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阿姆河

鎖定
阿姆河波斯語آمودریا‎;烏茲別克語Amudaryo普什圖語د آمو سيند‎;土庫曼語Amyderýa塔吉克語Амударё),是中亞流量最大的河流。在古代,這條河被認為是大伊朗圖蘭之間的邊界。
阿姆河河名系突厥諸民族的語言,Darya在古代突厥語裏就是海或者大河的意思,Amu則得名於沿岸城市阿姆(Amul),因土著民阿馬德人(Amard)得名,其活動地帶在今土庫曼斯坦的納巴德地區 [1] 
中文名
阿姆河
外文名
Amu Darya
別    名
烏滸水,媯水,奧克蘇斯河
所屬水系
阿姆河水系
地理位置
中亞
流經地區
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等
發源地
帕米爾高原
主要支流
蘇爾霍布,蘇爾漢,卡菲爾尼甘
河    長
2540 km
平均流量
1330立方米/秒(河口)
面    積
465500 km²
年徑流量
430億立方米

阿姆河歷史來源

阿姆河 阿姆河
阿姆河(Amu Darya)古代入侵中亞的希臘入侵者稱之為烏許斯河(Oxus),來源於粟特語對河神wxwsw的稱呼。希臘名字Oxus的漢代音譯為媯水,唐代音譯為烏滸河。《史記》、《漢書》作媯水;《北史》作烏許水;《隋書》、《舊唐書》、《新唐書》作烏滸水。阿拉伯語波斯語叫質渾河(Jayhūn) [2]  ,《大唐西域記》則記為“縛芻水”。譯名“烏滸水”或“縛芻水”,較尊重其希臘語的源音;而“媯水”則顯然是借自一條中原河名。
阿姆河在各不同歷史文明語言中有各種稱呼,古希臘語Ὦξος(Oxos),拉丁語Ōxus希伯來語稱其גּוֹזָן(Gozan);阿拉伯語則為جيحون(Jihôn、Jayhoun)中國古稱烏滸水媯水。《元史》作暗木河。《明史》作阿木河。
阿姆河是中亞水量最大的內陸河鹹海的兩大水源之一,源於帕米爾高原東南部海拔4900米的高山冰川。上源瓦赫基爾河位於阿富汗境內,自東向西流,匯合帕米爾河後,成為阿富汗與塔吉克斯坦界河,並改稱瓦漢河。此後,先北折再南迴,繼續西流,自轉彎處起稱作噴赤河。從右岸接納了來自塔吉克斯坦的瓦赫什河後,才始稱阿姆河。沿阿、塔兩國邊境繼續西流,又依次經過阿富汗與烏茲別克斯坦、阿富汗與土庫曼斯坦兩國邊境,轉向西北入土庫曼斯坦境內圖蘭低地,沿克孜勒庫姆沙漠卡拉庫姆沙漠之間的烏、土兩國交界地帶蜿蜒穿行,於烏茲別克斯坦的木伊納克附近入鹹海。習慣上把瓦赫什(Vakhsh)河和噴赤(Pyandzh)河匯合處作為它的起點,到鹹海南岸出海長1,415公里(879哩),若從東帕米爾的河源起算,全長2,540公里(1,578哩)。

