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文用

鎖定
董文用(1223~1297),字彥材,河北藁城人,元朝名將董俊之第三子,元朝名臣。卒贈銀青光祿大夫少保、壽國公,諡忠穆。
本    名
董文用
彥材
所處時代
元朝
出生地
河北藁城
出生日期
1223年
逝世日期
1297年
主要成就
為官正直
諡    號
忠穆

董文用人物生平

10歲喪父,長兄董文炳教諸弟有法。董文用學問早成,弱冠時考試詞賦中選。
藁城是莊聖太后唆魯禾帖尼湯沐邑,乃馬真後二年(1243),太后命擇邑中子弟來見,董文用隨董文炳拜見太后於和林城。忽必烈尚未即位,命董文用主文書,講説帳中。
元憲宗三年(1253),隨忽必烈自河西大理國。董文用與弟董文忠隨軍,督糧械,參贊軍務。
元憲宗七年(1257),忽必烈命教授皇子北平王那木罕、雲南王忽哥赤經典。又派董文用召集遺老竇默姚樞李俊民李冶、魏璠。
元憲宗九年(1259),隨忽必烈伐宋,董文用徵發沿邊蒙古、漢人諸軍,辦理軍需。進攻鄂州,宋將賈似道呂文德率兵迎戰,水陸軍容甚盛。九月,忽必烈臨江督戰,董文炳請求先進,董文用與董文忠請求同行,忽必烈親料甲冑,擇大艦授之,大破宋師。
元憲宗駕崩,忽必烈沒打算離去,董文用一日三諫,於是班師。元世祖即位,建元中統,派董文用持詔宣諭邊郡,且擇諸翼軍充侍衞,七月還朝。中書左丞張文謙宣撫大名等路,奏董文炳為左右司郎中。
中統二年(1261)八月,以兵部郎中參議都元帥府事。
中統三年(1262),李璮叛亂,從元師闊闊討之。阿術伐宋,召董文用為其部屬,董文用推辭説:“新制,諸侯總兵者,其子弟勿任兵事。今吾兄董文炳以經略使總管重兵鎮守山東,我不當行。”阿術説:“潛邸舊臣,不得引此為説。”董文用最後稱病不行。
至元元年(1264),召為西夏中興等路行省郎中。中興路渾都海之亂,民間動亂,竄匿山谷。董文用至,鎮之以靜,為書置通衢諭之,民乃安定。始開唐來、漢延、秦家等渠,墾中興、西涼、甘、肅、瓜、沙等州之地為屯田,歸者四五萬户,更造舟於河,接受諸部落及潰叛之來降者。
諸王只必鐵木兒(只必帖木兒)鎮守西方,部下需索無算,省臣不能支,董文用坐幕府,當面以法拒絕。只必鐵木兒的屬下積忿,在只必鐵木兒面前説董文用的壞話。只必鐵木兒大怒,召董文用,使左右責問,用意難測。董文用説:“我天子命史,非汝守所當問,請得與天子所遣為王傅者辨之。”只必鐵木兒即遣其傅審訊董文用。董文用説:“我漢人,生死不足計。所恨者,仁葱寬厚如王,而其下毒虐百姓,凌暴官府,損王聲名。於事體不便。”歷指其不法者數十事,其傅白於只必鐵木兒,只必鐵木兒即召董文用道歉説:“非郎中,我不知也。郎中持此心事朝廷,宜勿怠。”從此只必鐵木兒的屬下再也不敢中傷了。
至元二年(1265),入奏經略事宜還,以詔旨行之,中興遂定。
至元八年(1271),立司農司,授山東東西道巡行勸農使。山東經歷叛亂,野外多曠土,董文用巡行勸勵,不問幽僻。至登州,見其開墾有方,以郡守移剌某為能,作詩表異之。在任五年,政績為諸道勸農使之最。
至元十二年(1275),丞相安童奏請董文用為工部侍郎,代替阿合馬的同黨紇石裏。安童罷相,阿合馬的同黨指使鷹監上奏:“自紇石裏離任,工部侍郎不給鷹食,鷹且瘦死。”元世祖大怒,急捕董文用入見。元世祖看見是董文用,於是説:“董文用乃為爾治鷹食者耶!”於是不問。
至元十三年(1276),出為衞輝路總管,佩金虎符。郡當衝要,民為兵者十之九,餘皆單弱貧病,不堪勞役。元朝初得江南圖籍、金玉、財帛運輸,日夜不絕於道,警衞運輸,日役數千人。董文用憂愁説:“吾民弊矣,而又重妨耕作,殆不可。”於是對轉運官員説:“州縣吏卒,足以備用,不必重煩吾民也。”官員説:“汝言誠然,萬一有不虞,則罪將誰歸!”董文用即手書保證書。民得以時耕,而運事亦不廢。諸郡運江淮米於京師,衞輝當運十五萬石。董文用説:“民籍可役者無幾,且米船不能以時至,而先為期會,是未運而民己困矣。”乃召集旁郡通議,立驛置法,民力以舒。
至元十四年(1277),拜訪漕司言事。適漕司議通沁水東合御河以便漕運,董文用説:“衞輝為郡,地最下,大雨時行,沁水則溢出,今又引之使來,豈惟無衞輝,將無大名長蘆矣。”朝廷遣使考察地形,董文用上言:“衞州城浮屠最高者,才與沁水平,勢不可開。”於是作罷。
至元十六年(1279),被新任代替,歸田裏,茅茨數椽,僅避風雨,讀書賦詩,怡然閒居。太子真金數次對台臣説:“董文用忠良,何以不見用。”
至元十八年(1281),台臣奏起董文用為山北遼東道提刑按察使,不上任。
至元十九年(1282),朝廷選舊臣,召董文用為兵部尚書
