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貝加爾湖

(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境內湖泊)

鎖定
貝加爾湖(布里亞特語:Байгал нуур,蒙古語:Байгал нуур、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語:Lake Baikal),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在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湖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最深處達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亞歐大陸最大的淡水湖。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面積為3.15萬平方千米,由地層斷裂陷落而成,湖面海拔455米,平均水深730米。
貝加爾湖中國古稱北海,有“西伯利亞明珠”之稱,聯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於1996年將貝加爾湖登錄為世界自然遺產 [1-2] 
貝加爾湖有色楞格河等336條大小河川注入,匯水面積為55.7萬平方千米。葉尼塞河支流安加拉河由此流出,湖中有27個小島,因未受第四紀冰川覆蓋,湖中仍保留着第三紀的淡水動物,著名的有貝加爾海豹秋白鮭奧木爾魚鯊魚等。該湖是西伯利亞的重要漁場,對該地區氣候有較大影響。 [3] 
中文名
貝加爾湖
外文名
布里亞特語:Байгал нуур,蒙古語:Байгал нуур、俄語:Озеро Байкал、英語:Lake Baikal
地理位置
東西伯利亞南部
湖面海拔
455米
湖泊面積
3.15萬平方千米
蓄水量
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
平均水深
730米
最深處
1637米(2015年)
湖泊成因
地震斷層陷落型湖泊
長    度
636 km
湖岸線
約2000千米
集水面積
56萬平方公里
出水口
安加拉河

貝加爾湖名稱

貝加爾湖由來

貝加爾湖風光
貝加爾湖風光(5張)
“貝加爾湖”是英文“baykal”一詞的音譯,俄語稱之為“baukaji”源出蒙古語,是由“saii”(富饒的)加“kyji”(湖泊)轉化而來,意為“富饒的湖泊”,因湖中盛產多種魚類而得名。
貝加爾在鄂温克語中稱為“la米u”,意思是“海”;蒙古語、布里亞特語稱為“baigal dalai”,意為“自然海”;雅庫特語稱為“baikel”意為“豐富的湖”。人類學家認為現在的“baikal”從布里亞特語而來。 [4] 

貝加爾湖寓意

貝加爾湖的寓意,《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情景寫真地圖版》的解釋是“富饒的湖泊”;《彩圖版世界文化與自然遺產》則認為:當地的布里亞特人稱之為“貝加爾—達拉伊”,意思是“天然之海”;而《世界奇景探勝錄》的文字卻是:“貝加爾”之名據説是大約1300年前住在這裏的庫裏堪人起的,意思是“大量的水”。 [5] 

貝加爾湖歷史名稱及所屬

中國古籍有北海柏海、小海、菊海、於尼陂、柏海兒湖、白哈爾湖等稱。中國古代史書中最早明確記載貝加爾湖地區為《漢書·蘇武傳》。 [6] 
歷史時期
名稱
控制政權
西漢時期
北海
東漢、三國和西晉時期
北海
東晉十六國時期
於巳尼大水
南北朝時期
於巳尼大水
先被柔然控制,後又被突厥控制
隋時期
北海
唐時期
小海
帝國關內道骨利幹屬
唐末
小海
復歸突厥,後又歸回鶻所轄
宋代
小海
蒙古八剌(là)忽部控制
元時期
小海
明時期
小海
瓦剌不裏牙惕部控制
清前期
白哈爾湖、北海
中國清朝
清中後期
柏海兒湖
沙俄控制
資料來源: [5] 

貝加爾湖形成演變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5張)
貝加爾湖形成於約2500萬年前印度板塊歐亞板塊相互碰撞後的強烈地震,湖盆形成於2000萬~2500萬年前。
前蘇聯科學家維列夏金根據古生物地質方面的材料推測,中生代侏羅紀時的貝加爾湖以東地區,曾有過一個浩瀚的外貝加爾海。後來由於地殼變動,留下了內陸湖泊——貝加爾湖。隨着雨水、河水的不斷加入,鹹水變淡。
20世紀90年代初期,科學家根據貝加爾湖鑽井取出的巖芯樣品中未發現任何關於中生代的東西。
有一些材料證明,沒有中生代的沉積層,只有新生代沉積岩層,貝加爾湖地區長時間以來一直是陸地,貝加爾湖是在地殼斷裂活動中形成的斷層湖,從而否定了貝加爾湖的海洋生物是海退遺種的説法。 [7-8] 
地球膨脹説認為,46億年前地球形成之後,在39億年前,空氣中的水蒸汽凝結成水珠降回地表形成海洋,這時的海洋覆蓋整個地球,深度1.2萬米。
5.2億年前,由於地球發生了大的膨脹導致地殼破裂,海水流入地殼的裂縫,海水從大陸上逐步退出,大陸逐漸露出海面,一些海洋生物就留在了大陸上低窪地區的湖泊裏。
5.2億年前的海水是鹹的,因此貝加爾湖的湖水也是鹹的,但由於大量的雨水、河水不斷流入貝加爾湖,湖水逐漸變淡。一些在海洋鹹水中生存的海洋生物,逐漸適應了貝加爾湖中的淡水環境。 [7] 

貝加爾湖地理環境

貝加爾湖位置境域

貝加爾湖位於東西伯利亞南部,是世界上容量最大、最深的淡水湖,位於布里亞特共和國伊爾庫茨克州境內,介於北緯51°29′~55°46′,東經103°41′~109°57′之間,狹長彎曲,呈東北西南走向,距蒙古國邊界僅111千米,湖長636千米,平均寬48千米,最寬79.4千米,面積3.15萬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44米,最深點1637米,湖面海拔456米,形狀為新月形,總蓄水量23.6萬億立方米。 [9]  [5] 
貝加爾湖位置(中國國家地理) 貝加爾湖位置(中國國家地理)

貝加爾湖地質構造

貝加爾湖地區的數值地形模型
貝加爾湖地區的數值地形模型(2張)
貝加爾湖裂谷東非大裂谷一樣,在區域地質構造方面是全球著名的張裂區之一,位於中亞大陸內部變形區的北部,是歐亞大陸區內最大的活動性大陸裂谷。沿着S形的古生代縫合帶,貝加爾湖裂谷區綿延2000多千米。貝加爾湖地區是歐亞板塊阿穆爾板塊 [10-11]  之間的裂口地區,由於兩個板塊不斷分開,貝加爾湖也就不斷擴展。貝加爾湖地區同時又是地震多發區,平均每年要發生大小地震2000次。 [12] 
貝加爾湖地區整體上處於近西北向的拉張狀態,拉張速度為4.5±1.2毫米/年左右,拉張方向為西北—東北向,東西兩端的應變大於中部地區,應變結果表明貝加爾湖東部地殼處於壓縮狀態,壓縮方向為北—西北向和北—北東向。大地轉動結果表明,東北部表現為順時針的旋轉,而西部地區和中部顯示為逆時針的旋轉。 [12]  [13] 

