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李璜

(政治活動家)

鎖定
李璜(1895年-1991年11月15日),字幼椿,號學純,1916年從上海震旦學院畢業。曾參加國民黨當局主持的《中華民國史》的編纂, 並擔任台灣中國青年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91年11月在台北病逝。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以李璜、曾琦為首的資產階級右翼分子組成的國家主義派,又名醒獅派(《醒獅》是國家主義派所辦的刊物)。他們用反動的超歷史、超階級的國家觀念,以革命的口號加以偽裝,進行反共反革命宣傳。 [2] 
中文名
李璜
國    籍
中國
民    族
漢族
出生日期
1895年
逝世日期
1991年11月15日
出生地
四川成都
幼椿
學純

目錄

李璜生平

1916年從上海震旦學院畢業。1918 年8 月在北京加入中國學會,同年12月赴法國留學,行前留書攻擊馬克思主義和俄國十月革命。1923 年12 月,他與曾琦在巴黎成立中國國家主義青年團( 後稱中國青年黨),標榜國家至上, 主張改良,反對革命,反對馬克思主義的階級鬥爭和暴力革命理論,與中共旅歐黨組織展開論戰,形成為國家主義派。1924 年與曾琦回國後,在上海創辦《醒獅》週報,作為中國青年黨的喉舌,繼續與中國共產黨論爭,攻擊馬克思主義,反對國共合作。大革命期間,他先後在武昌大學、北京大學、成都大學、成都高等師範學校任教, 以此為陣地發展青年黨地方組織,進行反蘇、反共的宣傳。1926 年7 月在中國青年黨一大上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1927 年後,他在上海主持青年黨總部工作。在此期間,他與張君肋合辦《新路》週刊, 撰寫《論中共的流寇策略》等反動文章,攻擊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農村革命武裝鬥爭。同時創辦青年黨黨校“ 知行學院”, 訓練該黨骨幹分子。1931 年九一八事變後, 他去平津和冀東一帶從事抗日義勇軍的組織和宣傳活動。1933 年秋返回四川,參與組織四川安撫委員會,任委員兼前敵安撫主任,協助國民黨四川軍閥部隊“ 圍攻” 川陝邊的紅四方面軍。1934 年9 月,代表四川軍閥飛赴廬山面見蔣介石,請求給予四川經濟和軍事援助。隨後赴江西“ 考察” 國民黨軍“ 圍剿” 中央革命根據地情況,寫成《江西紀遊》,宣傳蔣介石的反共經驗。抗日戰爭時期,任國民參政會歷屆參政員,主持中國青年黨四川省黨部,積極配合蔣介石進行反共宣傳。1941 年3月,青年黨參與發起成立中國民主政團同盟( 後改中國民主同盟) ,任中央委員、中央常務委員。1945 年他以“ 第三者” 身份參與調解國共關係。1946 年初, 因與國民黨秘密勾結, 青年黨被民主同盟開除。同年11月, 他代表中國青年黨出席了國民黨召開的偽“ 國大”。1947 年4月, 被任為南京國民黨政府經濟部部長( 未就任) 。9 月在中國青年黨十一大上, 被選為中央常務委員。1948 年10 月, 擔任中國青年黨中央委員會代理主席。1949 年去香港,繼續發表反共反人民言論。後去台灣, 參加國民黨當局主持的《中華民國史》的編纂, 並擔任台灣中國青年黨中央委員會主席。1991 年11 月在台北病逝。 [1] 

李璜藝術形象

在國慶獻禮大片《建國大業》中,李璜一角由劉儀偉飾演。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