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偽滿洲國軍

鎖定
“滿洲國軍” [1]  (Manchukuo Imperial Army)是中國近代史上出現的第一支偽軍,因此又稱偽滿軍。在1945年8月抗戰勝利時,大量偽滿軍在蘇聯軍隊的攻勢下迅速瓦解潰散。 [2] 
”滿洲國軍“ [1]  成立時將“維持國內治安”、“國境周邊與河川警備”設為主要任務,主要是關東軍的後方支援部隊,多於戰鬥部隊。在關東軍素質弱化後,日本面臨與蘇聯作戰時,偽滿開始進行武裝。日本投降後,15萬偽滿軍絕大多數加入國民革命軍。 [2] 
偽滿軍概分為中央直轄和軍管區隸屬兩部分,初、中時期,主要力量是在各軍管區,中央直轄者較少。
中文名
偽滿洲國軍 [1] 
外文名
Manchukuo Imperial Army
別    名
滿洲國軍、偽滿軍
地    點
東北、華北
1932年人數
111,044 人
1945年人數
約20萬
戰鬥力
前期良好,後期非常差

偽滿洲國軍建制沿革

偽滿洲國軍陸軍

1932年3月9日,溥儀就任“執政”的同一天,根據“執政權令”,任命馬占山為“軍政部總長”(馬占山反正後由張景惠兼任),4月15日偽滿政府發佈“第1號軍令”,公佈《海陸軍條例》。同時又公佈了“第2號軍令”,公佈了海陸軍分擔區域,設立了奉天吉林黑龍江等警備軍。 [3]  [4] 
1932年4月,馬占山反正,上述各部大部隨之。 [5]  "警備軍司令官"由程志遠繼任,所部臨時編成3個支隊:第1支隊,張文鑄部;第2支隊賈金銘部;第3支隊王克鎮部。
參加射擊訓練的偽滿軍 參加射擊訓練的偽滿軍
1932年5月,以多田駿為最高頭銜的顧問部,制訂了分三期整頓偽滿軍的方案:第1期,建軍時期;第2期,整軍時期;第3期,練軍時期。
1932年6月,偽滿接收由關東軍創立並指揮的靖安游擊隊,改編為靖安軍,歸"軍政部"直轄。由瀋陽移駐錦州。六月以綽羅巴圖爾的部隊為基幹,成立興安東警備軍,駐博克固。 [5] 
1932年10月,蘇炳文張殿九等舉旗抗日後,改由張文鑄任司令官,重新組建黑龍江省的軍隊,編成9個旅。在蒙古族居住的興安地區,建立了興安南、東、北警備軍。
1933年2月,偽滿軍侵攻熱河,派張海鵬為前敵總司令,率部下,5個支隊和日本軍共同作戰。8月任命張海鵬為熱河省警備司令官,但部隊是以洮遼軍為基幹,仍編成為8個支隊。成立了興安各分省的警備軍。 [5] 
滿州國軍”海報 滿州國軍”海報
1933年4月,”警備軍“第4旅2500名士兵譁變;同年5月,”洮遼警備軍“第2支隊2000餘人起義。 [6] 
1933年4月8日,”吉林警備司令部“決定撤銷“剿匪”司令部等,新設吉長、濱江、延吉、綏寧、農安等5個地區司令部。
1933年12月1日,又進行改編,設“新京”、吉林、濱江、延吉、綏寧、依蘭6個地區司令部。
1933年春,關東軍侵佔熱河後,又建立了”熱河警備司令部“和”興安西警備軍“。原洮遼警備軍撤銷。
1933年5月28日,設立江防艦隊司令部,屬海軍建制,歸日本海軍當局派駐東北的“滿洲海軍特設機關”,後改為“駐滿海軍部”指揮。司令官尹祚乾,司令部設於哈爾濱。至此,關東軍完全佔領了遼、吉、黑、熱東北四省,”滿洲國疆域“ [4]  和“滿洲國軍” [1]  的警備區域確定下來。
1933年12月1日,又進行改編,設“新京”、吉林、濱江、延吉、綏寧、依蘭6個地區司令部。
1934年3月,偽滿傀儡政權實行帝制,“軍政部總長"改稱"軍政部大臣”,仍由張景惠兼任。
“日滿親善”的宣傳畫 “日滿親善”的宣傳畫
1934年7月1日,偽滿實行軍政改革,撤銷奉、吉、黑、熱4個"警備軍司令部",新設5個軍管區。各軍管區下設若干警備區。”興安東、西、南、北4個警備軍“仍舊。同年底,偽滿實行地方行政改革,實行10省(加上興安4個省為14省)建制,各軍管區隨之有所變動。
