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翁照垣

鎖定
翁照垣(1892~1972),又名輝騰 [16]  ,生於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玄武村 [17-18]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第二十期炮科、法國慕漢尼航空學校畢業。
1918年加入援閩粵軍,任警備隊連長,第一支隊三十八營連長。1920年任粵軍第二路軍第二統四營營長。1921年任粵軍援桂軍第三統領。1922年任粵軍第一支隊少將司令。後追隨陳炯明,任粵軍第六獨立旅旅長、師長。1925年脱離陳炯明赴香港閒居。1928年任國民革命軍第四軍十一師上校團長。1929年任廣東編遣區第三師獨立旅旅長,1931年起任廣東保安第四團團長,南京國民政府警衞軍第二師第四旅旅長,第八十八師旅長。後調任第十九路軍七十八師一五六旅旅長,兼上海各大學學生軍訓部副主任,湯陰要塞司令。1933年1月任東北軍第一一七師師長,兼華僑救國軍總指揮,第六十七軍副軍長。受聘任全國航空建設委員會委員,後任福建興泉“剿匪”司令。同年冬參加福建事變,任第十九路軍第六軍軍長,兼閩南民軍司令,失敗後避居香港。1936年6月任抗日救國軍新編第一師師長。
抗日戰爭爆發後,任第一戰區前敵總指揮,第七戰區東江遊擊司令,惠來縣人民抗日自衞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兩陽守備司令等職。
1945年退役,返鄉潛居。1949年移居香港新界,1972年10月8日逝世。
著有《翁照垣回憶錄》《一二八淞滬血戰史》等。 [1] 
(概述圖來源: [2] 
中文名
翁照垣
外文名
Weng Zhaoyuan
別    名
翁輝騰
翁嘉添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92年12月16日
逝世日期
1972年10月8日
畢業院校
法國慕漢尼航空學校
畢業院校
日本陸軍士官學校
職    業
軍人
主要成就
淞滬抗戰中英勇抗日
參加福建事變
引發北海事件推動抗日運動
出生地
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玄武村
代表作品
《淞滬血戰回憶錄》
軍    銜
陸軍中將
勳    章
青天白日勳章

翁照垣人物生平

翁照垣人物出身

翁照垣將軍,名錦,族號嘉添,字輝騰。清光緒十八年(公元1892年)農曆壬辰年十月二十八日生於廣東省惠來縣葵潭鎮玄武村。 [17-18]  其父翁興盛(原籍惠城鎮東郊村打石街,即東門外翁厝卷),是個石匠,精於石藝;其母陳雲(陸豐縣華僑農場奎池村人氏),從事家務;其姊翁阿嬌,於光緒十四年(公元1888年)出生,及長出嫁桔子葛,夫家務農。

翁照垣早年生涯

翁將軍少年時,曾進私塾讀書,因家貧輟學,12歲隨父從事石匠學徒,14歲務打石業。先後於葵潭和陸豐縣的南塘等地打石。翁照垣將軍生得方面大耳,濃眉大眼,儀表魁梧,體格壯健,器宇超凡,秉性好動,為人豪爽。他從事打石時,參加舞獅隊,學會拳術,善於舞槍弄棒。16歲那年,被葵潭地頭蛇誣為拳匪,懸紅緝掠,舉家逃至陸豐縣南塘後徑村。
不久,他的父親病逝,在親友的幫助下,草草埋葬。為了生活,17歲的翁照垣告別孃親,到澄海縣城與一位粵軍退役排長當勤雜。不數月,由這位退役排長介紹到汕頭“咬定地”一女主人家當傭工,一天,有兩名警察上門登樓欺凌女主人,敲榨勒索錢物,橫加侮辱毆打。翁照垣在門口劈柴,即放下柴刀,急趕上樓,心中無名火起,雙拳齊下,轉身飛腿,兩個警察被踢翻倒地滾下樓去,爬起慌忙逃走。女主人驚喜交集,感激之餘,度警察必返報復,恐累翁遭毒手,推其逃離虎口。
翁照垣也自知此地不能久留,即奔赴澄海找在鹽税局任職的王委員。幾經王委員的推薦,補入警察局當伙伕。半年後,轉到潮陽縣峽山鎮當新軍,是年20歲。
翌年11月,新軍改編,不久,他邂逅澄海散兵,邀同進見清鄉隊官員,被接納為便衣隊,照垣任便衣隊長,領命捉拿當年峽山一帶著名的匪首連宗永,後又陸續捕捉賊匪20多名。翁照垣機智勇敢,為地方除害,受到長官的器重,遂獲賞並提為排長。翁將賞銀寄回葵潭,給他的母親建造一間小屋居住。由此,翁照垣鋒芒初露。他曾對人説,這是他一生事業的轉折點。 [3] 

