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秀英(1910年2月12日—2012年5月22日),原籍江蘇徐州,國際著名植物學家。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榮譽講座教授、生命科學學院名譽高級研究員、崇基學院資深導師,美國哈佛大學安諾樹木園(Arnold Arboretum)榮休高級研究員。
[1-2]
- 中文名
- 胡秀英
- 外文名
- Hu Xiuying
- 別 名
- Holly Hu
- 國 籍
- 中國
- 民 族
- 漢
- 出生日期
- 1910年2月12日
胡秀英人物生平
編輯1910
二月二十二日生於江蘇省北部徐州農村袁家窪。
[1]
1926-1933
取得徐州正心女校獎學金入讀南京金陵女子文理學院,並於一九三三年畢業。期間曾回正心女校任體育教師兩年。
[1]
1934-1937
廣州嶺南大學任植物學助教,同時兼讀生物系碩士學位。在論文導師莫古禮教授 (F.A. McClure) 指導下完成首項研究及畢業論文《中國之補品》。一九三七年六月獲頒廣州嶺南大學生物系碩士學位。
[1]
1938-1946
於四川成都華西協和大學生物系教授植物學達八年之久。期間走遍四川及巴蜀羣山,並多次不辭勞苦往川西雪山採藥。其中一次於四川重慶九峯山採集得一小紅果,疑是冬青,帶回重慶中國科學院標本館研究,及後寫下多篇有關冬青的論文。並於此期間,按盧斯洛 (L.E.T. Loesener) 之冬青專著,為南京農學院標本館冬青標本鑑定及命名。此項研究受到哈佛大學梅樂爾教授 (E. D. Merrill) 大為讚賞,乃據此發出獎學金。
[1]
1946
獲美國哈佛大學之女子書院Radcliffe College獎學金,攻讀博士學位。
[1]
1949
1949-1968
任哈佛大學安諾樹木園 (Arnold Arboretum, Harvard University) 植物學家,開始長達五十多年的中國植物標本分類鑑定、植物地理及植物資源的利用的研究。
[1]
1952
1953
獲哈佛大學基金資助籌組Flora of China(中國植物誌)之研究計劃。
[1]
1955
獲紐約中華基金會 (China Foundation) 資助出版Flora of China,Malvaceae(錦葵科)。
[1]
1957
進行編著中國植物研究工作,將文獻資料,詳記於十五萬八千張卡片上(即哈佛大學植物標本館(Harvard University Herbaria) 網上的Hu Card Index (胡氏卡片) 的原稿)。獲太平洋科學研究會的邀請,開始撰寫Flora of China《中華食用植物》(於二零零五年由中文大學出版社印行),同年並獲頒美國科學成就獎。
[1]
1961
莎草科一種廣西植物被命名為秀英藨草 (Scirpus huaeT. Koyama),以表揚胡教授對中國植物研究的貢獻。
[1]
1962
1968-1975
應香港中文大學崇基學院容啓東院長之邀,赴崇基學院任高級講師,教授普通植物學、植物分類學,並作野外採集考察。期間編寫香港植物誌。課餘踏遍香港山頭,至今採得標本二萬多份,所採標本每套五份,一份為香港中大,一份送去哈佛鑑定,其餘寄英國邱植物園標本室、北京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和史密森尼研究所等標本室。期間往返哈佛六次,鑑定收錄了九千種香港植物標本。
[1]
1970
與香港中大生化系江潤祥教授經常到農村考查藥用植物,並在科學館附近,建立第一個中大藥園,命名為“藥園”。為中大生化系江潤祥教授與化學系張雄謀主任討論組織中藥研究中心事宜上擔任書記一職,並負責文獻收集、整理分類,促成“中藥研究中心”的建立。
