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臨沮

鎖定
臨沮(lín jǔ),古地名,屬於湖北省宜昌市遠安縣。遠安歷史悠久,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封地。
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縣,“以其臨沮水”得名臨沮縣,屬南郡,直至東漢。三國時隸屬新城郡。
東晉隆安末(401年)改臨沮為高安縣,隸屬襄陽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高安為遠安,隸屬峽州。
史載,古臨沮縣,為今遠安縣所承襲。弘治《夷陵州志》明確記載:“遠安縣,邑名;臨沮,漢名;高安,晉名。建置沿革,縣治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東漢臨沮縣,地屬南郡,晉析置高安,縣屬紋陽郡,後周改為遠安縣,屬峽州,隋初,郡廢,唐、宋、元俱仍舊,本朝因之。”這段州志所言十分清楚:古臨沮縣為今遠安縣所承襲。
古時候臨沮縣包括遠安縣(公元前140年置縣,古稱臨沮、高安)全境和南漳縣(公元598年置縣)部分村鎮。
中文名
臨沮
外文名
Lin Ju
別    名
高安
遠安
行政區類別
所屬地區
宜昌市遠安縣
下轄地區
臨沮崗村、連三坡村、大堰衝村、廖家坪村
政府駐地
遠安縣鳴鳳鎮
電話區號
0717
郵政編碼
4442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性氣候
人口數量
20 萬
著名景點
鳴鳳山
回馬坡
南襄古城
車牌代碼
鄂E
拼    音
lín jǚ

目錄

臨沮簡介

古時候臨沮縣比現在要大,包括現在遠安縣(公元前140年置縣,古稱臨沮、高安)全境和南漳縣(公元598年置縣)部分村鎮。臨沮相傳為關羽敗走麥城後投奔被擒之地(位於現在遠安縣回馬坡)。
春秋戰國時屬楚國封地。
西漢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置縣,“以其臨沮水”得名臨沮縣,屬南郡,直至東漢。三國時隸屬新城郡。
東晉隆安末(401年)改臨沮為高安縣,隸屬襄陽郡。
北周武成元年(559年)改高安為遠安,隸屬峽州。

臨沮發展歷史

關羽 關羽
史載,古臨沮縣, [1]  為今遠安承襲。弘治《夷陵州志》明確記載:“遠安縣,邑名;臨沮,漢名;高安,晉名。建置沿革,縣治在州東北一百八十里,東漢臨沮縣,地屬南郡,晉析置高安,縣屬紋陽郡,後周改為遠安縣,屬峽州,隋初,郡廢,唐、宋、元俱仍舊,本朝因之。”這段州志所言十分清楚:臨沮縣治所包括遠安縣。
晉郭璞,臨沮縣令,他在《水經》注曰:“水出新城郡昌魏東南,發阿山,東流經臨沮縣,縣之北有通城河”,郭璞謂“通城”,則臨沮縣治所必與沮河相近。他又在《登樓賦》言“倚曲沮之長洲”,“倚”即臨也。遠安故城,其為古臨沮也。郭璞既是臨沮縣令,又是當時見證人,所言可信。
由此可見,古代的臨沮,也包括現在的宜昌市遠安縣,從地圖上看襄陽的南漳縣與宜昌的遠安縣一衣帶水,山水相連,關羽夜走麥城時,穿過遠安縣就是現在的當陽市,與《三國志》描述是一致的。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