翁照垣入伍從軍

出國前夕之翁照垣 出國前夕之翁照垣
1917年,孫中山先生在廣州成立革命政府,委陳炯明為粵軍總司令,率軍援閩。翁照垣在峽山便衣隊混了幾年之後,決心入伍從軍。

翁照垣東征西戰

於是,他到惠陽找故友吳漢初(是時任粵軍連長,後來其子為翁照垣的女婿)投靠粵軍。編入陳炯明部轄下第一支隊三十八營吳漢初的連隊。是時,翁所屬部隊開往福建戊張貞部,連長不願前往,辭職離隊,由照垣接代連長職務。一連人只有九支“九響步槍”和一部分“獨響茅實槍”。在武器裝備極差的條件下,翁照垣芾領連隊作戰,迭出奇謀,勇敢善武,常以電光炮點燃丟注媒油箱中詐為槍聲,嚇唬敵軍,鼓動士氣,以寡勝眾,屢建戰功,深得中校營長馬作良賞識,另眼相看,加意栽培,除授以統兵馭將,指揮作戰諸術外,每天還督飭其讀書寫字。嗣後,該部改編為警備隊,師次閩南漳州,翁遂以積功正式升為連長。
1920年冬,粵軍回穂,部隊整編。翁照垣所部擴編為粵軍第二路(司令陳炯光)第二統(統領嚴勝)第四營。照垣任營長。次年(公元1921年)夏,粵軍奉命西征援桂。翁照垣奉命扼守廣東邊境,抵抗廣西軍閥陸榮廷部來犯之兵,縱橫於龍川百色之間,所向無敵。尤其是1922年春,在武鳴高峯坳一役,翁照垣率領士兵,用土槍、土炮、石頭堅守陣地五晝夜,擊敗桂軍悍將韓綵鳳數倍壓境之兵,斬獲無數,戰績顯著,聲威大振。同年夏,粵省內鬨,變起蕭牆,禍生肘腋,援桂之師,奉命返粵,在北江楓樹嶺之戰,翁照垣部又以寡敵眾,挽回危局。 [3] 

翁照垣留學海外

1923年春,陳炯明叛變,粵軍撤出廣州,退守東江,翁照垣所部改編為第一支隊,遂升任支隊司令。民國14年(公元1925年)春,國民革命軍東征,粵軍瓦解。次年秋,翁照垣在陳銘樞的周旋下,得其義父一一汕頭商會會長郭華堂的資助,與沈梓卿一起東渡日本,進日本陸軍士官學校騎兵科深造。翁照垣在日本留學三年,於1929年學成歸國,獲悉陳銘樞在燕塘黃埔辦軍事學校(時省長陳濟棠),便到燕塘找銘樞。陳銘樞即帶照垣晉謁蔣介石
蔣見照垣一表將材,要留其在身邊。翁照垣見識不凡,早巳胸有成竹,認識到空軍重要,故要求繼續出國學習航空學問。乃於當年秋,轉赴法國,進慕漢尼航空學校學習,以備學成回國,建立空軍。 [3-4] 

翁照垣加入19路軍

1931年春,翁照垣畢業回國,本擬向政府獻策,組織國防空軍。道經港粵,廣東省主席陳銘樞深知翁之英略,力挽其任所屬保安第四團團長,集訓黃埔。同年夏,粵省發生政變,主席陳銘樞突被國軍第八路總指揮陳濟棠驅逐下野,避居香港。陳濟棠忌憚翁照垣所率領的保安教導團實力,用高官厚祿勸誘歸順。翁照垣深惡陳濟棠所為,嚴詞拒絕,在黃埔為陳銘樞抱不平。陳濟棠下令海、陸、空軍包圍翁照垣部。照垣率領部隊奮起抗擊,激戰一晝夜,卒因眾寡懸殊,翁團潰敗,照垣負傷,幾及於難,幸得海軍艦長陳策將軍之助,仗其機智而脱險逃生,安抵香港尋找陳銘樞。
不久,翁照垣與陳銘樞赴南京,晉謁蔣介石,被派往杭州接任警衞軍第88師之旅長。陳銘樞被蔣介石調進江西,並於7月11日通電就任右路集團軍總司令之職。 [6]  適所部十九路軍擴編第78師,師長區壽年、副師長譚啓秀、參謀長李擴。翁照垣奉調江西任該師第156旅旅長,下轄3個團。 [3] 

翁照垣圍剿紅軍

翁照垣夫婦 翁照垣夫婦
1931年初,十九路軍進入江西后,參加了第二、三次對中央蘇區的“圍剿”。此時,十九路軍總指揮蔣光鼐因病赴滬留醫,蔡廷鍇在吉安防次宣佈就任十九軍軍長職,十九路軍由蔡廷鍇負責指揮。蔡在參加“圍剿”過程中,目睹各地遭受戰爭破壞和人民生活困苦境況;又感到紅軍的戰略戰術靈活巧妙,數月奔馳,到處被動挨打,總找不到紅軍的主力,心甚鬱悶。尤其是八月間高興墟的一次遭遇戰,受到紅軍伏擊,時蔡手持雙槍,親自督陣,奮力指揮,慘烈激戰,雖避免了被紅軍殲滅,然已損失慘重。經此一役,使蔡兩鬢添白,心神交疲,深感內疚;九月間,又得知“九一八”事變,日寇侵我東北,而國軍不抵抗,更為僨慨,從而產生了不願參加內戰、決心北上抵禦外寇的念頭。