1936年3月,關東軍將偽滿全境劃分為6個防衞地區:東部防衞地區、北部防衞地區、西北防衞地區、中部防衞地區、南部防衞地區、旅大防衞地區。1935年8月,原高達15萬的龐大偽滿軍被裁減近半,僅剩不到8萬人。一般編制1個團約600人,1個旅約為2000人。偽滿軍共轄9個警備軍,即第1至第5軍管區警備軍及偽興安東、興安西、興安南、興安北省4個警備軍,另有禁衞步兵團、騎兵第1旅、靖安軍等。
“滿州國軍”騎兵隊的襲擊訓練 “滿州國軍”騎兵隊的襲擊訓練
1936年7月,偽滿軍新設了第6軍管區。將”第2軍管區“的”間島省地區“和”第4軍管區“的綏寧地區(1937年7月改為偽牡丹江省)劃出,歸其管轄。司令官為王殿忠。後任依次為王靜修、張益三、美崎丈平、李文龍、賈華傑。司令部設於牡丹江。所轄部隊由偽第2、3、4軍管區撥出。共轄:1個教導隊,2個混成旅和1個騎兵旅;並轄綏寧、間島兩個地區司令部。 [7]  [5] 
1937年3月,偽滿設立興安軍管區,司令官巴特拉瑪布坦,轄興安東、西、南、北4個警備軍。開始未設司令機關,1938年1月始在鄭家屯成立”司令部“。
“滿州國軍”迫擊炮隊 “滿州國軍”迫擊炮隊
1937年5月,偽滿實行行政改革。出於“治安”的需要,將民政部的警務局與軍政部合併成立治安部。任命於芷山為“治安部大臣”。後繼者為於琛澄、邢士廉。不久,盧溝橋事變爆發後,關東軍為驅使偽滿軍充當馬前卒,對軍隊的限制有所鬆動,突破了《滿洲國陸軍指導要綱》規定的兵種和數量。偽滿軍中建立起了飛行隊、高炮隊、汽車隊特種部隊等。兵員數量也不斷增加。
1938年,偽滿成立了徵募科,實行半徵半募的辦法,各軍管區和部隊計劃需要的兵數,由地方行政派選合一定條件的壯丁充當兵役,也規定了三年退伍的辦法。 [5] 
“滿州國軍”簡易裝甲戰車 “滿州國軍”簡易裝甲戰車
1938年10月,在”間島省“明月溝成立了“間島特設隊”,300人左右,全部由朝鮮族士兵組成,屬第6軍管區,專門用來對付抗聯。
1939年3月,撤銷各軍管區內的地區司令部,以加強對部隊的直接指揮。
1939年5月,增設”第7軍管區“、”第8軍管區“。
1940年3月,撤銷”興安軍管區“和興安東、西、南、北4個警備軍,分設第9、第10兩個軍管區。
1940年4月,治安部成立了兵事科,各軍管區成立了兵事處和辦事處,偽滿樹立了兵事制度。 [5] 
1941年7月,開始徵集第一次國兵入營。 [5] 
1941年,偽滿實行徵兵制,規定服役期限為3年。但由於戰爭形勢的需要,服役期滿的士兵,一再延期服役,直至偽滿垮台,無一人退伍。所以兵力有增無減。至1945年幾乎膨脹了一倍,達15萬人左右。其中,約7萬人(包括“鐵石部隊”),配置在熱河。
“滿州國軍”步兵炮隊 “滿州國軍”步兵炮隊
1941年10月,增設第11軍管區。由偽第6軍管區劃出”東安省“及混22旅組成。司令官於治功。後任為王濟眾、關成山、郭若霖。司令部設於密山
1943年4月,撤銷治安部,成立軍事部。任邢士廉為軍事部大臣。
1944年3月,”鐵路警護隊“改編為”鐵路警護軍“,司令官瀨谷啓中將。司令部設於瀋陽。轄6個鐵路警備旅。
1944年12月,為補充侵略華北日軍兵力之不足,加強對冀熱地區八路軍的圍剿,關東軍與華北方面軍簽署了一個“關於滿華國境地帶治安肅正協定”,規定由偽滿軍派一部分兵力進入冀東,歸華北特別警備軍指揮。據此,關東軍命偽滿軍事部拼湊1個步兵旅,1個騎兵旅和其他偽軍,組成華北臨時派遣隊,稱為“鐵石部隊”。
1945年初,”第1師“由錦州移駐勃利,歸第11軍管區指揮。
1945年1月,進駐冀東,歸華北特別警備軍司令官加藤泊治(次)郎中將指揮。“鐵石部隊”的指揮機關——聯絡處,設在唐山的華北特別警備軍司令部內。”鐵石部隊“包括鐵血部隊、鐵心部隊和直屬部隊。同時,”熱河省“派出一支由10個警察大隊組成的“一心隊”,“熱河省警務廳長”皆川富之丞任隊長,進駐遵化,負責該地區的警備。
1945年3月,又由“鐵路警護軍”抽出3個支隊,組成“鐵路警護旅”,稱為“鐵華部隊”,擔任京奉線唐山至山海關的警戒。隊長富永清一少將,隊部駐唐山。

