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平西抗日根據地

鎖定
中國共產黨創建領導的抗日根據地的 一部分。1937年11月7日,晉察冀軍區在五台山正式成立。次年3月,由晉察冀軍區第一軍分區第 一支隊第三大隊為主組成的鄧華支隊挺進平(北平)西,逐步開闢房山、涿縣、淶水、昌平、宛平等地,並建立3個聯合縣政府,擴充部隊,發展抗日羣眾組織。至此,平西抗日根據地初具規模。5月,宋時輪支隊由晉西北挺進平西,與鄧華支隊會合,組成八路軍第四縱隊,進一步鞏固發展了平西抗日根據地。6月第四縱隊向冀東地區挺進。1939年初,第四縱隊返回平西;6月,粉碎日偽軍五路圍攻,乘勝開闢了淶水、房縣、涿縣平原地區工作。次年3月起,根據地軍民同敵人展開長期艱苦鬥爭,粉碎敵人多次“掃蕩”。至1943年度過艱難時期,恢復並開闢了懷來、涿鹿及蔚縣、宣化、陽原地區農村和桑乾河兩岸。1944年,平西軍民積極配合各區部隊粉碎日軍對冀東區的大“掃蕩”,進一步擴大了根據地。 [1] 
中文名
平西抗日根據地
分    類
戰略根據地
詞    性
名詞
包    括
房山、淶水、涿縣、昌平、宛平、宣化、涿鹿、懷來 [3] 
1937年全民族抗日戰爭爆發,1938年2月,八路軍晉察冀軍區命一支隊政委鄧華率第三大隊進軍平西(指北平以西、北嶽恆山東北的宛平、百花山、涿縣、淶水以西以北一帶約12個縣的地區)。鄧華支隊進入平西齋堂,收編偽軍、肅清土匪,偷襲門頭溝日軍據點,連戰連捷,收復了房山、淶水、涿縣、昌平、宛平、宣化、涿鹿、懷來的大片地區,以齋堂為中心創建了平西抗日根據地。
5月,八路軍120師宋時輪支隊開赴平西,與鄧華支隊會合。兩個支隊組成八路軍第4縱隊,開赴冀東。9月,日偽3000多人分四路向平西根據地的中心齋堂進攻,宋鄧第4縱隊由冀東回師平西,恢復並擴大了以齋堂為中心的範圍達12縣的平西抗日根據地,使之與晉察冀邊區連成一片。
1939年2月7日,八路軍冀熱察挺進軍在平西的三坡(現稱野三坡)正式成立,在晉察冀分局領導下,擔負起北平郊區各地區的游擊戰爭和開闢根據地的工作。挺進軍成立後,平西地區的抗日武裝力量發展很快,根據地軍民的抗日積極性充分調動起來。為了使平西、冀東兩塊交錯地區協同作戰,挺進軍司令員蕭克提出了鞏固平西抗日根據地、堅持冀東遊擊戰爭、開闢平北新的遊擊根據地的“三位一體”戰略任務。挺進軍主力一部出擊宛平、房山境內的王平口、佛子莊、長溝峪、周口店一線,襲佔了南窯、北窯等日偽軍重要據點,破壞了從這裏運煤至北平的高線鐵道;在永定河畔、門頭溝地區、北平近郊,挺進軍頻頻出擊,連獲勝利,給日偽軍以很大震動。
1939年2月至6月,日軍連續三次向平西根據地發動進攻。挺進軍採用誘敵深入、外線襲擊等戰術粉碎敵人的進攻,並且乘勝追擊,開闢了永定河以北地區和淶水、房山、涿縣三縣平原地區。1939年6月粉碎了日偽軍的五路圍攻,在沿河城作戰中,挺進軍隊長白乙化率部不僅打退了敵人對齋堂的進犯,還用兩挺機槍擊落敵機1架;1940年3月,挺進軍又粉碎了敵人的十路“掃蕩”。到1940年秋,平西根據地面積擴大了一倍,擁有1100個大小村莊、30多萬人口、1.2萬多兵力。
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創後,迅速成為八路軍向熱河、察哈爾前進的陣地,更成為北平、天津中共地下黨組織與邊區聯繫的“紅色走廊”——前往解放區的華北革命青年、愛國人士和國際友人,都要通過這個“紅色走廊”奔赴延安;當時全國各地支持延安的物資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從這條走廊中安全運去的。
平西抗日根據地的開創,嚴重威脅着敵人佔領的交通要道和大城市。1940年10月,日偽再次向平西根據地進攻,並對齋堂進行重點合擊。敵人建立了一連串的據點、崗樓,以齋堂為線,企圖對平西根據地實行封鎖包圍與分割。自1941年5月起,日軍更調集重兵向平西根據地進行“掃蕩”,根據地進入嚴重困難時期。由於敵強我弱,挺進軍離開齋堂,轉移到外線作戰,平西根據地只有民兵、游擊隊與敵人周旋。
根據地軍民同敵人展開了艱苦鬥爭。為粉碎敵人的“蠶食”“封鎖”“掃蕩”以及“治安強化運動”,平西軍民採取一切有效措施,進行靈活多樣的頑強鬥爭。根據地軍民經過協同作戰,恢復了大部分中心地區,齋堂雖被敵佔領,但宛平大部地區,仍然保持了抗日政權。至1943年,平西根據地軍民渡過艱難時期,恢復與開闢了懷來、涿鹿及蔚縣、宣化、陽原地區農村和桑乾河兩岸,並取得了林字台伏擊戰、三襲沿河城、爆破樓嶺敵據點等戰鬥的勝利,1944年,平西軍民積極向敵佔區伸展,根據地進一步擴大。11月,平西軍民積極配合各區部隊粉碎了日軍對冀東區的大“掃蕩”,擴大了平西根據地。1945年,平西軍民發起春季攻勢和夏季攻勢,在齋堂東門外王家河灘殲滅戰中大獲全勝,並於4月5日—4月9日擊敗日軍的“反攻”,肅清齋堂之敵。1945年8月,經過八年艱苦奮鬥,英雄的平西軍民終於和全國人民一起迎來了抗戰的勝利。 [3] 
1938年2月,按照毛澤東同志關於“以霧靈山為根據地進行遊擊戰爭”的指示,晉察冀軍區以第一支隊三大隊為基礎,組成鄧華支隊,挺進平西,開創了平西抗日根據地,開始了偉大的平西抗戰。平西抗日根據地成為插在華北敵後的一把尖刀。平西根據地的建立和發展,對於堅持華北的長期抗戰,打敗日本侵略者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
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平西抗日軍民,打敗了日軍的掃蕩、蠶食、封鎖,根據地不斷鞏固壯大,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解放戰爭的勝利,為建設新中國奠定了重要的基礎。在這塊土地上,記錄着開創平西抗日根據地的蕭克等一大批老將軍的豐功偉績和當年30萬平西人民的抗日鬥爭精神。中國共產黨領導平西根據地開展政治鬥爭、軍事鬥爭、經濟鬥爭和根據地建設的寶貴經驗,平西抗日根據地形成的革命鬥爭精神,是平西抗日根據地革命歷史留給我們的寶貴精神財富。 [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