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金陵女子大學

鎖定
金陵女子大學(Ginling College),簡稱金陵女大。1913年(民國二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和基督會決定在長江流域聯合創辦一所女子大學,最終選定南京為校址所在地。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金陵大學合併,1952年院系調整中主體併入南京大學。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址1952年改為南京師範學院校址,現為南京師範大學隨園校區。
中文名
金陵女子大學
外文名
Ginling College
簡    稱
金陵女大
創辦時間
1913年(民國二年)
辦學性質
女子大學
校    訓
厚生
主要獎項
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知名校友
吳貽芳
胡秀英(等)
所屬地區
中國南京
主要院系
農學院林學系,理學院電機系,化工系

金陵女子大學歷史沿革

1913年,美國教會美北長老會美以美會、監理會、美北浸禮會基督會決定在長江流域聯合創辦一所女子大學,11月13日,組成校董會,選定南京為校址所在地。1915年,金陵女子大學在在南京東南繡花巷李鴻章花園舊址開學。首任校長德本康夫人(Mrs Laurence Thurston)。
1919年,首屆5位學生畢業,學位以金陵大學名義授予,這是第一屆在中國高等學校中獲得學士學位的女大學生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
1923年7月移至隨園永久校址,這是一個漂亮的中國古典宮殿式建築羣,聘請美國建築師墨菲(Murphy)設計,參與者中有第一代中國傑出的建築師呂彥直
1927年後,校務由美國人轉交中國人。1928年,徐亦蓁女士被推選為董事會長,吳貽芳女士擔任校長。1930年在國民政府教育部立案,更名金陵女子文理學院
1937年抗戰遷至四川成都華西壩
1946年返回首都南京。
1951年金陵女子文理學院和金陵大學合併,主體併入南京大學(原中央大學)。原金陵女子文理學院校址1952年改為南京師範學院(1984年改名南京師範大學)校址。
1980年代,吳貽芳推動金陵女子學院覆校;1987年3月,依託南京師範大學正式成立金陵女子學院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條件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是中國第一所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整個校園建築充分利用自然地形,按照東西向的軸線佈置,佈局工整,平面對稱。這些建築物以寬闊的大草坪為中心,造型均是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
金陵女子大學辦學中設置過16個四年級學科,包括中文、英語、歷史、社會、音樂、體育、化學、生物、家政以及醫學專科等,在國內外享有聲譽。從1919年到1951年,畢業人數為999人,人稱999朵玫瑰。

金陵女子大學校訓

金陵女子大學校訓:厚生
(“厚生”涵義:“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著,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加豐滿” ——吳貽芳)
金陵女子大學的校訓是“厚生”。
這是教授們和第一屆學生(包括吳貽芳在內)所提出確立的。
“厚生”的含義來自《約翰福音》第10 章10 節耶穌所説的話:“我來了,是要叫人得生命,並且得的更豐盛。”
吳貽芳相信並強調這段經文中服務他人之內涵,不斷勸誡人們要更好地服務於別人。她在自己所寫有關金陵女子大學的簡短回憶中解釋説:
當時學校用“厚生”作為校訓,其涵義是,人生的目的,不光是為了自己活着,而是要用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來幫助他人和社會,這樣不但有益於別人,自己的生命也因之而更豐滿。
學校用這個目標來教導學生,並通過學校生活的各方面,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向這個方向努力。

金陵女子大學建築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
金陵女子大學1915年開學時設在南京繡花巷,此後校長德本康夫人籌劃在寧海路隨園一帶建造新校園。隨園金陵女子大學建築羣由美國建築師亨利·墨菲規劃設計,中國建築師呂彥直設計,陳明記營造廠承建。1922年開工建設,到1923年校舍落成,金女大遷入,此時完成了7幢宮殿式的建築:100號(會議樓,1431平方米)、 200號(科學館,1541平方米)、300號(文學館,1492平方米)、400號—700號(4幢學生宿舍,共4603平方米)。1934年,建造了圖書館(1397平方米)、大禮堂(1444平方米)。1952年原金陵女子大學和南京大學師範學院合併成為南京師範學院,金陵女子大學隨園成為南京師範大學校園。
隨園按東西向的軸線對稱佈局,入口採用林蔭道加強空間的縱深感,主體建築物以大草坪為中心,對稱佈置,100號樓後面設計了1個以人工湖為中心的花園,中軸線的西端結束於丘陵(西山)制高點的中式樓閣。建築造型採用中國傳統宮殿式建築風格,建築材料和結構採用西方鋼筋混凝上結構,建築物之間以中國古典式外廊相連接,為中西合璧的東方建築羣。被稱為“東方最美麗的校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