偽滿洲國軍自動車隊

1936年,開始籌備成立獨立第一自動車隊,駐在奉天,歸治安部直轄,主要先養成運轉手技術,也是一個培養教育的機關。 [5] 
1938年,在長春成立獨立第二自動車隊。 [5] 
1940年,後在牡丹江昂昂溪逐次成立第三第四第五自動車隊,和靖安師、興安師的自動車隊。成立自動車學校,專作為自動車的教育和訓練。 [5] 

偽滿洲國軍空軍

1937年2月,安田行秀與三谷勝正兩位日本陸軍中佐篩選三十名偽滿軍的士兵,前往哈爾濱接受地勤人員訓練。 [8] 
1939年4月,"滿洲國軍" [1]  第1飛行隊在奧野正的領導下於新京正式宣告成立。 [8] 
1940年,成立"飛行隊司令部",司令官野口雄二郎少將,轄3個飛行隊。飛行隊長都是日本人,飛行員大部分也是日本人。
1941年1月4日,第3飛行隊的中士班長蘇貴祥,受到投奔抗聯第3路軍第12支隊的老同事劉遠泰吸收,率領74名地勤人員起義,擊斃基地的11個軍官後,他們集體朝蘇聯撤退。《日蘇中立條約》簽訂後,類似的大規模抗日運動再未在飛行隊內發生。 [8] 
1942年11月,曹秉森任"飛行隊司令官"。
1943年,"飛行隊司令部"改稱航空隊司令部。
1944年12月7日和21日,第2飛行隊在奉天上空攔截美國陸航第20航空隊的B-29轟炸機 [8] 

偽滿洲國軍高射炮隊

“滿州國軍”高射炮隊 “滿州國軍”高射炮隊
1937年,開始建立"高射炮隊"。最初在瀋陽成立"第1高射炮隊",屬第一軍管區。 [5] 
1939年,在長春成立獨立第二高射炮隊。 [5] 
1941年,又先後成立了4個高射炮隊,計為5個隊。 [5] 
1943年9月,在瀋陽成立了"高射炮隊司令部",司令官張大任,統轄上面5個高射炮隊。
1944年3月的改編,設立高射炮隊司令部,駐奉天,張大任少將為司令官,統轄偽滿第一至第五高射炮隊,又同年成立高角炮隊。 [5] 
1945年,又在鞍山成立了高角炮隊。

偽滿洲國軍海軍

“滿州國”海軍陸戰隊 “滿州國”海軍陸戰隊
1932年1月,日軍侵佔哈爾濱後,東北江防艦隊長尹祚乾投降。3月9日偽滿軍的軍政部成立,改為“海軍江防艦隊”,尹祚乾為司令,司令部設在哈爾濱,軍政部顧問部以伊藤海軍大佐為顧問。艦隊共有艦艇6艘,補充隊一個,一切仍用舊制,並無變更,艦艇總噸數2200噸,兵員300名。 [5] 
1938年11月,日本“駐滿海軍部”撤銷。
1939年2月,決定將偽江防艦隊改編為江上軍,歸陸軍建制。同年11月改編完成。司令官李文龍。後任為憲原—曹秉森。司令部設於哈爾濱。初下轄兩個地區隊。
1942年9月,進行改編,撤銷地區隊,部隊編為5個戰隊和8個炮艇隊。