阿姆河地理條件

阿姆河的源頭瓦罕河(Wakhan)出自帕米爾高原東南部和興都庫什山脈海拔的4900米的山嶽冰川,西流匯合源出帕米爾高原的帕米爾河,稱噴赤河(Pyandzh),再曲折西流,匯合瓦赫什河後稱阿姆河,向西北流入鹹海。流經塔吉克阿富汗、烏茲別克、土庫曼四個國家。阿姆河長1415公里;從源頭起算,全長2540公里,流域南北寬960公里,東西長1400公里,面積46.5萬平方公里。靠高山冰川和融雪補給,每年有春、夏兩次汛期。河水含沙量多,水力資源豐富,有灌溉之利,建有多處水電站和水庫。從河口到查爾朱可通航。阿姆河也是文化的分界:3世紀時是嚈噠伊朗,後來是突厥與伊朗,涇渭分明。據記載,阿姆河並不總是流入鹹海,歷史上曾注入裏海
阿姆河流域南北長950公里(600哩),東西寬1,450公里(900哩)。北接錫爾河,東連塔里木盆地,南接印度河赫爾曼德(Helmand)河流域,面積465,500平方公里(179,700平方哩)。有3條支流,左邊是蘇爾霍布
阿姆河 阿姆河
(Surkhob)河,右邊是蘇爾漢(Surkhandarya)河和卡菲爾尼甘(Kafirnigan)河。幹流全長1427公里,如果由噴赤河河源算起,則全長為2540公里,流域面積46.5萬平方公里。
阿姆河流域山區冬春多雨,年降雨量可達1,000毫米,平原地區年降雨量只有200毫米,而下游地區雨量不到100毫米。春季融雪,開始漲水,6、7、8月份流量最大。河水挾帶大量泥沙,如在克爾基(Kerki)附近,每立方米河水中含泥沙4公斤。1960年以前,克爾基城附近的年平均徑流量為630億立方米。從河口至鐵爾梅茲(Termez)可通航,但由於多沙洲淺灘,貨運量不大。下游已修築堤壩,可防洪和引水灌溉。阿姆河流域的主要植物有檜、白楊、柳、鼠李等。魚類最多的是鱘、鯉和鮭。獸類有野豬、野貓、豺和野兔等。鳥類多達200種。居住在阿姆河流域的人民有塔吉克人(Tadzhik)、土庫曼人、烏茲別克人、卡拉-卡爾帕克人(Kara-kalpak)、韃靼人、哈薩克人(Kazakh)、俄羅斯人。

阿姆河水系組成

阿姆河支流較多,但多集中在上游180公里內,中下游河段的河水一部分用於灌溉,一部分被蒸發,徑流逐漸減少。阿姆河主要支流有:蘇爾哈勃河(即孔杜茲河)、卡菲爾尼幹河、蘇爾漢河和舍拉巴德河等。根據水文地理特徵,右岸另外兩條大支流一澤拉夫尚河與卡什卡達里亞河也應屬阿姆河流域,但這兩條河的水流均未到達阿姆河,因此,它們又可作為各自獨立的河流看待。
噴赤河幾乎全程穿流於深山峽谷之中,形成很多石灘與瀑布。河流全長921公里,流域面積11.35萬平方公里。在瓦赫什河匯流處以上200公里處,噴赤河的河河谷擴展,流速減小。該河在下游分出兩條漢流,形成一個50公里長、近15公里寬、多沼澤的烏爾塔土蓋伊島,島上滿覆蘆葦叢。噴赤河主要支流來自右岸,如貢特河、巴爾塘河、亞茲古列姆河、萬奇河及基澤爾河等。由左岸注入的支流很少,只有科克恰河。
瓦赫什河是組成阿姆河的第二條河流,河長524公里,流域面積3.91萬平方公里。是由克澤爾河與牟克河匯合而成。牟克河源自費德欽珂冰川。克澤爾河與牟克河匯流後,稱蘇爾霍布河;在左岸大支流鄂畢興高河注入後,才叫做瓦赫什河。瓦赫什河上游大多穿流在深山峽谷中,最後150公里才流動在滿布棉田與土蓋的寬闊河谷中。瓦赫什河的河槽分成許多汊流。瓦赫什河總落差835米,多年平均流量645立方米/秒,年徑流量202億立方米,徑流主要由融雪和冰川補給,5~9月的徑流量佔全年徑流量的77%。

