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羈縻府州

鎖定
羈縻州是指古代朝廷在邊遠少數民族地區所置之州。以情況特殊﹐因其俗以為治﹐有別於一般州縣。相當於自治區。羈縻府州(Jī mí fǔ zhōu)《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解釋説:“羈,馬絡頭也;縻,牛蚓也”。《漢宮儀》雲:“馬雲羈、牛雲縻,言制四夷如牛馬之受羈縻也”。 [1]  所謂“羈縻制度”是歷代封建王朝多民族國家裏對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少數民族地區所採取的一種民族政策。
中文名
羈縻府州
拼    音
jī mí fǔ zhōu
出    處
《史記·司馬相如傳·索隱》
性    質
民族政策

目錄

羈縻府州概況

唐代周邊少數民族地區設置的一種帶有自治性質的地方行政機構。由少數民族首領充任刺史或都督,並允許世襲其職。還有財政上的自主權,但必須接受唐代在地方設置的最高行政機構都護府的監領。體現了唐代對少數民族採取籠絡政策和鬆散管理方針,有利於民族之間的和平相處和自然融合。
唐宋時在周邊少數民族內附部落中設置的地方行政單位。唐時包含羈縻都護府都督府、州、縣四級,共約八百多個。由中央任命各族首領為都護、都督、刺史、縣令,世襲,受都護府、邊州都督府或節鎮統轄。人們往往以“貢賦版籍多不上户部 [2]  ”,作為羈縻府州的一個重要特點。但是,所謂“貢賦版籍多不上户部”,只是《新唐書》作者針對唐代的實際情況而做出的一種總結或判斷,並不是唐朝法令的規定,事實上,唐朝廷當時對於羈縻府州繳納賦税是有明確規定的。 [3-4] 唐六典》中特別提到“高麗百濟應差徵鎮者,並令免課役”,説明高麗、百濟亦須要交納一定的課税。宋代在西南部分地區也因襲此制,設置了羈縻州、縣、峒。明代在邊境部分地區設置羈縻衞所,性質與唐宋羈縻府州相似。
唐太宗李世民設立了相對完善的以都護府都督府為特點的邊疆管理體系。針對眾多的邊疆民族 ,唐王朝確立了羈縻府州制度,以各邊疆民族部落的分佈範圍作為羈縻府、州行政區劃的基礎,廣置都督府和州、縣;以邊疆民族的首領為都督、刺史,管理府州的具體事務 ,並可以世襲;唐代羈縻府州並不是全部不收取賦税。例如安西地區就曾收取商税,再如嶺南諸地, [5-6]  安北都護府六府七州就“以貂皮充賦税”。 [7]  安南都護府所下轄下的羈縻府州也曾收取賦税。 [8]  羈縻府州是先將賦税輸納至管理它的“大州”,然後由“大州”在輸納至户部的。唐代羈縻州“貢賦版籍多不上户部”,正是由於唐代羈縻州絕大多數以向都督府、都護府進獻形式承擔賦役義務,不納入中央財政,因而也無需統計户口,上報户部,並非羈縻州多不承擔賦役。在安西四鎮,新疆出土的文書更是具體記載了西域羈縻州百姓承擔的各種名目的差課徭役。在眾多的羈縻府州基礎上設立都護府,由都護府直接管理,再統於唐王朝中央政府。唐王朝設置的羈縻府州遍佈於東西南北 各邊疆民族地區,主要分佈在關內道(包括北自貝加爾湖以北地區南到陝西關中的廣大地區)、河北道(包括遼闊的東北邊疆地區以南至河南省北部地區)、隴右道(西起鹹海,東到甘肅省的廣大地區)、劍南道(北自陝西南部,南到雲南省南部地區)、嶺南道(西 起雲南省東部,東到福建省,南到越南中南部地區),涉及的邊疆民族主要是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奚、契丹靺鞨室韋高句麗、西域諸族,羌,西南諸族、嶺南諸族等,見於記載的羈縻府州有856個。這些羈縻府州主要統轄於單于、安北、安 西、北庭、安東、安南六大都護府,其中安西、北庭都護府管轄西域各羈縻府州;安北、單于都護府管轄北疆的各羈縻府州;安東都護府管轄東北邊疆的羈縻府州;安南都護府則轄有南疆各羈縻府州。都護府一般設置大都護、副大都護等官職,職責是管理轄下的邊疆民族,具有撫慰、征討、敍功、罰過的職權。