翁照垣決心抗日

翁照垣早期戎裝照 翁照垣早期戎裝照
“九一八”事變後,蔣介石堅持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到處挑釁。全國人民非常憤慨,要求停止內戰,一致抗日。此時,寧、粵兩方官僚軍閥與蔣介石分裂對峙,蔣暫時妥協而搞所謂“寧粵合作”,粵方提出調十九路軍警衞滬寧鐵路沿線,以保障粵方人員來寧安全,寧方接受。於是,十九路軍便於10月下旬開始陸續調赴滬寧沿線駐防,其時總部駐南京,78師駐淞滬、南翔等地。
是時,南京政局死氣沉沉,沒有一點抵抗日寇侵略之意。因此,蔡廷鍇決意組織志願軍赴東北援助在東北抵抗日寇的馬占山李杜。遂在滬寓召集各將領密商,由各師選出志願官兵共六千人,由選定獨立旅長張炎、翁照垣分配,並組編山炮一連歸蔡直接指揮,隊伍預名為“西南國民義勇軍”,蔡廷鍇自任總指揮,並籌備軍餉,擬於次年一月底出發。

翁照垣淞滬抗戰

1932年1月27日夜9時,日軍吹號集合,虛張聲勢。近虹口花園各商民紛紛逃避。蔡廷鍇將軍電詢閘北駐軍翁照垣將軍及所屬第六團團長張君嵩,並指示:如日寇向我挑釁,堅決迎頭痛擊。1月28日午夜11時7分,日寇海軍陸戰隊在四川路底天通庵車站一帶集合,至11時30分,敵千餘人以裝甲車掩護,向十九路軍第78師翁照垣旅第六團第一營(營長劉長江)正面之虯江路、寶興路、廣肇路口防地進行突襲;敵另一股六百餘人向六團第二營正面橫濱路、天通庵路、青雲路各路口防地進行突襲,並縱火焚燒商店。
翁照垣將軍遵循十九路軍總部1月23日密令第2項“如日本軍隊確實向我駐地攻擊時,應以全力撲滅之”的規定,下令全旅官兵奮起抗擊。並指揮第六團團長張君嵩率部堅決對日寇還擊,展開猛烈的巷戰,打響了抗日第一槍。經過一夜的浴血激戰,擊毀日軍裝甲車4輛,敵遺屍在各路口者達百餘具。六團雖傷亡三分之一,仍堅守駐地。這一仗,沉重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器張氣焰。至此,轟動世界的“一二八”淞滬抗戰在日軍不宣而戰之下遂告爆發。 [3]  [11] 
翁照垣奔赴閘北前線時與戰馬合影
翁照垣奔赴閘北前線時與戰馬合影(2張)
同年1月29日,日軍又出動裝甲車20餘輛作前導,分兵五路,從閘北各馬路進犯。翁照垣將軍面對日寇優勢兵力的猖狂來犯,毫不畏懼。他號召官兵為保衞祖國獻身。發出“寧作戰死鬼,羞作亡國奴”口號,立下與吳淞炮台共存亡的誓言,士兵堅決響應。
為破壞日軍的坦克防線,在武備差的條件下,翁將軍從士兵中挑選了一百名家中既有兄弟又沒有妻兒的勇士,組成敢死隊,全身披掛手榴彈,隱蔽於藴藻濱,並親自指揮敢死隊選準戰機,乘日寇坦克過河,橫躺路上,與敵坦克同歸於盡。當我敢死隊炸燬敵軍坦克時,藴藻濱一帶形成火海;我軍大炮集中火力轟擊,把日軍打得焦頭爛額,傷亡枕藉。翁照垣將軍在藴藻濱、曹家橋、寶山城、獅子林及吳凇炮台、吳淞鎮諸戰役中,採取了“晴天埋伏,雨天出擊,夜間偷襲”等戰略戰術,有效地殲滅了來犯日寇。尤其是在獅子林一帶,翁將軍命士兵挖壕溝,有意棄走,讓日軍佔奪,然後伏於高處射擊,居高臨下,彈不虛發,打得日軍填屍壕溝。翁部愈戰愈勇,一再予敵重傷。
經過六晝夜的激戰,敵寇原妄圖從幾個方面包剿我吳淞守軍的計劃,全被中國軍隊徹底粉碎。翁旅官兵三千多人,在這次戰役中,陣亡472人,傷員568人。翁照垣將軍堅守吳淞,屢挫頑敵,立下卓越功勳。當時國學大師章太炎對翁照垣大長民族誌氣的壯舉,深為感動,奮筆疾書“李廣從來先士卒,衞青原不學孫吳”的對聯贈送他。全國各地報紙紛紛報道這一抗日勝利的消息,用大字通欄黑體標題報道“抗日英雄翁照垣”的事蹟,書店也發行了翁照垣騎馬戎裝的大幅照片。潮汕旅滬人士皆欣喜若狂,鹹自動熱烈捐獻慰勞品,慰勞物品堆積如山。 [3]  [12] 

翁照垣避居香港

1932年夏,淞滬停戰協定簽訂後,蔣介石下令將十九路軍調駐福建,命其擔負“剿共”任務。時翁照垣認為“木朽蟲生,牆空蟻入”,決不參與,遂於是年秋辭職,赴南洋羣島,組織航空協會,號召僑胞捐資建設空軍。不料該會竟遭人破壞而解體,同年冬,照垣回到香港。

