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郡

鎖定
南郡是古代中國的一個郡,始置於秦朝,位於漢江南岸。治所在江陵縣(今湖北荊州),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治所在公安。唐代南郡更名為江陵郡,後來又改為江陵府。《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
中文名
南郡
地理位置
江陵縣(今湖北荊州)
出    處
《史記·秦始皇本紀》
性    質
地名

南郡史料記載

據《漢書地理志》記載,南郡,秦置,高帝元年更名為臨江郡,五年復故。景帝二年復為臨江,中二年復故,莽曰南順,屬荊州。户十二萬五千五百七十九,口七十一萬八千五百四十。有發弩官。縣十八:江陵,故楚郢都,楚文王自丹陽徙此。後九世平王城之。後十世秦拔我郢,徙陳。莽曰江陸。臨沮,《禹貢》南條荊山在東北,漳水所出,東至江陵入陽水,陽水入沔,行六百里。夷陵。都尉治。莽曰居利。華容,雲夢澤在南,荊州藪。夏水首受江,東入沔,行五百里。宜城,故鄢,惠帝三年更名。郢,楚別邑,故郢。莽曰郢亭。邔,當陽,中廬,枝江,故羅國。江沱出西,東入江。襄陽,莽曰相陽。編,有雲夢官。莽曰南順。秭歸,歸鄉,故歸國。夷道,莽曰江南。州陵,莽曰江夏。若,楚昭王畏吳。自郢徙此,後復還郢。巫,夷水東至夷道入江,過郡二,行五百四十里。有鹽官。高成。洈山,洈水所出。東入繇。繇水南至華容入江,過郡二,行五百里。莽曰言程。
南郡,秦置。據《史記·秦始皇本紀》載:“年十三歲,莊襄王死,政代立為秦王。當是之時,秦地已並巴、蜀、漢中,越宛有郢,置南郡矣;北收上郡以東,有河東、太原、上黨郡;東至滎陽,滅二週,置三川郡。”
據《史記·孝武本紀》載,其明年冬,上巡南郡,至江陵而東。登禮潛之天柱山,號曰南嶽。浮江,自尋陽出樅陽,過彭蠡,祀其名山川。北至琅邪,並海上。四月中,至奉高修封焉。 [1] 

南郡細説南郡

秦置,湖北舊荊州、安陸漢陽、武昌、黃州、德安、施南諸府及襄陽境皆其地,治江陵(今荊州市)。三國時期東吳赤壁之戰之後由周瑜率軍攻佔江陵;之後在孫劉聯合抗曹的考量之下,為了讓劉備能夠正面面對曹操勢力,孫權把南郡移交劉備,而劉備便將郡治移到之前所建立的根據地公安(在今湖北公安縣東北,與江陵隔江相望),同時曹魏佔領南郡北部襄陽。後智取南郡的故事也發生於此。南郡三國時治所在公安,晉代郡治回到江陵,唐代南郡更名為“江陵郡”,後來升為江陵府。

南郡南郡太守銘文磚

南郡太守銘文磚於上世紀發現於四川(今重慶)巫山。現藏重慶瞿塘關遺址博物館
南郡 南郡
南郡太守賊曹掾□三老郎。賊曹,官名。 漢、魏、兩晉、南朝郡縣均置,主盜賊事。東漢三公府亦置。北朝惟齊清郡及畿縣置。賊曹為門下五吏之一。另有門下賊曹之名,或即賊曹。然《漢中部碑》及《晉南鄉太守司馬整碑陰》均先載門下賊曹,後在列曹中載有賊曹,似二者並置,職司區別不詳。賊曹為曹(部門)名,亦為主吏賊曹掾的簡稱。掾下有史,史有分為中、左、右賊曹史者。 乃維持治安之捕盜賊官。掾,原為佐助的意思,後為副官佐或官署屬員的通稱。相當職位的意思。□,掛名的意思。三老郎,一種榮譽稱號。整個文字理解為:南郡太守屬下的公安局長並有三老郎稱號的官員的墓磚。同時出土的紀年磚,“元初五年造後子孫富貴壽”。南郡太守手下的公安局長,巫山人,告老還鄉,死後葬在巫山。據説此墓規模較大,曾隨葬不少精美的青銅器。

南郡新考

荊州一位收藏家在紀南城土垣上發現了一塊青灰色殘磚,殘磚上刻有“南郡”兩字。文史專家説,這是“南郡”首次見諸實證,因此是一次非同尋常的發現。
65歲的馬賢庭,是荊州楚苑博物館的開辦人,他在紀南城烽火台西側的土垣上看到2塊長有青苔的青磚,一塊隱約可見文字,回家後清理苔蘚,“南郡”兩個字令他血壓猛增,驚喜不已。
南郡石刻 南郡石刻
南郡磚發現時的具體位置在烽火台西側的土垣斷面上,離地表約1.5米,兩塊殘磚厚約5釐米,長18釐米,寬12釐米。一塊磚的側面有陽文體的“南郡”,上下面有斜繩紋,另一塊的側面有稜形飾紋。從規格及字體來看最有可能是初漢磚。在發現殘磚的地層下還有大量楚板瓦或筒瓦碎片。
馬賢庭20多年前開始打量紀南城,曾聽當地老人説,在南門夯土基腳看到過古磚,另有人在西門水門斷面也看到過古磚,馬先生多次前往尋找都沒有發現。
荊州學者張世春指出,南郡肇始於秦朝,秦滅楚後,推行郡縣制,將原楚國大片範圍設為南郡(相當於今省級行政區劃),治所在江陵(今荊州)。
南郡的治所曾是隨着郡守的變動而遷徙的。唐代南郡更名為“江陵郡”,後來升為江陵府。唐代以後,從各種文史資料上就再也看不到南郡了。
南郡文字磚作為“南郡”的首個實證,極具學術研究價值,又發現於紀南城,紀南城、郢城荊州城
南郡文字磚到底用於何種建築,是城牆基礎還是郡府?南郡郡城到底在哪裏,南郡文字磚或可揭秘。
參考資料
  • 1.    《史記·孝武本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