貝加爾湖地質環境

貝加爾湖周邊地形圖
貝加爾湖周邊地形圖(3張)
貝加爾湖兩側有1000~2000米的懸崖峭壁,構造罅隙四周圍繞着山脈,周圍多變質岩,沉積岩和岩漿岩貝加爾湖的湖岸每年以兩釐米的速度向兩邊拉開。貝加爾湖有作為許多海洋的典型特徵——深不可測,巨大的庫容、暗流、潮汐、強風暴、大浪、不斷變大的裂谷、地磁異常等等。貝加爾窪地是不對稱的,西部的坡面比東部更加陡峭。
從地質構造上看,貝加爾湖是一個斷谷的凹部,一個深入到地下15~20千米深處的大裂口。貝加爾湖和它的匯水區是世界上一個獨特的地質體系。
貝加爾湖湖底谷地兩岸地形不對稱,西岸為陡坡,東岸坡勢較緩。8%的湖底很淺,只有50米深。曲折的湖岸線總長2080千米,在巴爾古津灣、奇維爾庫斯基灣和普羅瓦爾灣,以及阿亞亞小港和弗羅裏哈小港等處有很大的凹入處。東岸有一半島伸入湖中,名聖角半島。湖中有27個島嶼,最大的島嶼是奧利洪達島(長71.7千米,最寬15千米,面積約為730平方千米)。大烏什卡尼島面積8平方千米。 [14] 
地殼運動尚在繼續,偶爾發生強烈地震,岸邊有死火山遺址。每年貝加爾湖大約會發生兩千次地震,其中大多數地震都比較小,只有通過地震儀才能探測到。每隔10~12年會發生一次五六級的地震,每隔20~30年會發生一次7~9級的災難性大地震,有時震級可能還會更高。1862年和1959年中部湖盆曾發生過兩次大地震。1960年,9.5級的大地震使湖底下降了15~20米。1962年10級的大地震使色楞格北部河口區下沉了面積為200平方千米的面積,又形成了深度為3米的普羅瓦爾灣。地殼斷裂處不斷有新的熱礦泉產生。 [14] 

貝加爾湖湖泊水系

貝加爾湖綜述

貝加爾湖有336條河流注入湖中,水系流域面積達到56萬平方公里,色楞格河補給了湖泊水量的50%以上,在入湖口處形成了面積近700平方千米的世界最大湖泊三角洲。 [15-16] 

貝加爾湖注入河流

色楞格河發源於蒙古境內庫蘇古爾湖以南,中國唐代譯名仙娥河、仙萼河,元代譯名薛靈哥河,由伊德爾河和木倫河匯合而成,該河流向東北,與鄂爾渾河匯合於蘇赫巴托爾;以下才稱為色楞格河,繼續北流,進入俄國境內轉向東,到達布里亞特首府烏蘭烏德。河水從此處向北流到塔陶羅沃,再向西彎轉,流經一片三角洲,注入貝加爾湖。全長1024千米,流域面積945480平方千米。 [2]  [17] 
色楞格河 色楞格河

貝加爾湖流出河流

湖中流出的則僅有安加拉河,其年均流量僅為1870m³/s,該河先北流,後折向西,流經中西伯利亞高原的南部,在斯特列爾卡村附近注入葉尼塞河。長1779千米。流域面積104萬平方千米。主要支流有伊爾庫特河奧卡河、伊利姆河等。
安加拉河 安加拉河

貝加爾湖水文特徵

貝加爾湖綜述

貝加爾湖湖岸線長約2000千米,湖長636千米、寬27~81千米,平均寬48千米,湖泊水面面積31500㎞²、海拔456米,平均水深730米,湖中有大小島嶼30個,最大的島嶼為面積725平方千米的奧爾洪島,湖水體總容積23.6萬億立方米(2015年),最深處達1637米(2015年),是世界第一深湖、歐亞大陸最大的淡水湖。 [18] 

貝加爾湖水分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5張)
貝加爾湖屬於貧營養湖,水中的等營養元素含量低,藻類等浮游動植物總量相對較少。 [19]  湖隨季節交替,湖盆中的水體一年內會發生兩次大循環,屬雙循環湖。在這類湖泊中,湖水含氧量和水質隨深度變化不大。 [20]  湖底結晶岩體很難溶解,進入水體的化合物主要來自大氣降塵和地表徑流。每年來自大氣降塵的各種化學物質為1200千噸,來自沿岸大小河流的鹽分為6013千噸、溶解物為7809千噸。粒子總濃度為120米g/L,其中,碳酸鈣佔84%、氯化物硫化物佔7%、鹼性金屬佔9%,由於強烈的流水混合作用,化學組成均勻。因此,貝加爾湖湖水透明度深達40.5in,被譽為“西伯利亞的藍眼睛”。 [18] 

貝加爾湖水層

貝加爾湖的水大致分為3層。水下0-50/70米為綠色水,多行光合作用的藻類植物,50/70米以下,水色突然變得灰白,出現大量浮游動物,從150米深開始,水變得清亮,到500米的深水區,常見的生物是各種魚蝦和蠕蟲。7~8月,湖面水温約4.2~16℃,湖岸氣温18~23℃,有時達28℃。 [18] 

貝加爾湖水位

貝加爾湖水位呈現出較為明顯的季節性變化,其原因在於受氣候的影響,每年的1月起至5月,湖面結冰,水位呈明顯下降趨勢,且5月為最低水位。自6月開始,氣温回暖,降水的增多與色楞格河水量的增加導致貝加爾湖水位增高,且最高水位出現在8月份,其後水位總體呈下降趨勢。貝加爾湖水位呈現出顯著的週期變化,週期為1年。 [21] 
2008—2012年湖面高數據統計表
最大值/米
最小值/米
平均值/米
421.904
409.795
418.602
資料來源: [21] 

貝加爾湖氣候特徵

俄羅斯攝影師Kristina Makeeva拍攝的貝加爾湖
俄羅斯攝影師Kristina Makeeva拍攝的貝加爾湖(11張)
貝加爾湖周邊地區屬温帶大陸性氣候,温差大,1月平均氣温-26℃~-33℃,7月平均氣温17℃~21℃。 [9] 
在冬季,貝加爾湖周邊氣温平均為-38℃,每年1月開始結冰,到5月之後才解凍,冰層大致在70~115釐米之間 [22]  ,貝加爾湖巨大的水體使其湖濱夏季氣温比周圍地區約低6℃,冬季約高11℃,具有海洋性效應,但位於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冬季仍然十分寒冷,1月平均低温在-38℃,但是冰層下的水温仍然保持3.5℃~4.5℃之間。19世紀70年代,貝加爾湖融冰的時間開始於每年5月10日左右,瑞士科學家的一項研究表明,在1869年和1999年之間,貝加爾湖開始融冰的時間平均每十年提前半天。在1869年和1920年之間,貝加爾湖開始融冰的時間平均每十年提前3天左右。 [23] 
自1920年以來,貝加爾湖東南湖區的融冰時間一直相當穩定,冰層的形成時間推遲冰層存留的時間相比過去縮短。數據表明,自1992年以來,貝加爾湖中部和北部冰層的形成時間和融冰開始時間均推遲了,冰層存留時間也更久。温度的變化導致湖水不斷壓縮與膨脹,便會形成冰面裂縫。 [23] 
貝加爾湖冰層融化衞星圖(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 貝加爾湖冰層融化衞星圖(美國宇航局地球觀測站)