翁照垣加入東北軍

1933年初,日軍入關,侵我華北。翁照垣將軍由張學良之弟張學海(翁照垣在日本留學時的同學)和李璜先生(青年黨的黨員)介紹,北上熱河投效張學良將軍,請纓抗日。張嘉許之,遂於當年3月委為東北軍第117師中將師長及華僑抗日救國軍總指揮職務。
翁照垣將軍同少將副師長吳克仁將軍(滿族人)在一起,志同道合,相處甚得。兩人同率所屬部隊參加了長城抗戰。先後在長城古北口及灤河以東撫寧、遷安、涼水河等地與日軍周旋,激戰月餘,連創敵寇,斬獲無數,揚名北國。然卒以形勢所限,奉命回守平郊。是年5月31日,《塘沽協定》簽訂;6月翁照垣擢升為67軍副軍長。

翁照垣參與閔變

不久,東北大片領士陷入日本帝國主義魔掌,華北危機加劇。翁將軍認為繼續留守平郊無益,遂又掛印封金,辭職回到香港,另謀抗日救國良圖。 [3] 
翁照垣將軍在香港 翁照垣將軍在香港
1933年秋,翁照垣擬要出國考察,特先赴福州向十九路軍蔣光鼐、蔡廷鍇等將軍辭行。時適逢蔣光鼐、蔡廷鍇、李濟深黃琪翔章伯鈞等,於11月20日在福州召開中國人民臨時代表大會,11月22日成立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簡稱“福建人民政府”,選出李濟深為人民革命政府主席。
是時,翁照垣為人民臨時代表大會主席團成員,任福州城防人民革命軍司令,負責維持地方治安、擔任沿海警衞。時福建人民革命軍第十九路軍,由蔡廷鍇兼任總司令,始轄五個軍十個師,後把福州城防人民革命軍編為第六軍,翁照垣任軍長。
福建人民政府的成立和人民革命軍的建立,是國民黨部分進步勢力所發動的抗日反蔣運動,也是淞滬抗日戰爭政治形勢的進一步發展。可惜由於種種原因,福建人民政府成立不到一百天就宣告失敗,十九路軍也被解散。此時,蔣介石曾令翁照垣收編十九路軍殘部,但照垣置之不理,自往台灣,再到香港。 [13]  1934年春,翁照垣與張炎、黃琪翔等一道揚航出國,先後到歐洲之法、德、蘇、英、意諸邦考察,並宣傳抗日救國的主張。 [3] 

翁照垣就職桂系

1936年,兩廣與國民黨中央對抗,為擴充實力和利用十九路軍這塊抗日招牌,由粵省陳濟棠、桂系李宗仁白崇禧諸將軍,聯名電邀翁照垣返國。初建一團,後擴建為抗日救國新編第一師,委任翁照垣為師長;以後再擴為3個師;翁任第六十師師長,均屬桂系。當時粵南的北海、合浦一帶沒有駐軍,故翁照垣率領部隊到北海合浦後,堅持抗日救國主張,順應國勢民情,甚得民眾愛戴。時北海日本間諜中野順三,以開設丸一藥店為掩護,明目張膽地蒐集我國軍政情報,密告日本政府。翁將軍察明後,即派便衣抓獲,並於9月3日就地處決,消除隱患。
這就是1936年在北海發生的震動全國的“九・三”反日事件。事後,日本駐廣州領事即提出抗議;日艦4艘陳兵北海港外,有2艘入侵我海域進行騷擾。翁照垣荻悉,怒不可遏,令日艦立即撤退。日艦指揮官拒不服從,再次挑釁。翁即下令炮轟日艦,雙方戰鬥激烈,相持月餘。當西南當局外交官陪同日本領事到北海視察時,北海軍民羣情激憒,舉行了聲勢浩大的抗日示威遊行。日方無可奈何,轉而向南京國民黨政府施加壓力。南京政府急電令翁照垣停戰。並通過中日談判,蔣介石屈辱妥協,向日方賠款道歉。其時,繼陳濟棠主粵的餘漢謀,在日駐廣州領事的壓力下,以北海系粵境為由,派159師譚邃部前往接防。時廣西當局也已與南京政府取得和解,嚴令翁照垣部撤回廣西。在此情況下,翁照垣堅持抗日救國之壯志,又成泡影,憤而辭職,離開北海,返港潛修。翁照垣到香港後,繼續宣傳抗日救國主張,他認為“治國要讀書,讀書方能治國”,竭力領導港九潮州公會,興學育才,培養抗日救國之後代。