[1]
1971
1975
榮休。留任香港中大生物系植物標本室工作。並經常獲邀到國內講學,又任南京師範大學榮譽教授、香港愛護樹木協會顧問、香港園藝學會顧問、紐約優秀中華學人協會會員。
[1]
1976
任美國哈佛大學安諾樹木園 (Arnold Arboretum, Harvard University) 榮休高級研究員。
[1]
1979
1980
一種屬香港獨有並僅見於尖山及中大校園的竹樹品種首次被發現,並被以胡教授之名字命名為“秀英竹” (Arundinaria shiuyingianaL.C. Chia & But),以表揚胡教授對香港植物研究的貢獻。
[1]
1984
1992
全美冬青學會以“胡秀英”命名成立一個卓越貢獻獎,並將首個獎項頒與胡教授。發現新品種蛇菰,命名為“香港蛇菰” (Balanophora hongkongensisK.M. Lau, N.H. Li & S.Y. Hu),並在哈佛大學植物學報發表。
[1]
1995
鱗毛蕨科一種由胡秀英教授採於四川的植物被命名為秀英耳蕨 (Polystichum huaeH.S. Kung & L.B. Zhang),以表揚胡教授對中國植物研究的貢獻。
[1]
1997
1999
2001
美國哈佛大學將胡教授多年來蒐集的中國植物數據卡片數碼化後,發放在互聯網上,命名為 Hu Card Index (胡氏卡片)。
獲頒香港特別行政區銅紫荊星章。
獲選入香港電台“傑出華人”系列。
[1]
2002
獲頒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院士。香港中文大學名譽生物系高級研究員。同年獲頒香港女工商及專業人員聯會舉辦“2002年傑出專業女性及女企業家選舉”的傑出專業女性大獎。
[1]
2004
2005
集四十八年研究精要的Food Plants of China《中華食用植物》,由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出版。
[1]
2007
茜草科一種香港植物被命名為秀英耳草 (Hedyotis shiuyingiaeT. Chen),以表揚胡教授對香港植物研究的貢獻。
[1]
2008
獲頒美國草藥評議會“終身成就獎”。
[1]
2009
2010
在亞洲電視舉辦的《2010年度第一屆感動香港十大人物頒獎禮》中,榮獲“感動香港十大人物”。
蘭科一種緬甸植物被命名為秀英萍蘭 (Pinalia shiuyingianaOrmerod & E.W. Wood),以表揚胡教授對中國蘭科植物研究的貢獻。
[1]
2012
五月二十二日於香港沙田威爾斯親王醫院因病辭世,享年一百零二歲。
[1]
胡秀英社會貢獻
編輯胡秀英華人之光
胡秀英教授有很多稱謂:“百草婆婆”、“冬青之母”、“會走路的植物學百科全書”……她1949年在哈佛大學取得博士學位,由此開始長達一甲子的中國植物研究。她是冬青、萱草、泡桐、菊、蘭等植物的世界權威,在400多種冬青中,四分之三由她命名。她自1968年起到香港中文大學執教及做研究,此後40餘年大多在港渡過。
[5]
香港中大校長沈祖堯弔唁胡教授説:“每一位中國人都應為她的成就感到驕傲。”香港特區候任行政長官梁振英也獻上花籃並寄來悼辭:“她那專心致志、堅韌不屈、永不言休、只問耕耘不問收穫的為學和為人之道,給我們立下永恆典範。”
[5]
“我對得起香港,對得起中華民族。”胡教授生前接受採訪時説。她的學子們決定,將在香港中文大學、美國哈佛大學和深圳仙湖植物園各選植一棵冬青,把她的骨灰灑在樹下,紀念她在跨越一世紀的人生中對三地的貢獻。
[5]
胡秀英植物指南