貝加爾湖自然資源

貝加爾湖生物資源

  • 植物資源
貝加爾湖風景
貝加爾湖風景(20張)
貝加爾湖區約有1080種植物。波利阿里洪草原的植物33%是稀有品種。柴樺林和凍土帶形成了獨特的叢林性質的亞高山氣候牧場。 [1] 
根據2005年出版的《貝加爾地區國家公園維管束植物要覽》,系統地記述了出現在該國家公園4173平方千米範圍內的維管束植物,共118科、494屬、1385種,此外,該地區還有地衣250多種、苔蘚物200多種。菊科禾本科莎草科等10個科(佔總科數的8%),有51%(254屬)的屬和59%(811種)的種,這些科為該地區的大科。在118個科裏,有67個科為單屬科,佔57%,有38個科為單種科,佔32%。 [24] 
貝加爾湖土壤分類 貝加爾湖土壤分類
貝加爾湖地區的森林樹種以松科植物佔優勢,落葉松屬植物,在貝加爾湖地區為西伯利亞落葉松,松屬植物,在貝加爾湖地區的松林以西伯利亞紅松和歐洲赤松為優勢。貝加爾湖地區的植被為典型的温帶森林草原植被,但不同植被類型的分佈有着明顯的地理差異。該地區的植被以泰加林為主,森林覆蓋率達70%,分佈海拔在500~1100米之間,優勢樹種為西伯利亞落葉松、西伯利亞紅松和歐洲赤松,在相同的海拔高度上,分佈着以針茅羊茅為優勢的羊草草甸,隨着海拔升高,出現亞高山草甸和山地苔原,而在貝加爾湖或森林草甸之間大小湖泊的湖濱帶,則呈現出以莎草科毛茛科薔薇科植物為主的沼澤草甸,在湖泊水體中為以眼子菜水毛茛黑三稜為主的水生植被。 [24] 
植被的南北差異也很明顯。以森林為例,在貝加爾湖地區的南部,為以西伯利亞紅松和歐洲赤松為優勢的松林,樹種較多,除松樹外,有樺木薔薇等,而在北部地區則為以西伯利亞落葉松為優勢的落葉松林,樹種較單一,幾乎是純林。 [24] 
  • 動物資源
貝加爾湖水生生物資源豐富,物種多樣性高,生物區系獨特,其約80%是貝加爾湖的特有種類,已知動物有2565種(包括亞種),其中約1/3種類為大型無脊椎動物 [25-26] 
貝加爾湖底棲生物區系獨特,特有種豐富。貝加爾湖湖泊形成歷史長造就了其獨特的生物區系,尤其是深水區特有種豐富 [27]  。在寡毛類方面貝加爾湖是區別其他地區的單獨的區系,其約80%的種類是特有種 [28-29]  ,其鈎蝦類約有260種以及80多亞種,近98%為土著種 [30]  ,軟體動物也有大量的特有種 [31]  ,有200多種端足動物和80多種扁蟲。 [32]  總共發現了動物超過1200種,特有的物種達到了2/3,是俄羅斯出產稀有物種最多的地方,稀有物種有秋白鮭環斑海豹、北歐環斑海豹、髭海豹貝加爾海豹凹目白鮭等。 [33-34] 
貝加爾湖藴藏着豐富的生物資源,是俄羅斯的主要漁場之一。湖中有2000多種特有的淡水湖動物,儘管湖水不鹹,但生活着大量的海豹鯊魚龍蝦海綿海螺等海洋動物 [7]  。湖中有約50種魚類,分屬7科,最多的是杜文魚科的25種杜文魚,重要的魚類有:杜文魚、大馬哈魚茴魚白魚 [32]  。有貝加爾湖特產湖魚:胎生貝湖魚。湖區有320多種鳥。 [14]  [35] 

貝加爾湖淡水資源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的水資源儲量和質量是世界上首屈一指的。水體總容積23600km³,相當於北美洲五大湖水量的總和,超過整個波羅的海的水量,其淨水絕對儲量佔全世界淡水儲量的20%,儲水量佔俄羅斯湖水總量的85%。 [1]  [36]  [37] 
湖岸地區有大量的醫用温泉,已發現300餘處,一晝夜噴出的温泉礦水水量可達40萬立方米。 [1] 

貝加爾湖礦產資源

貝加爾湖地區煤炭開採量佔全俄的8.1%,發電量佔全俄的6.9%,原油產量佔全俄的4.0%。貝加爾湖地區擁有獨一無二的油氣資源儲備。在伊爾庫茨克州藴藏着170多億噸地質資源和100多億噸可開採的碳氫化合物。在該地區發現並探明瞭一座東西伯利亞遠東地區最大的科維克京天然氣田,總計儲量為2萬億立方米,該氣田具備開採條件。 [38] 
布里亞特共和國已探明儲量的地下礦產資源種類超過700種,其中包括金礦247座(228座沙金礦、16座脈金礦和3座混合礦)、鎢礦7座、鈾礦13座、共生金屬礦4座、鉬礦和鈹礦各2座,錫礦和鋁礦各1座。此外,有8座螢石礦向西伯利亞和遠東冶金企業供應生產原料,10座褐煤礦和4座煙煤礦足以滿足布里亞特上百年的熱能需求,2座石棉礦,許多軟玉和建材原料產地,還有磷灰石、磷鈣石、石墨和沸石礦。布里亞特共和國的鋅礦佔全俄資源儲備平衡儲量的48%,鉛為24%,鉬為37%,鎢為27%,螢石為16%,石棉為15%。 [39] 
外貝加爾邊疆區盛產多種工業礦產原料。鐵礦大多集中在涅爾琴斯克鐵鈦釩合礦、銅鐵合礦中以及克魯琴斯克鐵鈦磷合礦中,工業用銅、銀出產於卡拉爾斯基的銅砂岩中,鉛和鋅出產於額爾古納河沿岸。此外,邊疆區還有許多鉬、鎢、金、稀有金屬、錫礦產地,鈾礦資源儲量巨大並以此為基礎建有世界上最大的鈾礦生產基地;邊疆區的螢石儲量佔獨聯體各國總探明儲量的36%,菱鎂礦儲量在全俄排名前列,耐火粘土儲量佔全俄的42%,高嶺土儲量佔全俄的12%。 [39] 

