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蘭科植物)

鎖定
蘭,自宋代開始蘭則單指蘭科植物地生蘭。蘭,香草也(説文),蕙,薰草也(本草)。蘭是菊科的佩蘭和毛茛科澤蘭,而蕙可能是菊科的零陵香。自宋代開始蘭蕙則單指蘭科植物的地生蘭。黃庭堅稱:一干一花而香有餘者,蘭;一干數花而香不足者,蕙。這是春蘭和蕙蘭區別的最初標準。宋朝定癸已(1233年)趙時庚發表了我國第一部蘭花專著《金漳蘭譜》。蘭科(Orchidaceae)蘭屬(Cymbidium)70多種植物的通稱。原產於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有數千個種類。花白色、淡黃色至綠色、棕紅色或深青銅色。該屬植物土生或附生,是常見的觀賞花卉,多有短的假鱗莖,葉革質帶狀,每一花梗上著生許多朵花。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全屬約48種,分佈於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向南到達新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我國有29種,廣泛分佈於秦嶺山脈以南地區。
由於國內外蘭文化的交流,欣賞習慣的變化,色花類的國蘭品種愈來愈受到蘭花愛好者的重視,國蘭優良色花品種有着巨大的商業開發價值。 [7] 
中文名
拉丁學名
Cymbidium spp.
植物界
蘭科
分佈區域
亞洲熱帶和亞熱帶地區
外文名
Cymbidium

蘭花

形態特徵

附生或地生草本,罕有腐生,通常具假鱗莖;假鱗莖卵球形、橢圓形或梭形,較少不存在或延長成莖狀,通常包藏於葉基部的鞘之內。葉數枚至多枚,通常生於假鱗莖基部或下部節上,二列,帶狀或罕有倒披針形至狹橢圓形,基部一般有寬闊的鞘並圍抱假鱗莖,有關節。花葶側生或發自假鱗莖基部,直立、外彎或下垂;總狀花序具數花或多花,較少減退為單花;花苞片長或短,在花期不落;花較大或中等大;萼片與花瓣離生,多少相似;唇瓣3裂,基部有時與蕊柱合生達3-6毫米;側裂片直立,常多少圍抱蕊柱,中裂片一般外彎;唇盤上有2條縱褶片,通常從基部延伸到中裂片基部,有時末端膨大或中部斷開,較少合而為一;蕊柱較長,常多少向前彎曲,兩側有翅,腹面凹陷或有時具短毛,花粉團2個,有深裂隙,或4個而形成不等大的2對,蠟質,以很短的、彈性的花粉團柄連接於近三角形的粘盤上。
全屬約48種,分佈於亞洲熱帶與亞熱帶地區,向南到達新幾內亞島和澳大利亞。我國有29種,廣泛分佈於秦嶺山脈以南地區。
本屬的地生種類,如春蘭、蕙蘭、寒蘭、建蘭、墨蘭等,在我國有一千餘年的栽培歷史。世界上最早的兩部蘭花專著,即《金漳蘭譜》(1233)和《蘭譜》(1247),就是專門論述蘭屬地生種類及其栽培經驗的。近年來,大花附生種類,如虎頭蘭、黃蟬蘭、獨佔春等也受到很大的重視。主要以大花種類為親本,雜交培育出來的大花蕙蘭品種系列,有很高的觀賞價值,是當今花卉市場上最受歡迎的品種之一。 [1] 
蘭花 蘭花 [6]

蘭花主要品種

蘭花的種以下有變種, 變種之下有品種。本文所指的品種大多數是自然變異而來。我國已知的蘭屬植物有31種, 佔全世界蘭屬的1/2以上, 常見的春蘭、惠蘭、建蘭、寒蘭、墨蘭在全國各地都有栽培。①春蘭。又稱草蘭、山蘭、雜香撲地蘭, 可分春蘭荷瓣型、春蘭梅瓣型 (包括宋梅、萬字) 、春蘭水仙瓣型 (包括龍宋、翠一品) 、春蘭畸型瓣 (包括四喜蝶和合蝶) 。②蓮瓣蘭。包括紅蓮瓣、大雪素。③惠蘭。又稱九子蘭、九節蘭、夏蘭、一莖九花, 包括大一品、全岙素。④春劍。包括春劍原變種、軟葉春劍 (新變種) 。⑤建蘭。又稱四季蘭、劍惠、雄蘭、駿河蘭、秋惠、劍葉蘭、夏惠。⑥落葉蘭。 (新種) 地生, 假鱗莖不顯著, 具鞘葉。⑦珍珠矮。地生蘭, 矮小, 無假鱗莖, 根狀粗圓, 有節, 近肉質直徑1 cm、長3~4 cm。⑧寒蘭。包括青寒蘭、青紫寒蘭。⑨墨蘭。又稱根歲蘭、拜歲蘭、豐歲蘭、人歲蘭、人齋蘭, 包括小墨、徽州蘭。此外, 還有套葉蘭、台蘭、多花蘭、果香蘭、硬葉蘭、獨佔春、虎頭蘭、黃蟬蘭、碧玉蘭、莎草蘭、西藏虎頭、大雪蘭等。 [2] 

