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百團大戰

(八路軍與日軍在華北地區的戰役)

鎖定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時期,八路軍在華北敵後發動的一次大規模進攻和反“掃蕩”的戰役,由於參戰兵力達105個團 [1-2]  ,故稱“百團大戰”。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相持階段八路軍在華北地區發動的一次規模最大、持續時間最長的戰役。 [3] 
百團大戰分為3個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為第一階段,中心任務是摧毀正太路交通。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為第二階段,主要任務是繼續破壞日軍的交通線,並摧毀日軍深入抗日根據地的主要據點。1940年10月上旬到1941年1月24日為第三階段,主要任務是反擊日軍的報復性“掃蕩”。 [4] 
據八路軍總部1940年12月10日的統計,百團大戰僅前三個半月期間,進行大小戰鬥共1824次,重擊了日偽軍的反動氣焰,有力地配合了國民黨軍正面戰場的作戰,極大地振奮了全國的抗戰信心。 [4] 
名    稱
百團大戰
發生時間
1940年8月20日 至 1941年1月24日 [91] 
地    點
冀察全境,晉綏大部分領域,熱南地區 [5] 
參戰方
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
結    果
八路軍出擊敵後交通線,給日軍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
參戰方兵力
八路軍:105個團,約20餘萬人 [92] 
日軍兵力約20萬人(一説27萬人),偽軍兵力約15萬人 [4]  [93] 
傷亡情況
日偽軍被殲滅5萬餘人 [94] 
八路軍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 [4] 
主要指揮官
彭德懷左權

百團大戰戰爭背景

百團大戰世界格局

1940年4月9日,德國出兵佔領丹麥,突然襲擊挪威,擊退英法遠征軍後,於6月10日佔領挪威全境。5月10日德軍入侵西歐,5月15日、28日,6月22日,荷蘭比利時法國先後投降。英軍退出歐洲大陸,英國本土受到入侵的嚴重威脅。歐洲戰局刺激了日本迅速壓服中國以利下一步爭奪亞洲、太平洋地區霸權的慾望。5月10日,日本陸軍省制定了《以昭和15、16年為目標的處理中國問題策略》,並在5月18日召開的陸軍省、部首腦會議上正式通過。其要點是,在1940年底以前,進一步統一與加強政略、戰略和謀略,以全力迅速迫使國民黨蔣介石政權屈服。
滇緬公路 滇緬公路
根據這一《策略》,日軍把重點放在對國民政府的政治誘降上,對當時正在香港與國民黨秘密進行的“桐工作”寄予了極大期望,為配合“桐工作”,日本進一步加強了對中國的封鎖和軍事壓力。為切斷中國西南方面的國際交通運輸線,日本趁英法在歐戰中遭受嚴重失敗,在亞洲勢力減弱之機,進一步對英法施加壓力,威脅它們封鎖中緬、中越國際交通線。6月20日,法國同意全面封鎖中越邊境,准許日本軍事人員入越監視對華禁運情況。7月12日,英國通知日本同意關閉滇緬公路,並於16日正式宣佈:自7月18日起,3個月內禁止通過緬甸向中國運送軍械、彈藥、汽油、載重卡車及鐵路材料,香港亦同時禁運。英法的綏靖政策使處於抗戰困難的中國武器進口減少約51%。 [4] 

百團大戰國內背景

百團大戰前態勢圖 百團大戰前態勢圖
1939年冬以來,日軍推行“以鐵路為柱,公路為鏈,碉堡為鎖”的“囚籠政策”。正太鐵路是日軍施行這一政策的重要支柱之一,日軍在鐵路沿線大小城鎮、車站和橋樑、隧道附近,均築有堅固據點,各以數十至數百人的兵力守備,並派裝甲火車巡邏。鐵路兩側10至15公里的要點,築有一線外圍據點 [8]  。日軍稱正太鐵路沿線是“不可接近”的地區,用它隔絕八路軍總部、第129師活動的太行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的聯繫,並以它為依託進攻抗日根據地。 [4] 
1939年底至1940年春,國民黨在華北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軍和八路軍發動大規模軍事進攻 [9]  ,使日軍“囚籠政策”得以趁機推行,給抗日根據地造成嚴重困難。 [4] 
侵華日軍在棗宜戰役中 侵華日軍在棗宜戰役中
在這種情況下,1940年春,彭德懷左權劉伯承鄧小平和到太行山八路軍總部的聶榮臻討論確定破襲正太鐵路。1940年5月1日,日軍發動了武漢會戰以來規模最大的棗宜會戰,在廣東方面發動了良口作戰,企圖對中國政府加強軍事壓力。在棗宜作戰中,日軍本無意於長期佔領宜昌,但受德軍6月14日佔領法國首都巴黎的鼓舞,改變初衷,決定佔領宜昌,以便直接威脅重慶,動搖國民政府的抗戰意志。日軍航空兵以宜昌為基地,使5月18日開始的日軍航空兵對大後方的戰略轟炸進一步升級。
日本全面加強對中國的經濟封鎖、軍事進攻和政治誘降,給抗戰增加了更大的困難,國民黨內一些人更加動搖,妥協投降危機空前嚴重 [10]  [4] 
為克服這一嚴重危機,中共中央在1940年7月7日發表的《中共中央為抗戰三週年紀念對時局宣言》中指出:日本“企圖用封鎖我國際交通線,向我正面進攻及舉行天空轟炸等加重壓力與加重困難的辦法,達到其分裂中國內部,逼迫中國投降之目的”,“現在是中國空前投降危險與空前抗戰困難的時期”,號召“全國應該加緊團結起來,克服這種危險與困難” [11]  。於是,八路軍總部決定把醖釀成熟的破襲正太路設想付諸實施,出擊敵後交通線,給敵華北方面軍以有力打擊,粉碎日本的企圖,以利全國局勢好轉。 [4] 

百團大戰戰爭經過

百團大戰戰役部署

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彭德懷副總司令親臨前線指揮作戰。 [12]
1940年7月22日,八路軍總部向晉察冀軍區、第129、第120師下達了《戰役預備命令》 ,同時上報中共中央軍委。《命令》在分析了國內外形勢的變化後規定直接參加正大線作戰的總兵力應不少於22個團,要求晉察冀軍區派出10個團 ,第129師派出8個團,第120師派出4至6個團,總部炮兵團大部、工兵一部也參戰;在其他鐵路配合作戰的兵力,由各區自行安排。 [4] 
1940年8月8日,八路軍總部下達《戰役行動命令》,確定了戰役部署及作戰地域 [13]  :晉察冀軍區以主力10個團破壞正太鐵路平定(不含)至石家莊段,重點破壞娘子關、平定段:對邊區周圍的北寧、津浦、德石、滄石、平漢等鐵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襲之,阻擊可能向正太鐵路增援之敵。 [4] 
第129師以主力8個團,附總部炮兵團1個營,破擊平定(含)至榆次段,重點破壞陽泉、張淨段;對根據地周圍的平漢、德石、同蒲、白晉鐵路及邯大、臨屯公路,應同時分派足夠部隊破襲;對平遼公路應派有力部隊積極活動。 [4] 
第120師應破襲平遙以北同蒲鐵路及汾離公路;破襲同蒲鐵路部署應以重兵置於陽曲南北 ,阻敵向正太路增援,併力求以約兩個團進至榆次南北地區,配合第129師作戰;對晉西北腹地內各個敵據點與交通線,應分派部隊積極破襲。 [4] 
總部特務團集結於下良、西營地區待命。戰役統一由八路軍總部指揮,戰役發起時間為8月20日。 [4] 
百家堖--“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所舊址。 百家堖--“百團大戰”彭德懷指揮所舊址。
上述三大集團根據總部命令,重點對正大路和同蒲路北段沿線的敵情、地形、工事和居民等情況進行了偵察和調查,在此基礎上,確定了本集團的作戰部署,並秘密調集部隊,組織參戰部隊進行短期的攻堅和破路訓練,準備物資器材,進行戰前動員。地方政府大力組織動員羣眾,準備各項支前工作。 [4] 
晉察冀軍區於7月27日發出作戰命令,作出初步部署,並令軍區副參謀長唐延傑率偵察人員前往正太路附近偵察。8月15日下午,軍區在吊兒村召開主攻方面(正太路東段)作戰會議,確定抽調8個步兵團、1個騎兵團又兩個騎兵營、3個炮兵連、1個工兵連和5個遊擊支隊,組成3支主力縱隊(即右縱隊、中央縱隊、左縱隊)、1支鉗制部隊和總預備隊,擔任正太鐵路作戰任務。同時,對平漢鐵路高碑店至石家莊(不含)段、北寧鐵路平津段、津浦鐵路泊頭鎮至唐官屯段也作了破襲部署,要求必須切斷上述日軍交通線,保證主攻方面作戰的順利進行。此外,還部署第2、第5、第8軍分區部隊,分別在同蒲鐵路北段、雁北地區及津浦鐵路沿線進行鉗制活動。 [4] 
第129師於7月22日下達了準備進行正太戰役的指示,指定8個團參戰,要求參戰部隊作好準備。8月18日,在和順縣石枴鎮師前進指揮所召集作戰會議,傳達了本師《關於正大戰役的作戰命令》 [14]  [4] 
百團大戰作戰圖 百團大戰作戰圖
第120師決定抽調20個團,重點破擊太原以北同蒲鐵路和忻靜、汾離公路,配合正太線作戰 [15]  [4] 
初期直接參加正太鐵路破擊作戰總兵力約20個團,配合作戰的兵力遠遠超出此數。正太鐵路是華北日軍的重要交通命脈。破襲正太鐵路,日軍必然由平漢、同蒲路東西兩面反撲。為了阻敵增援,鉗制華北日軍兵力的機動,相機展開廣泛的破襲,收復敵佔據點,於是形成了八路軍百餘團參加正太戰役或配合正太戰役的局面。 [4] 
1940年下半年,日軍華北方面軍約有27萬人,華北偽軍約14萬人(含蘇北)。駐正太鐵路沿線及其附近地區的有獨立混成第4旅(駐娘子關及其以西,司令部駐陽泉)、第8旅(娘子關以東,司令部駐石家莊)、第9旅(太原附近地區)。百團大戰之前,日本中國派遣軍於7月20日從華北抽調了6個步兵營和1個山炮營到武漢,增強第11集團軍對該地區的守備,其中有獨立混成第4、第9旅的部隊。加之獨立混成第8旅主力在冀中“掃蕩”,因此正太鐵路沿線日軍兵力相對減少。 [4] 

