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北庭都護府

(唐朝管轄西域地區的最高軍政機構之一)

鎖定
唐代都護府之一。貞觀十四年(640年),置庭州(今新疆吉木薩爾北破城子)於天山之北。長安二年(702年),置北庭都護府於庭州,統轄天山北路東起今阿爾泰山、巴爾坤湖,西達今鹹海(一説今裏海西突厥部族,與安西都護府以天山為界,分治南北。至貞元六年(790年),府治被吐蕃攻佔。 [5] 
中文名
北庭都護府
性    質
軍政機構
設立時間
唐朝
府    治
庭州

北庭都護府歷史沿革

北庭都護府,是我們新疆最古老的故城之一。
北庭都護府,是我們新疆最古老的故城之一。(4張)
公元702年,武則天為了進一步鞏固西北邊疆,在庭州設立了北庭都護府,管轄天山以北包括阿爾泰山巴爾喀什湖以西的廣大地區。北庭都護設立後,提攜萬里,社會安定、農業、牧業、商業、手工業都得到空前發展,成為西北地區中心。景雲二年(711年),北庭都護府升為大都護府,與安西都護府分治天山南北。開元元年(公元713年),第二任都護郭虔瑾進駐北庭後,將所率軍隊編為田卒、開荒種地、屯墾戍邊。唐玄宗為了確保這條中西大道的安全和領土完整,又在北庭設立節度使,統領瀚海、天山、伊吾三軍,有鎮兵萬餘人,其中瀚海軍一萬二千人就屯成在北庭。
北庭都護府 北庭都護府
八世紀中葉後,地為回紇、葛邏祿所有。貞元六年(790年),府治為吐蕃攻佔,北庭節度奔西州,不久亦為吐蕃所破。天寶十四年(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唐王朝無力西顧,將大批兵力調往內地,西域與內地聯繫遂被隔絕。北庭都護府孤懸塞外,堅持了三十五年之久。
唐朝自公元702年設置都護府到公元791年都護府被吐蕃人攻陷,共89年。之後,北庭被回鶻人佔領,北庭地區在回鶻人經營下歷時三百餘年,宋代屬葛邏祿

北庭都護府歷史意義

安西和北庭兩個都護府作為唐朝設在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使唐朝在西域有效地行使政治、軍事權利。任命各級官吏,統率邊防守軍,推行中央政令,唐朝的政治、經濟制度在這一帶都得以施行。這對維護國家的統一,鞏固西北邊防,發展中西交通,促進西域和中原以至中外的經濟文化交流,都有重大的積極意義。唐政府在西北地區的政治、經濟和軍事設施,充分證明了安西和北庭兩都護府管轄的地區,歷史上是中國的領土。

北庭都護府機構編制

大都護府,大都護一人,從二品;副大都護一人,從三品副都護二人,正四品上。(漢武帝開西域,安其種落三十六國,置使者、校尉以領護之。)
宣帝時,鄭吉西域都護,始立幕府;都護之名,自吉始也。至章帝時,廢西域都護,令戊己校尉領之。魏、晉之間,有都護左·右軍都護將軍之號,遂廢都護之名。皇朝永徽中,始置安南、安西大都護。
景雲二年,又置單于都護。開元初,置北庭都護。今有單于副都護。(長史一人,正五品上;漢宣帝置西域都護長史一人,自後不絕,今單幹則不置。)司馬一人,正五品下。
(漢武帝置護烏桓校尉護羌校尉,各司馬二人;元帝置戊己校尉,亦置司馬一人,皆都護司馬之任也。)錄事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上;錄事二人,從九品上;史二人。
功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二人;史二人。倉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二人;史二人。户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三人;帳史一人。
兵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四人。法曹參軍事一人,正七品下;府三人;史四人。參軍事三人,正八品下。(單于唯有兵曹、蒼曹兩員。) [1] 

北庭都護府行政區劃

全盛時期,北庭都護府下轄金滿、輪台、蒲類三縣;瀚海、天山、伊吾三軍;以及鹽治州、鹽祿州、陰山州、大漠州、輪台州、金滿州、玄池州、哥系州、咽面州金附州、西鹽州、東鹽州、叱勒州、迦瑟州、馮洛州和孤舒州等十六個羈縻州
北庭都護府遺址為唐北庭大都護府遺址,城址平面佈局略呈長方形,南北長約1.5公里,東西約1公里。地理座標為東徑89°12′43″,北緯44°05′52″,海拔485米北庭都護府遺址位於吉木薩爾縣城以北的沖積平原上,東臨東河壩,西接西河壩。
城池佈局受唐長安城影響,分為內外兩城,城池為不規則長方形分佈,內城為全城的中心所在,位於外城中部略偏東北部,城牆周長3003米,官署多居其中。
外城規模較大,城牆周長4596米。外城之北還有低矮的羊馬城,內外城牆都有馬面敵台角樓和城門。外城北門還有甕城,城外有天然河環繞成護城河,城牆的建築方式為夯築,高約5—7米,寬約7—8米北庭都護府遺址位於吉木薩爾縣北庭鎮境內,距縣城約12公里,有公路直通。

北庭都護府歷任都護

北庭都護府北庭都護

  1. 解琬(703年1月7日至708年在任)
  2. 郭虔瓘(713年至715年在任)
  3. 湯嘉惠(715年至717年在任)
  4. 張孝嵩(717年至722年在任)
  5. 鄭乾觀(722年至727年在任)
  6. 楊楚客(727年至730年在任)
  7. 劉渙(730年至734年在任)
  8. 蓋嘉運(734年至740年在任)
  9. 王正見(741年至750年在任)
  10. 程千里(752年至754年在任)
  11. 封常清(754年至755年在任)
  12. 楊預(楊志烈,760年至763年在任)
  13. 楊休明(763年至765年)
  14. 曹令忠(765年至781年在任) [6] 

北庭都護府北庭大都護

  1. 楊何(709年至710年在任)
  2. 呂休璟(710年至712年在任)
  3. 阿史那獻(712年至715年在任)
  4. 曹令忠(781年至784年在任)
  5. 楊襲古(786年至790年在任) [6] 

北庭都護府相關文獻

1、萬方數據期刊論文安西、北庭都護府的設置看唐朝對西域的治理- 昌吉學院學報 -2008( 4 ) [2] 
2、萬方數據期刊論文北庭都護府遊記- 絲綢之路 -2010( 11 ) [3] 
3、萬方數據期刊論文北庭副都護和守陽事蹟考述- 中國邊疆史地研究 -2005( 2 ) [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