貝加爾湖沿岸開發

貝加爾湖綜述

貝加爾湖
貝加爾湖(2張)
貝加爾湖地區包括伊爾庫茨克州布里亞特共和國外貝加爾邊疆區 [38]  貝加爾周邊有4個俄羅斯的一級城市:安加爾斯克伊爾庫茨克烏蘭烏德赤塔,其中伊爾庫茨克是西伯利亞最大的工業城市、交通和商貿樞紐。 [9] 
伊爾庫茨克建於1651年,原先是哈薩克的駐軍站,18世紀後,逐漸成為前往西伯利亞東部探險隊的跳板。由於此地盛產皮草和象牙,逐漸成為西伯利亞東部皮貨的集散地。 [40] 
俯瞰貝加爾湖 俯瞰貝加爾湖
俄羅斯遠東與布里亞特共和國外貝加爾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簡稱遠東與貝加爾湖沿岸地區)總面積佔世界各國面積總和的5.37%以上,人口占世界人口的0.16%,人口平均密度每平方公里1.4人。該地區人均擁有2.7公頃農業用地、1.3公頃耕地和26400m³淡水。 [41]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的大城市發生逆城市化現象,貝加爾地區在人口鋭減的同時經歷着城鄉聚落的劇烈變遷,主要表現為少數大城市的擴張和許多鄉村聚落被廢棄 [42]  。截至2010年初,俄羅斯聯邦外貝加爾地區總人口208萬,人口密度2.66人/平方千米,經濟總量90.28億美元,佔全俄總量的0.8%,人均月收入423.3美元。該地區城鄉聚落主要分佈在布里亞特共和國和外貝加爾邊疆區南部西伯利亞大鐵路及其支線附近。此外,北部貝阿大鐵路沿線零散分佈着一些小城市和村鎮,布里亞特共和國西部巴爾古津河谷地帶也有小型城市和1000人以上規模村鎮集中分佈。 [43] 
雖然俄羅斯實施“休克療法”後經濟全面衰退,外貝加爾地區1995年來經濟總量持續增長。布里亞特共和國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率始終保持在5%上下,而外貝加爾邊疆區則保持在10%左右,其中第三產業(不含交通運輸和通訊業)對該地區經濟增長的貢獻度達40%以上。 [43] 
貝加爾湖區行政圖 貝加爾湖區行政圖

貝加爾湖工業開發

貝加爾湖周邊城市 貝加爾湖周邊城市
西伯利亞大鐵路貝阿鐵路是外貝加爾地區的主要鐵路線。1891年,在東西伯利亞總督的推動下,西伯利亞大鐵路從符拉迪沃斯託克和車里雅賓斯克兩端點同時開工,至1916年全線開通,經烏蘭烏德赤塔,並貫穿外貝加爾南部地區。 [39] 
1950年,蘇聯建設了60萬千瓦的伊爾庫茨克電力站。1962年,建設了460萬千瓦布拉齊克電力站。在色楞格河開始發展烏蘭烏德市的工業中心。在貝加爾湖流域大肆採伐木材、開發處女地、擴大漁牧業生產。1954—1956年,決定在貝加爾湖岸上建設化工廠,主要產品用於製造戰鬥機輪胎。1959年,建成了色楞格紙漿廠,1966年,建成了貝加爾湖紙漿造紙聯合企業。 [4] 
1972年,蘇聯開始建設貝加爾湖到阿穆爾河的鐵道幹線 [4]  。1984年,蘇聯建成了從伊爾庫茨克州泰舍特經北貝加爾斯克,穿越外貝加爾北部地區至太平洋沿岸蘇維埃港的貝阿鐵路,至2003年,全線開通。 [39] 

貝加爾湖環境保護

湖岸景觀
湖岸景觀(7張)
1916年,俄國在貝加爾湖區建立了巴爾古津禁獵區,為全俄之首。1969年1月21日,蘇聯部長會議通過了第52號《關於貝加爾湖區自然資源綜合保護與合理使用》的決議,界定了受保護水域的範圍,嚴格控制自然資源利用,制定了專門的法律,並責成有關部門立即調研,將結論上報。 [4] 
1971年7月21日,蘇共中央與部長會議通過第679號《對貝加爾湖區自然資源合理使用的決定》,其戰略目標是到1985年停止向貝加爾湖與流入河中排放污水,控制大氣污染 [4] 
1992年3月25日,俄羅斯聯邦總統第295號命令決定,制定貝加爾湖與自然資源合理使用的綜合計劃。1994年11月,聯邦政府批准了該計劃。總統第23號命令確認,把貝加爾湖自然區列為國家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策略優先考慮的項目。1994年11月24日,聯邦政府批准第1306號聯邦綜合規劃《保護貝加爾湖與合理使用貝加爾湖域資源》。到2000年,貝加爾湖區廢物與污水排放分別減少了16.7%與26.2% [44]  。俄羅斯自然資源部在貝加爾湖區設立水資源管理委員會。1999年4月2日,國家杜馬通過《關於保護貝加爾湖》的聯邦法律。 [4] 
1996年,世界遺產地委員會批准貝加爾湖加入世界自然遺產地名錄。 [18]  [45] 
2011年7月20日,俄羅斯聯邦政府通過了《2012—2020年保護貝加爾湖與貝加爾湖區社會和經濟發展》的長遠規劃,將撥出485億盧布經費。俄羅斯在貝加爾湖沿岸建立了3個自然保護區和2個國家公園,保護總面積達22802平方千米,其中建於1916年Barguzinskiy自然保護區和建於1986年的伊爾庫茨克地區國家公園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生物圈保護區網絡成員。 [18] 

貝加爾湖環境問題

貝加爾湖過度開發

在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當現代採伐技術的發展為大規模經營木材工業提供了可能性之後,浮木的數量才有了大幅度的增加。隨着大量木材漂入湖內,樹皮在湖水中腐爛。這種腐爛過程中每平方米樹皮需消耗100m³湖水中的溶解氧。許多原木沉入水底,覆蓋了漁場。據估計,在1958年至1968年間,沉入貝加爾湖及附近河流底部的木材達150萬立方米。與此同時,沿貝加爾湖的重要支流—色楞格河興建了50餘家工廠,其中包括肉類加工廠和木材廠。大部分工廠以及工業城市烏蘭烏德都將未經處理的廢水徑直排入河道。 [46] 
亂砍濫伐的現象甚至蔓延到貝加爾湖周圍的陡坡上,其結果導致流水和風的侵蝕,泥砂流入湖中,貝加爾流域的大多數地方失去了調節水量的能力,從而打亂了湖水的化學平衡,水中亞硫酸鹽氫氧化鎂硝酸鹽的含量均顯示出增長的趨勢。 [46] 

貝加爾湖物種減少

1957年,貝加爾湖的鯉魚捕撈量從1萬噸下降到5000噸以下。海豹的數量也減少了,截至2005年,貝加爾湖中的海豹數量從1994年的10.4萬頭鋭減到6.7萬頭。 [46]  [47] 