百團大戰戰役經過

百團大戰經歷了兩個主動進攻階段和一個反“掃蕩”階段。 [4] 
1.第一階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0年9月10日)
破擊娘子關之鐵路 破擊娘子關之鐵路 [12]
第一階段為時20天,中心任務是破壞日軍交通,重點摧毀正太路。前10天,晉察冀軍區、第129師主要是破擊正太路;後10天,日軍反撲,八路軍撤出正太路,晉察冀軍區轉而出擊正太路以北盂縣地區,第129師打擊前出“掃蕩”的日軍,第120師在晉西北配合作戰。 [4] 
1940年8月20日,八路軍冒雨通過山谷河流,避開日軍外圍據點,直接運動到正太路兩側,當晚向正太路全線突然發起攻擊,奇襲成功。 [4] 
晉察冀軍區右縱隊(轄第5、第19團)負責破擊正太鐵路娘子關至亂柳段 [16]  。20日20時,晉察冀軍區右縱隊主攻部隊第5團一部首先潛入娘子關村,殲滅村內偽軍,黎明攻克娘子關,隨後主力部隊掩護工兵,大量破壞敵工事,並將關東鐵路橋炸燬,隨後主動撤離娘子關。 [4] 
八路軍郭天民、劉道生部隊佔領娘子關。(沙飛攝) 八路軍郭天民、劉道生部隊佔領娘子關。(沙飛攝)
1940年8月20日晚,第5團第1營第1連襲入磨河灘,遭到日軍反擊,21日拂曉撤出車站。當晚第1連渡過棉河,攻入車站。敵退入營房抵抗。磨河灘日軍有近1000人憑堅固守,值天降大雨,棉河水漲,不能徒涉,第1連遂搶佔車站西面村莊固守。22日下午,日軍400多人開始反擊,第5團主力在棉河北岸向敵實施火力襲擊。第1連在殲敵50餘人後,撤出戰鬥。 [17]  第19團曾攻入巨城和移穰車站。 [4] 
1940年8月23日,第5團再次攻佔娘子關,並炸燬娘子關以東石橋,破壞了程家隴底、磨河灘之間的鐵路。當晚第19團再次攻入移穰車站,炸燬水塔、鐵路。 [4] 
進攻井陘礦煤礦(沙飛攝)
進攻井陘礦煤礦(沙飛攝)(18張)
1940年8月24至27日,右縱隊炸燬了巖會附近的幾座座石橋及木橋。在右縱隊大力破襲下,從25日起,正太路娘子關至亂柳段日軍交通完全斷絕,日軍各據點各自為戰。晉察冀軍區中央縱隊(轄第2、第3、第16團),負責破襲正太路娘子關至微水段和井陘煤礦 [18]  [4] 
1940年8月20日夜,第3團對井陘煤礦的崗頭老礦和東王舍新礦同時發起攻擊。第1營在礦工幫助下迅速攻入新礦,殲敵警備隊一部,殘敵躲入碉堡死守。第2天下午,全殲守敵 [19]  。隨後將礦區重要建築全部炸燬,搬走大部物資,使其半年以上不能恢復生產。第3團奪取了賈莊 [20]  、南正日軍據點,破壞了南正至微水間鐵路。第2團攻佔乏驢嶺鐵橋東端堡壘,掩護工兵將鐵橋炸燬一段,並一度佔領蔡莊日軍據點。第16團第2營於20日夜攻入北峪,將守敵大部殲滅,21日掩護工兵破壞北峪石橋;其他各部攻佔地都,並將南峪守敵大部殲滅。24日,中央縱隊偵知井陘縣城已有日軍1000餘人,南峪、地都也有大批日軍增援,乃決定以一部監視和襲擾鐵路沿線之敵,主力集結於機動位置待機。 [4] 
左縱隊(轄冀中警備旅第2團、軍區特務團、平井獲支隊)負責破襲微水至石家莊段。20日夜,平井獲支隊襲擊巖峯,爆破鐵路;特務團掩護羣眾破壞巖峯至威州電線、公路。22日夜,特務團攻擊上安車站。 [4] 
1940年8月23日夜,警備旅第2團攻入頭泉車站,奪下堡壘2個,隨後撤出鐵路沿線。25日至27日,連續出擊,破擊平山、獲鹿、微水、巖峯間公路。 [4] 
第129師負責破襲正太路西段。該段有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司令部駐地、煤礦基地陽泉,並有榆次方面獨立混成第9旅的策應。第129師左翼破擊隊轄第386旅第16團、決死第1縱隊第38、第25團等部,負責破襲正太路壽陽、榆次段。 [4] 
1940年8月20日20時總攻發起後,第16團5個連進攻蘆家莊車站,連克碉堡4座。第16團向榆次遊擊的2個連配合工兵炸燬蘆家莊至段廷之間的所有橋樑。第38團突然襲擊攻佔上湖、和尚足2個車站。第25團攻克馬首車站,日軍逃向壽陽。 [21]  第129師右翼破擊隊由新編第10旅第28、第30團等部組成,任務是破擊正太路陽泉至壽陽段。 [4] 
1940年8月20日晚總攻發起後,第28團兵分三路,攻擊狼峪、張淨、芹泉車站;第30團向桑掌、燕子溝進攻。當晚攻佔桑掌,並將該處大橋破壞。21日佔領燕子溝,炸燬2兩座鐵橋。到23日,又攻克狼峪、芹泉等據點。在此期間,右翼隊還攻克了坡頭、辛莊、賽魚、鐵爐溝、小莊、張莊等車站和據點。 [4] 
第129師總預備隊第772團於8月22日、25日2次強襲平定西南冶西之敵,終於將敵大部殲滅,佔領冶西。落摩寺日軍被第769團圍困10天,到8月31日全部就殲。 [4] 
至此,正太鐵路西段除壽陽等少數據點外,均為第129師所控制。由於部隊攻擊猛烈,正大路西段日軍數日內聯絡中斷,各據點日軍在被攻擊圍困之中,迅速被殲。第129師動員組織民眾,採用搬拆、爆破、火燒、水淹等方法,破壞鐵路、車站及其附屬設施。為掩護師破襲作戰,戰役開始時,第129師即以總預備隊的第14團佔領獅腦山。敵獨立混成第4旅力從8月21日上午起,集中陽泉日軍,並武裝日本僑民,連日出犯獅腦山。敵兵力由200餘人增至600餘人,在約20架次飛機轟炸掃射和施放毒劑的支援下,連續進行反撲。第129師總預備隊戰至25日,先後打退敵多次進攻。 [4] 
1940年8月26日,日軍進一步增兵,繼續向獅腦山反撲。第14團在堅守6晝夜、殲敵400餘人後,主動撤出獅腦山主峯,繼續以小分隊鉗制日軍,主力轉移執行新的破路任務。 [4]  [95-96] 
八路軍和游擊隊配合破襲日軍的交通運輸線 八路軍和游擊隊配合破襲日軍的交通運輸線
在正太線破襲戰取得重大勝利,第一步戰役目標基本實現,該線日軍增強力量,頻繁向破襲部隊反撲,山西南部日軍第36、第37、第41師也準備北援正太路的情況下,八路軍總部於26日下達了第二步行動方案 [22]  ,為給第二步行動創造有利條件,八路軍總部於27日、29日一再強調繼續破路和集中優勢兵力殲滅出犯或增援的1個營以下的日軍部隊。根據指示,晉察冀軍區27日命今右縱隊繼續破路1、2天。第129師除以部分兵力監視各據點日軍外,主力每日輪班破路。在第129師連續破襲下,正太路西段除壽陽、陽泉等少數城鎮外,基本被破壞,交通斷絕。 [4] 
1940年9月2日,八路軍總部命令:從3日起結束正太戰役;各集團按8月26日命令的第二步行動方針轉移兵力,乘正太路遭破壞後,敵不能轉移兵力的有利時機,完成第二步計劃的任務。晉察冀軍區按照總部26日命令,組織進行盂北戰役。第129師由於日軍主力反擊,轉入打擊出犯日軍的作戰,對進擊和遼公路,收復和、遼兩城的任務,留待下階段完成。 [4] 
八路軍戰士破路割電線 八路軍戰士破路割電線
1940年9月2日起,晉察冀軍區部署新的戰役行動,以第2、第5、第16、第19團參加主要方向作戰,立即向盂縣和壽陽以北出動,收復該地區內的敵據點 [23]  [4] 
由於正太線的破襲戰,使盂縣以北日軍主力南調增援,守備兵力減弱,各據點已感到恐慌,晉察冀軍區部隊展開鋭猛攻勢後,不少據點守軍開始動搖,9月5日下午,下社日軍在上社日軍接應下,退到上社,與上社日軍一同連夜向盂縣方向逃跑。9月5日晚,第19團趕到上社附近後,即與第2軍分區特務營向逃敵展開追擊。此時,第19團進至神泉、普田地區的第1營截斷了日軍退向盂縣的道路。6日9時,將該敵包圍於興道村。經5小時激戰,殲其大部,殘敵80餘東逃羅裏掌山,復陷於第19、第5、第16團包圍之中。9日夜,日軍大半被殲,40餘人趁濃霧突圍,逃進盂縣城。第2團第3營於7日佔領西煙村,8日夜衝入日軍據守的土寨,日軍大肆放毒,突擊部隊全部中毒後退出,雙方各傷亡20餘人。9日、10日繼續圍困。11日,西煙日軍在盂縣日軍200餘人接應下,逃回盂縣。 [4] 
八路軍破襲正太線鐵路 八路軍破襲正太線鐵路
9月4日,日軍抽調2000餘人增援盂縣地區,開始反撲。9月10日,晉察冀軍區命令第19、第5團留盂縣以東以北地區待命,準備配合第129、第120師行動;其餘各團向根據地東部、東北部轉移,準備執行新任務。 [4] 
八路軍爆破正太路桑掌大鐵橋 八路軍爆破正太路桑掌大鐵橋
為了鉗制正太線方面八路軍的破襲作戰,日軍糾集獨立混成第4旅4個步兵營(配屬第36師以1個步兵營為基幹的支隊)、獨立混成第9旅3個步兵營(配屬第36、第41師均以1個步兵營為基幹的支隊各1個)等部,向第129師實施反擊。8月30日,獨立混成第9旅自太谷榆社之間地區,9月1日,獨立混成第4旅自平定、和順、遼縣,榆社一帶相互策應推進,以松塔、安豐、馬坊地區為中心合擊第129師。在日軍主力轉取反攻的形勢下,第129師各路破擊隊即由破擊作戰轉入打擊出犯日軍的作戰。左翼隊連日在高坪、道坪、紅凹、中蘭、卷峪溝地區予敵打擊。特別是卷峪溝約15個小時的阻擊戰,斃傷敵200餘人,掩護師指揮機關、後勤部門及右翼隊的轉移,戰鬥後左翼隊亦安全轉移到外線。 [4] 
八路軍炸燬鐵路橋 八路軍炸燬鐵路橋
1940年9月6日,左翼隊、第772團將太谷出犯之日軍500多人包圍於榆社西北的雙峯地區,激戰一晝夜,殲敵400餘。第385旅於6日於張建設伏,重創向遼縣撤退的日軍。右翼隊於9月3日離開正太線向根據地轉移,曾在平定以西打擊陽泉出擾日軍,消滅日軍100餘人。隨後,部隊即行分散,展開游擊戰。至9月15日,第129師粉碎了日軍萬餘兵力的連續反擊。 [4] 
第120師為配合正太路破襲戰,從8月20日20時開始,對同蒲鐵路和晉西北主要公路展開大規模的破擊,攻取敵鐵路公路線上的據點。 [4] 
康家會是忻靜公路上日軍最大的據點,駐有日偽軍50餘人,其東北石神有敵30人,西南利潤有敵10餘人,靜樂有敵100餘人。第358旅以第4團1個營進攻康家會,2個營在康家會以東的炭窯溝、青龍莊間設伏準備殲滅石神增援之敵;以第716團在康家會以西的硯灣設伏,準備殲滅利潤、靜樂增援之敵。8月21日零時30分,第4團第2營向康家會發起攻擊,拂曉時將守敵全殲。由靜樂乘2輛汽車增援的日軍40人被第716團殲滅,由石神增援之敵也大部被殲。 [4] 
正太路東段大破襲(沙飛攝)
正太路東段大破襲(沙飛攝)(2張)
為擴張戰果,第358旅以第4、第716團各一部強襲豐潤,其餘部隊負責打援,8月25日晨將豐潤山上碉堡攻佔。正組織火力準備攻擊蝟集山下大廟內的日軍時,敵增援部隊趕到,攻擊部隊遂撤出戰鬥。 [4] 
第120師獨1旅於8月23日開始行動,第715團曾先後2次襲擊寨子村,同時襲擊嵐縣。第2團破壞峪口至圪洞公路數里,又在班家莊以西山地伏擊日軍,並連襲石門鄢、寺圪塔敵據點。8月31日凌晨,獨2旅第714團猛襲寧武、朔縣間陽方口,燒燬了車站,切斷了同蒲鐵路,戰鬥斃傷敵120餘人,俘日軍2人、偽軍32人。暫1師一度襲入五寨;決死第2、第4縱隊切斷了汾離公路,並一度襲入汾陽以西的王家池;第359旅第717團多次擊退柳林出擾之敵。 [4] 
第120師在晉西北先後作戰180多次,殲日偽軍800餘人,攻克康家會、陽方口、平社、龍泉等敵車站和據點,一度切斷了同蒲鐵路北段以及忻靜、太汾、汾離公路敵軍交通線,鉗制了日軍大量兵力,使其難以增援正太路,有力地支援了第129師、晉察冀軍區方面的作戰。百團大戰第一階段大體上在9月10日結束。 [4] 
2.第二階段(1940年9月22日至1940年10月上旬)
中共中央1940年9月10日指示:“根據中央七七宣言與七七決定,我八路軍新四軍全部力量,在目前加強團結時期,應集中其主要注意力於打擊日軍,應仿照華北百團戰役先例,在山東及華中組織一次至幾次有計劃的大規模的對敵進攻行動,在華北則應擴大百團戰役行動到那些尚未遭受打擊的日軍方面去,用以縮小敵佔區,擴大根據地,打通封鎖線,提高戰鬥力”,“擊敵和友是目前軍事行動的總方針。 [24]  [4] 