羈縻府州唐代

羈縻府州設置情況

羈縻府州北方

630年,東突厥突利可汗舊部設為“四州都督府”,轄四個州。
頡利可汗舊部設為定襄、雲中兩個都督府,轄六個州。650年征服突厥車鼻可汗後,設置瀚海都護府,管轄上述兩個都督府。663年都護府遷往雲中,改稱雲中都護府
647年,原鐵勒諸部改為燕然都護府,下屬六個都督府、七個州。
663年燕然都護府遷往回紇,改為瀚海都護府。下屬回紇(瀚海)、僕骨(金微)、多覽葛(燕然)、拔野古(幽陵)、同羅(龜林)、思結(盧山)六都督府 [9-10]  ,渾、斛薛、奚結、阿跌、契苾(賀蘭)、思結別(阿布思)、白霫七州。
648年原黠戛斯設堅昆都督府。

羈縻府州東方

668-武則天時佔高句麗,設安東都督府(駐平壤),轄九都督府、四十二個州。
660佔百濟,設熊津等五個都督府,復撤,由新羅佔領。

羈縻府州東北

唐太宗時,奚族地區設饒樂都督府,轄五州
唐玄宗時,靺鞨族地區設黑水都督府
791年(唐貞元七年)前後,室韋族地區設室韋都督府

羈縻府州內西北

(帕米爾以東)
630年,伊吾七城設伊州
640年,高昌設西州
太宗時在交河設安西都護府,658年改為安西大都護府,遷至龜茲玄宗初改為節度使,下轄天山以南四府:(注意都護、都督之分)
644年在焉耆國設的焉耆都護府
648年在龜茲國設的龜茲都督府
高宗時在疏勒設的疏勒都督府
高宗時在於闐國設的毗沙都督府
648年,五咄陸部設瑤池都督府(駐庭州莫賀城
702年在天山以北設北庭大都護府,後改為節度使,下轄天山以北二府
657年設的昆陵都護府
657年設的蒙池都護府

羈縻府州外西北

(帕米爾及以西)
(帕米爾)
642年俱蜜國設至拔州都督府
高宗時護蜜國設鳥飛州都督府
玄宗時識匿國設大將軍
(河中)
658年,康國康居、月氏)設康居都護府(今撒馬爾罕
(康居屬國,又稱昭武九姓
曹國:分東、西、中
石國(塔什干):大宛都督府
火尋國(花剌子模):為朝貢關係
伐地國:不明
史國:佉沙州
安國:安息州(布哈拉)
東安國(安國分支):木鹿州
(以下不是昭武國)
658年拔汗那國(大宛)設休循州都督府
739年奉化王(拔汗那分支)建寧遠國(唐屬國
阿姆河以南,共十六國)
(其它)
661年吐火羅(大夏)設月氏都督府,轄二十五州
661年波斯設波斯都護府(實無波斯地)
661年,設吐火羅道置州縣使,領于闐以西、波斯以東十六國、八十八州、一百一十縣、一百二十六軍府,屬安西大都護府。

羈縻府州西北地區

(玄宗時,以上內、外西北整合為兩個藩鎮
焉耆、龜茲、疏勒、毗沙四府(見上),在帕米爾以東
月氏、大汗、條支、天馬、高附、修鮮、寫鳳、悦般州、奇沙州、姑墨州、旅獒州、昆墟州、至拔州、鳥飛州、王庭州、波斯,共十六都督府,在帕米爾西、阿姆河南。
西突厥五咄陸部)匐延、鹽泊、雙河、鷹娑、嗢鹿州、潔山,共六府
陰山,大漠州,玄池州,金附州,輪台州,金滿州,憑洛州,沙陀州,咽面州,鹽祿州,哥系州,孤舒州,西鹽州東鹽州,叱勒州,迦瑟州,答爛州,共十七府
西突厥五弩失異部)阿悉結闕部,哥舒闕部,拔塞幹暾沙缽部,阿悉結泥孰部,哥舒處半部,共五部