自1968年來港後,胡秀英便致力研究香港各種植物,成為“會走路的香港植物指南”。“每一個地方都有其不同的自然環境,香港的自然環境是中國自然環境的一部分,但與廣州、北京等地完全不同,所以香港有其獨特之處。”她指出,研究一個地方的植物,並非單找特別的,而應當研究所有的現象。“對一個研究植物的人,當他鑽到自然的心裏面,每一樣東西都變得有趣。”她補充。正是這種廣泛的興趣,使她對香港植物瞭如指掌,談起各種植物,從名稱到特徵、經濟價值或藥用效能,都那麼細緻、生動。
[6]
胡秀英香港足跡
為了研究香港植物,胡秀英把香港所有山頭、所有的島、所有的海邊都踏遍了。35年來,她每去一個地方看到的植物,都採五份做成五個標本,編上號數。她採集來的標本,一個存在香港中文大學,其它則會送到各國植物研究所。而在她的足跡遍及香港四十個郊野公園後,香港人終於知道:香港共有2500種植物。
[6]
胡秀英中大情懷
在美國哈佛教書二十多年,普通人不會明白她為何放棄哈佛的高薪厚職,任教香港中文大學,一教便是35年。這樣的緣份結於1967年,那時崇基書院教生物的老師移民,胡教授的朋友得知崇基沒有人教生物系,立刻寫信給她,希望她能到中大教生物系。“我聽到了,立時便來。”這樣的效率正正表現胡教授直率的性格。
[6]
她回憶當年的學生都非常勤奮,她又指出,科學是有歷史性的,如今大部分學生都研究基因,和從前不同,但有些老師教有關植物的課程時,時常向她請教,她也常常帶老師們出去走走。
[6]
胡秀英涼茶專家
説起香港植物,胡教授如數家珍,但鮮為人知的卻是,她研究植物有個“特別取向”——從植物與香港人的關係出發,併成為香港的“涼茶”專家。她笑指,研究植物就是研究香港生命科學的一部分。香港人用涼茶,是因為這裏一年365天,有3/4的時間處在濕熱的環境中,讓人不舒服,香港市民漸漸發明用涼茶祛毒解熱。“他們不止用一種植物,普通涼茶都是十幾種到二十四種,放在一起,各有不同的效果。涼茶中什麼都有,喝下去,需要哪一種便吸收哪一種。”她以此總結香港人喝涼茶的藝術。
[6]
胡秀英教授最為巿民大眾所認識的,要算是由她與香港中文大學研發的“三冬茶”。“三冬茶”是由三味冬青科植物的入藥部分,即崗梅根、救必應和苦丁茶,再佐以其他藥材研製造而成,適用於風熱感冒初起,見咽痛,頭痛,發熱等。
[4]
救必應是鐵冬青(Ilex rotunda)的乾燥樹皮,味苦,性寒,能清熱解毒,利濕止痛,常用於暑濕發熱,咽喉腫痛,濕熱瀉痢,脘腹脹痛等。
[4]
苦丁茶是大葉冬青(Ilex latifolia)的葉。味苦、甘,性寒,能清熱解毒,清頭目,除煩渴,止瀉,可用於頭痛,牙痛,目赤,熱病煩渴等。
[4]
冬青屬的植物形態為落葉喬木或灌木,葉常綠或脱落,全緣或具齒,托葉小,花小,色白、粉紅或紫紅,結漿果狀核果,通常球形。“三冬茶”中的成分,原植物形態的區別,在於梅葉冬青的花單生,果成熟時黑色;鐵冬青的花為聚傘花序,果成熟時紅色或黑色,葉背面腺點;至於大葉冬青,花簇生,果成熟時紅色。
[4]
- 參考資料
-
- 1. 胡教授簡歷 .香港中文大學[引用日期2015-07-17]
- 2. 胡秀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引用日期2015-07-17]
- 3. 敬悼胡秀英教授 .香港中文大學[引用日期2015-07-17]
- 4. 冬青之母胡秀英與三冬茶 .大公網[引用日期2015-07-17]
- 5. 香港之寶 華人之光——送別“百草婆婆”胡秀英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5-07-17]
- 6. 胡秀英:從涼茶專家到香港植物指南 .南方網[引用日期2015-0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