1940年9月16日,總部下達了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作戰命令,指示第二階段作戰目的是擴大戰果;作戰基本方針是繼續破壞日軍交通,摧毀深入根據地的某些據點 [25]  [4]  [26]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晉察冀軍區主要進行了淶靈戰役,第129師主要進行了榆遼戰役,第120師主要破擊了同蒲路。 [4] 
  • 淶靈戰役
主詞條:淶靈戰役
八路軍的重機槍戰鬥陣地 八路軍的重機槍戰鬥陣地
日軍駐蒙軍佔領的淶源、靈丘地區,深入晉察冀邊區西北部。駐淶源、靈丘及其附近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2旅、第26師各一部,共1500餘人,另有偽軍1000餘人。日軍受到第一階段打擊後,各據點紛紛增加兵力(其中淶源城已增到500人左右),增修加固工事,儲備糧彈。 [4] 
晉察冀軍區決定調集部隊,組織淶靈戰役 [27]  [4] 
1940年9月22日22時,淶靈戰役開始,右翼隊向淶源縣城及其周圍據點發起猛烈攻擊。經一夜激戰,奪佔東、西、南關,日軍退入城內。 [4]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淶靈戰役三甲村戰鬥後,被俘的日偽軍及家屬。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淶靈戰役三甲村戰鬥後,被俘的日偽軍及家屬。(4張)
1940年9月23日當夜,第2團在第1團1個營及炮兵配合下,猛攻淶源城東10公里處淶(源)易(縣)公路上的敵重要據點三甲村,殲敵大部,將其佔領。同時,第3團向淶源城東北東團堡發起猛攻,至24日夜,攻克該村周圍全部堡壘,將殘敵壓迫於村中數間房屋死守。25日,敵將據點庫存武器、物資、糧食全部燒燬,準備突圍。攻擊部隊再度向敵猛攻,殘敵突圍無望,投火自焚 [28-29]  [4] 
1940年9月26日,右翼隊其他部隊和平西軍分區第9團也連克桃花堡、白樂堡、吉家莊、辛莊、北口、下北頭、白石口、中莊、王喜洞、劉家嘴、張家峪、北石佛、金家井等13個據點。戰役發起的第2天,日軍開始由張家口等地南援,由於破路不徹底,日軍推進迅速。 [4] 
1940年9月28日中午,日偽軍3000餘人搭乘汽車,在坦克20輛、飛機4架的掩護下,進抵淶源城。在這種情況下,右翼隊已難開展有利的攻勢,晉察冀軍區乃決心轉移攻勢於靈丘地區,第一步掃除靈丘、渾源間敵據點,第二步奪取大營東南至神堂堡一線及大營、沙河以北山地內敵據點。10月2日,晉察冀軍區命令右翼隊主力集結淶源以東及東南地區整理,一部監視鉗制淶源之敵,另以第1、第2團歸左翼隊指揮,加入左翼隊作戰。 [4] 
1940年10月8日夜,第1團第1營乘南坡頭日軍一部出動襲擊第2團之機,向南坡頭髮起進攻,一舉襲入敵陣,殲敵大部,殘敵逃竄。同時,第6團第1營攻克搶風嶺,青磁窯日軍望風而逃,9日夜,第6團第3營攻擊了金峯店。此外,向靈丘、廣靈間出擊的第26團8日夜曾一度攻入黃台寺。 [4] 
1940年10月9日,晉察冀軍區發覺第1軍分區《抗敵報》第35期9月22日社論無意中將百團大戰第二階段企圖泄露。這時,靈丘方面,渾源、廣靈日軍1300餘人南援,開始反撲。淶源、易縣保定望都、定縣、完縣唐縣曲陽五台等地,日軍正集結兵力,準備糧彈 [30]  。淶靈戰役持續18天,共斃傷日偽軍1000餘人,俘日軍49人、偽軍237人,八路軍傷亡1419人。 [4] 
八路軍騎兵跨過正太路出擊。(沙飛攝) 八路軍騎兵跨過正太路出擊。(沙飛攝)
為策應淶靈戰役,冀中軍區在破襲滄石、德石、北寧、津浦鐵路的同時,於10月1日至20日進行了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百團大戰發起後,冀中日軍一部西援,大部被束縛在重要交通線上,冀中內地守備較弱。 [4] 
冀中軍區決定以第18、第23、第30團等部計10個營,共8500餘人,編為左翼隊、中央隊 、右翼隊進入這個地區作戰。計劃首先以兩翼部隊鉗制日軍,吸引日軍於任河大肅中心區以外,爾後以中央隊突入中心區,打開局面。 [4] 
1940年10月1日戰役開始。左翼隊(第18團)進入瀦龍河以東,河間任丘以西地區,2日至6日,連續攻克連家莊、東固賢、良村。7日夜,玉皇廟、豐樂堡、劉善寺各據點日軍望風逃竄。右翼隊(第30團)4個營進入大城以東、子牙河以東地區活動,至7日,連克李民居、鄧莊子、石疙疽、西劉莊、臧莊子、陳村等據點,並大舉破路挖溝。中央隊(第23團)2個營北渡滹沱河,10月1日,伏擊由商家林出動搶糧的日軍100餘人,殲敵90餘人,繳獲全部武器。9日,在白馬堂伏擊由留各莊到裏坦之敵,全殲日偽20人。 [4] 
1940年10月15至20日,進行以子牙河東西兩岸為重點的第二期作戰,在任河大肅中心區,只留小部隊堅持。中央隊19日夜攻克半截河據點,破壞其附近的古洋河上的橋樑。右翼隊面臨敵情嚴重,無力採取大的行動。左翼隊16日夜克大麴堤、任丘石門橋,18日又克王盤敵據點。 [4] 
任河大肅戰役,斃傷日軍805人、偽軍322人、俘日軍3人、偽軍326人,攻克據點29個,冀中軍區部隊傷亡573人。此役鉗制了日軍的兵力,有力地配合了淶靈戰役 [4] 
  • 榆遼戰役
主詞條:榆遼戰役
1940年9月24日,三八六旅突破榆社城垣。 1940年9月24日,三八六旅突破榆社城垣。 [12]
陽泉經平定、和順、遼縣到榆社的公路,是日軍突入太行根據地最深的一條公路。日軍企圖將該路向西南延伸,經武鄉與白晉鐵路相連,以達到分割大行區,靈活調動正太、白晉兩線兵力的目的。其中榆遼段長45公里,沿線有榆社、沿壁、王景、管頭、鋪上、小嶺底、石匣、遼縣等8個據點,由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第13營守備。 [4] 
1940年9月22日,八路軍第129師下達榆遼戰役基本命令 [31]  ,決定以突然襲擊手段消滅榆社至小嶺底之敵,收復據點摧毀公路,並乘勢向遼縣進展,相機收復遼縣。 [4] 
八路軍攻克淶源東田堡 八路軍攻克淶源東田堡
1940年9月23日夜,攻堅作戰開始。24日,左翼隊攻克沿壁、王景,右翼隊攻克鋪上、小嶺底。至25日,榆社具城也被攻克,小嶺底至榆社一線只剩管頭據點之敵仍在頑抗。同時,平遼支隊積極活動,攻佔遼縣以北寒王鎮;沁北支隊積極破路,頻繁出擊,使武鄉、白晉路日軍受到鉗制。26日,第129師令右翼隊以一部繼續圍攻管頭之敵,主力和左翼隊東移,乘勝收復遼縣並消滅可能援遼之敵。27日拂曉,右翼隊進攻遼縣以西石匣,當夜將其佔領。左翼隊28日進抵馬廄附近,準備當晚進攻遼縣。這時,和順、武鄉日軍分別向遼縣、管頭增援。八路軍總部命令停止進攻遼縣,以一部鉗制和順南下之敵,主力轉移至紅崖頭、關帝堖地區,準備殲滅武鄉東援之敵。第129師遵令轉移兵力,同時猛攻管頭,在29日24時將其攻克。 [4]  [32] 
1940年30日9時左右,左翼隊趕到紅崖頭以南山地,右翼隊尚未到達預伏地區。武鄉日軍600餘人正越過預伏地區,其先頭與右翼隊遭遇。左翼隊迅速向日軍的後尾、側翼同時展開攻擊,日軍在飛機8架掩護下,佔領高地頑抗。戰鬥持續了兩天一夜,雙方傷亡慘重。 [4] 
1940年10月1日黃昏,遼縣西援日軍500餘人突破右翼隊阻擊,逼近左翼隊指揮所附近,左翼隊奉命撤出戰鬥。同日,八路軍總部鑑於遼縣、武鄉日軍會合,陽泉南援日軍1000餘人已抵遼縣以北的寒王鎮,第129師相當疲勞,傷亡較大,判斷增援遼、榆地區的日軍可能趁勢“掃蕩”太北地區,乃決定結束榆遼戰役。 [4] 
  • 破擊同蒲鐵路
1940年9月12日,第120師下達了同蒲鐵路北段行動計劃,決心從9月20日開始破擊同蒲鐵路寧武、忻縣段(重點在寧武、大牛店之間) [33]  [4] 
1940年9月14日,第358旅從根據地婁煩以西地區出發,北越靜樂、嵐縣公路,16日到達馬家溝集結。該旅以第3支隊(轄第7、第8團、特務營)襲擊頭馬營。 [4] 
1940年9月18日24時,第3支隊以特務營向頭馬營發起攻擊,以第7、第8團打援。戰鬥至翌日晨,寧化堡日軍40餘人增援頭馬營,行至山寨村被打援部隊包圍殲滅。20日,羊圈嶺日軍約200餘人前出至裏鄢村企圖反撲。該旅第716團於當日14時向裏鄢村之敵發起攻擊,次日拂曉,該敵惟恐被殲,逃回羊圈嶺。 [4] 
獨1旅於9月16日夜東渡汾河。18日得悉,羊圈嶺日軍400餘人襲擊雁北支隊撲空後返回上莊,乃決心圍殲該敵。遂於18日13時向該敵發起攻擊,激戰至19日凌晨,旅主力撤出戰鬥執行破擊任務,殘敵向羊圈嶺退去。這次戰鬥,獨1旅傷亡105人,斃傷日軍約200人。各部隊擊破阻擾之敵後,即投入對同蒲鐵路的破擊作戰。 [4] 
1940年9月22日晚,第358旅第4團(附師屬工兵連)、師特務團前出到段家嶺、軒崗間破壞同蒲鐵路數段。與此同時,第2團襲擊奇村,第715團襲擊忻口、樓板寨。23晚,第2團破壞忻口以南鐵路,第715團破壞忻口以北鐵路。25日夜,第715團再次破壞了大牛店、軒崗段鐵路。獨2旅也於朔縣、寧武間破壞鐵路數段。第120師經過6天的破擊作戰,使同蒲鐵路交通再次中斷。 [4] 
3.第三階段(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
日軍在華北的廣大地區連續遭到八路軍兩次大規模攻勢的打擊,為防止局勢繼續惡化,儘快穩住佔領區,遂調集重兵,從10月6日起,先後對華北各抗日根據地進行報復“掃蕩”,企圖趁八路軍連續作戰來不及休整之機,打擊八路軍主力 ,毀滅抗日根據地。 [4] 
在榆遼戰役結束的10月1日,八路軍總部在給各大區的指示中,就指出增援遼、榆之敵可能順勢“掃蕩”太北地區,各部應有相應的準備。 [4] 
1940年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下達了反“掃蕩”作戰計劃 [34]  ,據此各地區軍民展開了反“掃蕩”作戰。 [4] 
  • 晉東南反“掃蕩”
1940年,獅腦山大戰中八路軍的機槍陣地 1940年,獅腦山大戰中八路軍的機槍陣地
日軍第1集團軍為打擊第129師主力,毀滅抗日根據地,從10月6日至12月5日,先後“掃蕩”晉東南的太行、太嶽區。第129師來不及休整補充,即投入反“掃蕩”作戰。太行地區10月6日,冀西武安敵800餘人,開始“掃蕩”陽邑一帶。11日,日軍獨立混成第4旅一部從遼縣、武鄉出發,第36師一部從潞城襄垣出發,共3000餘人,南北策應,“掃蕩”榆、遼、武之間的濁漳河兩岸地區,合圍“清剿”榆遼公路以南,14日自洪水、蟠龍、西營一線東犯東田、左會地區。八路軍第385、第386旅,決死第1縱隊等部,在內線節節阻擊進犯之敵,新10旅在外線作戰。15日上午新10旅2個團在和遼公路弓家溝伏擊敵汽車運輸隊,毀敵汽車40多輛,殲滅押車日軍100餘人。17日,“掃蕩”之敵分途退去。 [4] 
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右二)等在關家堖戰場 八路軍野戰政治部主任羅瑞卿(右二)等在關家堖戰場
1940年10月20日,日軍第36師及獨立混成第4旅等部近萬人,分由武安、遼縣、武鄉、潞城等地出發,“掃蕩”清漳河東西地區,重點指向中共中央北方局、八路軍總部機關及第129師師直、晉冀豫邊區黨政機關所在地的麻田、左會間地區及涉縣、偏城一帶。日軍進入合擊地區後,連續數日實行“清剿”和燒殺。26日,日軍開始回撤,回撤的路上實行分區“掃蕩”。根據地受到嚴重破壞和摧殘 [35]  [4] 