貝加爾湖環境污染

俄羅斯全國41個污染最嚴重的城市中,有5個就在貝加爾湖地區的伊爾庫茨克州。1992年伊爾庫茨克州向大氣中排放有害物質117.2萬噸。其中,電力企業的排放最多,佔40%以上;其次是化學和石油產業,佔20%。一項對該州22個城市大氣環境的監測結果顯示,粉塵一氧化碳硫化氫苯酚氯化氫氟化氫甲醛、甲硫醇、苯比及其他重金屬的濃度為最大允許值的2至20倍。 [48] 
安加拉河是貝加爾湖最大的污染源,河流中重金屬苯酚等污染物質的濃度是最大允許值的10~20倍。1990年的一次調查結果表明,薩彥斯克基廉斯克布拉茨克等城市中,成人的發病率極高,而女性的發病率又高於男性。1983年至1990年,上述城市的發病率增長幅度遠遠高於全國其他城市。在各類疾病中,發病率最高的是呼吸系統疾病,其次是血液循環系統、神經系統、消化系統疾病。腎臟的發病率也高於其他城市。 [48] 
在冷戰時代,蘇聯開始製造原子彈氫彈,在貝加爾湖區之北約千公里建立了範圍廣大的塞米巴拉敦斯克爆炸試驗區,共進行了26次核爆炸,造成的危害最大。據已公開的資料,最大當量的爆炸是前兩次。以1956年8月24日第二次爆炸為例,5天之內,貝加爾湖區和烏蘭烏德市放射性強度極大提高,一年之內平均每天的放射量高出標準100倍。1988—1991年蘇美考察團在貝加爾湖做調研,發現南岸的銫137多次測量都超過標準。 [4] 

貝加爾湖文化傳統

貝加爾湖歷史文化

貝加爾湖以東的濱海地區,古代最早的居民稱“肅慎”。肅慎在公元前11世紀表示向臣服 [49] 
史書記載,公元前3世紀左右,中國歷史上的丁令族已散居在貝加爾湖一帶 [50] 公元前3世紀末,丁令匈奴征服,成為匈奴奴隸制國家的被統治部族 [51-52]  。阿巴干城和烏蘭烏德城附近發現過中國漢代的宮殿建築和城市遺址,出土的瓦當即有“天子千秋、常樂未央”,中國黃河流域產生和發展的商文化擴展到外貝加爾湖地區、葉尼塞河流域 [53] 
1世紀,漢朝誅滅北匈奴,在漢朝幫助下南匈奴呼韓邪單于復立庭於今鄂爾渾河西岸喀喇巴爾嘎遜地方,統治匈奴及其所屬各部,並上書朝廷自請“世世保塞”茹為漢守衞北方領土,匈奴成為漢王朝的屬部,其統治下的包括貝加爾湖地區在內的北方領土是漢王朝的屬地。
4世紀中,拓跋鮮卑部進入黃河流域建立北魏政權,蒙古高原遂由柔然(即蠕蠕、茹茹)“轉徙其地”。柔然的北面有高車(丁令),遊牧在貝加爾湖周圍的被稱為東部高車。 [54-55] 
6世紀中葉,突厥在蒙古高原崛起,突厥部落和通古斯人是環貝加爾地區的主人。安卡拉河流域是統稱為烏齊骨利於的三個突厥部落的混居地,在其北部勒拿河上游是通古斯人的故鄉。 [56] 
7世紀中葉(646年),唐朝擊滅薛延陀汗國。唐太宗於回紇地設六府七州:瀚海都督府。這是中國政府正式在貝加爾湖以東地區設置了行政機構,骨利幹部的玄閥州(餘吾州)傍貝加爾湖,奚結部的雞鹿州、俱羅勃部的燭龍州和解薛部的高網州在貝加爾湖東。這是中國政府正式在貝加爾湖地區設置行政機構。 [57] 
公元10世紀至12世紀前期,外貝加爾大部生活着名為“嗢娘(斡朗)改”的部族。10世紀初,中國契丹族興起,建立遼朝,一統治中國北部。貝加爾湖以東直到濱海地區,也在遼政權的管轄範圍內。 [39]  [58] 
12世紀初,遼朝統治下的女真族完頗部興起滅,建立金朝,繼遼統治中國北部。貝加爾湖以東直抵濱海地區,都在金朝的管轄範圍內。 [59] 
中世紀蒙古史料證實,首批到達貝加爾湖兩岸的蒙古部落有:伊希列斯人(埃希裏戈人)、布戈加欽人(布拉加特人)和克羅人(霍林人) [60]  ,以後又有一些蒙古人融合到他們之中,例如,洪戈托爾人,他們最後定居在今伊爾庫茨克州阿拉爾邊疆區布里亞特共和國境內的扎卡姆、通金和奧金布里亞特地區。18世紀初,這裏又融進了叢郭爾和薩爾杜勒人。 [56] 
1206年(泰和六年),鐵木真稱“成吉思汗”,建立政權,不久統一了貝加爾湖地區及石勒喀河流域,至此那裏成了金朝屬部的領地,在貝加爾湖東石勒喀河鄂嫩河地區遊牧的咀娘改(兀良哈)部也成了金朝的屬部。 [61]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大都後,在大漠以北的蒙古高原和貝加爾湖地區設立“嶺北等處行中書省”,省治在和林,嶺北等處行中書省的轄地包括貝加爾湖以東地區,達黑龍江上游、大興安嶺市北的黑龍江巡北地區,東與遼陽等處行中書省的省界鄰接。元朝政府在貝加爾湖東地區還有官牧場的設置,屬中央政府的太僕寺領導。 [62]  [63] 
元朝時候貝加爾湖地區、石勒喀河一帶土地的主人,除兀良哈(咀娘改)火裏、禿靡外,還有不裏牙惕部、茂明安(毛明暗)、部。 [62]  [64]  [6] 
第一幅貝加爾湖地圖 第一幅貝加爾湖地圖
14世紀興後,元順帝妥灌帖睦爾北逃,繼續稱元,仍然管轄着貝加爾湖以東直抵濱海地區。明朝末年,中國東北地區的少數民族滿族崛起,他們的部族首領在沒有入關統一全國之前即已統一了西至貝加爾湖、東至海的廣大地區 [65]  [6]  [66-67] 
15世紀,莫斯科公國“募萬民合力以驅蒙古”,匡復故地,進而向西伯利亞擴張。其間,長期活動在貝加爾湖西的不裏牙剔蒙古部逐漸向湖東地區遷徙。 [39] 
1643年,葉尼塞河區的哥薩克庫爾巴特伊萬諾夫來到貝加爾湖地區,1653年,由彼得·別克托夫領導的哥薩克分隊在印戈達和赤塔河交匯處附近建立了貝加爾地區的第一座軍事堡壘,1666年,在烏達河岸邊建立木結構軍事堡壘上烏丁斯克。 [39] 
1689年(康熙二十八年),中俄雙方在涅爾琴斯克簽署《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在自額爾古納河一線向東沿外興安嶺直至大海為中俄邊界,黑龍江流域盡屬中國。 [37] 
布連斯奇條約》是中國和俄國於1727年(清朝雍正五年)訂立的劃分中俄中段邊界的條約,條約規定中俄中段邊界,從額爾古納河開始,向西至沙畢納依嶺(即沙賓達巴哈)為界,以北歸俄國,以南歸中國。
1727年(雍正五年),中俄在恰克圖簽訂《恰克圖條約》,規定自楚庫河(俄稱“Чикой”)以西,沿布爾固特山至博移沙嶺為兩國邊境。沿安加拉河地區和勒拿河上游地區出現了大片俄羅斯人的土地,導致了布里亞特人喪失了原來的土地範圍,改變了土著居民的經濟基礎。比如,在18世紀布里亞特人改變了經濟方式,西布里亞特人形成了農業一畜牧業經濟方式,布里亞特人開始使用和俄羅斯人一樣的農耕工具,學會了俄羅斯人的耕耘方式。 [68] 
1701年,哥薩克人列米索夫繪出了大體正確的貝加爾湖地圖,這是歷史上的第一幅。1729年,彼得大帝派德國人達·梅塞施米特考察西伯利亞,他對貝加爾湖進行了第一次科學考察。20世紀初,學者們繪製出貝加爾湖的第一張現代全圖,並測量了湖深。17世紀初之前,前貝加爾湖地區的部落處於部落氏族體系解體的階段。 [4] 
1740年,俄國開始為了控制布里亞特人建立“草原公局”,布里亞特人成為了一個信仰多種宗教的民族,佛教東正教薩滿教。與俄羅斯農民毗鄰而居的西布里亞特人被基督教化了。19世紀末伊爾庫茨克省總督伊格納基耶夫決定在西布里亞特人中撤銷草原杜馬,取而代之的是“異族管理處”。 [68]  [69] 
1782—1783年,葉卡捷琳娜二世對俄國行政區劃進行改革,在西伯利亞地區設置兩個總督管轄區。外貝加爾大部都被劃入伊爾庫茨克總督轄域的涅爾琴斯克州內,並劃分出若干縣級行政區。這一建制體系一直持續到19世紀前期。 [39] 
1851年,沙俄在貝加爾湖以南、以東赤塔地區分別設省 [69]  ,在伊爾庫茨克省設立外貝加爾州,並以赤塔為州首府,其州域範圍涵蓋了今後外加爾的大部分地區。最終確定了中俄兩國在外貝加爾地區的邊界。 [39] 
20世紀初,俄國進行土地改革,新的土地劃分政策導致了布里亞特人的耕地,割草用地與放牧地的減少。由於俄羅斯殖民化與喀爾喀地區內戰引起了布里亞特居民的遷移,使得布里亞特人移居到了前貝加爾湖和後貝加爾湖地區,並在內部形成了新的民族地區集團,巴拉甘斯克、伊達、基託伊、卡秋格、巴彥代、埃赫利特、巴爾古津、庫達拉和其他的布里亞特民族地區集團。 [68] 
1918年2月16日,蘇維埃政權在外貝加爾州成立。1921年,在遠東共和國境內成立布里亞特—蒙古自治州,1922年在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設立蒙古—布里亞特自治州,1923年5月30日,二者合併為布里亞特蒙古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俄羅斯蘇維埃聯邦。 [39]  [68] 
1922年,外貝加爾州更名為“省”。1926年4月,外貝加爾省被分割為赤塔區和斯列騰斯克區(Сретенский округ),隸屬於遠東邊疆區。1934年5月,設立赤塔州,轄屬於東西伯利亞邊疆區。 [39] 
1937年,在赤塔州建立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烏斯季奧爾登斯基布里亞特民族區和奧利洪地區被劃歸伊爾庫茨克州。 [39] 
1958年,布里亞特蒙古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改稱“布里亞特蘇維埃社會主義自治共和國”,隸屬於蘇聯的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蘇聯解體後,1992年,改國名為俄羅斯布里亞特共和國 [68] 
2008年,經過赤塔州和阿加布里亞特自治區全民公決,最終通過了兩區合併的提案,外貝加爾邊疆區正式設立。 [39] 