偽滿洲國軍編制序列

偽滿洲國軍指揮系統

  • 沿革
滿洲國”設軍政部(後稱“軍事部”),下轄奉天、吉林等9個警備軍司令部(後改為11個軍管區),由中國人出任主官。但軍政部及各軍區還設有“軍事顧問部”,日本現役軍官充任顧問,使“偽滿一切軍事活動、給養和裝備等,皆不需經過“國務院”,轉請關東軍核示”“這些顧問直接簽署批示,即可生效”。偽滿“軍事顧問部”歷任“最高顧問”都是有名的侵華戰犯,如多田駿、板垣徵四郎等。 [9] 
軍政部的最高長官為總長,次長官為次長,在偽滿政權時期,總長均由滿系人擔任,而後隨着日本侵華政策的變化,次長由原來的滿系人改為日系人。 [10] 
盧溝橋事變後,由於需要在加強東北地區治安的同時,增強對蘇聯東部地區的警備和抽調部分偽滿軍入關作戰,東北偽軍得到了擴展,作戰部隊增設指揮機關,成立位於牡丹江市的第6軍管區,佳木斯市的第7軍管區,烏蘭浩特的興安軍管區。成立了“滿洲國皇帝” [4] 諮詢機關-軍事諮議院,將軍府
1932年3月9日,政府成立,就成立了軍政部,同時日本軍方面也在軍政部內設立顧問部,統率系統和指導系統相對的存在。 [5]  當時軍政部的機構是:
部門
下屬課
職責
參謀司(後又增設測量課、憲兵課)
總務課
庶務、用度、秘書
軍衡課
人事、恩嘗、功績調查
軍事課
作戰、編制、教育
軍醫課
醫務、衞生
軍法課
法務、審判
軍需司
兵器課
兵器、馬匹
經理課
主計,需用
艦政課
江防艦隊的艦政
宣傳部
---
關於宣傳、調查、報道事項
資料來源: [5] 
1937年7月,軍政部改治安部,併入警務司,但次長是文官,專辦警察事項。軍事和警察雖在治安部大臣統屬下,但互不得干預職務,所以事務上沒有聯繫。軍關係方面機構:
部門
下屬科
職責
官房
---
大臣秘書和各方面聯繫的業務
參事官室
---
法制事項的起草、審查,有關軍的政治上對策
參謀司
總務科
各科關於規章條例事項的立案審核,各種企劃事項的審議
軍事科
作戰、用兵、編制
訓練科
軍隊及學校的教育訓練
調查科
調查、統計、宣傳
江防科
江防艦隊作戰和訓練業務
資料來源: [5] 
1939年,成立徵募科。 [5] 
1940,徵募科改兵事科。新設防衞科。 [5] 
1941年,調查科改精軍科。 [5] 
1942年,撤銷防衞科。 [5] 
1943年3月,治安部把警務司劃出,併入了鐵路警護隊,使軍和警分離,成立了新的軍事部。機構是:取消文官的次長,新設軍的次長,佐理政務和部務。 [5] 
部門
下屬部門
官房
秘書室、人事科、庶務科(受次長區署)
參謀司
第一科(作戰、用兵),第二科(情報、兵要地理),第三科(教育、訓練),第四科(宣傳、報道),第七科(飛行隊所關業務)
軍政司
軍務科、兵事科、主計科、經營科、醫務科、獸醫科、法務科
參事官室
(同前)
鐵路警護司
第五科、第六科(鐵路警護軍受關東軍直接指揮,偽滿軍事部只作事務的處理,並和偽滿軍方面沒連繫)
資料來源: [5] 
  • 歷任長官
時間
職務
姓名
備註
1932年3月至1935年3月
軍政部大臣(部長)
----
1935年3月至1939年3月
軍政部大臣(治安部大臣)
軍政部在1937年8月改為治安部
1939年3月至1942年9月
治安部大臣
於琛澄
治安部在1940頒佈國兵法
1942年9月至1945年8月
軍事部大臣
邢士廉(滿族)
治安部改革1943年3月,撤銷警務司,併入鐵道警護司,鐵道警護隊改為鐵道警護軍
資料來源: [5]  [10]  備註:最初軍政部長是馬占山(滿族),但時期頗暫短,未計算在內