翁照垣全面抗戰

1937年7月7日,日軍攻北平宛城之盧溝橋,全國軍民奮起抗戰,尤其是“西安事變”後,國共聯合抗日戰線形成,抗戰爆發。這時翁照垣認為正是發揮其抗日救國壯志之機,於是毅然急赴南京請纓殺敵。當時得到參謀總長、第一戰區司令長官程潛將軍的讚賞,委為前敵總指揮,任津浦線督戰司令,進駐保定,指揮東北軍作戰。翁照垣將軍受命乘專車到達河北邯鄲站時,不意突遭敵機轟炸,左腳肢受傷,被部下搶救送到漢口鐵道醫院治療,後轉香港醫治。 [3] 
1938年春,翁照垣將軍傷愈回潮汕時,適餘漢謀奉任第七戰區司令長官,遂委任照垣為潮汕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同年廣東省分區成立民眾抗日自衞團,劃揭陽潮陽普寧、惠來為第八區,翁照垣任第八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 [14]  1945年改組,成立潮普惠南殺敵團隊指揮所,翁照垣任指揮所主任。 [3] 
翁照垣到潮汕就任後,廣泛接納各界愛國抗日開明人士和社會名流。在建立第八區統率委員會機構的人事安排上,委陳卓凡任統率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教育家王鼎新、知名人士吳華胥、趙公衞黃聲、丘秉經等也參加統率委員會辦事處工作。翁將軍還會見中共潮汕地下黨代表,商討統一抗日步調、實現“抗日圖存,保家衞國”的一致目標。
是年夏,為了培養抗日骨幹,翁將軍籌集經費,變賣自己在香港的部分房產充資,在揭陽縣的梅崗書院創辦抗日千部訓練所,後改稱“學員訓練所”。訓練所招收愛國青年數百人,編為一個總隊,分兩個大隊。總隊長兼第一大隊長沈梓卿,第二大隊長陳文寬,總政治教官方乃斌。學期三個月結業。後因戰事影響,訓練所遷至普寧鐵山腳“三都書院”,冬季續招員訓練。後又在普寧縣洪陽德安裏,舉辦第八區抗日自衞團婦女幹部訓練所,由潮陽、普寧、惠來、揭陽四縣和大南山局選送女青年一百多人,接受軍事、政治訓練。這些訓練所接受了一批共產黨員和有志抗日的青年。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後來成為潮汕地區抗日活動的骨幹。
在除惡鋤奸方面,翁照垣將軍決不手軟。當時,流沙前方辦公處主任洪春秋勾結日偽,貪贓枉法,欺壓百姓,民僨極大。翁聞知,遂下令誅殺。普寧縣鯉湖下園鄉丁斑鵠。魚肉鄉民,姦淫擄掠,無惡不作,翁即派武裝人員將他抓獲槍斃。
1944年,日寇竄犯潮汕。翁照垣將軍受命擔任潮普惠南抗日遊擊隊司令部指揮官。是年正月初,日軍數百,配有騎兵、炮兵,從流沙向鯉湖方向進犯。翁將軍統率各縣自衞隊,布兵於鯉湖外洋新寨一帶,阻擊敵人。雙方激戰至午,因敵我武器懸殊,況敵方陸續增援,我方只得退守錢坑,轉至高埔梅林牛林肚。接着,日軍又開進梅林地區,尋找我主力。翁將軍審時度勢,預先將兵力埋伏於梅林佔石附近,伺機殲敵。不出所料,日軍整裝而來,撲空而去。翁將軍下令追擊,日軍潰退。是役,捕獲日兵數名。
1945年2月1日,日本山口部隊越鹽嶺陷惠來,翁照垣將軍遣兵襲擊。5月2日,日寇從流沙向西撖軍,進入葵潭搶劫擄掠,翁將軍從梅林出兵擊之。5月7日,日軍守田中佐從流沙向葵潭撤退;潮汕日寇內田部也陸續退至葵潭向西撤軍。翁照垣將軍調兵遣將,從水、陸兩路襲擊日軍,斬獲無數,日寇狼狽西貴。是年8月14日,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抗戰宣告勝利,舉國歡騰。潮普惠南抗日遊擊隊司令部指揮所撤消。翁照垣將軍決然引退。1947年,廣東省主席宋子文授予翁照垣將軍為第五行政區督察專員兼“清剿”司令之職,照垣拒不受任(後為喻英奇所接替)。

翁照垣行辦實業

翁照垣將軍回潮汕期間,一面繼續抗日;一面大辦實業。先後在葵潭和汕頭永興街創辦“興記行”,在西嶺肚辦礦場,並設點收購附近農民開採的錫礦,鑄成錫錠,運銷潮汕各地;辦全興隆藥酒廠,生產“長春”、“虎骨木瓜”等補藥酒,暢銷潮汕及惠州各地;還辦“嘉豐”葵峯農場和“嘉添”農場,收容失業人員50多人,在農場種植水稻、甘蔗、菠蘿、荔枝等作物和水果,植樹造林,牧養牛、羊;在神泉鎮沃角漁村。購置包帆船2對,發展漁業生產;在神泉也辦興記行,經營商業。同時,還支持愛國華僑林連登先生創辦“連通築路行車服務公司”,隨後創建“連興行車運輸公司”。
翁將軍還重視發展文化事業,在汕頭市集資建中央電影院(現新華電影院)和新觀電影院等。此外,翁照垣還在廣汕公路東至汕頭、西至海陸豐、北至梅塘等路段,組織了一支聯防護運隊(簡稱“聯運”),下設2箇中隊、約二百多人的武裝護運隊伍。1947年,翁照垣當選為惠來縣副參議長。時有政客林賢軫聯合外地武裝進佔西嶺礦場,攫奪錫礦。照垣電告國民黨廣州行轅主任張發奎。張即電令國民黨潮汕專員陳卓凡取締佔奪礦場的部隊。照垣獲悉,即調集武裝力量,將佔據礦場的隊伍繳械,押赴汕頭市。