貝加爾湖民族文化

貝加爾湖地區是伊爾庫次克少數民族聚居地,其中以蒙古族的支系“布力亞特”族人口居多。 [1] 
布里亞特人蒙古之一部。屬蒙古人種西伯利亞類型,又稱“布里亞特蒙古人”,也叫“布拉特人”。布里亞特人總人口約43.6萬,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蒙古國和中國的一些地方。俄羅斯境內的布里亞特人主要分佈在俄羅斯聯邦的布里亞特共和國,部分分佈在外貝加爾邊疆區伊爾庫茨克州等地,是西伯利亞地區較大的少數民族之一。 [68] 
布里亞特人使用布里亞特語,其內部可分東西兩大方言,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18世紀起使用回鶻蒙文,於1931年創造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新拼音文字,1938年改用斯拉夫字母。布里亞特人原信薩滿教,後貝加爾湖地區的居民則多信喇嘛教,名義上信仰東正教,實際上仍保留薩滿教殘餘。 [68] 
布里亞特地區被俄羅斯兼併後,居住在前安加拉河勒拿河上游地區的布里亞特人,由於受到前來這些地區的大量俄羅斯居民的影響,形成了很大程度的俄羅斯化。前貝加爾湖布里亞特人由幾個分支組成:布拉嘎特、埃赫利特、洪郭多爾和其他的小氏族和部落。布拉嘎特人和埃赫利特人是前貝加爾湖地區兩個最大的部落,他們與洪郭多爾人及居住在後貝加爾湖地區的豁利人組成布里亞特民族的最主要的分支。 [68] 

貝加爾湖宗教

17世紀前後,藏傳佛教在東西伯利亞的布里亞特蒙古和哈莫尼幹(外貝加爾南部)地區得到廣泛傳播。1818年,沙皇徵召布里亞特人翻譯蒙文版《聖經》,1819年,開始有傳教士到貝加爾湖東岸傳教。佛教和東正教成為外貝加爾地區傳播範圍最廣、歷史最悠久的宗教。此外,原著民以自然崇拜為核心的薩滿教仍在一定範圍內以特定形式存在着。 [39] 