偽滿洲國軍編制

偽滿軍概分為中央直轄和軍管區隸屬兩部分,初、中時期,主要力量是在各軍管區,中央直轄者較少。 [11] 
1932年,"滿洲國" [4]  的軍隊,已達14萬人左右。
1945年4月,偽滿軍隊的改編:收繳步騎兵的重火器和擴編工兵輜重。改編一部的部隊是為應時局緊迫,限制偽滿軍的戰力,同時還利用士兵給它服勞役的雙層目的而實行的。當時各軍管區的編制是:
類別
部隊名稱
備註
軍事部直屬軍
禁衞隊
司令官張名久,駐長春。步兵團一,騎兵連一,炮兵連一。
航空隊
司令官田中收,駐奉天。高射炮隊五,高角炮一。
高射炮隊
司令官劉牧禪,駐奉天。第一飛行隊(兩連),第二飛行隊(兩連),第三飛行隊(一連),興安飛行隊(兩連)。每飛行連附屬整備連一。共有飛行機、戰鬥機一百架。
獨立通信隊
有線營一(四連),無線營一(三連),軍士教導連一。
憲兵司令部
司令官劉尚華。
鐵路警護軍
司令官太田(名不詳)中將。
江上軍
司令官曹秉森,駐哈爾濱。
鐵石部隊
駐冀東。
地方
第1軍管區
轄偽奉天、錦州、安東、通化4省。司令官王之佑,司令部駐瀋陽。轄步1旅。
第2軍管區
轄偽吉林、四平省。司令官關成山,司令部駐吉林。轄步2旅。
第3軍管區
管轄偽龍江省。司令官趙秋航,司令部駐齊齊哈爾。轄步4旅。
第4軍管區
轄偽濱江省。司令官李文龍,司令部駐哈爾濱。轄步17旅。
第5軍管區
轄偽熱河省。司令官赫慕俠,司令部駐承德。轄4個步兵旅。
第6軍管區
轄偽牡丹江、間島省。司令官賈華傑,司令部駐牡丹江。轄步兵3旅。
第7軍管區
轄偽三江省。司令官呂衡,司令部駐佳木斯。轄步兵7旅。
第8軍管區
轄偽北安、黑河省。司令官周大魯,司令部駐北安。轄步兵12旅。
第9軍管區
轄偽興安省南、興安西省。司令官甘珠爾扎布,司令部駐通遼。轄第2師。
第10軍管區
轄偽興安東、興安北省。司令官郭文林,司令部駐海拉爾。轄興安騎兵第47、48團,均駐南屯。
第11軍管區
轄偽東安省。司令官郭若霖,司令部駐密山。轄步兵11旅,配屬第1師。
第一師
步兵團二,騎兵團一,炮兵隊一,工兵隊一,輜重隊一,自動車隊一,通信隊一
第二師
騎兵團二,步兵團一,炮兵團一,自動車隊,通信隊。
特殊部隊
朝鮮族特殊部隊:間島特設隊
1938年9月成立,由3個連組成,隊長為日本人。首任隊長為染川一男,軍官為日本人和朝鮮人,士兵全部是朝鮮人,隊部設於偽間島省明月溝(現屬安圖縣),專門對付抗日武裝和鎮壓朝鮮族反滿抗日運動。
白俄特殊部隊:淺野部隊
包括松花江部隊,橫道河子部隊和海拉爾部隊。為秘密謀略部隊。名義上屬偽軍編制,實際上歸關東軍哈爾濱特務機關指揮。其任務是協助關東軍對蘇聯進行謀略。1941年參加“關特演”,準備一旦日蘇戰爭爆發,破壞蘇聯的西伯利亞鐵路。
蒙古族特殊部隊:磯野部隊
1941年9月於昌圖成立,稱為第868部隊,約700餘人,全部為騎兵。隊長磯野實一少佐,軍官有日本人和蒙古人,士兵都是蒙古人。1943年3月移駐興安(今烏蘭浩特),改稱第53部隊,隊長改由松浦友好繼任。1944年7月,改編為關東軍第2游擊隊,成為日本的正規軍。
總兵力計:步兵旅九,混成旅二,騎兵旅一,步兵團三,騎兵團三,炮兵團二,炮兵營三,騎兵連一,炮兵連一,工兵隊三十,輜重隊十七,自動車隊六,高射炮隊五,高角炮隊一,獨立通信隊一,通信隊十三,飛行隊四(七個連)。人員總數十二萬九千名。
資料來源: [5]  備註:此外,訓練學校有教導隊,步騎各一隊,炮兵一連。陸軍興安學校有騎兵教導團一(騎兵三連,炮兵一連,機關槍一連)。

偽滿洲國軍顧問配置

日軍派在偽滿軍中的顧問,除海軍外,其原來的職務,均為關東軍司令部附。 [12] 
1934年3月1日,溥儀由"滿洲國執政"改稱為"滿洲帝國皇帝" [4]  ,按“日滿軍事守勢協定”向偽軍下達“軍令第二號”,承認關東軍對偽滿軍隊的指揮權及全面控制權。軍令的內容為:朕對與盟軍權限調整之件已經裁可,茲予公佈。依國軍防衞法第29條,在帝國國內與盟軍關於共同防衞上進行之防衞準備、訓練及實施方面,必須受其節制。 [12] 
1932年春,偽滿各將領及日本在各作戰部隊中的顧問配置情況為:
部門
顧問配置
軍政部
最高顧問:多田駿 (炮兵大佐)
主任顧問:佐久間亮三(騎兵少佐)
主計顧問:住谷悌(主計大尉)
奉天省警備軍
主任顧問:菅野謙吾(工兵少佐)
吉林省警備軍
主任顧問:大迫通貞(步兵中佐)
黑龍江省警備軍
主任顧問:林義秀(步兵少佐)
興安警備軍
主任顧問:齋藤恭平(步兵少佐)
海軍
海軍顧問:伊藤整(海軍大佐)
資料來源: [10] 
1939年後,偽滿軍事上的變革,強化用日本人以統率偽滿軍的組織系統。新設的特種部隊內不論部隊長或執掌事務的人,絕大多數是日本人。中央機關和學校教育機關由日本人掌握全部事務、部隊由團長以下和偽滿系同等數由日本人充當部隊長,興安師長、旅長都任用日本人,部隊內使用日本口令、文書廢止漢文,全用日文,會議、講説使用日語,避免使用翻譯。部隊士兵添設學習日語日文 [5]  [13-15] 