1940年10月29日,“掃蕩”黃煙洞之敵第36師一部500餘人,輜重民夫400餘人,經左會進到蟠龍以東的關家堖,準備返回武鄉。當日13時,八路軍總部令第129師集中主力殲滅該敵。當日夜,第129師以第385、第386旅主力,新10旅及決死第1縱隊各一部,將該敵包圍於關家堖,擬於次日4時發起總攻。被圍之敵除緊急構築工事外,趁夜暗襲佔了關家堖西南的鳳坑頂高地,以兩處制高點,互為犄角,固守頑抗。第129師按原定計劃向關家堖之敵發起進攻,並分兵一部奪取鳳堖頂。第129師部隊迅速突破敵防禦,將其壓縮於狹小地區,展開白刃搏鬥,激戰持續到31日拂曉,敵大部彼殲,僅剩60多人死守陣地。下午,黃煙洞方面之敵1500餘人,在飛機10餘架支援下馳援。第129師撤出戰鬥。殘敵在援敵接應下,遺屍280餘具,向洪水逃去。至此,日軍大部已由根據地中心區撤走。 [4]  [36-37] 
1940年11月初,太行南部黎城日軍北犯南、北委泉,繼向西井進犯,襄垣日軍經西營向蟠龍進犯 ,企圖台擊東田及八路軍總部所在地磚壁一帶。第386旅奉命急赴蟠龍以東的大陌村南北一線阻擊進犯之敵,掩護八路軍總部轉移。 [4] 
1940年11月3日9時,部隊剛在大陌村一帶部署就緒,即與來敵展開激戰。日軍連續發動進攻,並奪佔大陌村部分陣地。第386旅頑強扼守,一直堅持到4日凌晨4時,在八路軍總部順利轉移後,才撤出戰鬥。日軍合擊企圖未逞,於5日向白晉線退去。 [4] 
太行區北部,和順敵2500餘人經寒王鎮、長城鎮於11月3日到榆社,加強了榆、遼、武地區日軍力量。此後,對榆遼公路以南講堂、嶺上、宋家莊、郭郊、大有一帶進行了反覆“掃蕩”。在根據地軍民的襲擾打擊下,至 13 日,日軍先後退回據點。太行區歷時40天的反“掃蕩”結束。 [4] 
太嶽地區從11月17日開始,日軍以第37師一部從沁縣、南關鎮出發,以獨立混成第16旅一部從平遙、介休霍縣出發,以第41師1個營從洪洞出發,共7000餘人,分路合擊沁源及其以北的郭道鎮地區。為避敵鋒芒,太嶽軍區將領導機關與主力部隊組成沁東、沁西2個支隊,轉移於日軍合擊圈外的沁河兩岸地區,打擊日軍分散活動的部隊。日軍在地方武裝襲擾下,於23日進抵合擊地區後,即實行分散“清剿”。沁源縣受摧殘最嚴重,被害羣眾達5000餘人,佔全縣人口1/10,牲畜被殺近萬頭,被搶走7000餘頭,房屋被毀3~4萬間。 [4] 
大嶽軍區部隊抓住日軍四出“清剿”,兵力分散的機會,積極打擊日軍。23日,沁西支隊第42團在官灘殲滅日軍100餘人。27日,第42、第59團各一部又在胡漢坪、馬背一帶斃傷日軍160餘人。沁東支隊第17、第57團,先後在光凹、陳家溝、龍佛寺 、吾元鎮、南衞村、南里等處予敵嚴重打擊,其中第17團龍佛寺戰鬥,即殲日軍100餘人。第212旅在交口地區也予敵以重創。日軍被迫於12月5日分路撤出太嶽區。 [4] 
  • 晉察冀邊區反“掃蕩”
晉察冀邊區的反“掃蕩”作戰,從日軍首先進攻的平西地區開始,逐次展開。平西反“掃蕩”平西抗日根據地直接威脅着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駐地和華北偽政權中心北平,以及華北的主要交通線平漢、平綏線,是日軍對晉察冀邊首先“掃蕩”的目標。 [4] 
1940年10月13日,日偽軍1萬餘人分10路向平西根據地中心地區-三坡合擊。日軍採取穩紮穩打,依靠據點逐步推進的戰術,每日前進5~10公里。 [4] 
北嶽區冬季反“掃蕩”戰役
北嶽區冬季反“掃蕩”戰役(2張)
平西軍分區以主力的適時機動和廣泛的游擊戰對付敵之“掃蕩” [38]  。經過一週餘的作戰,不斷給敵襲擾打擊,使其相當疲勞。日軍各路雖深入根據地,但並未摸清軍分區主力部隊的動向。至11月21日,在敵包圍圈進一步縮小時,平西軍分區主力由三坡地區跳出合圍圈,向西南轉移,在蓬頭與敵進行遭遇戰後,轉移到板城以東野孤、大台之線。 [4] 
日軍進到三坡地區後,大肆燒殺,大量糧食被搶走。從23日起,日軍開始分途撤退。到10月底,主力退出平西,但仍留2000人以上兵力在平西抗日根據地內修築據點、公路,僅在昌平、宛平地區就增加據點14處,控制了東齋堂、杜家莊等村莊。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退縮、減小現象。 [4] 
1940年10月19日,八路軍總部指示:進攻平西、太行區之敵均可能轉而進攻北嶽區,晉察冀邊區應立即準備粉碎敵之“掃蕩”的作戰,黨政軍民應切實配合,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主力應集結適當位置,準備堅決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井指示第129、第120師積極配合作戰。 [4] 
1940年11月9日,日軍第110師等部及偽軍共1.4萬餘人,首先重點“掃蕩”第1軍分區所屬地區。易縣、大龍華、王安鎮、淶源、插箭嶺之線日偽軍由北向南,保定、滿城日偽軍由東向西,相互策應,企圖壓迫軍分區部隊於狹小地區,進行決戰。 [4] 
1940年11月10日,晉察冀軍區下達反“掃蕩”的作戰方針和部署 [39]  。12日,針對日軍大肆燒殺與破壞的行動,又指示:主力在不妨礙機動原則下仍可分散一部(不超過1/3的兵力)堅決打擊敵之燒殺企圖。 [4]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繳獲的武器。 黃土嶺戰鬥中八路軍繳獲的武器。 [40]
1940年11月9日,由淶源、易縣、保定出動之敵6000餘人,連續合擊管頭、銀坊、黃土嶺和神北等地。12日,敵合擊撲空,即在當地燒殺後分路撤退。此時第1軍分區集結第1、第25團,乘機進行截擊。敵一路800餘人,14日由吳家莊向苑崗撤退中遭到截擊,死傷一部,該敵在飛機掩護下突出重圍,向管頭退去,途中再遭第20團截擊,傷亡甚大,逃回滿城。 [4] 
1940年11月13日,完縣、唐縣等地日偽軍出動2700餘人,向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進犯。11月14 日,定襄、東冶、五台日偽軍約2600人分兩路向阜平及其西南地區迫進。日軍東西兩線策應,合擊阜平以北的台峪。晉察冀軍區司令部及第3、第5軍分區指揮機關和第2、第3、第6團等部隊在敵合圍圈即將形成之前轉移外線。16日,日軍合擊台峪、張家峪地區。未能轉移出去的遊擊軍艱苦奮戰,司令員王溥、政治部副主任郝玉明犧牲,部隊傷亡100餘人。 [4] 
1940年11月18日,合擊台峪之敵從王快進佔旱平城。21日,由大營經神堂堡、吳王口之敵,和由五台經台懷、石咀、龍泉關、下關之敵,也會合於阜平城。日軍佔阜平後,由阜平中心區向外,由周圍各據點向內,對第3軍分區所屬地區連續合擊,反覆“掃蕩”,殘酷燒殺破壞 [41]  [4] 
攻克阜平縣東之王快鎮敵據點時的我軍前線指揮所。 攻克阜平縣東之王快鎮敵據點時的我軍前線指揮所。 [12]
1940年11月21日夜,第2團選派30餘人襲入黨城,以手榴彈襲擊日軍宿舍,日軍驚慌失措,槍炮射擊徹夜未停。26日,第1軍分區便衣4名潛入保定,以手榴彈襲擊日軍正在舉行會議的劇場,引起日軍驚恐。侵入根據地之敵於25日分路撤退。 [4] 
至1940年12月3日,日軍大部退出北嶽區,但在阜平、王快、黨城、曲陽之線,留駐1000餘人,繼續建點修路,企圖久踞。為迫退深入阜平之敵,拔除敵佔據點,徹底粉碎日偽“掃蕩”,12月9日,晉察冀軍區組織第2、第3、第4、第6團進行阜(平)王(快)戰役 [42]  [4] 
1940年12月14日21時,第6團向東莊之敵發起猛攻,第1營攻克東莊北山堡壘3個,衝入村內,日軍反撲奪回堡壘,斃傷日軍170餘人。第4團向阜平之敵展開攻擊,第2團、遊擊軍一度攻入黨城和靈山。21日王快之敵130餘人押送100餘馱子軍需品,行至王林口被全殲。 [4] 
1940年12月26日,平漢路宣村地區伏擊戰,炸燬日軍列車及所載汽車14輛,重炮3門。27日,由阜平東莊北犯之敵1200餘人,在羅峪、土門遭襲擊,死傷140餘人。留駐之日軍被迫於1941年元旦起先後從阜平東莊、王快撤退。到1月4日,持續55天的反“掃蕩”基本結束,晉察冀軍區共斃傷日偽軍2000餘人,自身傷亡1382人。 [4] 
  • 晉西北反“掃蕩”
繳獲的日軍槍支武器(晉察冀軍區三分區2團1連李永生) 繳獲的日軍槍支武器(晉察冀軍區三分區2團1連李永生)
1940年10月25日至11月上旬,日軍獨立混成第16旅等部約4000人,“掃蕩”晉西北第8軍分區和第3軍分區米峪、婁煩一帶,遭到當地軍民打擊。12月中旬,日軍抽調駐晉南的第37師、駐晉東南的第41師各一部,配合駐晉西北的獨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及第26師各一部共2萬餘人,準備全面“掃蕩”晉西北 [4] 
百團大戰第二階段結束後,第120師預料日軍必來報復,積極準備反“掃蕩”。10月30日,該師奉命組建晉西北軍區,11月7日在興縣李家灣舉行了軍區成立大會。晉西北軍區轄直屬軍分區及第2、第3、第4、第8、雁北等6個軍分區。 [4]  [43] 
河北平山縣郭蘇鎮的八路軍傷病員慰問站 河北平山縣郭蘇鎮的八路軍傷病員慰問站
1940年12月14日起,日軍各路相繼開始對晉西北地區進行全面“掃蕩”。敵5000餘人從太汾、汾離公路據點出動,北犯第8軍分區米峪鎮地區;敵4000餘人從離石、柳林出動,進犯臨縣地區;敵6000餘人19日從嵐縣、奇嵐等據點出動,進攻興縣和保德以南地區。至12月23日,日軍侵佔了晉西北除保德河曲兩縣以外的全部縣城、大部集鎮和黃河渡口,開始有計劃地實行“三光”政策。 [4] 
日軍和漢奸偽裝八路軍,誘殺羣眾;派出基幹支隊分進合擊,反覆“掃蕩”,尋殲黨政軍領導機關;重點破壞八路軍後方機關和設施。據不完全統計,此次“掃蕩”中,羣眾被慘殺者達5000餘人,僅興縣地區被搶、被燒的糧食即達15萬斤,僅第4軍分區被搶、被殺牲畜即達5000餘頭,被燒燬的房屋、窯洞達1.9萬多間。 [4] 
百團大戰後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軍防禦工事 百團大戰後民兵在太行山拆除日軍防禦工事
晉西北軍區部隊在反“掃蕩”初期,主要以部分兵力配合地方部隊和游擊隊,開展廣泛的游擊戰,襲擾、鉗制進攻之敵,破襲敵之交通運輸,掩護羣眾轉移。主力部隊避開敵之鋒芒,轉到外線,尋機襲擊日軍。第4軍分區部隊先後襲擊了方山、峪口、信義等據點,並多次襲擊臨縣和安葉村。師屬教導團等部曾襲入興縣東關,又在興縣以南伏擊敵“清剿”部隊。第358旅和工衞旅,分別對“掃蕩”米峪鎮之敵進行多次襲擊和阻擊。獨1旅和決死第4縱隊,在大武以北不斷襲擊敵據點,破壞公路,斷敵交通。 [4] 
為粉碎日軍企圖,12月27日,晉西北軍區指示各分區動員一切力量,打破日軍修路築點計劃;命令第358旅負責打擊嵐縣至大蛇頭、普明至赤堅嶺修路之敵,獨1旅負責破擊大武至臨縣公路,決死第4縱隊破擊大武至方山公路。據此,獨1旅第2團組織羣眾2000餘人2次破擊大武、三交間公路,使臨縣之敵不得不繞道方山與離石聯繫;離石游擊隊帶領羣眾兩次破擊離石、軍渡問公路,毀公路30餘里;第2、第35團各一部,連續襲擊汾陽至柳林公路線上的信義、上白霜、張家山等據點。在內線堅持的各團抽調幹部組成便衣工作團與地方工作團一起,破壞敵新建據點周圍的“維持會”。第715團一部與臨縣游擊隊一起襲入臨縣縣城,捕捉了南關“維持會”代表。決死第2縱隊第4團深入到晉中平川,在下曲鎮誘伏文水之敵,殲日偽軍100餘人;工衞旅在太汾公路連續進行了破擊戰。 [4] 
獨2旅第714團、暫1師第36團和雁北支隊各一部,曾襲入神池陽方口等據點,並3次襲入義井鎮;第714團在朔縣利民堡西南解家嶺擊潰了企圖伏擊該團的日偽軍並殲其一部。 [4] 
第358旅第716團奉命由婁煩以西出發,趕到興縣界河口附近,與在第7團相配合,打擊“掃蕩”之敵與襲擊駐止之敵,使敵下敢出擾。 [4] 
從1941年1月2日起,日偽軍開始分途撤退,到1月24日全部退回原據點。晉西北軍區冬季反“掃蕩”,歷時40天,殲敵2500餘人,破壞公路125公里,橋樑23座,在戰役中被敵侵佔的所有城鎮全部收復。 [4] 