阿姆河流域地貌

阿姆河風光 阿姆河風光
阿姆河流域位於北緯34°30'~43°45'、東經58°15'~75°07'之間。該流域由北至南延伸1230公里,由西向東延伸1470公里。阿姆河流域46.5萬平方公里的總面積中有22.68萬平方公里是位於帕米爾高原最高的山地部分,山脈平均高度達到了5000-5500米,個別高峯超過了6000米甚至7000米。
阿姆河河谷在由噴赤、瓦赫什兩河匯流處到克爾基城一段呈弧形擴展,河漫灘覆蓋茂密的蘆葦叢,並有許多湖泊與沼澤。從克爾基城到伊爾吉克峽谷,阿姆河河谷的寬度變化在4~25公里之間,河谷的緩斜坡無形中與周圍的地形連成一片。在伊爾吉克與秋亞木雲峽谷間,河流穿流於主要由砂層與第三紀鬆脆砂岩組成的基岩中。河谷具有高10~20米的陡坡。在秋亞木雲峽谷以下,阿姆河谷擴展到幾十公里,到珠木爾套與塔希峽谷才變窄。
阿姆河流域的三角洲開始於塔希亞託斯村以下,它是汊流縱橫交錯的緩斜平原
氣候
阿姆河所在的中亞細亞位於大陸內部,離大洋很遠,其北面的山巒並沒有對它起到屏障作用,這些都決定着它的強烈的大陸性氣候:夏季乾燥而酷熱,冬季凜冽寒冷;7月的平均氣温26-30℃,冬季1月的氣温有時會下降到-30℃或-30℃以下。該流域的山脈幾乎是由東向西延伸,並順着這個方向逐漸降低。山脈的這種位置使西面的潮濕氣團能深入山區。近於飽和的氣團與高的橫斷山脈相遇,引起水分的凝結和高地上的大量降水,而緊鄰的平原和山麓降水卻很少。山地的年降水量有的地方超過1000毫米甚至達2000毫米,而平原降水量卻只有100毫米。
水文
阿姆河河口地區年平均流量1330立方米/秒,年徑流量430億立方米。河水主要靠高山冰雪融水和上游山區冬春降雨補給。每年3~5月春季融雪,河水開始上漲,6~8月夏季冰川融水,水位最高。中上游流經山地,沿岸匯入支流較多,水量大、河谷深,水力資源豐富。阿姆河流域的水資源為679億立方米,其中杜茲河流域有36.5億立方米。
進入平原後,因在沙漠中穿行,無支流匯入,加之降水少、蒸發量大,沿途滲漏和灌溉,使河流水量失掉25%。在努庫斯以下,河流分數支入鹹海,形成面積達1萬平方公里的廣闊的河口三角洲。阿姆河沿岸平原廣佈綠洲,形成發達的灌溉農業區。河流通航里程長,又是中亞重要的水運航道。自查爾米以下600公里,全年可通大船,捷爾梅茲附近的噴赤河以下1000公里,豐水期內也可通汽船。但下游每年有3個月的冰期
阿姆河的主要補給來自雪水,雨水補給對河流徑流的作用不大。地下水補給在該流域內佔重要地位,常常超過年徑流量的30%。另外,流域的高度對徑流的年內分配也有很大的影響。這是因為山中積雪不是同時在全部集水面積內融化,而是在各個高度地帶依次融化:首先在低的地帶,然後逐步轉移到最高地帶。阿姆河流域徑流的年內分配特徵是多峯式的,汛水延續很長,約6個月。流域下游由於季節性積雪融化而引起的春汛開始於3月,延續到6月底。這期間的徑流一般佔20%~30%左右。在7月或8月,亦即在全年最熱的時候,有永久積雪與冰川融化而引起的主要洪峯通過。夏季汛水一直延續到10月,直至冬季平水期來臨時。克爾基城附近的最大流量通常發生在7月;年最小水流往往在1~2月,偶爾也會在3月。
阿姆河流域的懸移質泥沙含量在中亞細亞河流中均居於前列。阿姆河的年平均含沙量在克爾基城附近大約為3.6千克/立方米,瓦赫什河的含沙量大約為4.24千克/立方米。5月可見到懸移質泥沙含量的最高值,從6月起其數量減少,在11~12月達到最低值。沿河而下,含沙量通常大大增加。阿姆河在克爾基城附近一年內的輸沙量2.17億噸,泥沙順流而下,沉積在河谷中。阿姆河帶到鹹海裏去的泥沙大約為克爾基城附近輸沙量的11%。

阿姆河開發利用

阿姆河流域的水利工程施工是在20世紀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在前蘇聯政府的指揮下全面展開的。主要是通航與灌溉工程,1956年開始修建卡拉庫姆運河,1962年修建阿姆一布哈拉運河,1974年修建卡爾希運河等等。就在這一時期,在阿姆河的一些支流上也修建了一系列的季節性調節水庫。
在60年代和70年代,前蘇聯政府在阿姆河流域建成了一些新的技術裝備較好的灌溉系統;同時也對老設備進行了改造以增加灌溉土地的供水量和提高灌溉土地的土壤改良狀況。
阿姆河流域內最大的水渠是羅哈京斯基幹渠、加夫庫什渠、下科克塔什渠、大吉薩爾渠、莎阿爾圖茲渠、霍莎雷渠等。