栽培技術

1 栽植
栽蘭時, 先取大小合適的花盆, 盆底用瓦片蓋住排水孔, 再用磚塊瓦片或貝殼填至1/3~1/2, 以利於排水, 之後磚塊瓦片之上鋪一層豆石或大粒培養土。手握蘭花的假鱗莖, 使蘭根儘量不與盆內壁接觸、自然舒展。具體方法:一手扶蘭葉、一手添土。添土至掩住根部時, 稍往上提, 使根系舒展, 同時搖動花盆, 讓土壤深入根系, 繼續加土, 並搖動蘭盆。最後使盆面的土壤在中央稍為高出, 呈饅頭形, 以不埋及假鱗莖上的葉基為度, 盆邊緣留2 cm沿口。栽好之後, 在土面鋪上一層小石粒或水苔。種畢澆水最好從盆底浸水, 一經浸透即取出。然後移置室內廕庇處, 1周後即行正常管理。 [2] 
2 澆水
蘭花“喜潤而畏濕、喜幹而畏燥”, 十分符合其生長規律, 但蘭花不能過幹、過濕。過幹即燥, 水分過度欠缺, 會使蘭花生長受阻;過濕會使蘭根窒息而腐爛。“幹”與“潤”即水分適中, 是蘭花所喜愛的狀態, 又如對春蘭中的惠蘭, 則有“秋不乾、秋不濕”的經驗總結。
澆水方法:一般3—4月每2—3 d澆水1次, 5—6月每天澆水1次, 7—9月每天傍晚充分澆水1次, 10—11月每天澆水1次, 12月至翌年3月4~5 d澆水1次。 [2] 
3 施肥
一般來説如果每年換土, 而且土壤中含有足夠的養分, 則完全可以不施肥, 但是如果經2~3年才換1次, 且土壤中沒有足夠的養分, 則施肥就很有必要。從肥料施用的時間來説, 可分為基肥和追肥2種;從肥料的性質來分, 可分為有機肥料和無機肥2種。基肥是在配置種植基質過程中摻入適量的肥料, 如發酵過的牛糞、羊糞、豆餅碎末或化學肥料。追肥即是在植物生長過程中施用的肥料, 一般都用水肥, 即將有機物如牛馬羊角、蹄糞豆餅、麻醬渣泡水經過充分發酵, 沖淡施用。傳統施肥是以有機肥為主, 有機肥在施用之前, 必須經過1個月以上的發酵, 一般的水肥發酵液、水比例為1∶10即為濃肥, 少於1∶10為淡肥。在實用中多衝淡20~30倍。
無機肥又被稱為化學肥料, 優點是乾淨、無臭味、使用方便, 不需長期發酵, 而且肥效快。但長期施用化肥會使土壤板結。
4 修剪
蘭花在老葉枯黃時, 應及時剪去, 以利於通風。有些葉子的葉尖乾枯, 也應剪除, 以免影響美觀。帶病蟲的葉片, 須及時剪除, 以免傳病。如花芽太多, 應留其壯枝, 除去瘦小的花芽, 每株蘭苗留1個花芽即可。
春蘭的花期約15 d, 開敗即將花序剪除。蕙蘭的花, 到花序上最後一朵花開放1周時, 即將花序剪除。一般蘭花在開花後都不讓其授粉結實, 尤其是不很健壯和名貴的品種更是如此, 否則影響第2年開花。如果作為雜交育種, 則須加強管理使其種子成熟飽滿。
5 病蟲害防治
(1) 病害防治。
①黑腐病。可用甲基託布津石硫合劑、硫酸銅、多菌靈、代森鋅、代森銨等殺菌劑噴灑。
②褐斑病。加強通風, 控制水濕, 發現病葉立即剪除銷燬, 同時應用65%代森鋅粉劑600倍液、50%多菌靈800~1 000倍液、甲基託布津800倍液噴防, 一般每10~15 d噴灑1次, 共噴2~3次。
③蘭花黴菌病。進行土壤消毒, 銷燬病株, 用五氯硝基苯500倍液噴灑。
④葉斑病。一是控制澆水, 經常通風, 消除病芽及病葉;二是用0.01%硼酸液、敵枯雙、二硫磷等噴灑。
⑤病毒病。病毒病以防治為主, 一經發現即銷燬病株, 以防止傳染, 使用的工具必須消毒, 以提高抵抗力, 避免高温、乾旱和通風不良。
蘭花炭疽病。一是注意通風;二是梅雨季節噴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0%苯來特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50%託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每隔10 d噴1次, 共噴3~4次。
(2) 蟲害防治。
①介殼蟲。可用25%喹啞硫磷乳劑500倍液、20%樂果乳劑500~800倍液、40%樂果乳油1 000~1 500倍液、60%樂果可溶性粉劑1 500~2 000倍液、50%敵百蟲250倍液、5%馬拉硫磷800~1 000倍液、50%辛硫磷800~1 000倍液噴灑。
②蟎類蟲。可噴灑35%開樂散粉劑1 000倍液、蟎必死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滅蟎猛2 000倍液、殺蟎松1 000倍液、殺蟎威1 000倍液。
③木壯蚜。待3月越冬孵化後可噴50%辛硫磷乳油2 000倍液, 或80%敵敵畏乳油1 000倍液, 以後根據蟲口發生數量決定噴灑次數。
④花薊馬。如温室中發生花薊馬, 可將有蟲花卉集中於密閉的小房間中, 用80%敵敵畏乳油或2.5%溴氰菊酯乳油燻蒸。噴霧防治應注意使藥液到達花薊馬隱匿之處, 可選用2.5%溴氰菊酯乳油4000倍液噴霧防治。 [2] 