百團大戰參戰部隊

百團大戰中國軍隊

第120師
獨立第3支隊-第7、第8團 [44] 
第358旅-第4、第716團 [45-46] 
第359旅-第717團、津南自衞軍(即第719團)、雁北支隊 [47] 
獨立第1旅-第2、第715團
獨立第2旅-第5、第6、第714團 [48] 
大青山騎兵支隊-第1、第2、第3團 [49]  ,第4支隊
師教導團 [50] 
師特務團
決死第2縱隊-第4、第5、第6團 [51]  ,洪趙縱隊
決死第4縱隊-第19、第20、第35團 [52] 
暫編第1師-第36、第37團 [53] 
工衞旅-第21、第22團新軍總部特務團(歸暫1師指揮)
第115師晉西獨立支隊第3團(歸第120師指揮) [54] 
第129師 [55] 
第129師兼太行軍區
第385旅-第13、第14、第769團
新編第1旅-第1、第2團
新編第10旅-第28、第29、第30團
新編第11旅-第31、第32、第33團第34團(原師特務團) [56-57] 
隨校(相當於1個團)
師特務營、抗大總校等(相當於1個團)
決死第3縱隊-第7、第8、第9團 [58] 
八路軍總部特務團、炮兵團
第386旅兼太嶽軍區(對外稱太嶽縱隊)-第16、第17、第18、第772團 [59] 
決死第1縱隊-第25、第38、第42、第57、第59團
新軍第212旅-第54、第55、第56團
冀南軍區
新編第4旅-第10、第11團
新編第7旅-第19、第21團
新編第8旅-第22、.第23、第24團
新編第9旅-第25、第26、第27團
晉察冀軍區 [60] 
北嶽區
第1軍分區-第1、第3、第25、第26團
第2軍分區-第4、第19團
第3軍分區-第2、第20團
第4軍分區-第5團、軍區特務團
第5軍分區-第6團、察綏支隊
教導團、騎兵第1團3個相當於團的部隊
遊擊軍 [61] 
冀中軍區
第6軍分區-警備旅第1、第2團
第7軍分區-第17、第22團
第8軍分區-第23、第30團
第9軍分區-第18、第24、第33團
第10軍分區-第27、第29、第32團
南進支隊第16團
教導團、騎兵第2團
回民支隊
冀察熱遼挺進軍
平西軍分區-第7、第9團
平北軍分區-第10團
冀東軍分區-第12、第13團
資料來源: [6] 

百團大戰日本軍隊

百團大戰破襲重點是由石家莊至太原的鐵路、敵軍據點、鐵路沿線的井陘、陽泉煤礦和白圭至長治鐵路及平漢路北段,當時防守在這些鐵路沿線的,是日軍獨立混成第8、第4、第9、第3、第16旅團,和第36師團、第110師團及獨立混成第1、第15旅團。 [26] 
根據八路軍戰報統計,參與作戰的日軍計有第110師團及25師團全部,41師團、26師團、36師團各2個聯隊,37師團及35師團各1個聯隊,第1第2第3第4第5第7第9混成旅團全部,第15第6等獨立混成旅團各一部,此外還有偽治安軍、偽蒙軍偽滿洲國軍、偽警備隊、偽警察、偽憲兵及特務機關和所有移民等。 [5] 

百團大戰戰果統計

1940年12月10日八路軍總部公佈,從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個半月中,八路軍共進行大小戰鬥1824次,斃傷日軍20645人(內有營長以上軍官18人),偽軍5155人,俘虜日軍281人,偽軍18407人 [97]  ,日軍自動攜械投誠者47人,偽軍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46380人);繳獲各種槍5942支(挺),各種炮53門;破壞鐵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橋樑213座,火車站37個,隧道11個,鐵軌21.7萬餘根,枕木154.9萬餘根,電線杆10.9萬餘根,收電話線42.4萬餘公斤;破壞煤礦5個,倉庫11所。此外,還繳獲與破壞了其他大量軍用物資。日偽軍兵力損失,若加上晉察冀軍區阜王戰役斃傷的2000餘人,晉西北反“掃蕩”斃傷的2500餘人,則達到50880餘人。 [4]  [5]  [26]  [62-63] 
據日軍統計,正太、同蒲及平漢鐵路共44681米道軌、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橋樑被破壞,2440根電線杆或被切斷,或被倒壞,146公里電線被切斷;井陘新礦至少半年不能產煤。 [64] 
八路軍在百團大戰前3個半月作戰中,傷亡1.7萬人,中毒2萬餘人。 [4]  129師戰後統計,百團大戰中該師各部傷亡7362人,失聯450人 [65]  ,全師百團大戰戰鬥減員達7812人。

