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解琬

鎖定
解琬(?-718年),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縣)人,唐朝將領。 [7] 
解琬年少時應幽素舉,拜新城尉。轉成都丞,以奏事超遷監察御史。後因喪親離職,武則天朝起復原官,令往西域安撫屬國、屬部,辭未行。歷任侍御使、安撫突騎施烏質勒、御史中丞等職。景龍元年(707年),解琬復奉使突騎施牙帳,談判碎葉歸屬,並冊立烏質勒、娑葛父子。次年,唐與突騎施開戰,遷泡州刺史。 [7] 
景龍三年(709年),兩國和好,解琬復召還,授右台御史大夫。歷任朔方道行軍大總管、朔方大總管、右武衞大將軍等職。後因年老乞求退休,優詔加金紫光祿大夫。不久,唐、蕃談判畫界,解琬復召為左散騎常侍,奉詔赴邊境,上表言吐蕃不可靠,請屯兵備之。後遷太子賓客。開元五年(717年),出為同州刺史。翌年卒,年80餘歲。 [7] 
所處時代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魏州元城(今河北大名
逝世日期
718年
主要成就
朔方軍大總管、同州刺史等
主要作品
《晦日宴高氏林亭》等
本    名
解琬

解琬人物生平

解琬安撫羌夷

乾封元年(666年),應考幽素科考中,調任新政縣尉,遷成都縣丞。奏事符合旨意,授監察御史,喪親免職。武則天念及解琬熟悉邊界事務,急令追召解琬到西部邊界安撫羌夷,而解琬乞求守滿喪制,武后稱讚並同意了他的請求。下詔命他服喪期滿後趕赴邊地。聖歷初年,遷任侍御史,安撫烏質勒及十姓部落,因功升任御史中丞,兼北庭都護、西域安撫使。解琬與郭元振友善,遭宗楚客厭惡,降任為滄州刺史。解琬為政注重大體,州人心服。 [1] 

解琬戍守邊疆

景龍年間,遷任御史大夫,兼朔方行軍大總管。前後駐守邊界累積達二十年,大都推行務農練兵之策,多有收益,番人漢人都安居樂業。景雲二年(711年),再次升任朔方軍大總管,分別派隨軍要籍官河陽丞張冠宗、肥鄉令韋景駿、普安令於處忠核定三城兵,減省守兵達十萬人。改任右武衞大將軍,兼檢校晉州刺史、濟南縣男。 [2] 

解琬防禦吐蕃

因年老乞求退休,不等朝廷答覆就離任而去,朝廷下優詔聽任他以金紫光祿大夫退休,依照品級供給他全部俸祿,並頒璽書慰問。適逢吐蕃騷擾邊境,朝廷再次徵召授任他為左散騎常侍,下詔讓他與虜人劃定邊界,因而安撫十姓降户。解琬建議説吐蕃不可能信守盟約,請求朝廷調兵十萬駐守秦渭一帶,以便防遏他們的奸謀。當年冬天,吐蕃軍隊果然入侵,被秦、渭守兵擊退。不久解琬又以年老請求退休,朝廷沒有同意,遷任太子賓客。開元五年(717年)八十多歲時任同州刺史,次年(718年)去世。 [3] 

解琬人物評價

李旦:卿器局堅正,才識高遠,公忠彰其立身,貞固足以幹事。類張騫之出使,同魏絳之和戎。職綰文武,功申方面,勤於王家,是為國老。頃者,顧斯側景,願言勇退,深惜馬援之能,未遂祁奚之請。然章疏頻上,雅懷難奪。今知脱屣歸閒,拂衣高謝,固可以激勵頹俗,儀刑庶僚。永言終始,良可嘉尚。宜善攝養,以介期頤。 [4] 
劉昫:①解琬總兵朔野,料敵如神,功遂身退,深知止足,茲亦有足多也。②琬馳令名,燕、蜀之北。 [5] 

解琬個人作品

《九月九日登慈恩寺浮圖應制》
瑞塔臨初地,金輿幸上方。空邊有清淨,覺處無馨香。雨霽微塵斂,風秋定水涼。茲辰採仙菊,薦壽慶重陽。
主第簪裾出,王畿春照華。山亭一以眺,城闕帶煙霞。橫堤列錦帳,傍浦駐香車。歡娛屬晦節,酩酊未還家。 [6]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