養護措施

蘭花夏秋的養護, 須注意四點:
遮蔭與通風蘭花自初夏至9月底, 均需進行遮蔭, 其蔽蔭度不能低於70%。蔽蔭時, 量大的用遮陽網, 量小的放於向北陽台、房檐下。這一時期宜將植株疏放, 盆與盆應不少於10釐米。盆下最好用磚塊支起來, 加大通風量, 使其通風換氣。此外, 還需防止二氧化硫、氟化氫及粉塵等有害物質的污染, 促其健壯生長。
降温與增濕蘭花適宜生長温度為20℃~28℃, 25℃以上生長迅速, 超過32℃即進入休眠期。當温度達30℃時, 需採取降温與增濕措施。露天蒔養的, 可在地面鋪河砂或塑料薄膜, 陽台上蒔養的, 在盆下墊海綿, 經常保持濕潤。一天向植株多次噴霧, 向地面灑水。室內蒔養的可藉助空調或電扇的作用。儘可能將温度調節在30℃以下, 而將空氣濕度穩定在70%以上。
澆水與施肥養蘭絕大多數是有土栽培, 又多是盆栽。盆土水分宜堅持“潤而不濕, 幹而不燥”的原則, 澆水宜在表土微白時進行, 切勿過多澆水。自盛夏至初秋, 一般於清晨澆1次透水, 傍晚視盆土乾濕程度酌情澆水。中午過後如發現盆土乾燥, 需隨時補充水分。仲秋之後氣候雖漸涼, 但空氣乾燥, 按照“秋不乾”的要求, 宜保持盆土濕潤。給蘭花施肥以量少、稀薄、勤澆、適時為原則, 夏秋季節更需如此。5~9月應按照不同蘭種、不同生長階段酌情施肥。對處在休眠期的蘭株或氣温在30℃以上時, 暫停施肥。施用液肥一般15~20天1次, 肥水比1∶10, 室內則用固體肥。規模生產多用化肥, 濃度約為0.1%。葉面噴肥濃度按產品説明配製。
防病與治蟲蘭花為多病蟲害植物, 尤以高温高濕季節嚴重。炭疽病6~9月為高峯期, 用多菌靈、託布津有較好防治效果。介殼蟲是蘭花的大敵, 成蟲用人工去除, 5~6月幼蟲孵化期, 用藥物噴殺。蚜蟲、粉蝨用10%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灑, 連續噴灑2次即可。 [3] 