百團大戰戰爭影響

百團大戰沉重打擊了敵華北方面軍的“囚籠政策”,對日軍震動極大 [66]  。經過這一戰役,日軍內部進行了深刻的反省,總結經驗教訓 [67]  ,對情報機構進行了空前的改革和加強 [68-71]  ,進一步明確了在華北作戰以八路軍為重點的指導思想 [72-73]  。日軍華北方面軍司令部把此役稱為挖心戰,每年8月20日,作為挖心戰紀念日 [74]  [4] 
百團大戰推遲了日本的南進步伐 [75]  ,但由於戰役規模和持續時間,都超過了部隊和根據地補給能力的限度,部隊消耗過大,在日軍報復“掃蕩”時,已相當疲勞,因此對日軍打擊不力,使根據地遭到嚴重的摧殘和破壞 [76]  ,加重了以後的困難。在有些地區,如太嶽、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出現縮小現象。 [4]  正因如此,中共黨內關於應否發動百團大戰發生爭議。在華北座談會上,百團大戰問題被提出討論,並受到尖鋭指責 [77-79] 
百團大戰以華北的勝利影響全國戰局,制止國民黨內存在的妥協危機;同時百團大戰的發動加強國民黨團結的目的 [80]  。百團大戰在華北予日軍以重大打擊,直接減輕了日軍對國民黨戰場的壓力,使日本企圖利用德、意勝利的形勢加大對國民黨軍事壓力,以徹底解決“中國事變”的方針落空;在政治上,打破了國民黨散佈的“八路軍遊而不擊”、“專打友軍”的謠言。 [81] 

百團大戰歷史意義

歡迎“百團大戰”凱旋歸來的八路軍 歡迎“百團大戰”凱旋歸來的八路軍 [82]
百團大戰是抗戰時期中國工農紅軍主動出擊日軍的一次最大規模的戰役,它打出了敵後抗日軍民的聲威,振奮了全國人民爭取抗戰勝利的信心,在戰略上有力地支持了國民黨正面戰場。百團大戰的勝利,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鼓舞了中國人民的抗戰鬥志,在我國抗日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在國際上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83]  (人民網)
百團大戰是在中國抗戰處於困難、妥協投降空氣甚濃的時候取得重大勝利的,具有重大的軍事和政治意義。它鉗制了大批在華日軍,1941年初日軍又將第17、第33師由華中調往華北 ,從而進一步減輕了華中正面戰場的壓力;極大地鼓舞了民心士氣,百團大戰的捷報傳開之後 ,舉國上下一片歡騰,報社電台相繼發表社論、社評,各地紛紛舉行祝捷會、慶功會,羣情振奮,增強了戰勝困難的勇氣,遏制了妥協投降的暗流,增強了全國軍民抗戰到底的信心;提高了共產黨、八路軍的聲威,揭破了八路軍“遊而不擊”等謊言,表明了中國共產黨及其領導的軍隊,是抗日的中流砥柱,是爭取抗戰勝利的希望所在。 [4]  (《中國抗日戰爭全史》)

百團大戰戰爭評價

“百團大戰是一個主動的進攻戰役,使日軍在華北的主要鐵路、公路受到廣泛破壞,井陘煤礦被徹底破壞,沉重打擊了日軍的囚籠政策、治安肅正、以戰養戰等陰謀計劃。敵華北方面軍在其作戰記錄中也承認: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鉅款方能恢復。”聶榮臻答《抗敵報》記者問)
“百團大戰是具有全國性的戰略意義的偉大戰役,它加強了同胞的勝利信心,促進了全國的團結,使敵人困難實現其威脅利誘之陰謀。“ [84]  朱德
“百團大戰使敵人大為震動,驚呼“對華北應有再認識”,多田駿因其“囚籠政策”之破產而滾蛋,繼任者為岡村寧次,提出“治安強化運動”的方針,取消戰爭初期“剿共滅黨”的口號,改為致力於剿共。” [85]  葉劍英《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
“百團大戰給予日軍以很大的震盪,使日軍重新考慮了問題,提出了治安強化運動的方針,取消了剿共滅黨的口號,而致力於剿共。” [86]  鄧小平《五年來對敵鬥爭的概略總結與今後對敵鬥爭的方針》)
“這次戰役大大提高了華北人民羣眾敵後抗日的勝利信心,對日寇當時的誘降政策以及東方慕尼黑陰謀以很大打擊,給蔣管區人民以很大興奮。此役也給了投降派又一次打擊,提高了共產黨領導的抗日軍隊的聲威,打擊了國民黨製造所謂八路軍“遊而不擊”的謠言。”彭德懷
“經過長時間的籌劃,朱德和彭德懷在1940年8月初發布最後命令,對日軍展開百團大戰。……整個華北地區,從晉北山區到東海岸,從南面的黃河到北面的長城,都成了戰場,戰鬥日以繼夜,一連廝殺了五個月。一百團人打擊了日軍的整個經濟、交通線和封鎖網,戰鬥是熾烈而無情的。日軍所有的煤礦、電廠、鐵路、橋樑、公路、車輛和電訊都遭到破壞。”(史沫特萊《偉大的道路》)
“查頑敵陸續增兵,企圖掃蕩華北,截斷我西北之國際交通,兄等抽調勁旅,事以迎頭痛擊,粉碎其陰謀毒計,至深佩慰”“貴部發動百團大戰,不惟予敵寇以致命打擊,且與友軍以精神上之鼓舞。” [7]  衞立煌1940年8月26日、28日致電朱德
“華北我軍出擊之日,正是敵機一百七十架狂炸我陪都,市區大火、精華悉付一炬之時。… …敵機之繼續不斷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轟炸,主要的目標乃在使我大後方造成恐怖的空氣,動搖人心,沮喪士氣,藉以配合政治上的進攻,打擊我抗戰意志,華北勝利粉碎了敵寇這種政治陰謀,堅定了全國抗戰意志,而使一般動搖妥協分子無從得逞。” [87]  (《力報》 1940年9月12日)
“宜昌戰後三個月,各線無大戰事,戰況的沉悶在日軍方面照例是整理補充,以備下一次攻勢,在我們方面,也是在觀望日軍的動向,針對日軍的企圖,以從事新的部署,就在這夾縫中間,傳來了北方的捷音。” [88]  (《大公報》 1940年9月5日)
“百團大戰是抗日戰爭中我軍參加兵力最多、規模最大、時間最長、戰果最豐富的一次戰役。” [83]  (人民網)

百團大戰後世紀念

百團大戰紀念建築

  •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碑在山西省陽泉市區南6公里,獅腦山主峯上,這裏是“百團大戰”第一階段的主戰場之一。紀念碑包括百團大戰紀念碑和百團大戰紀念館兩個部分。1987年6月30日,百團大戰紀念碑竣工建成。1997年,百團大戰紀念碑(館)被中宣部命名為全國首批“百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 [89] 
百團大戰紀念碑 百團大戰紀念碑
  • 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
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位於距長治市武鄉縣城94華里的東部山區。1961年3月4日,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6年12月,百團大戰總指揮部磚壁舊址入選《全國紅色旅遊景點景區名錄》。