偽滿洲國軍軍銜

“滿洲國軍”軍銜 “滿洲國軍”軍銜
偽滿軍的軍銜制度是日軍北洋軍的當時中國軍隊軍銜制度的綜合體,同時也有其“自己特色”。在1932年3月,“滿洲國軍” [1]  正式成軍時,其軍銜分為三類六等十六級,將官校官尉官稱“軍官”、准尉以下稱“士兵”,在“海軍江防艦隊”中,實行海軍軍銜,與陸軍軍銜基本一致,只是在二等兵以下有一個“練兵”軍銜。
1934年6月,偽滿發佈《陸軍武官、兵等級之件》,修訂了軍銜等級。主要有:1、把將官、校官、尉官、准尉官、軍士統稱為“武官”;2、把“下士、上等兵一等兵、二等兵”依次改稱“少士、上兵、中兵、少兵”。在兵種設置上也趨於完整:在兵科(一般兵種)官兵中設憲兵、步兵、騎兵、炮兵、工兵、輜重兵等,在部門(勤務)官兵中設軍需部、衞生部、獸醫部、軍法部、軍樂部等。
1937年6月,增設榮譽軍銜稱號-將軍,並規定 “對陸海軍上將之勳績卓著、歷官有年者,表彰勳勞,並示尊崇優待之意,決定由皇帝敕授以'將軍’稱號”。
1939年,將“海軍江防艦隊”改編為“江上軍”,其官兵一律改為“江上軍”軍銜,岸上官兵一律改穿陸軍軍服,船艇官兵稱穿原海軍服。(注:“江上軍”中的日系軍官仍使用原海軍銜、穿用原海軍服);1940年正式組建“航空部隊”,並增設“航空兵軍銜”。
1941年初,偽滿軍隊也進行了較大調整:增設“技術部”,在上兵之上增設“兵長”軍銜等。偽滿軍由軍官學校畢業後初任少尉,滿2年進中尉,中尉滿2年進上尉,上尉滿3年進少校。少校滿3年進中校,中校滿3年進上校。上校4年進少將,少將3年進中將,中將4年進上將。上將終身職,因軍功可敕封為“將軍”稱號,身列“將軍府”,這是偽滿軍人最高的榮譽職。
1941年初至1945年滿洲國覆滅時的偽滿軍銜設置:
類別
軍銜
將軍
將軍
將官
上將、中將、少將
校官
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
上尉、中尉、少尉
准尉官
准尉
軍士
上士、中士、少士
兵長、上兵、中兵、少兵
偽滿軍隊中曾被授予(或晉升為)將軍、上將軍銜的“偽滿高級武官”有:
類別
姓名及敕授時間
將軍
張景惠(1937年6月敕授)
於芷山(1937年6月敕授)
張海鵬(1937年6月敕授)
吉興(滿族、1942年10月敕授)
於琛澂(1942年10月敕授)
---
上將
馬占山(滿族、1932年3月授,8月褫奪)
王殿忠(1936年10月晉)
張景惠(1932年3月授)
巴特瑪拉布坦(蒙古族,1936年10月晉)
張海鵬(1932年3月授)
郭恩霖(1938年4月晉)
於芷山(1934年7月晉)
王之佑(1942年9月晉)
吉興(滿族,1934年7月晉)
張文鑄(1942年9月晉)
於琛澂(1934年7月晉)
邢士廉(滿族、1935年7月晉)
王靜修(1934年7月晉)
--
將官
尹祚乾中將(1935年晉,此人是“滿洲國軍“ [1]  唯一的“海軍中將”)
愛新覺羅憲均軍醫少將(前清親王,1944年8月晉,此人是滿族愛新覺羅氏中唯一的“將官”)