翁照垣支持地下黨

抗日戰爭勝利後,潮汕共產黨地下工作者詹澤平、林氣強、李揚辛、葉章禮,李達等同志,在潮普惠南等地活動時,都曾得到翁照垣將軍的掩護和幫助。“聯運”隊也曾秘密為我地下黨運送布料、藥品轉上大南山游擊隊。我游擊隊與“聯運”武裝隊一直保持互不侵犯的“友好”關係。有一次,游擊隊員戴漢身攜短槍路過葵潭。受到“聯運”隊盤查,搜出槍支,知是“老八”,即連人帶槍放行。據詹澤平同志回憶,當時我區革命處於低潮。到處都是白色恐怖,惟獨隱散在翁的勢力範圍內的共產黨員,卻沒有出現過意外事故。 [7]  [3] 

翁照垣和平解放

1949年春,全國解放戰爭勢如破竹,惠來縣內已有部分地區解放。中共惠來縣委派代表與葵潭區長黃仕續先生會談和平解放葵潭的問題。中共代表以優待起義人員的政策,曉之以理,動之以情。黃仕續先生秉承翁照垣將軍的示意,深明大義,同意接受和平解放葵潭的協議。不久,雙方如約履行。
同年3月,翁照垣於汕頭市乘機飛赴香港,5月20日,惠來縣解放後,翁照垣在香港派次子翁榮桂到惠來縣軍管會,表示誠心獻出葵潭兩個農場的全部財產。

翁照垣惠澤鄉里

1950年翁照垣在香港養病,曾通過興記行寫信給惠來商會,告知聯合國救濟總署發放一批漁救物資給惠來縣。請人民政府派代表到港接交。惠來縣長詹澤平派陳克特前往香港。陳到港後,翁將軍親自協助接收了漁救物資。
1959年3月,翁照垣將軍的母親陳雲在葵潭逝世,終年91歲。縣人民政府撥款治喪,安其息所,並給翁照垣發去電報弔唁。翁照垣惠書人民政府,不勝感念。 [3] 
1965 年翁照垣出任香港各界紀念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委員會籌備委員和該會永久性紀念籌建委員會委員。

翁照垣人物逝世

1972年10月8日,翁照垣在香港逝世,享年81歲。中共廣東省委特為他送了花圈。 [5] 

翁照垣主要事蹟

翁照垣淞滬抗日

“九一八”事變後,國民黨政府採取不抵抗政策,日本帝國主義得寸進尺,到處挑釁。1932年日本帝國主義又發動了侵華戰爭,於1月28日深夜,分兵數路在上海閘北突然向我十九路軍翁照垣部駐防陣地進攻,當時翁照垣擔任十九路軍七十八師156旅旅長,率領三個團的兵力,奉命防守上海郊區至吳淞一帶。他率所屬官兵,奮起抗擊。
侵滬的日軍,調集數十艘戰艦,出動了大批飛機,每日對吳淞一帶輪番炮擊、轟炸,並以大量鐵甲車開路,配合眾多日軍步兵,分兵多路向我陣地猛撲。面對日寇優勢兵力的威脅,翁照垣毫不畏懼,堅守陣地英勇反擊。在這場震動中外的抗日戰役中,翁部官兵為衞國殺敵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和英雄氣概是感人至深,極為悲壯的。
據當年上海東吳大學學生鄭雲吾憶述和上海各英文小報的記載,當時翁照垣下令各團,闡明作戰意圖,號召全體官兵為國獻身。各團士兵踴躍響應。翁在士兵中挑選了一百個家中既有兄弟又無妻兒的勇士,全身披掛手榴彈,組成敢死隊,衝向藴藻浜,乗敵人大量坦克過河之後,橫躺於路上,拉開引信,與敵坦克同歸於盡。翁本想親帶敢死隊上陣,為隨從官兵勸阻,只得揮淚與敢死隊告別。當我敢死隊衝擊敵坦克時,藴藻浜一帶形成火海,中國軍隊大炮集中火力轟擊,把日軍打得焦頭爛額,傷亡枕藉。翁部愈戰愈勇,一再予敵重創,但也傷亡慘重。經過一月多的日夜奮戰,全旅三千官兵,只存下三百多人。
在這一個多月裏,日軍數次增兵,三易主帥,仍不能得逞。戰爭開始時,日軍經狂妄聲稱要在廿四小時內佔領上海,十九路軍的英勇抵抗打掉了日寇的這種盤張氣焰,充分表現了中國人民不可侮的英雄氣概。在這場打擊侵略者的戰鬥中,翁照垣堅守吳淞屢挫頑敵,立下了卓越的功勳。 [7]  [9] 