百團大戰相關影視

名稱
類別
播出/上映時間
電影
2015年8月28日 [90] 
電視劇
1991年
參考資料
  • 1.    第二十二集 百團大戰   .中央檔案館[引用日期2018-04-28]
  • 2.    説不盡的百團大戰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4-26]
  • 3.    劉建業;李良志,陳之中.中國抗日戰爭大辭典:北京燕山出版社 ,1997-06
  • 4.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中國抗日戰爭全史: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部,1990年11月
  • 5.    ---.百團大戰總結戰績-第十八集團軍總司令部野戰政治部公佈:《北京檔案》, 2005 (8):36-37
  • 6.    周小寧.百團大戰參戰兵力究竟有多少:《軍事歷史》 ,1992 (5):37-40+43
  • 7.    《百團大戰歷史文獻資料選編》 ,解放軍出版社1991年版,第13頁
  • 8.    《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葉劍英:一九三九至一九四0兩年中,敵修復的鐵路有同蒲、正太、膠濟、道清、汾陽(平遙至汾陽)、微水、博山(張店至博山)、陽明堡(至原平)、周口店(琉璃河至周口店)等線,計長一千八百七十公里;新建鐵道,有白(圭)晉(城)、石(家莊)德(州)、新(鄉)開(封)、鳳山(南張村至鳳山)、西佐(馬頭至西佐)等線,計長四百七十七公里;合計二千三百四十七公里。新建公路有平(北平)大(沽口)路、唐(山)大(沽口)路、邢(台)濟(南)路、邯(鄲)濟(南)路等,計長一萬五千六百公里。新建碉樓、據點二千七百四十九個,其中一九四0年即較一九三九年增加四倍。白晉路的貫通,把晉東南劃成太行太嶽兩區,平漢路封鎖溝牆的修築斷絕我山地與平原的物資流通,而在平原地區大修公路將我平原地割裂成井字、王字、田字形,縮小了我軍活動的周旋地區。此外,敵還專門修築了一種圓形式螺旋形的公路,以為包圍合擊我軍的基線。在敵人進行修築“囚籠”之前,必先以兵力向我“掃蕩”,迫我讓路,而“囚籠”築成之後,“掃蕩”遂更有所憑藉。敵“掃蕩”愈繁,“囚籠”愈密,“掃蕩”愈烈。這是華北戰場敵寇活動的規律。
  • 9.    《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葉劍英:舊日被敵截留於敵後的石友三、張蔭梧、秦啓榮、趙雲祥、胡和道等,當其託庇於我軍之時皆曾相安無事,此時在國民黨當局反動政策的指使和特務活動的陰謀下,也就勾結敵寇,襲擊我軍後方,殺害我官兵,破壞我抗日根據地,破壞對敵作戰。此時我軍處於敵寇和國民黨的兩支大軍夾擊之中,前門拒虎,後門進狼,處境十分艱危。同時,當局又下令取消各地民選的抗日政府,連國民政府既經承認的晉察冀邊區政府也企圖加以取消,硬派一批法西斯分子充任縣長、專員,壓迫民眾抗日運動,解散羣眾抗日團體,暗殺活埋抗日干部家屬,摧毀一切抗日民主秩序。陳立夫、戴笠、康澤的特務系統更派來大批特務混入解放區,造謠惑眾,放毒暗殺,無所不用其極。至於我八路軍每月應得六十三萬元軍費也從此取消,再無分文發給。總之,種種倒行逆施,使志士側目、寇奸彈冠,記得當時北平敵偽還曾召開過一個慶祝會,慶祝國民黨當局的“反共”戰績。
  • 10.    日本防衞廳編:《中國事變陸軍作戰史》第3卷,第2分冊,第54頁:在對日問題上,國民黨在抗戰的同時,在日本的誘降活動中,積極與日周旋,甚至達成了“蔣介石與板垣徵四郎在長沙商談停戰的協議”。
  • 11.    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文件選集》第12冊,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1年版,第411、412頁
  • 12.    抗日戰爭十大戰役:百團大戰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4-26]
  • 13.    王輔.《日軍侵華戰爭1931-1945》: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一)晉察冀軍區破襲正太鐵路由石家莊至陽泉以東地段。(二)第129師破襲正太鐵路由陽泉至以西的榆次地段。(三)第120師破襲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以及汾陽至離石的公路,並以一定兵力位於陽曲的南北地區,阻敵向正太鐵路增援。(四)各部在破襲敵交通線的同時,相機攻擊敵據點並阻止其增援。
  • 14.    其內容是:抽調10個團的兵力,區分為左翼、右翼破擊隊、平和支隊、總預備隊(即中央縱隊),破襲正太鐵路。此外,抽調部隊分佈在平漢、白晉、同蒲鐵路沿線,廣泛破路襲敵,策應正太戰役。
  • 15.    具體部署是:第358旅破擊忻縣以北的同蒲鐵路和忻靜公路,獨立第2旅破擊寧武至朔縣間的同蒲鐵路,新軍暫1師破擊神池至五寨間的公路,獨立第1旅圍困嵐縣、東村及離石以北之敵據點,決死第2、第4縱隊和工衞旅及師特務團破擊太汾和汾離公路。
  • 16.    娘子關早在失陷前即構築有國防工事,日軍佔領後又依據險峻的山崖加修4個大堡壘,使該關防禦能力進一步增強,易守難攻。
  • 17.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1941年1月26日)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382頁:21日夜,五團一連進攻磨河灘車站,曾一度攻入,敵反攻我復退出。22日夜12時,因天雨過大,棉河水上漲,歸路斷絕,後涉水退出河北,渡河途中犧牲20餘人。
  • 18.    陘煤礦是日軍重點守備目標,在新舊兩礦周圍築有近4米高的敷設電網的圍牆,牆外又增設鐵絲網與外壕。在圍牆之內。老礦有15個堡壘,新礦有4個堡壘,並在礦北山上築有3個碉堡,以瞰制全礦區。
  • 19.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1941年1月26日)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380頁:三團以一個營向30餘日軍襲擊,“守敵三十餘倉皇應戰( 有赤體而應戰者) ,激戰竟夜,將敵大部消滅,最後剩殘敵十餘人死守一個堡壘,我21日繼向敵攻擊,13時將敵全部殲滅”。
  • 20.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1941年1月26日)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380頁:8月20日23時半,晉察冀軍區一分區三團一營一連與偵察連向賈莊進攻,敵退守堡壘,經過三次衝鋒,我曾攻佔一個堡壘,後敵反衝鋒,我即退出。
  • 21.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1941年1月26日)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442頁:8月20日23時,冀南軍區新編第九旅第二十五團進攻馬首車站,以一個連攻奪馬首車站左翼碉堡,第二連攻奪右翼碉堡,戰約半小時將碉堡完全佔領,唯車站之敵死守高房頑抗,當時未攻下。21日,我又集中第二、三連復向敵攻擊,激戰終日,日軍乘我警戒疏忽之際向壽陽逃去。
  • 22.    指示在正太路不能繼續堅持作戰,或徹底完成正太戰役任務的情況下,行動方針是乘勝開展正太線兩側戰鬥,力求收復深入我各個根據地內的某些據點 ,繼續堅持正太線的游擊戰;具體部署是晉察冀軍區一部向盂縣以北地區活動,第129師一部進擊和遼公路,力求收復和、遼兩縣,第120師一部繼續破襲同蒲鐵路忻縣、太原段,乘勝拔除根據地腹地之敵據點。指示各部可向指定區域預作準備,但不要放鬆現有任務的執行。
  • 23.    規定第19團殲滅上、下社敵人,第5、第16團奪取盂縣城,第2團向西煙、宗艾出擊;以第3團、第4軍分區特務營及平並獲遊擊支隊一部,繼續鉗制正太路東段之敵;以騎兵第1團主力、第120師騎兵營 、行靈遊擊支隊及軍區教導團在平漢線方面執行鉗制任務。
  • 24.    中央統戰部、中央檔案館編:《中共中央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文件選編》下,檔案出版社,1986年版,第469頁
  • 25.    作戰部署是:第120師集結主力破擊同蒲路寧武、軒崗段;晉察冀軍區集結主力破襲淶靈公路,奪取淶、靈兩城(主要是淶源),並以有力一部在同蒲路東側配合第120師作戰;第129師以收復榆社、遼縣為目的,開展榆遼地區鬥爭,並以有力一部不斷破擊白晉鐵路北段。此外,對破襲滄石、德石 、邯濟、平漢、平綏、北寧、津浦鐵路,阻敵修復正太鐵路,也作了部署。
  • 26.    王輔.《日軍侵華戰爭1931-1945》:遼寧人民出版社,1990
  • 27.    部署是,以第1、第2、第3、第20、第25等5個團及遊擊第1、第3支隊,第1軍分區特務營,軍區騎兵第1團的1個營,共約1.5萬人,組成右翼隊,在戰役初期奪取淶源及其附近據點,打敵增援,爾後視情況轉移攻勢於靈丘外圍,協助左翼隊相機奪取靈丘;以第6、第26團和察綏遊擊支隊,共約5000人,組成左翼隊,在戰役初期阻敵增援,以有利於右翼隊作戰(其中第6團暫歸右翼隊指揮),爾後在右翼隊協助下轉移攻勢,奪取靈丘及其附近據點。此外,以冀熱察挺進軍平西軍分區第9團襲擊桃花堡及其附近據點,隨時準備打擊向蔚縣、淶源增援之敵;以第2軍分區第4團活動於五台地區,鉗制向靈丘增援之敵。同時,命令冀中軍區除以主力一部配合冀南軍區破擊滄石、德石鐵路,另以一部襲擊北寧、津浦鐵路外,組織任(丘)河(間)大(城)肅(寧)戰役 ,鉗制駐冀中日軍,使其不得西援。
  • 28.    《第1軍分區關於“百團大戰”第一、第二階段作戰總結》( 1940年10月29日) ,《楊成武軍事文選》,第113頁:東團堡戰鬥,我軍佔領日軍四個碉堡後,日軍僅剩20餘人守一個碉堡,即在如此情況下,仍集中火力反覆出擊。最後,全部澆上煤油,自焚而亡。
  • 29.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 1941年1月26日) ,《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402頁:9月22日,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三團主力攻擊東團堡,10時半奪佔饅頭山陣地,將守敵10餘人全部消滅後,繼向村莊之敵攻擊,因敵兵力過大,未能將村莊佔領。另一部攻擊上莊子,將敵堡壘奪取後,敵猛烈向我反衝鋒五六次,均被擊退,但由於我傷亡過大,後亦撤退。三團23日夜繼續攻東團堡,我中毒者達300餘人,仍冒毒猛衝五六次,將敵殲滅一部。受到攻擊之後,中莊、王喜洞兩敵退集上莊子,該地共有日軍百餘,仍難以攻下。24日該團只留兩個連監視上莊子之敵,其餘全部集結,堅決猛攻東團堡,當夜將東團堡周圍之堡壘奪取後,繼向村莊擴張。敵軍放火放毒,死守房屋,與我展開最激烈之戰鬥。敵軍大部為我殲滅,但我軍傷亡極大,部隊大部中毒,堅持至25日8時,我即撤至村沿,監視敵人。25日下午,敵將所有武器、彈藥、物品、糧食全部焚燒,我三團繼續乘機猛攻,殘敵22人即全部自焚。
  • 30.    根據以上情況,軍區判斷日軍可能趁軍區主力遠在靈丘、渾源、廣靈地區作戰,大舉 “掃蕩”根據地,遂於10日命令左翼隊放棄第二步計劃,立即結束淶靈戰役,第1、第2團歸還第1、第3軍分區原建制,第6、第26團主力集結適當地區休整,準備反“掃蕩”作戰。
  • 31.    作戰部署是:以第385旅(附第32團)為右翼隊,主力攻取管頭、鋪上、小嶺底等敵據點,一部扼守遼縣以西狼牙山,阻擊遼縣可能西援之敵;以第386旅、決死第1縱隊各2個團為左翼隊,攻取榆社、沿壁、三景等據點;以新編第10旅為平遼支隊,破擊平遼公路和順南北段,截擊南援之敵;以太嶽軍區第17、第57團組成沁北支隊,破擊白晉路沁縣至分水嶺段,鉗制敵人由白晉鐵路抽調兵力增援榆遼地區。
  • 32.    《一二九師百團大戰總結》,《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444頁:9月23日24時,一二九師三八五旅十三團四個連,附山炮一門,迫擊炮四門,進攻管頭村,該村守敵百餘人。激戰終日,僅將敵之軍事哨陣地攻下。24日繼續攻擊,激戰兩個小時,因火力配備不好未能奏效。26日又實行第三次攻擊,因敵施放毒氣又未得手。26日決以小部圍困該敵,以大部配合主力奪取石匣。該敵經我數日夜圍攻,糧盡力絕,特別是沒有水吃。29日夜以工兵在據點東北裝置地雷,以十三團一營三面攻擊,我攻擊部隊乘地雷爆發之際,遂佔領據點內之馬房,接着以手榴彈猛轟,除殘敵18人不支向長城方向竄去,其餘完全被消滅。
  • 33.    作戰部署是:第358旅破擊原平、寧武段,並準備襲擊軒崗、良莊、東寨等據點;獨1旅破擊忻縣、原平段,並準備襲佔忻口、樓板寨等據點;獨2旅破擊寧武、朔縣段;特務團位於寧化堡附近 ,掩護後方聯絡線;暫1師阻擊岢嵐、五寨增援之敵。前線各部統由第358旅指揮。為防止鐵路線再度遭受破擊,此時,日軍已在同蒲鐵路兩側重要據點集結兵力,加強對鐵路線的保護。因此,破擊同蒲鐵路的部隊在進入破路作戰之前,必須先掃清前進道路上的敵據點障礙。
  • 34.    八路軍總部要求進行深入的戰鬥動員,部隊集結於適當位置,堅決消滅一兩路進犯之敵,並注意各區的策應配合。
  • 35.    為擺脱被動局面,總部要求第129師下決心尋機殲滅一路敵軍,使其不敢再以營為單位獨立行動,從而拉開“掃蕩”間隔,便於根據地軍民機動。