羈縻府州西南

621年設姚州,轄羈糜州32
632年設戎州都督府,玄宗時轄羈糜州36,縣137,後州數增至92

羈縻府州總結

《新唐書·地理志》
突厥、回紇、党項、吐谷渾,府29,州90
河北道
突厥別部、奚、契丹、靺鞨降胡、高麗,府14,州46
隴右道
突、回、黨三族別部、西域、河西內屬諸胡,府51,州198
羌、蠻,州261
江南道
蠻,州51
蠻,州92
其它
党項族州24,不知隸屬
參考資料
  • 1.    史記·卷一百一十七·司馬相如列傳第五十七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9-06-16]
  • 2.    《新唐書》卷四十三下《地理志》:“唐興,初未暇於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諸蕃及蠻夷稍稍內屬,即其部落列置州縣,其大者為都督府,以其首領為都督、刺史,皆得世襲。雖貢賦版籍多不上户部,然聲教所暨,皆邊州都督、都護所領,著於令式。”
  • 3.    《唐六典》卷三《户部郎中員外郎》:“凡諸國蕃胡內附者,亦定户為九等。四等已上為上户,七等已上為次户,八等已下為下户。上户丁税銀錢十文,次户五文,下户免之。附貫經二年已上者,上户丁輸羊二口,次户一口,下户三户共一口。無羊之處,準白羊估,折納輕貨。若有徵行,令自備鞍馬,過三十日以上者,免當年輸羊。凡內附後所生子,即同百姓,不得為蕃户也。凡嶺南諸州税米者,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斗,下户六鬥;若夷獠之户,皆從半輸。輕税諸州,高麗、百濟應差徵鎮者,並令免課役。”
  • 4.    舊唐書·志·卷二十八食貨上:“武德七年,始定律令。以度田之制:五尺為步,步二百四十為畝,畝百為頃。 丁男、中男給一頃,篤疾、廢疾給四十畝,寡妻妾三十畝。若為户者加二十畝。所 授之田,十分之二為世業,八為口分。世業之田,身死則承户者便授之;口分,則 收入官,更以給人。賦役之法:每丁歲入租粟二石。調則隨鄉土所產,綾、絹、絁 各二丈,布加五分之一。輸綾、絹、絁者,兼調綿三兩;輸布者,麻三斤。凡丁, 歲役二旬。若不役,則收其傭,每日三尺。有事而加役者,旬有五日免其調,三旬 則租調俱免。通正役,並不過五十日。若嶺南諸州則税米,上户一石二斗,次户八 鬥,下户六鬥。若夷獠之户,皆從半輸。蕃胡內附者,上户丁税錢十文,次户五文, 下户免之。附經二年者,上户丁輸羊二口,次户一口,下,三户共一口。凡水旱蟲 霜為災,十分損四已上免租,損六已上免調,損七已上課役俱免。”
  • 5.    《資治通鑑》卷二百零四:“嶺南俚户舊輸半課,交趾都護劉延祐使之全輸,俚户不從”
  • 6.    《全唐文》卷一七五張柬之《請罷姚州屯戍表》:“所有課税,自出姚府管內,更不勞蜀中”
  • 7.    《唐會要》卷七十三:“二十一年正月九日。以鐵勒回紇等十三部內附。置六都督府。(回紇部置瀚海都督府。多濫葛部置燕然都督府。僕骨部置金微都督府。拔野古部置幽陵都督府。同羅部置龜林都督府。思結部置盧山都督府。)七州。(渾部置皋蘭州。斛薩部置高闕州。奚結部置雞鹿州。阿跌部置雞田州。契苾部置榆溪州。思結別部置蹛林州。白霫部置置顏州。)並以各其酋帥為都督刺史。給元金魚。黃金為字。以為符信。於是回紇等請於回紇以南。突厥以北。置郵驛。總六十六所。以通北荒。號為參天可汗道。俾通貢焉。以貂皮充賦税。至四月十日。置燕然都護府。以揚州司馬李素立為都護。瀚海等六都督。皋蘭等七州。並隸焉。  ”
  • 8.    《唐會要》卷七十三:“開成三年。安南都護馬植奏。當管羈縻州首領。或居巢穴自固。或為南蠻所誘。不可招諭。事有可虞。臣自到鎮以來。曉以逆順。今諸首領願納賦税。其武陸縣請升為州。以首領為刺史。從之。(又所管陸州界廢珠池復生珠。以能政。就加中散大夫。檢校左散騎常侍。)   四年十一月。安南都護馬植奏。當管經略押衙兼都知兵馬使杜存誠。管善良四鄉。請給發印一面。前件四鄉是獠户。杜存誠祖父以來。相承管轄。其丁口税賦。與一郡不殊。伏以夷貊不識書字。難憑印文。從前徵科。刻木權用。伏乞給發印一面。令存誠行用。敕旨。宜依。”
  • 9.    舊唐書·列傳·卷一百四十九  .古詩文網[引用日期2024-02-17]
  • 10.    《舊唐書·卷一百九十九下·列傳第一百四十九》:“二十一年,契苾、回紇等十餘部落以薛延陀亡散殆盡,乃相繼歸國。太宗各因其地土,擇其部落,置為州府:以回紇部為瀚海都督府,僕骨為金微都督府,多覽葛為燕然都督府,拔野古部為幽陵都督府,同羅部為龜林都督府,思結部為盧山都督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