貝加爾湖神秘現象

  • 黑色圓圈
空間站拍攝貝加爾湖冰面巨大的神秘黑色圓圈 空間站拍攝貝加爾湖冰面巨大的神秘黑色圓圈
2009年6月2日美國《生活科學》網站報道,4月國際空間站宇航員首次發現拍攝到貝加爾湖冰面巨大的神秘黑色圓圈,黑色圓圈位於貝加爾湖的南端,專家們認為從湖底升騰而起的沼氣是導致出現黑圈的主要原因,由此產生自然界爭論的“貝加爾湖神秘圓圈”之謎。 [70] 
  • 事故頻發
1702年9月14日,風暴掀翻了往烏索利耶送錢款的大舢板。1890年,“沙皇皇儲”號汽船在暴風雨中沉入湖底。1900年10月4日,商人濟良諾夫的露艙平底貨船連船帶貨在風暴中沉沒。1903年8月9日,龍捲風一天之內向湖神“進獻”了40艘駁船。在奧利洪灣一個湖段,僅2003年俄緊急情況部的巡邏隊就發現了100艘(輛)沉沒的快艇和汽車。在1908年6月30日,在湖西北方800千米處發生了通古斯大爆炸,影響了湖附近的森林。 [71] 

貝加爾湖風景名勝

貝加爾湖綜述

伊爾庫次克貝加爾湖地區其中2/3以上的名勝古蹟位於伊爾庫次克地區。這些名勝古蹟中99%屬於文化歷史範疇,只有1%屬於自然界天然遺產。考古學遺蹟大部分集中在阿里霍恩斯克地區,另外還有一些文化古蹟分散在南貝加爾湖沿岸的一些村莊裏,大部分建築學古蹟也集中在伊爾庫次克地區。 [1] 