  • 36.    《一二九師百團大戰總結》,《中共黨史教學參考資料》第16冊,第445頁。
  • 37.    JACAR ( アジア歴史資料センター) Ref. C11111396500、 獨立混成第4旅団第2期晉中作戦戦闘詳報 昭和15年10月19日—15年11月14日( 防衞省防衞研究所) 。
  • 38.    10月14日,晉察冀軍區指示平西:“以內外夾攻密切協同配合作戰之方針,擊退進犯之敵 ,粉碎敵之進攻”,“主力已處在內線的保持集結於機動位置,至適當時機,選擇敵之薄弱部分解決之,主力免於分散;另以得力一部配合地方武裝游擊隊開展廣泛積極的游擊戰,於必要時主力再分途繞迂敵側後。”
  • 39.    1940 年11月10日,聶榮臻等致各兵團首長並報彭、左、毛、王電:決定在敵人進攻的頭一階段,避免與敵決戰,採取廣泛積極的游擊戰,使日軍在“掃蕩”中住不得其所,行不得其時,食不得其飽,最大限度地疲乏與消耗敵人,主力兵團立即集結起來,置於機動位置,準備於適當時機打擊敵人,殲滅敵之一路或兩路,以轉換戰局,徹底粉碎敵之“掃蕩”;一切後方機關,均須適當編組,獨立自主地分散在適當地區內轉旋隱蔽。
  • 40.    戰利品:八路軍新四軍能打鬼子的歷史明證  .中國軍網[引用日期2018-04-27]
  • 41.    在此期間,晉察冀軍區部隊主力,根據敵情變化,機動轉移,只以一部分部隊與敵人保持接觸,瞭解敵人的動向,鉗制敵人的行動。各分區部隊仍不脱離根據地,各遊擊部隊不斷襲擊敵人,破壞交通,阻敵修路,擾敵後方。
  • 42.    具體部署是:以第4、第6團先攻東莊,再攻阜平,第2、第3團位於王林口、王快、黨城以北地區配合;攻阜平得手後,以第2、第3團向東擴大戰果,攻取王快。
  • 43.    12月14日,晉西北軍區指示各軍分區:反“掃蕩”作戰方針基本上是游擊戰,但需有相當主力集結,以便機動;各分區需有1個團以上的兵力,以連、營為單位分散遊擊;各正規軍派出的游擊隊及地方武裝,須圍繞着進攻之敵,不斷擾擊,並派一部在敵後破壞交通;各分區須負責保護糧食,立即幫助、檢查羣眾空舍清野工作。
  • 44.    《第358旅抗日戰爭史》(初稿,1958年12月印)。
  • 45.    《第358旅抗日戰爭史》、《獨立第1旅抗日戰爭史》(初稿, 1958年12月印)。
  • 46.    縱橫山地平原的八路軍358旅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04-28]
  • 47.    《三五九旅抗日戰爭史》(初稿,1957年4月印)。
  • 48.    第120師1940年9月2日、25日、29日,10月3日、30電報;《第714團及9團神朔偏反“掃蕩”戰鬥的幾次戰鬥總結報告》〔1941年4月30日)。
  • 49.    百團大戰戰報第54、第79、第81、第86、第119、第142、第155、第201號(載《八路軍軍政雜誌》1940年第9、10、11期);《第120師百團大戰戰果初步統計》。
  • 50.    《一二O師暨晉綏軍區戰史》(初稿,1964年印)第102頁;《第120師教導團冬季反“掃蕩”總結報告》、(1941年初)。
  • 51.    第120師9月12日、10月30日電報。
  • 52.    120師1940年9月29日電報;《俘獨立第1旅戰史》第48頁;晉西北軍區第4軍分區司令部《冬季反掃蕩戰役總結報告》(1941年3月5日於臨縣)。
  • 53.    《暫1師發展簡史草案》
  • 54.    第120師9月25日、10月30日電報稱之為“曹3團”;西南軍區戰史編審委員會晉綏組《參加百團大戰資料彙集》附表亦稱之為“曹3團”,但將其列入了新軍序列。
  • 55.    《一二九師戰史附件之二一一資料選編》第1卷,第140、141頁。
  • 56.    1940年8月6日劉伯承、鄧小平在《破襲平漢路南段指示》中稱“路西11旅全部……11旅兩個團在內丘、邢台(含)段,33團及各游擊隊分散遊擊,鉗制各據點之敵”。
  • 57.    冀西遊擊隊如何配合主力軍擊破平漢鐵路  .解放軍報社陸軍分社[引用日期2018-04-27]
  • 58.    1986年10月14日,薄一波《在紀念犧盟會成立50週年座談會上的發言》稱:“新軍1940年有22個團參加了百團大戰”(見《犧盟會與決死隊》,第319頁)。
  • 59.    被日軍點名的八路軍亮劍勁旅  .騰訊網[引用日期2018-04-28]
  • 60.    《晉察冀軍區抗日戰爭史》(1986年版);呂正操、程子華1940年10月30日、11月9日、12月7日電報;蕭克《1940年平西冬季反“掃蕩”戰役詳報》。
  • 61.    晉察冀軍區《百團大戰總結報告》第132頁:遊擊軍於1940年11月16日在阜平附近遭日軍合擊,司令員王溥等犧牲。
  • 62.    王人廣.關於百團大戰戰績統計的依據問題:《抗日戰爭研究》, 1993 (3):243-244
  • 63.    周小寧.百團大戰克敵據點等戰績考:《軍事歷史》, 1997 (2)
  • 64.    日本防衞廳戰史室編,廖運潘譯:《大戰前之華北“治安”作戰》,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8年版,第555—558頁。
  • 65.    《第一二九師遂行百團大戰三個階段的戰績統計表( 摘要)》(1941年2月1日),何理、王瑞清、劉威編:《百團大戰史料》,第237—238頁。
  • 66.    《華北治安戰》上,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5、296、309頁:八路軍“一齊向我交通線及生產地區(主要為礦山)進行奇襲。特別是在山西,其勢更猛……此次襲擊,完全出乎我軍意料之外,損失甚大,需要長時期和鉅款方能恢復”;“石太路破壞極為嚴重,規模之大無法形容,敵人採用爆炸、焚燒、破壞等方法,企圖對橋樑、軌道、通信網、火車站設施等重要技術性設備 ,予以徹底摧毀。在進行破壞時,隱蔽偽裝得極為巧妙。”
  • 67.    《戰史叢書(90)·支那事變陸軍作戰(3)》 ,第256頁:日本軍遭受八路軍百團大戰的打擊後,總結教訓的結果,改變了過去對共產黨的認識,並反映到以後的治安措施上,使華北治安肅正的實效空前提高。
  • 68.    《戰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戰(1)》 ,第382—383頁;在華北方面軍司令部參謀部第二課的業務分擔表中,新設了專職主管對共情報的參謀。
  • 69.    《戰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戰(1)》 ,第371— 372頁:在百團大戰後,日本華北方面軍對第一線各兵團提出要求,讓各兵團認真總結遭受八路軍“百團攻勢”的教訓,寫出書面報告,並印發給各有關方面。
  • 70.    《戰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戰(1)》 ,第501—502頁:中央滅共委員會(又稱黃城事務所),本來是華北方面軍參謀部第二課的外圍組織,這時也將其性能予以提高,受到日本華北憲兵司令部的大力支援,擴大了調查研究範圍。隨着黃城事務所機能的擴大,事實上已經成為華北方面軍的軍內機關,歸方面軍參謀部領導。
  • 71.    《戰史叢書(50)·北支の治安戰(2)》 ,第157頁:到百團大戰結束之前,日本軍方尚不能破譯中共和八路軍的任何電報密碼。1942年2月中旬至3月,開始破譯成功一部分。日本華北方面軍司令部特種情報班以秋富勝次朗中佐為班長,負責監聽和破譯中共密碼工作。“自3月(1942年)以來,對以冀中軍區司令部為中心的電報密碼破譯成功,雖然是斷斷續續的,但已能掌握了該司令部的動靜”。
  • 72.    《戰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戰(1)》 ,第466頁:日本華北方面軍認為,華北“治安肅正工作”到1940年底仍未能滿意,其根源在於,八路軍對羣眾的地下工作正在不斷深入擴大。所以,決定以對共施策為重點,“在1941年度要徹底進行正式的剿共治安戰”。
  • 73.    941年2月14日,日本中國派遣軍正式下達命令,從第十一軍中抽調第三十三師團(缺一個步兵聯隊), 從第十三軍中抽調第十七師團增援華北。
  • 74.    《彭德懷自述》,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37頁
  • 75.    〔日〕防衞廳防衞研修所戰史室:《大本營陸軍部》〈1〉,朝雲新聞社,1969年增印,第612頁:日本陸相東條和參謀總長杉山一致認為:“必須迅速解決中國事變。為此,不要單純考慮南方,要確立以中國和北方問題為主的方針。”
  • 76.    《戰史叢書(18)·北支の治安戰(1)》 ,第553頁,彭德懷《敵寇治安強化運動下的陰 謀與我們的基本任務》;《晉察冀人民翻身記》 ,晉察冀人民鬥爭史編輯部1982年 (內部發行),第39頁。
  • 77.    楊尚昆: 《楊尚昆回憶錄》,中央文獻出版社2001年版,第203頁:從根本上否定了百團大戰……毛主席這時沒有説百團大戰不對。他説抗日戰爭期間的問題要等抗日戰爭結束了以後才能作結論、才能説清楚,所以,現在這個事情不作結論。這樣,表面上是不了了之,實際上是把問題掛起來了,彭德懷同志很不高興。
  • 78.    薄一波: 《七十年奮鬥與思考》( 上) ,中共黨史出版社1996年版,第370頁:集中在對百團大戰的評價上,認為此次戰役的發動,在敵人面前過早地暴露了我們的力量,是戰略錯誤和路線錯誤,從而使華北根據地進入了困難時期。
  • 79.    王焰主編: 《彭德懷年譜》,第295頁:敵人乘機加緊對我分割蠶食,形勢是嚴重的。因此決定一個大破襲戰,想把敵人從根據地內調動出去……今天看,用武工隊、政治攻勢也可以調動敵人出去,但問題很簡單,那時不會。
  • 80.    1940年9月6日, 衞立煌制定了“配合百團大戰的攻擊部署” ,針對“殘據晉東晉南一帶之敵自我朱集團(八路軍)發動百團 大戰截斷正太、平漢、同蒲各路交通後,紛紛北援”的情況,制定:軍以規復晉城及晉東、豫北交通之目的” 的具體各集團軍攻擊計劃,並決定11日發動攻擊。同時,蔣介石下達了“以十八集團軍百團大戰為法則加強游擊戰的訓令” ,要求“各戰區應以十八集團軍此次在〔正〕太、同蒲、平漢各路之遊擊破壞動作為法則,擬定本年九〔月〕起至十二月止之持久計劃,加強敵後游擊戰,專以鐵路、公路、水路各交通線與兵站、倉庫、飛機場、汽車、汽油機等實施有計劃、有組織之長期破壞,在此遊擊期間,其第一要義,務使敵軍不能抽調其在各地區之部隊,破壞其十月間秋季攻勢,造成與我軍有利形勢。”第二戰區閻錫山根據蔣的指示於9月16日製定“策應百團大戰之作戰部署”,決定9月25日發動攻擊。蔣介石批准此部署並於17日、19日先後將衞立煌部出擊和閻錫山部準備出擊的情況通知八路軍。9月25日,衞立煌根據八路軍第一階段攻勢已經結束的情況,下令主攻晉城的部隊停止攻擊,主力向後引控。9月27日,蔣介石也根據八路軍第一階段攻勢結束的情況,提出“晉南、晉西部隊無需單獨作戰,該方面即行停止攻擊。
  • 81.    劉貴福.百團大戰對國民黨抗戰態度的影響:《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1997 (5) :67-70
  • 82.    百姓歡迎“百團大戰”凱旋的八路軍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8-04-26]
  • 83.    百團大戰  .人民網[引用日期2016-09-26]
  • 84.    朱德.擴張“百團大戰”的偉大勝利[J].八路軍軍政雜誌,1940,(9).
  • 85.    八路軍七年來在華北抗戰的概況*(一九四四年八月三日)  .中國共產黨新聞網[引用日期2018-04-28]
  • 86.    鄧小平《五年來對敵鬥爭的概略總結與今後對敵鬥爭的方針》 (節錄)(1943年1月26日,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 ,《華北治安強化運動》 ,中華書局1997年版,第47—49頁
  • 87.    [英]F·C 瓊斯等.1942—1946年的遠東[M].復旦大學外文系英語教研組譯.上海: 上海譯文出版社,1995
  • 88.    劉貴福.百團大戰對國民黨抗戰態度的影響[J].遼寧師範大學學報(社科版),1997,(5) .
  • 89.    獅腦山百團大戰粉碎日軍“囚籠政策”  .網易[引用日期2018-04-26]
  • 90.    主旋律電影正當紅《百團大戰》上映3天票房破億  .網易[引用日期2018-04-27]
  • 91.    百團大戰 -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政府門户網站  .教育部[引用日期2021-10-13]
  • 92.    浴血奮戰——檔案裏的中國抗戰  .國家檔案局中央檔案館[引用日期2022-02-24]
  • 93.    本書編寫組. 中國抗日戰爭史簡明讀本[M]. 北京:人民出版社, 2015.05. 第151頁.
  • 94.    榮維木著;步平,王建朗主編. 中國抗日戰爭史 第2卷 戰時軍事[M].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2019.11. 第321頁.
  • 95.    啓新程 看發展丨探訪百團大戰獅腦山主戰場,尋找紅色印記  .紅網[引用日期2022-11-22]
  • 96.    獅腦山的見證:從烽火硝煙到承平盛世  .中國新聞網[引用日期2022-11-22]
  • 97.    抗日戰爭著名戰役:百團大戰  .人民網[引用日期2023-05-30]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