉,設立黃渠河鎮。
2001年3月,撤銷黃渠河鎮,併入古驛鎮。 [3] 

古驛鎮行政區劃

2011年末,古驛鎮轄古驛、黃渠河2個居民委員會,呂鎮、孫寨、李崗、西馬、外溝、大營、小營、金王、前劉、西尹、王樓、後咀、嶽崗、張巷、大張、黃渠河、餘溝、安溝、張坡、二房、下塗、羅崗、新莊、東吳、張官橋、下張、宋灣、唐呂、高王莊、餘咀、園藝場31個村民委員會;下設10個居民小組、249個村民小組。 [3] 
截至2021年10月,古驛鎮轄3個社區、31個行政村:古驛社區、黃渠河社區、原種場社區、呂鎮村、孫寨村、西馬村、李崗村、金王村、大營村、小營村、外溝村、西尹村、大張村、張巷村、嶽崗村、王樓村、後咀村、前劉村、下塗村、下張村、張官橋村、東吳村、羅崗村、新莊村、黃渠河村、張坡村、二房村、安溝村、餘溝村、宋灣村、唐呂村、餘咀村、高王莊村、園藝場村,另轄1個村級單位:裏州區張羅崗原種場生活區。 [4]  鎮人民政府駐呂鎮村。 [3] 

古驛鎮地理環境

古驛鎮位置境域

古驛鎮地處襄州區北部,鄂豫兩省交界處,東隔白河與雙溝鎮、朱集鎮相望,南與張灣街道毗鄰,西與黃集鎮、夥牌鎮相連,北與河南新野縣新甸鋪鎮交界。鎮人民政府駐地距襄州區政府駐地20千米。 [3]  區域總面積238.22平方千米。 [5] 

古驛鎮地形地貌

古驛鎮地勢西北高,東南低,為秦嶺、伏牛山脈支尾。最高點位於張坡村楊二房西側,海拔137.5米;最低點位於張巷村馬崗白河岸邊,海拔70米。 [3] 

古驛鎮自然資源

2011年末,古驛鎮有農業耕地面積17.6萬畝,其中水田4.2萬畝,人均耕地2.2畝。 [3] 

古驛鎮人口

2011年末,古驛鎮轄區總人口8.14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6700人,城鎮化率8.2%。總人口中,男性42063人,佔51.7%;女性39298人,佔48.3%;14歲以下14553人,佔17.9%;15~64歲61728人,佔75.8%;65歲以上5081人,佔6.3%。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818人,佔99.7%;回族173人,佔0.3%。2011年,古驛鎮人口出生率15.7‰,人口死亡率3.5‰,人口自然增長率12.2‰。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342人。 [3] 
截至2017年末,古驛鎮轄區常住人口61898人。 [2] 
截至2019年末,古驛鎮轄區户籍人口82146人。 [5] 

古驛鎮經濟

古驛鎮綜述

2011年,古驛鎮地方財政收入227.8萬元,比上年增長16%。完成營業税60.3萬元,增值税95.2萬元,企業所得税5.2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73%、121.4%、183%。農民人均年純收入7885元。 [3] 
截至2019年末,古驛鎮有工業企業68個,其中規模以上有7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以上的商店或超市87個。 [5] 

古驛鎮農業

2011年,古驛鎮農業總產值11.7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水稻、玉米為主。糧食總產12.4萬噸,其中小麥6.6萬噸,水稻2.4萬噸,人均1520千克。主要經濟作物有棉花、蔬菜等。棉花種植面積1.6萬畝,總產量1956噸;蔬菜種植面積0.5萬畝,總產1.6萬噸。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和家禽為主。生豬年飼養量8.7萬頭,羊年飼養量6.9萬隻,牛年飼養量1.6萬頭,家禽飼養量477.1萬羽。 [3] 

古驛鎮工業

2011年,古驛鎮工業總產值達到1.5億元,比上年增長17.8%。規模以上工業企業3家,職工86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2%。 [3] 

古驛鎮商貿

2011年末,古驛鎮有商業網點17個,個體工商户887户,營業面積1.7萬平方米。社會商業零售總額達4.1億元。城鄉集貿市場2個,年成交額21000萬元。 [3] 

古驛鎮金融業

2011年末,古驛鎮各類存款餘額3.2億元,比上年增長21%;各類貸款額0.3億元,比上年增長13%。 [3] 

古驛鎮郵政業

2011年,古驛鎮郵政業務收入30萬元。 [3] 

古驛鎮社會事業

古驛鎮教育事業

2011年末,古驛鎮有幼兒園1所,在園幼兒1804人,專任教師50人;小學33所,聯小4所,在校生3675人,專任教師378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398人,專任教師241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初升高升學率94%。主要學校有古驛鎮中學、二中。2011年,古驛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3070萬元,比上年增長11%。 [3] 

古驛鎮文化事業

2011年末,古驛鎮有文體服務中心1個,村文化活動中心31個,各類文化專業户15户,農家書屋31個,藏書50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達18人,主要文化藝術團體有大越調皮影戲劇團、襄陽花鼓戲劇團、襄陽小曲劇團等。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舞龍舞獅、皮影戲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 [3] 

古驛鎮醫療衞生

2011年末,古驛鎮有衞生院2家,醫療點2個,下設32個衞生室;病牀60張,固定資產總值1000萬元。專業衞生人員60人,其中執業醫師21人,執業助理醫師14人,註冊護士17人。2011年,古驛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6000人次。村民全部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100%。 [3] 

古驛鎮社會保障

2011年,古驛鎮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149户,人數291人,支出291萬元,月人均254.3元。民政部門資助合作醫療172人次,支出48.2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數959户,人數2355人,支出252.7萬元,月人均89.1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29人,支出2300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51人,支出1800元。農村醫療救助172人人次,支出48.2萬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635人次,共支出13.2萬元。農村臨時救濟62人次,年支出0.9萬元,比上年增長7.8%。救災支出5.6萬元,比上年增長8.8%。國家撫卹、補助各類優撫對象644人,撫卹事業費支出209萬元社會福利費28.6萬元,比上年增長11.2%。五項社會保險(不含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基金收入合計1500萬元,比上年增加20%,基金支出合計1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5%。 [3] 

古驛鎮郵政電信

2011年末,古驛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50千米,投遞點3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0萬件,國內匯票業務完成1萬多筆,國內異地特快專遞信件完成0.3萬件,徵訂報紙1.5萬份、期刊0.5萬冊。電信服務網點2個;電話交換機總容量8000門,固定電話用户2696户,比上年增加505户;移動電話用户3.5萬户,寬帶接入用户1760户。 [3] 

古驛鎮基礎設施

給排水
2011年末,古驛鎮有自來水廠2座,鋪設幹線水管10千米,日供生活用水500噸,自來水用户2100户,供水普及率100%;全鎮埋設排水管道2.5千米。 [3] 
園林綠化
2011年末,古驛鎮鎮區有園林綠化2處,綠化面積2000平方米。 [3] 

古驛鎮交通運輸

古驛鎮境內有217省道入境,2011年末,古驛鎮鎮區有客運站2座,日發班車20餘次。 [3] 

古驛鎮歷史文化

地名由來
古驛鎮自古為“南通巴蜀,北達京都”的交通驛站,因而得名。 [3] 

古驛鎮榮譽稱號

2020年7月,全國愛衞會決定命名古驛鎮為2017-2019週期國家衞生鄉鎮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