至元二十年(1283),江淮省臣建議行台隸屬於行省,狀上,召集朝臣議之。董文用上議説:“御史台,譬之卧虎,雖未噬人,人猶畏其為虎也。今虛名僅存,紀綱猶不振,一旦摧抑之,則風采疲憊,無可復望者矣。昔日阿合馬用事時,商賈賤役皆行賄入官,及事敗,欲盡去其人,廷議以為不可,使阿合馬售私思,而朝廷斂怨。乃命按察司劾罷其不稱職者,然後吏有所憚,民有所赴訴。則是按察司者,國家當激勵之,不可摧抑之也。”於是廷臣悉從董文用議。轉任禮部尚書,遷斡林院、集賢院學士,知秘書監。此時,中書右丞盧世榮以貨利得幸權要,為貴官,陰結貪刻之黨,以斂財為功,建議説:“我立法治財,視常歲當倍增,而民不擾。”招下會議,人無敢言者。董文用直接問道:“此錢取於右丞家耶?將取之於民耶?取於右丞之家,則不敢知。若取諸民,則有説矣,收羊者歲嘗兩剪其毛,今牧人日謂其毛而獻之,則主者固悦其得毛之多,然而羊無以避寒熱,即死且盡,毛又安所得哉!民財有取。取之以時,猶懼其不給。今刻剝無遺,尚有百姓乎!”盧世榮不能對。丞相安童説:“董尚書真不虛食俸祿者。”議者出,皆謝董文用説:“君以一言,折聚斂之臣,我們不及也。”盧世榮最終得罪。
至元二十二年(1285),拜江淮行中書省參知政事,董文用力辭。元世祖説:“卿家世非他人比。朕所以任卿者,不在錢穀細務,卿當察其大者,事有不便,但言之。”董文用於是上任。行省丞相忙兀帶因為出身高貴,十分傲慢,同僚不敢仰視,跪起稟告如同小吏。董文用至,則坐堂上,侃侃與論是非,無所遷就,雖數次忤之而不顧。有以帝命建佛塔於宋故宮者,官史奉行甚急;天大雨雪,入山伐術,死者數百人,猶欲並建大寺。董文用説:“非時役民,民不堪命,少徐之如何?”忙兀帶問:“參政奈何頂撞上命耶?”董文用説:“非敢頂撞上命,今日之困民力而失民心者,豈上意耶?”忙兀帶不得不稍寬其期。
至元二十三年(1286),朝廷將用兵日本,征斂益急,有司從中漁利。董文用上書極諫,説:“疲國家可寶之民力,取僻陋無用之小邦。”於是作罷。
至元二十五年(1288),拜御史中丞。董文用説:“中丞不當理細務,吾當先舉賢才。”於是推舉胡祗遹王惲雷膺、荊玩恆、許楫、孔從道十餘人為按察使徐琰魏初為行台中丞,都是一時之選。桑哥當國,自近戚貴人見之,皆屏息退讓。董文用獨不歸附。桑哥令人命董文用稱頌己功於元世祖前,董文用不答。桑哥又自謂董文用説:“百司皆具食於丞相府矣。”董文用又不答。北邊軍興,誅求愈急,董文用對桑哥説:“民憊矣。外難未解,而內伐其根本,丞相宜思之。”盜賊蜂起,董文用持外郡所上盜賊之目,對桑哥説:“百姓豈不欲生養安樂哉!急法暴斂使至此爾。御史台所以救政事之不及,丞相當助之,不當抑之也。御史台不得行,則民無所赴訴,民無所赴訴而政日亂,將不止於台事之不行也。”桑哥益怒,挑剔台事,董文用每日與其辯論,不為所屈。董文用具奏桑哥奸狀,語密外人不知。桑哥每日在元世祖前誣陷董文用,曰:“在朝惟董文用傲慢不聽令,阻撓尚書省,誰治其罪?”元世祖説:“彼御史之職也,何罪之有!且董文用端謹,朕所素知,汝善視之。”遷大司農。此時欲奪民田為屯田,董文用固執不可。於是遷為翰林學士承旨
至元二十七年(1290),隆福太后在東官,以董文用舊臣,欲使董文用教授皇孫經典,以元世祖命令命之。董文用講説經旨,必附以朝廷故事,反覆開悟,皇孫特加敬禮。
至元三十一年(1294),元世祖命董文用帶諸子入見,董文用説:“臣蒙國厚恩,死無以報,臣之子豈敢濫邀恩寵。”命至再三,終不肯從。
元世祖駕崩,元成宗即位上都,太后命董文用跟隨。元成宗即位後,巡狩三不刺之地,董文用説:“先帝新棄天下,陛下不以時還;為了滿足平民之望,宜馬上回京師。”元成宗大悟,即時回京。元成宗每召董文用,問先朝故事,董文用盛言先帝虛心納諫、開國經世之務,奏對甚至到了半夜。起初,元成宗在東官,正旦受賀,於眾中見董文用,召至身前説:“吾向見至尊,甚稱汝賢。”於是賞賚益厚。詔修《世祖實錄》。升資德大夫知制誥兼修國史,董文用對祖宗世系功德,近戚將相家世勳績,皆記憶貫穿,史館有所考究質問,董文用應之無遺失。
大德元年(1297),告老還鄉,賜中統鈔萬貫以歸,官一子,鄉郡侍養。六月卒,年七十四。贈銀青光祿大夫少保、壽國公,諡忠穆。 [1-2] 

董文用親屬成員

長子:董士貞,官至昭勇大將軍、侍御親軍都指揮使
次子:董士亨,官至南康路總管。
子:董士廉,字簡卿,以儒業起家為國子師,匾其書室曰“性齋”,學者稱之。
子:董士楷、董士英、董士昌、董士恆、董士方。 [1-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