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董俊

(元朝名將、壽國公、趙國公)

鎖定
董俊 (1186~1233),字用章,真定府藁城(今屬河北)人,元朝名將,陣亡於歸德之戰。卒贈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壽國公,諡忠烈。加贈推忠翊運效節功臣,改封趙國公。
本    名
董俊
用章
所處時代
元朝
出生地
真定府藁城
出生日期
1186年
逝世日期
1233年
主要成就
消滅叛將武仙
諡    號
忠烈

董俊人物生平

少時努力耕田,長大涉獵書史,善騎射。金宣宗貞祐年間(1213~1217),邊事告急,藁城縣令設立靶子招募士兵,射中者提拔為將。眾人沒有能射中,唯獨董俊一發破的,於是率所募士兵迎敵。
元太祖十年(1215),國王木華黎率兵南下,董俊歸降。
元太祖十四年(1219),以功勞擢知中山府事,佩金虎符。金將武仙據守真定,諸城響應。董俊率眾夜入真定,擊退武仙,諸城再次歸附。
元太祖十五年(1220)春,中山府治中李全叛亂,響應武仙。董俊屯軍曲陽,武仙鋭氣來戰,敗之於黃山下,武仙逃脱。董俊獻捷於木華黎,武仙日漸窮困,被迫投降。木華黎承製授董俊龍虎衞上將軍、行元帥府事,駐藁城。董俊曾對木華黎説:“武仙黠不可測,終不為我用,請備之。”木華黎同意他的看法,承製授左副元帥。升藁城縣為永安州,號其眾為匡國軍,一切事務由董俊處理。
元太祖二十年(1225),武仙殺都元帥史天倪,在真定叛亂,附近郡縣皆為武仙的軍隊所駐守守。董俊率孤軍居叛軍附近,戰士不滿千人,在永安州駐守。武仙進攻,不能下,於是縱兵破壞莊稼,董俊喊話説:“汝欲得民,而奪之食,無道賊不為也。”武仙慚愧而去,董俊出兵襲擊,武仙敗走。董俊趁夜入真定,武仙逃亡他鄉而死,於是讓史天倪之弟史天澤為帥。
元太宗即位,董俊朝於行在,諸將獻户口,各將增數要利,董俊的屬吏請建議董俊從眾,董俊説:“民實少而欺以數多,他日需求無應,必重斂承命,是我獨利,而民日困也。”
元太宗四年(1232),諸軍圍攻汴梁。次年,金哀宗放棄汴梁,逃到歸德府,董俊追而圍之。金兵夜出,進攻諸軍於水邊,董俊力戰而死,時年四十有八。卒贈翊運效節功臣、太傅開府儀同三司上柱國,封壽國公,諡忠烈。加贈推忠翊運效節功臣,改封趙國公。 [1-2] 

董俊軼事典故

董俊重視孝道

董俊早年喪父,對待母親以孝聞名。每年廟祭,董俊非疾病,跪拜必盡禮。兒子雖然還是幼兒,董俊也讓他進行跪拜,説:“祀以孝先也,禮宜如是。”

董俊重視晚輩教育

董俊對待族親故人皆有恩意,對待裏夫家僮接之有道。董俊攻克汴梁時,邀請學者侍其軸教育諸子。曾説:“學會射箭,百日事耳。《詩》、《書》,非積學不通。”董俊屢次告誡諸子説:“吾一農夫,遭天下多故,徒以忠義事人,僅立門户,非常希望你們能夠耕田讀書,勿求非分之想而連累我。”

董俊身先士卒

董俊仰慕馬援為人,説:“馬革裹屍,馬援值得讚賞。”董俊每戰必持矛,身先士卒,有人阻止他,董俊説:“我人臣也,敵在前,不死,乃趨安脱危乎。”

董俊為政寬和

蒿城有三百餘人相約作亂,事覺,戮其首領,並釋放了餘眾。
深州冀州間妖人惑眾,圖謀不軌,連坐者數萬人,有司建議族滅,董俊力請主張誅殺首惡。
永安節度使劉成叛降武仙於威州,董俊下令:“逆者一人,餘能去逆,即忠義士,與其家財,仍奏官之。”眾人果然離開劉成而投降。
沃州人建寨於天台為盜,董俊擊破而降之,其他將領希望掠奪其子女,董俊説:“城降而俘其家,仁者不為也。”眾義不取。南征時,人多歸董俊願為奴者,既全其家,歸悉縱為民。鄰境人有被掠賣者,董俊直贖還之。 [1-2] 

董俊親屬成員

長子:董文炳
次子:董文蔚
第三子:董文用
第四子:董文直
第五子:董文毅,官至同知潭州路總管府事。
第六子:董文振,早卒。
第七子:董文進,官至順德路總管府判官
第八子:董文忠
第九子:董文義,早卒。 [1-2] 

董俊人物評價

元史》:俊忠實自許,不為夷險少移,臨陣勇氣懾眾,立矢石間,怡然若無事,雖中傷亦不為動。俊器度弘遠,善戰而不妄殺,故人樂為之用。大小百戰,無不克捷。為政寬明,見人善治田廬,必召與歡語,有惰者,則怒罰之,故其部完實,民惟恐其去也。 [1] 
新元史》:臨陣,勇氣懾眾,立矢石間,怡然若無事者,雖中傷亦不為動。為政寬明,見人善治田廬,必曲加褒獎,有惰者,則怒罰之。故所部完實,民惟恐其去也。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