翁照垣北海事件

北海事件,為1936年9月3日在廣東北海(今屬廣西)發生的日本間諜案。日本為偵探華南及北部灣地區的情報,於清光緒年間派出特務中野順三,喬裝打扮為商人潛往北海,在珠江中路丸一藥鋪設立了特務據點。
中野順三在北海一住就是20多年。為了偵探方便,他學了一口流利的北海話,按當地的風俗習慣生活,娶了當地女人做妻妾,生兒育女。然而,詭秘的特務活動時間久了,人們還是從其蛛絲馬跡中看了間諜的行為:他不僅測探北海灣的水文情報,還偵探當地的漁業銷售、珍珠養殖等商業情報。中野順三的詭秘行動,引起了當地居民的懷疑,他們曾多次向地方當局報告,但當局唯恐引起外交糾紛,不敢過問,最後不了了之。
1936年5月,國民黨元老、兩廣實力派的後台胡漢民突然逝世,激化了兩廣與蔣介石中央的矛盾。6月1日,陳濟棠、李宗仁在廣州召開國民黨西南執行部、西南政務會聯席會議,打出“抗日救國”的旗號發動兵變,是為“兩廣事變”。事變發生後,一二八事變時在上海英勇抗戰的原第十九路軍,重編為3個師,由蔡廷鍇任總指揮,丘兆琛、翁照垣、區壽年分任第六十、六十一、七十八師師長。8月7日,翁照垣率軍進人北海。
北海人仰慕翁照垣的抗日事蹟,紛紛向他反映中野順三蒐集中國情報的情況。翁照垣身為軍官,他在上海、華北都耳聞目睹過日本猖狂搜集情報使中國軍隊在戰場上受挫之例子,便立即斷定中野順三很有可能是披着商人外衣的間諜。為蒐集證據,他令部下全面調查中野順三的情況。經調查,中野順三的間諜身份確定無疑。
翁照垣認為如果將中野順三驅逐出北海,肯定會引起日本的要賴抗議,這樣不僅有可能驅不出去,反而會釀成一場外交事件。考慮之後,他下定決心於1936年9月3日將中野順三逮捕後處死。北海駐軍隨即在沿海港口嚴加防範,並把中野的家人控制起來,防止其向外發佈消息。然而,其家人後來尋機逃上一艘開往海南的歐洲輪船,將消息經海南傳到了駐香港的日本領事館。
日方在得知中野順三被殺的消息後,於9月10日,命令駐紮上海、青島的多艘日艦南下北海,要登岸“調查”。對此翁照垣早有準備,令部隊在碼頭一帶佈防,嚴陣以待。面對日方的挑釁行為,翁照垣義正辭嚴,不僅禁止日軍上岸,而且下令其限時撤離,否則將開炮射擊。日本人見翁照垣強硬且有準備,軍艦隻得遠遠地停在海面上,不敢靠近。11日,日本內閣召開會議商討如何應對“北海事件”,並指示駐華大使向中方提出嚴重交涉。12日,中國外交部駐兩廣特派員公署準備派員到北海進行實地調查,遭到六十一師的拒絕。北海各界民眾在中山公園召開了反對親日賣國外交動員大會,大批民眾湧向碼頭一帶抗議調查,高呼口號,情緒十分激動。隨同前來調查的日艦因此不敢貿然靠岸。由於兩廣事變已和平解決,蔣介石以防止引發重大國際紛爭為由,向李宗仁、白崇禧頻繁施壓。六十一師被迫於21日撤離了北海。9月下旬,外交部駐兩廣特派員公署又派員會同日方代表到北海進行了第二次調查。12月30日,中日雙方達成協議,以中方給付中野遺屬撫卹費3萬元了事。
翁照垣一手導演的“北海事件”,被史學界評為抗日戰爭一百個重大事件之一。 [10] 

翁照垣人物故居

翁照垣故居——將軍第。
翁照垣故居——將軍第。(2張)
翁照垣將軍在其故鄉葵潭鎮留有故居將軍第,至今還屹立在葵潭鎮老城區布街,其建成於1936年前後。翁照垣故居坐西北向東南,門上有“將軍第”門匾。“將軍第”主體樓為水泥鋼筋結構二層“下山虎”,前房及右側附房為一排單層土木瓦頂結構民居,佔地面積約1030平方米。大門左側還有“廣東省銀行”藍色大字。 [15] 
翁照垣故居主樓 翁照垣故居主樓