阿姆河徑流利用

阿姆河 阿姆河
為了提高徑流的利用率,在蘇爾漢河和舍拉巴德河流域修建了烏奇克茲爾水庫和南蘇爾漢水庫。
阿姆河克爾基市以上河段的右岸有喬爾尚加水渠和蘇爾希水渠,取水量達16立方米/秒。在這一段上還有過水能力達到200立方米/秒的卡爾希乾渠。左岸有卡拉庫姆水渠,其流量達到350立方米/秒;在阿富汗境內的岸邊還有一些不太大的排水道。
在秋亞木雲峽谷至恰特雷村(薩曼巴伊)這一段集中了大量的大型灌溉渠道。左岸有塔什薩卡渠、克雷奇尼亞茲巴伊渠、索維佳勃渠和列寧渠等,右岸有帕赫塔阿爾納渠、克茲克特肯渠等。
60年代初期在恰特雷的下游修建了一些澆灌阿姆河三角洲的水渠,其中最大的一條是拉烏尚渠。直接從阿姆河中取水有逐年增加之勢。50年代初取水大約為總水量的61%,到70年代初則已達到總量的68%。同時,阿姆河各河段在徑流截取總量中的比重也發生了變化:50年代初,83%的取水集中在河的下游;70年代初,下游取水的比重下降為55%左右,而中游和上游的比重則分別由13%和4%,上升至16%和29%。

阿姆河河流治理

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許多水渠,目的在於將豐水區的水調到缺水地區。比如,吉薩爾水渠將卡菲爾尼幹河流域的水調配至蘇爾漢河流域、贊水渠將蘇爾漢河下游的水調配至舍拉巴德河流域、伊斯卡一安加拉水渠將澤拉夫尚河的水調配至卡什卡達裏亞河、卡拉庫姆水渠將阿姆河的水送往傑真河、穆爾加布河流域等西部地區,而阿姆一布哈拉河和阿姆一卡拉庫姆河的水則調配至澤拉夫尚河流域。
阿姆河水能資源理論藴藏量為360億千瓦·時,且主要集中在瓦赫什河上,該河的梯級開發始於50年代,在該河上興建了6座水電站及2座渠道水電站。不過由於阿姆河過度開發,已導致進入鹹海的水越來越少,鹹海自60年代起就開始乾涸,鹽度提高也破壞了周邊生態,引起大量原生動植物消失,部分水域已不再適合養殖魚類。2007年鹹海已經只有阿姆河和錫爾河未被蘇聯開發前的十分之一。烏茲別克斯坦境內的鹹海水域將在10年內完全消失。

阿姆河新聞報道

2009年12月14日,中國、土庫曼斯坦、哈薩克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四國元首在土庫曼斯坦巴格德雷(意為“幸福之地”)合同區第一天然氣處理廠共同開啓通氣閥門,祝賀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工程竣工。這些來自“幸福之地”的“藍金”,通過跨國能源巨龍,奔向中國大江南北。 [1] 

阿姆河沙漠腹地

土庫曼斯坦雖然大部分國土覆蓋黃沙,但其天然氣探明可採儲量卻達35萬億立方米。一邊是豐富的清潔能源,渴望着多元化的出口市場;一邊是需求增長空間廣闊的中國市場,渴望着清潔能源,為雙方互利合作奠定良好基礎。在兩國元首和政府的高度重視下,在兩國建設者的共同努力下,這一戰略構想變成了現實。
10年來,中土油氣合作進展和成果超出預期,阿姆河項目在茫茫荒漠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在浩瀚的卡拉庫姆沙漠腹地攻克一項項世界級技術難題,建成現代化天然氣勘探開發系統,勘探發現天然氣7200億立方米,建成日產天然氣5000萬立方米、年處理能力170億立方米、年產50萬噸凝析油規模的中國境外第一個千萬噸級油氣當量、百億立方米供氣能力的天然氣戰略民生保障項目。中國石油人用技術、智慧與汗水,扛起中土能源合作的石油擔當,被譽為“中土能源合作典範” [1] 