貝加爾湖主要景點

  • 奧利洪島
貝加爾湖有22個島,其中奧利洪島最大。島上大部為花崗岩和片麻,是貝加爾湖邊唯一有人居住的島,巖島上一半是原始森林,一半是草原,還有一小部分是沙漠。 [72] 
奧爾洪島 奧爾洪島
  • 塔利茨博物館
塔利茨博物館位於貝加爾湖的東岸,展現出的是居民木屋發展得演化過程。館內有許多東方遊牧民族的生活設施:埃文基人的獸皮、樺皮帳篷,布里亞特貧民的蒙古包,俄羅斯古布里亞特民族的木製小屋,以及草棚、糧倉、澡堂、雞舍等。 [72] 
塔利茨博物館 塔利茨博物館
  • 哈伯伊角
哈伯伊角(Cape Khoboy)是位於奧爾洪島的最北面的一座壯觀的岩石,哈伯伊角(“哈伯伊”在布里亞特語中意為:犬齒、磨齒)。這塊岩石像利齒一樣插入湖中,而從海上望去,它的輪廓又像一張女人的臉,就像是固定在古希臘戰船船頭上的女性雕塑。當地人稱它為處女石。 [72] 
哈伯伊角 哈伯伊角
  • 喀山聖母大教堂
伊爾庫茨克喀山大教堂是伊爾庫茨克最精美的教堂。喀山大教堂呈紅色,色彩鮮豔而華麗,圓頂和窗框都用藍色做點綴。 [72] 
喀山聖母大教堂 喀山聖母大教堂
參考資料
  • 1.    鄭芷蓮.貝加爾湖地區自然與文化發展淺析:《西伯利亞研究》 ,2002 , 29 (6):55-56
  • 2.    史為樂;鄧自欣,朱玲玲.中國歷史地名大辭典 上 1-7畫: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5-03
  • 3.    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地理卷編輯委員會;劉清泗;盧雲亭.中國小學教學百科全書 地理卷:瀋陽出版社 ,1993-06
  • 4.    伊·阿科達莫夫,羅見今.貝加爾湖區環境保護的歷史發展:《咸陽師範學院學報》 ,2013 (2):80-84
  • 5.    背景資料:貝加爾湖的名稱來源  .新浪網[引用日期2014-11-22]
  • 6.    《貝加爾湖地區和黑龍江流域各族與中原關係史》  .中國史研究網.2004-09-12[引用日期2017-02-02]
  • 7.    貝加爾湖為什麼會有海洋生物  .科學智慧火花[引用日期2017-05-21]
  • 8.    背景資料:貝加爾湖的形成  .搜狐[引用日期2017-05-22]
  • 9.    王可,江洪,張秀英,施成豔.貝加爾湖地區2003年-2005年間CO時空動態的遙感分析:《遙感信息》 , 2011 (3):19-26
  • 10.    Heki K, Miyazaki s, Takahashi H , et al..The Amurian Plate motion and current plate kinematics in eastern Asia [ J] :J Geophys Res,1999, 104(B12):29 147- 29 156
  • 11.    許厚澤, 熊熊. .東北亞大陸地殼運動的GPS研究[ J]: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4, 24(4):1~ 6.
  • 12.    孟國傑,申旭輝,伍吉倉,任金衞,Eugene A Rogozhin.GPS揭示的貝加爾湖地區現今地殼形變特徵:《大地測量與地球動力學》,2006 , 26 (1):15-20
  • 13.    Yang Guohua, Han Yueping.Hori- zontal deformation in several major seismically active are- as in Chinese mainland[ J] .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 dynamics: Journal of Geodesy and Geo- dynamics,2003, 23(3):42 - 49
  • 14.    單樹模;石高俊,褚慶林.外國名山大川辭典 :山東教育出版社 ,1995-01
  • 15.    Hanson J K. Lakes The extreme Earth [M]:Chelsea House Publications.,2007:146
  • 16.    Galazy G IMoscow. Atlas of Lake Baikal [M]:Moscow, Federal Service of Geodesy and Cartography of Russia.,1993:160
  • 17.    Galazy G I. Atlas of Lake Baikal [M]. Moscow, Federal Service of Geodesy and Cartography of Russia. 1993, 160
  • 18.    吳兆錄,李正玲.貝加爾湖及其水和霧:《雲南地理環境研究》 ,2007 , 19 (1) :142-143
  • 19.    何雪寶,劉學勤,崔永德,王洪鑄.貝加爾湖沿岸帶不同生境底棲動物羣落研究:《水生生物學報》, 2011 , 35 (3):516-522
  • 20.    中國科學家:貝加爾湖水是理想飲用水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7-05-21]
  • 21.    楊小東,施顥,甄宗坤.利用衞星測高監測貝加爾湖湖面高變化:《現代測繪》 ,2014 (2):62-64
  • 22.    湯欽.淺談貝加爾湖地區自然與文化發展:《環球人文地理》 ,2015 (8)
  • 23.    每日衞星照:俄羅斯貝加爾湖冰層融化  .中國網[引用日期2017-05-21]
  • 24.    吳兆錄,李正玲.貝加爾湖地區的植物和植被概況:《雲南地理環境研究》,2007 , 19 (2):143-144
  • 25.    Kravtsova L S, Kamaltynov R M, Karabanov E B, et al.Macrozoobenthic communities of underwater landscapes in the shallow-water zone of southern Lake Baikal [J]:Hydro- biologia,2004, 522(1—3):193—205
  • 26.    Patrick M, Goddeeris B, Martens K.Depth distribution of oligochaetes in Lake Baikal (Siberia-Russia) [J].:Hydro- hiologia,1994, 278(1—3):151—156
  • 27.    Fryer G..Comparative aspects of adaptive radiation and speciation in Lake Baikal and the great rift lakes of Africa [J]:Hydrobiologia,1991, 211(2):137—146
  • 28.    Semetnoy V P.Oligochaeta of Lake Baikal [M]:Novosibirsk: Nauka,2004
  • 29.    Snimschikova L N, Akinshina T W.Oligochaete fauna of Lake Baikal [J]:1994, 218(1—3),Hydrobiologia:21—34
  • 30.    Mashiko K, Kamaltynov R, Morino H, et al.Genetic differ- entiation among gammarid (Eulimnogammarus cyaneus) populations in Lake Baikal, East Siberia [J]:Archiv für Hy- drobiologie,2000, 148(2):249—261
  • 31.    Sitnikova T Y.. Endemic gastropod distribution in Baikal [J]:Endemic gastropod distribution in Baikal [J]. Hydrobiologia,2006, 568(Supplement 1):207—211
  • 32.    陳蓉.貝加爾湖海洋生物之謎索秘:《中國地名》,2015 (7)
  • 33.    神秘的明珠——貝加爾湖  .科普中國[引用日期2017-05-21]
  • 34.    蔣廣學,朱劍.世界文化詞典 :湖南出版社 ,1990-12
  • 35.    Т.И.嘉吉娜,劉硯華,馬學寬,於中原.貝加爾湖地區鳥類區系的結構及其起源問題:《動物學報(Current Zoology)》,1959 (4) :3-14
  • 36.    馬雙麗,李貴寶,王聖瑞,李曉秀.俄羅斯湖泊水環境污染治理與保護管理:《中國環境管理幹部學院學報》, 2015 , 25 (5):33-37
  • 37.    貝加爾湖出現裂縫:中國古稱“北海”蘇武牧羊之地  .觀察者網[引用日期2017-05-21]
  • 38.    М.Н.洛帕基娜.貝加爾湖地區能源的地區意義和國際意義:《西伯利亞研究》 ,2009 , 36 (4) :52-52
  • 39.    朱立君,王卷樂,達爾巴拉耶娃Д.外貝加爾地區經濟地理及人文活動簡述:《西伯利亞研究》 ,2012 (3) :56-59
  • 40.    李曉民.貝加爾湖地區文化藝術與交流芻議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08 (4):59-61
  • 41.    A.阿勃拉莫夫.俄遠東與貝加爾湖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述評:《西伯利亞研究》,2009 , 36 (4) :44-45
  • 42.    俞路,邱顯平.轉軌以來的俄羅斯城市化進程研究[j] . 俄羅斯研究, 2006,(2)
  • 43.    朱立君,王卷樂,別申採夫А,達爾巴拉耶娃Д.俄羅斯外貝加爾聚落變遷及其驅動力研究:《西伯利亞研究》,2013 (5):25-32
  • 44.    Тулохонов А К..Байкальская проблема: история и документы [M]:Улан-Удэ: ИД «ЭКОС»,2010:128
  • 45.    未知.Documentation on World Heritage Properties (Natural) [C]: World Heritage Committee. Twentieth Ordinary Session, Mexico,Merida,1996
  • 46.    陶澍.貝加爾湖的污染:《環境與可持續發展》, 1978 (25)
  • 47.    背景資料:貝加爾湖的地理環境  .搜狐[引用日期2017-05-22]
  • 48.    王英斌.貝加爾湖地區環境堪虞:《環境》,1995 (12):33
  • 49.    《後漢書》卷一一五《東夷傳》:“及武王滅封,肅慎來獻石着借矢……康王之時,肅鎮復至。”《尚書》 “成王既伐東夷,肅慎來賀,王伸榮伯作賄肅慎之命”。《正義》663頁。
  • 50.    《魏書·高車傳》、《北史· 高車傳》及《通典高車》。《魏書》曰:“高車,蓋古赤狄之餘種,初號為狄歷, 北方以為鐵勒,諸夏以為高車丁零。”
  • 51.    《周易》卷六《既經》九三“高宗伐鬼方,三年克之”
  • 52.    《漢書》記載:蘇武持節出使匈奴,被流放至貝加爾湖邊無人居住處牧羊,五六年後,“單于弟於靬王弋射海上”,賜蘇武衣食馬畜穹帳,後被丁令人盜走牛羊,“武復窮厄”。
  • 53.    聯耶夫邱粗娃、列伐碩娃:《阿巴幹附近中國房屋的發掘》,見《蘇聯物質文化史研究所調查報告和田野考 古勘察簡報》第十二期,一九四六年,達維朵娃、施羅夫.《關於一九四九年下伊伏爾琴斯克代古城市發掘 的報告》,見《布里亞特蒙古文化科學研究所札記》一九五二年第一三—一四期,達維朵娃:《伊伏爾琴斯克的古代城市》,見《蘇維埃考古學》一九五六年第二五期.
  • 54.    《北史》卷九八《蠕蟠傳》
  • 55.    《北史》卷九《九突厥傳》
  • 56.    И.Д.布拉耶夫,範麗君.貝加爾湖地區的語言融合和布里亞特語的形成:《蒙古學信息》, 2003 (1):49-51
  • 57.    《新唐書》卷二一七上《回鵑傳》
  • 58.    《遼史》卷三二《營衞志》中《部志族》上
  • 59.    《新元史》卷二《太祖紀》上
  • 60.    И.Д.布拉耶夫.《環貝加爾地區阿爾泰語的融合結果》:未知,1988,4期
  • 61.    《金史》卷二四《地理志》上
  • 62.    《多桑蒙古史》第一卷附錄二中亞諸部
  • 63.    《元史》卷一00《兵志》四《馬政》
  • 64.    《史集》記載:忽裏(按即火裏)部、忽阿刺失部、不裏牙惕部三部。
  • 65.    趙文生.清初額爾古納河以西地區的狀況及當地人民抗俄始末:《哈爾濱學院學報》 ,2017 , 38 (3):1-6
  • 66.    《清太宗實錄》卷六一,《皇清開國方略》卷三00
  • 67.    《清聖祖實錄》卷一三五
  • 68.    葉夫根尼.17-19世紀俄羅斯前貝加爾湖地區布里亞特人的民族社會結構與分佈區域變遷:《內蒙古大學》 ,2016
  • 69.    倫布策凌,烏力吉圖.布里亞特史.蒙古學資料與情報,1989,(2).
  • 70.    中國遊客目擊貝加爾湖“神秘圓圈”中心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17-05-21]
  • 71.    西伯利亞的璀璨明珠,貝加爾湖探險  .網易科技[引用日期2017-05-21]
  • 72.    組圖:西伯利亞的明眸——貝加爾湖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7-05-21]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