偽滿洲國軍院校

滿洲國中央陸軍訓練處,1933年4月於遼寧省瀋陽市設立,1940年更名為滿洲國中央陸軍訓練學校,1943年又更名為滿洲國陸軍高等軍事學校並遷至吉林省長春市,該教育機構主要以培養現職團長以上的滿洲國軍高級軍官為主,類似於日本的陸軍大學校,也是滿洲國的第一所軍事教育機構,包括滿洲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也都是在其母體下衍生而來。 [5] 
滿洲國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39年3月于吉林省長春市設立,該教育機構完全仿效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教程,作為滿洲國軍的核心教育機構,其硬件設施和師資力量最為雄厚,原韓國總統朴正熙、原韓國陸軍參謀總長丁一權都畢業於此。
滿洲國興安軍官學校,1934年7月於吉林省四平市設立,1938年遷至內蒙古自治區烏蘭浩特市,1940年更名為滿洲國興安陸軍軍官學校,該教育機構主要以培養由蒙古族人組成的興安軍軍官為主。
滿洲國軍用通信本處,1933年7月於遼寧省瀋陽市設立,1940年更名為滿洲國軍用通信養成部,1943年又更名為滿洲國軍用通信隊並遷至吉林省吉林市,該教育機構主要任務是培養滿洲國軍通信方面的人才,為建立滿洲國軍的通信系統和通信網絡服務。
滿洲國軍醫學校,1935年4月於黑龍江省哈爾濱市設立,該教育機構擁有獨立的附屬醫院作為臨牀,並且該教育機構只負責培養滿洲國軍的軍醫軍官,而衞生兵方面的培養則由位於錦州的軍事部直屬醫院負責。
滿洲國飛行學校,1940年於遼寧省瀋陽市設立,該教育機構主要負責培養滿洲國軍飛行隊的飛行員以及地勤管理人員,學員在滿洲國軍尉級軍官中選拔,包括滿洲航空的民航機飛行員也有在此深造學習的。
滿洲國憲兵訓練處,1934年7月于吉林省吉林市設立,是為數不多由軍政部直轄的教育機構,主要培養滿洲國軍的憲兵以及憲兵軍官,包括由蒙古族人組成的興安軍憲兵也基本是由滿洲國憲兵訓練處負責培養。
滿洲國自動車學校,1942年秋季於遼寧省瀋陽市設立,該校學員學習內容以後勤運輸、汽車保養、駕駛維修為主,不同其他軍校畢業學員被分配至滿洲國軍服役,滿洲國自動車學校學員畢業後大多配屬於關東軍作戰體系為日軍後勤保障服務。 [5] 
滿洲國陸軍獸醫學校,1936年于吉林省長春市設立,該教育機構主要負責軍馬防疫和蹄鐵改良的研究事宜,擁有獨立的附屬軍馬廠和蹄鐵廠作為學員實習,是當時在中國都為數不多的獸醫學教習場所。
滿洲國軍需學校,1939年于吉林省長春市設立,該教育機構主要培養學員掌握軍需軍官和軍需兵的必要知識與技能,包括日常以及戰時軍用物資和器材的調配和保管。

偽滿洲國軍主要標誌

偽滿洲國軍軍旗

1932年(大同元年)4月25日,“滿洲國海軍”第三號令《滿洲國海軍旗式》制定了海軍旗。規定艦首旗和船旗使用和國旗相同的設計,1935年(康德2年)3月7日,發佈《海軍旗章令》以及《大同元年軍令第叁號滿洲國海軍旗式廢止文件》對海軍旗進行了重新規定,將海軍旗統一為上半部分紅藍白黑四色,下半部分黃色,與軍旗相同樣式。
“滿洲國”軍旗/海軍旗 “滿洲國”軍旗/海軍旗
“海軍大臣”旗幟 “海軍大臣”旗幟
“海軍上將”艦旗 “海軍上將”艦旗
“海軍中將”艦旗 “海軍中將”艦旗
“海軍少將”艦旗 “海軍少將”艦旗
“海軍准將”艦旗 “海軍准將”艦旗
海軍中校艦旗 海軍中校艦旗
海岸巡防隊旗幟 海岸巡防隊旗幟
空白