佩蘭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高40-100釐米。根莖橫走,淡紅褐色。莖直立,綠色或紅紫色,基部莖達0.5釐米,分枝少或僅在莖頂有傘房狀花序分枝。全部莖枝被稀疏的短柔毛,花序分枝及花序梗上的毛較密。中部莖葉較大,三全裂或三深裂,總葉柄長0.7-1釐米;中裂片較大,長橢圓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倒披針形,長5-10釐米,寬1.5-2.5釐米,頂端漸尖,側生裂片與中裂片同形但較小,上部的莖葉常不分裂;或全部莖葉不裂,披針形或長橢圓狀披針形或長橢圓形,長6-12釐米,寬2.5-4.5釐米,葉柄長1-1.5釐米。全部莖葉兩面光滑,無毛無腺點,羽狀脈,邊緣有粗齒或不規則的細齒。中部以下莖葉漸小,基部葉花期枯萎。頭狀花序多數在莖頂及枝端排成復傘房花序,花序徑3-6(10)釐米。總苞鍾狀,長6-7毫米;總苞片2-3層,覆瓦狀排列,外層短,卵狀披針形,中內層苞片漸長,長約7毫米,長橢圓形;全部苞片紫紅色,外面無毛無腺點,頂端鈍。花白色或帶微紅色,花冠長約5毫米,外面無腺點。瘦果黑褐色,長橢圓形,5稜,長3-4毫米,無毛無腺點;冠毛白色,長約5毫米。花果期7-11月。 [4] 

產地分佈

產于山東、江蘇、浙江、江西、湖北、湖南、雲南、四川、貴州、廣西、廣東及陝西。日本、朝鮮也有。野生或栽培。野生罕見,栽培者多。野生者生路邊灌叢及山溝路旁。全株及花揉之有香味,似薰衣草。 [4] 

栽培技術

1. 選地整地
應選擇疏鬆、肥沃、濕潤的沙壤土最好, 排水良好、灌溉方便、陽光充足的地方種植, 忌低窪地和鹽鹼地。每667米2施優質土雜肥4 000~5 000千克, 三元複合肥50~60千克, 深耕細耙, 整平, 做畦寬120~130釐米, 長可根據地形、灌溉條件而定。
2. 栽植根莖
常在11月-翌年4月間進行。選擇白色粗壯、附有芽眼的根莖, 剪成6~10釐米長的小段, 在畦上按株行距6釐米×30釐米, 開溝深3~6釐米, 寬10~13釐米, 斜放根莖, 芽眼向上, 覆土整平, 稍加鎮壓, 澆水, 蓋隔墒士, 保持地表疏鬆, 濕潤, 12~15天出苗。每畦栽3行, 每公頃播種量1 500千克。
3. 田間管理
苗期要保持土壤濕潤, 澆水後要及時除草鬆土, 防止土壤板結。
(1)間苗補苗
苗高12~15釐米時, 進行間苗, 每穴留壯苗1~2株。缺苗者及時補齊。
苗期土壤板結或澆水後及時中耕鬆土, 見草即除, 重點放在小苗10釐米高前和割第一遍地上莖之後, 封壟後停除。
(3)追肥
當苗高6~10釐米時追1次肥, 每667米2人畜糞水1 000~1 500千克。苗高20~25釐米時, 每667米2追施三元複合肥25~30千克。第一茬苗收割後, 緊接着施1次肥, 每667米2追施人畜糞水2 000~2 500千克, 或三元複合肥40~50千克。第二茬苗高20~25釐米時, 再追施1次農家肥和三元複合肥。
(4)排灌
播種後, 要保持土壤濕潤, 生長期間遇乾旱, 應及時澆水。多雨季節, 及時排除積水。

病蟲防治

根腐病用50%多菌靈500倍液、1.5%菌立滅600倍液、10%根樂時1 000倍液防治。紅蜘蛛用1.8%阿維菌素1 500~2 000倍液、2.5%功夫2 000~3 000倍液、5%卡死克1 000倍液噴霧防治。 [5]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