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張炎

(抗日愛國將領)

鎖定
張炎(1902—1945),字光中,廣東吳川人。1920年代初參加孫中山領導的粵軍,曾參加過南討鄧本殷、北伐吳佩孚的革命戰爭。“九·一八”事變時,張炎任國民黨陸軍第十九路軍61師副師長,駐防南京,與蔡廷鍇翁照垣等將領發起組織“西南國民義勇軍”,請纓北上抗日。1932年,張炎奉命參加淞滬戰役,重創日軍。不久調任獨立40師師長。1933年,張炎參加福建事變,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第4軍軍長。福建事變失敗後,拒絕蔣介石的委任,到蘇聯及歐美考察,1936年秋回國。 [1] 
“七七”事變後,張炎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統率委員會第十一區統率委員會主任。1938年2月,動員原十九路軍舊部起來抗日,並把自己在香港等地的大部分房產變賣掉作為統戰經費。舉辦幹部教導隊訓練班,為抗日自衞團培訓骨幹力量。10月,任廣東十一區遊擊司令。1940年夏,張炎因釋放被捕的共產黨員,遭到國民黨廣東省主席李漢魂的攻擊,被迫辭職,避居香港。1944年4月,豫湘桂戰役爆發,張炎曾任第四戰區中將參議。由於他長期與中共南路特委保持密切聯繫,引起國民黨頑固派的極大仇視。1945年1月13日,在中國共產黨和當地人民武裝鬥爭的推動下,張炎毅然舉行了抗日民主武裝起義,成立了高雷人民抗日軍,親自任軍長。他率部攻克吳川縣,處決了反動縣長,震動了整個粵桂。由於日軍和國民黨頑固派的夾擊,起義遭到失敗。同年3月22日,張炎被國民黨頑固派槍殺。 [1] 
中文名
張炎
別    名
張巨炎
國    籍
中國
籍    貫
廣東吳川
出生日期
1902年
逝世日期
1945年
主要成就
把起義部隊改編為高雷人民抗日軍,自任軍長,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5] 
出生地
越南海防

張炎人物生平

張炎早年經歷

張炎,又名巨炎,字光中,吳川塘㙍樟山村人。1902年9月,張炎出生于越南海防。民國初年,隨父歸國,在村中私塾就學兩三年,旋到廣州灣當工人。張炎在青少年時代目睹帝國主義者的侵略和中國人民受壓迫的痛苦,萌發了反帝反封建的愛國主義思想。1920年代初,經堂兄張世德引薦參加粵軍。在大革命中,由於作戰勇敢,張炎從勤務兵逐漸晉升至特務長、排長、營長。1931年,張炎任國民革命軍十九路軍第122旅旅長兼第61師副師長,並代理師長職務。對中央蘇區進行三次“圍剿”中,張炎為援救被紅軍包圍的十九路軍總部和蔣鼎文第九師,率部對紅軍作戰,結果死傷了三分之二,從此吸取教訓,決定不再參加內戰。 [2] 