阿姆河科技創新

創業10年間,阿姆河公司以創新之力攻克勘探開發難題。公司開發的合同區主要儲層位於台地內部與台緣斜坡帶,均被巨厚變形鹽膏巖覆蓋,屏蔽嚴重,勘探“認不準、看不清”。通過系統分析、多年摸索,阿姆河公司創新提出大型生物礁灘體成藏理論等多項理論,首次發現台緣斜坡大面積緩坡礁灘羣、台內隱伏隆起上疊合顆粒灘及山前逆衝構造縫洞體等3類規模儲集體,突破了前人“台緣堤礁—斜坡點礁”儲層發育模式。
創新利用巨厚鹽膏層下構造、礁灘複合圈閉地震勘探配套技術,快速合理部署三維地震1.069萬平方公里,佔合同區面積的75%,精細刻畫潛力構造形態,保證了勘探成功率。勘探開發一體化,建立了台內與台緣斜坡3類大型氣田成藏新模式,準確認識了氣藏分佈規律;滾動勘探區域預探相結合,儲量升級與儲量發現合理安排,夯實了快速上產和長期穩產的資源基礎;直井定向井相結合,勘探發現的同時實現探井高產,為下步開發提供有利條件。10年來,阿姆河公司獲得三級儲量7800億立方米,形成6個千億立方米大氣區,長期穩產資源基礎牢固 [1] 

阿姆河英雄建設

阿姆河天然氣項目的產能建設期中國石油人充分發揮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在海外艱苦創業的典型體現。面對惡劣環境和資源國基礎薄弱的挑戰,阿姆河公司結合資源國國情和項目實際,邊實踐、邊探索,形成了一套既符合集團公司管理要求,又順應項目特點的“13341”管理體系;攻堅克難,僅用18個月時間,就在廣袤的沙漠中提前建成50億立方米商品氣生產能力的阿姆河項目一期工程,將西方石油公司認為不可能實現的目標變為沙漠中的現代工業“美景”;二期90億立方米工程也提前半年竣工,創造了“中石油速度”。
與此同時,通過發揮特色技術和管理優勢,特別是上下游一體化優勢,阿姆河公司積極參與當地石油工業建設,為資源國提供一攬子解決方案。共商油氣合作新機制,共建油氣合作共同體,中土油氣合作已成為兩國互利共贏合作的有力證明。在中土哈烏四國元首參加的阿姆河一期投產慶典上,土庫曼斯坦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盛讚中國石油為“英雄般的建設者” [1] 

阿姆河互利共贏

米幹村是位於土庫曼斯坦列巴普州中南部的一個集體農莊,靠近阿姆河天然氣項目巴格德雷合同區,總人口5326人。由於地處卡拉庫姆沙漠腹地,常年乾旱少雨,又沒有配套的市政供水系統,這裏成為該州缺水最嚴重的居民區。村民只能靠自打水井或是罐車拉河水取水,由於水中鹽鹼含量高、水質差,當地人民生活飽受困擾。為改善當地居民的飲用水條件,經集團公司批覆同意,阿姆河天然氣公司投資為米幹村援建了現代化的淨化水廠。米幹村的長老、村民喝着甘泉,跳起歡快的民族舞。村裏的米合萊大媽興奮地説:“謝謝中國石油幫我們修建水廠。我們從心底感謝你們。 [1] 
自中土天然氣合作開始,阿姆河公司始終奉行中國石油“奉獻能源、創造和諧”的企業宗旨,牢固樹立“建一個氣田,留一片藍天”的理念,規範推進HSE管理體系建設,項目建設運行安全平穩。累計實現安全生產超過2.4億人工時。項目建設運行中,充分遵守資源國法律法規,在促進就業、熱心公益、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積極作用。10年來,阿姆河公司僱用當地員工2萬多人次,累計培訓當地員工5.6萬多人次,129名當地僱員步入中層管理崗位。在社會公益事業方面,阿姆河公司積極開展文化、教育、醫療及殘疾人救助等公益活動,樹立了中國石油的良好企業形象。從2009年起,共選派139名土庫曼斯坦學生赴中國留學,其中近90名學成歸國,投身土庫曼斯坦油氣領域 [1] 
2013年9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土庫曼斯坦時,親筆題詞“加強能源合作,造福中土人民”,為進一步推進中土能源合作指明瞭方向。 [1]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