偽滿洲國軍制服

“滿洲國軍”制服 “滿洲國軍”制服
滿洲國軍隊的軍服由1937年5月12日正式制定,由於滿洲國軍隊實際上受到關東軍的控制,其軍服也理所當然的仿效舊日本陸軍。無論帶革採用斜革、軍衣的胸與腰擁有口袋、正衣袖章的設計、正肩章與正帽等也繼承了其獨自的特色。軍帽、戰鬥帽的帽章也為舊日本陸軍的五芒星型,使用滿洲國旗的黃、黑、白、青、赤色的五色章。
1932—1937年,偽滿軍制服,無論肩領章還是軍服式樣顏色,均沿襲了東北易幟前的奉軍軍服。
1937—1945年偽滿軍制服,肩領章、軍服顏色都有顯著變化,軍人所配發的軍帽除了圖1中的協和帽還有大檐帽。中間是身著偽滿陸海空三軍大元帥制服的皇帝溥儀。最上方的帽徽是溥儀護軍和偽滿憲兵的帽徽。
早期“滿洲國軍” 早期“滿洲國軍”
後期“滿洲國軍” 後期“滿洲國軍”

偽滿洲國軍參戰戰役

在東北,偽滿軍的主要任務是協助日軍“討伐”抗日武裝,實現“治安肅正”。1933年—1934年,偽滿軍多次參與“討伐”行動,僅1933年7月—10月,偽滿軍就對東邊道的抗日武裝進行了230多次戰鬥。 [7] 
東邊道“獨立大討伐”
三江“特別大討伐”
諾門坎戰役
資料來源: [7]  [6]  [3] 

偽滿洲國軍後續

1944年,日軍兵力緊張之際,一面擴充偽滿軍,幫助防衞蘇聯;一面抽調偽滿軍精鋭1.6萬人,組建了“鐵石部隊”,入關掃蕩冀東八路軍。在蘇軍出兵東北後,鐵石部隊拒絕奉命回援,囚禁日系軍官,宣佈“反正”,接受國民政府改編。 [16] 
對於關外地區,國民政府通過電台,令偽滿官員等候中央接收。但偽滿在大中城市的原有政權,都被蘇軍摧毀,如聽命重慶的偽滿第一軍管區司令官王之佑,即被蘇軍俘虜。約15萬偽滿正規軍,全部向蘇軍投降。
在蘇軍沒有控制的鄉村地帶,國民政府通過任命原鐵石部隊指揮官姜鵬飛為冀東挺進軍總指揮、新編第27軍軍長,讓其收容散落各地的偽滿軍,一度擴兵至數萬人,委任了謝文東、李華堂等16個師長。國民政府為收攏偽滿軍,普遍授予他們較高官銜。 [17] 
這些被收編為國軍的偽滿軍,並未能發揮關鍵性作用。在北滿的偽滿軍,因無法獲得國民政府支援,姜鵬飛等所謂“政治土匪”很快被中共擊潰。南滿被收編的偽滿軍(包含偽滿地方軍隊),戰鬥力很弱,也無力幫助國軍進攻北滿。這些偽滿軍在內戰中被擊敗後,有的又成為中共兵源。至此,“滿洲國軍”徹底不復存在了。
參考資料
  • 1.    日本造謠中國100年,中國知識分子重複了100年  .中華網.2017-09-06[引用日期2020-07-29]
  • 2.    山頭林立:數百萬偽軍四股勢力  .網易[引用日期2016-06-01]
  • 3.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社科院.《東北“大討伐”》:中華書局,1991年
  • 4.    歷史上的今天:日本策劃成立"滿洲國"  .人民網.2016-02-16[引用日期2020-07-29]
  • 5.    中央檔案館.《偽滿洲國的統治與內幕 偽滿官員供述》:中華書局 ,2000
  • 6.    萬嘉熙.《偽滿史料叢書:偽滿軍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404—405
  • 7.    解學詩.《偽滿洲國史新編》:人民出版社,2008年:283-459
  • 8.    許劍虹(台灣).《鳳凰週刊》:香港鳳凰週刊有限公司,2014年
  • 9.    孫邦.《偽滿史料叢書:偽滿軍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年:391
  • 10.    傅大中: 《偽滿洲國軍簡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185,194,204,206.
  • 11.    偽“滿洲國”官員王之佑筆供  .中國青年網[引用日期2016-06-26]
  • 12.    森島守仁:《陰謀暗殺軍刀:一個外交官的回憶》,黑龍江人民出版社,1980年10月,83.
  • 13.    滿洲國史刊行會編,黑龍江社會科學院歷史所譯: 《滿洲國史》,119
  • 14.    《王之佑筆供》,1954年4月13日,轉引自傅大中: 《偽滿洲國軍簡史》,吉林文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226.
  • 15.    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 《日本帝國主義侵華檔案資料選編.偽滿傀儡政權》,中華書局,1994年 第103頁、99頁
  • 16.    吉林人民出版社.《偽滿史料叢書:偽滿軍事》:吉林人民出版社,1993:641
  • 17.    劉熙明.《偽軍——強權競逐下的卒子(1937—1949)》:(台)稻鄉出版社,2002年:439—523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