張炎抗日作戰

“九·一八”事變發生後,張炎對國民黨當局的不抵抗主義非常憤慨。當時,他駐防南京,參加蔡廷鍇發起組織的“西南國民義勇軍”,任獨立旅旅長,請纓北上抗日。準備出發之際,1932年“一·二八”淞滬抗戰爆發。 [2]  1月30日,張炎接到十九路軍總部命令,即率部開赴上海,參加抗戰,先後在吳淞、廟行等戰役中浴血奮戰。全軍苦戰33天,令日軍傷亡累萬,重挫敵焰,逼使敵軍三易其帥,打破日軍不可戰勝神話。張炎作戰英勇,戰績顯赫,被時人稱為抗戰英雄。1932年7月,張炎升任79師中將師長。 [3] 
1933年春,日軍大舉進攻熱河,蔡廷鍇組織“援熱先遣軍”。張炎任援軍第2旅旅長,率部取道廣東、湖南,計劃會合粵桂援熱部隊北上,後因南京政府與日軍簽訂《塘沽協定》,北上抗日願望未能實現。 [2]  同年11月,張炎參與抗日反蔣的福建事變,任中華共和國人民革命政府軍事委員會委員兼人民革命軍第4軍軍長。失敗後,他拒絕南京國民政府利誘拉攏,拒任第7路軍副總指揮,而到歐美和蘇聯考察。 [4] 
1936年,張炎在柏林參加“旅德華僑抗日救國聯合會”,從事抗日民主活動。同年秋,他回國在南京中央陸軍大學特別班第4期受訓。1938年,張炎回廣東任廣東省民眾抗日自衞團第11區統率委員會主任委員,與共產黨、進步人士共同開展抗日救亡運動。1939年3月,張炎為第7區行政督察專員兼保安司令。此時,蔡廷鍇在靈山成立第26集團軍(三羅)遊擊總司令部,亦委任張炎為第7區遊擊指揮官。張受命後,前往高州,並將各縣統率委員會一律改為遊擊指揮部。由於抗戰形勢迅速發展,下部不足,是年冬,張炎親往香港與中共黨組織聯繫請求支援,八路軍駐港辦事處主任廖承志應允幫助,以香港學生賑濟會名義派了一個抗日服務團到南路工作,組成第11區遊擊司令部抗日救亡鄉村工作團,張炎自兼團長,從而使轄區內抗日救亡工作開展得十分活躍。 [4] 
1939年6月,廣東第7、8兩區與廣西玉林5屬劃為特別守備區,張炎為副司令。1940年初,省政府在南路設行署,撤銷特別守備區,並對張炎的抗日義舉諸多刁難。張炎被迫辭職攜眷赴香港定居。翌年,香港淪陷,張炎被東江人民抗日遊擊隊護送離港移居廣西桂林。 [4] 
1943年2月16日,日軍佔領廣州灣以後,附近各縣受到嚴重的威協。張炎十分關注南路人民的安危,曾多次從柳州回鄉探望,支持地方民眾抗日。1944年,廣西會戰前夕,張炎被委任為中將參議,派回廣東南路視察,發動民眾抗日。他於9月下旬回到吳川,與中共南路特委合作,發展地方抗日武裝。國民黨的消極抗日、積極內戰的下策迫使他舉行武裝起義。1945年1月,張炎、詹式邦率所部七百餘人攻下塘 。並聯合人民抗日遊擊隊解放吳川全境。19日,張炎把起義部隊改編為高雷人民抗日軍,自任軍長,詹式邦任副軍長,曾偉任政治部主任,公開宣佈擁護共產黨的抗日主張。 [2] 

張炎英勇犧牲

張炎起義對國民黨當局震動很大。國民黨集中優勢兵力圍攻吳川,張炎被迫於22日率部向廉化轉移。26日,張炎所部在化縣中垌與南路特委領導的抗日遊擊隊會師共商抗日大計,決定攻下廉江塘蓬,揮師粵桂邊,建立廉(江)化(縣)陸(川)博(白)抗日根據地。30日,張炎所部到達廉江燈草,次日攻下武陵,當天率部隊開回燈草村。2月1日,遭戴朝恩的雷州挺進隊、黃鎮的廉江自衞隊以及保六大隊一千多人襲擊,張炎部隊受挫,張炎帶10多位隨從入廣西,找李濟深張發奎商量善後問題,於3日在博白縣英橋圩被當地頑軍逮捕。3月22日,玉林專員梁朝璣執行蔣介石的命令,將張炎殺害於東嶽嶺。張炎英勇不屈,慷慨就義。1958年1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追認張炎為革命烈士。 [2] 
參考資料
  • 1.    張海赴 佟佳凡 公方彬.中華英烈詞典(1840-1990).北京:軍事譯文出版社,1991:442
  • 2.    張炎 -吳川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  .吳川市人民政府門户網站.2018-06-25[引用日期2022-10-23]
  • 3.    參加南昌起義的三位湛江人  .湛江晚報·數字報刊.2014-07-27[引用日期2022-10-23]
  • 4.    中國人民解放軍廣東省軍區軍事志辦公室編.廣東軍事人物誌.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1:181-182
  • 5.    張炎  .吳川市人民政府網站[引用日期2024-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