翁照垣遺留資料

翁照垣將軍的遺留資料可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為《陣中日記》,第二部分為《生平憶述》。
《陣中日記》共七本,其中一本用鉛筆寫成,記述翁照垣當年率十九路軍第一五六旅在“一・二八”淞凇滬抗戰期間與此前的情況,含當時的作戰命令、行動計劃與安排、部隊宜傳提綱、軍事報告、軍情通報、戰況推進表等機密和極機密文件。這些材料多為手寫或油印原件,雖時過大半個世紀,但文件上的軍印依然鮮紅。
《生平憶述》共十二冊,其中初稿五冊,二稿七冊。依編號看,初稿也應有七冊(缺五、六冊),第四冊下部曾被水浸濕過,字跡模糊。所幸第二稿齊全,文字清晰。與初稿相比,第二稿雖有刪節,但增補更多。《生平憶述》分八章五十節。全書的目錄大綱及各章目次寫在無格小白紙上,剪貼在各冊封內。第八章的目錄已具(共八節),但未見正文。第八章的目次貼在第一冊總目錄大綱頁下。全部書稿依章分七冊,用黑色手工線裝訂。作為全書封面的小白紙頁貼在第一冊封面上,正中手書五個大字“我的回憶錄”;右上側有“....*十五年...”字樣,殘破不全;左下側書“惠來翁照垣述”。正文用舊式20X25=500 原稿紙,封面用暗黃色豎紋牛皮紙,封面左側偏上處標有冊號“壹”、“貳”、“叁”等等。全部文字縱向書寫,從左向右排列。第二稿內插有五幅手繪作戰態勢圖,均用鉛筆、水筆、圓珠筆繪成。正文部分用水筆書寫,呈藍色,深淺不一。
《生平憶述》用第一人稱記錄了翁照垣從出生到加入粵軍,參加護法戰爭,先後赴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和法國摩拉納航空學校留學,回國後在中央警衞軍和第十九路軍擔任旅長,後離開十九路軍,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航空建設協會”,赴南洋為發展航空事業募款,北上灤東抗日,後返回十九路軍,經歷“福建事變”,考察歐洲十六國,引發“北海事件”,華北抗戰,東江遊擊,以及在潮汕地區從事農牧工商業和救濟貧民等事蹟。
這些資料涉及人物眾多,包括歷史名人孫中山、陳炯明、蔣介石、李宗仁、康有為吳佩孚馮玉祥、張學良、白崇禧、何應欽、程潛、汪精衞周恩來、陳濟棠、陳銘樞、蔣光鼐、蔡廷鍇等。筆觸平實,褒貶不一,含不少鮮為人知的史實,頗具特色,饒有興味。它們是越半個多世紀,域跨歐亞兩大洲,對中國現代史、中國抗戰史、戰前歐亞形勢和20世紀上半葉粵東地區的人文、歷史狀況,均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翁照垣遺留資料中最引人注目的內容是“一・二八”淞滬抗戰,這是他戎馬生涯中最為重要也最為輝煌的時期。他率十九路軍第一五六旅駐防淞滬,在龍華軍事會議上率先發言力主抗戰,在日寇挑釁閘北時不待軍命,首戰日寇,並且是這場震撼中外的國際戰事第一階段的前線最高指揮官。爾後奉命專門守護吳淞要塞,與前來增援的日寇海陸空軍展開血戰,直至最後殿軍整旅而退。他對這段經歷所用的篇幅最大,記述最詳細,緊要之處逐日逐時記述,使戰事的發生、發展及結束重現在人們面前。這場抗戰結束後,全國各地來函詢問戰事經過者,日必數十起。翁照垣為了酬答各界人士的熱情,請部屬一五六旅政治部主任羅吟圃寫了一本《淞滬血戰回憶錄》,署名“翁照垣述”,由上海申報月刊社1933年元月發行,1981年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重印。翁照垣在其《生平憶述》中特別説明:“因格於當時環境,這本書的內容和事實略有出入。” [8] 
參考資料
  • 1.    陳予歡.《民國廣東將領志》.廣州:廣州出版社,1994年:第352頁
  • 2.    黃坤池.《抗日名將翁照垣》.廣州:廣東旅遊出版社,1990年:第3頁
  • 3.    政協廣東省惠來縣文史資料徵集研究委員會編.《惠來文史 》第1輯.惠來:內部出版,1988年:第16-36頁
  • 4.    劉紹唐主編.《民國人物小傳》.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4年:第160頁
  • 5.    惠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惠來縣誌》.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第762頁
  • 6.    黃羨章著.《潮汕民國人物評傳》.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6頁
  • 7.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廣東省汕頭市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汕頭文史》 第3輯.汕頭:內部出版,1986年:第65頁
  • 8.    邢建榕主編、上海市檔案館編.《上海檔案史料研究》 第2輯.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第235頁
  • 9.    汕頭大學新國學研究中心編.《新國學研究》 第10輯.北京:中國書店出版社,2013年:第310頁
  • 10.    張憲文主編.《日本侵華圖志·第13卷:情報與間諜活動》.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15年:第182頁
  • 11.    《抗日名將翁照垣》,《揭陽日報》2012年2月19日,第8版。
  • 12.    《民族英雄翁照垣蔣軍》,《華聯旬刊》第2卷第7期 ,1932 年,第1頁。
  • 13.    《翁照垣到閩商組義勇軍閩省空防設備》,《申報》 1933 年1月25 日,第10 版。
  • 14.    《翁照垣守備潮汕,蔣夫人偕端納赴港》,《社會日報》1939 年 6 月 9 日,第 1 版。
  • 15.    中共廣東省委黨史研究室、揭陽市檔案館編.《廣東省革命遺址通覽》(第14冊).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82頁
  • 16.    惠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惠來縣誌[M]新華出版社. 2002:761.
  • 17.    惠來縣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 惠來縣誌[M]. 北京:新華出版社, 2002.12.761
  • 18.    廣東老教授協會,廣州市點對點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組織編寫;詹天庠主編;劉偉濤常務副主編. 潮汕文化大典[M]. 汕頭:汕頭大學出版社, 2013.10.386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