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泗竹埔

(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南街道下轄村)

鎖定
泗竹埔(sì zhú pǔ)行政村,屬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南街道,在普寧市市區東南2.6公里處。
中文名
泗竹埔
外文名
Sì Zhú Pǔ
別    名
刺竹埔
行政區類別
行政村
所屬地區
廣東省普寧市
地理位置
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南街道
電話區號
0663
郵政編碼
515300
氣候條件
亞熱帶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8000 人
機    場
揭陽潮汕機場
火車站
普寧高鐵站
車牌代碼
粵V
主要姓氏
江、
附近小區
萬泰城、帝景城、康美中藥城等

泗竹埔鄉村簡介

泗竹埔 泗竹埔
泗竹埔,現有村民1503户,户籍人口約0.8萬人,村兩委成員11人,設村民小組8個,聚落呈塊狀分佈。建築多為下山虎潮汕民居及鋼筋混泥土結構樓房。村內有醫藥商店、超市、銀行、信用社、學校、健身廣場等各項便民服務設施,配套完整,商貿活躍。郵政編碼:515300。
大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 ~ 1521年),江、、胡等姓氏居民,遷此定居,因此地荊棘叢生,竹林成片,遂名刺竹埔。清初,江、為村內居民主姓,取江、二字部首,合成泗字,遂改為今名。
泗竹埔,是革命老區,也是普寧市重點僑鄉,有海外僑胞達0.6萬多人,多居東南亞。在上世紀,為促進本村與鄰村馬柵村消除歷史積怨,促進友好發展,而修建的睦鄰路和睦鄰亭,均為本村和馬柵村海外鄉親捐建。

泗竹埔節日慶典

除了中國傳統節日之外,泗竹埔村還有一些具有濃郁潮汕特色的節日。重要慶典有:迎聖駕,一年一度的慶典,每年正月十七、十八兩天舉行,主要活動有抬神像、執鏢旗、大鑼鼓隊伍遊行演奏等。謝神,一年 舉行一次的答謝神明儀式,許多在外遊子,會在這一節日回鄉參加,主要活動有拜神、潮劇晚會、放映露天電影等。

泗竹埔經濟產業

泗竹埔村民,以經商、務工為主,以農為輔。主導產業,為紡織和服裝加工,區內有翠竹園工業園,及多家規模上企業。而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甘薯等。

泗竹埔交通環境

泗竹埔基礎設施

有城南大道、揭神路(S236)、普寧大道(G324)、睦鄰路貫穿於本村,交通條件非常優越,水、電、路、排污等基礎設施完善。加上南面又接近廈深鐵路普寧站,是企業投資、興辦實業的好地方。

泗竹埔公共交通

普寧市市區城鄉公交中,經過泗竹埔村的公交為9路車,具體路線,如後:小楊美 - 新寨村路口 - 西隴村路口 - 水上樂園 - 紡織品市場 - 蘭花廣場 - 赤華路口 - 華僑醫院 - 市政府 - 市公安局 - 汽車總站 - 人民公園門口 - 人民醫院 - 文竹路口 - 新陽東海鮮城 - 環城路口 - 天天漁港 -城南體育廣場-泗竹浦- 馬柵工業區 - 馬柵村(共21站)。

泗竹埔娛樂設施

位於泗竹埔鄉道與環城路交界處附近,即翔栩紡織廠對面,有一座城南廣場,又稱開心冰啤廣場。廣場內有多個籃球場、娛樂健身器材等休閒娛樂設施。

泗竹埔文化教育

泗竹埔村中,現有一所小學——泗竹埔小學(即育光中小學)、一所幼兒園——泗竹埔歡歡幼兒園,以及一座紀念涼亭等文化教育設施。

泗竹埔泗竹埔小學

原泗竹埔學校(即育光中學校),成立於一九三五年,本設有小學、初中兩部分,後改為小學,初中生大部分轉移到,位於不遠處的南興中學就讀。中國人民解放軍高級將領、原中國駐泰國大使館三軍武官、北京潮人海外聯誼會理事長、潮人英才——巫志遠先生,1941~1944年間,曾在泗竹埔學校任教。

泗竹埔歡歡幼兒園

泗竹埔歡歡幼兒園,位於普寧市流沙南街道泗竹埔村睦鄰路51號。

泗竹埔呂公亭

大清朝順治元年(公元1644年),江西人呂東陽,到村中執教興學,並帶領村民,治理13鄉水利。呂故後,為紀念其功德,建呂公亭。

泗竹埔歷史梗概

明代,建村,原名刺竹埔。清初,村民多姓江、,取“江”字水旁、“”字頭,合成“泗”字,改為今名。
大清朝順治十四年(公元1657年),泗竹埔村塾師呂東陽,倡建陂溝水陂,辦13鄉引水工程。

泗竹埔大事件記

2010年06月02日上午,流沙南街道馬柵、泗竹埔兩村,舉行既簡樸又莊重的睦鄰友好聯誼儀式,破除陋習,消除歷史積怨,增進友誼,共謀發展大計,建設睦鄰友好村莊。 在儀式上馬柵、泗竹埔兩村,相互贈送了繡有“弘揚禮儀、共創文明”的錦旗。這標誌着馬柵、泗竹埔兩村,進入友好發展、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新時代。
歷史回顧
泗竹埔 泗竹埔
在大清朝同治(公元1862 ~ 1875年)初,與馬柵村先民,放水種田引起口角,發生不愉快的事,引發械鬥,導致兩村一百多年來,沒有婚姻往來,制約着兩村發展。馬柵、泗竹埔兩村,唇齒相依,工業經濟、商貿流通,較活躍。由於歷史上先民種田爭水,引起械鬥,結怨。導致一百六十年來,兩村的關係,一直較為緊張,在經濟、文化、生活等方面,缺少交流和合作。直至公元2010年,一直保持互不通婚的不良習俗,嚴重製約着兩村的發展,不利於農村社會穩定。為促進農村經濟社會和諧發展,流沙南街道,高度重視。2010年初,在街道黨工委、辦事處和馬柵、泗竹埔兩村海內外鄉親的牽頭下,經過多次交流協商,達成摒棄前嫌、加強友好合作、共商發展大計的共識,全面加強交流與合作,建立睦鄰友好關係。同時,加強對村民的法制教育,和睦鄰友好教育,培育新觀念,積極倡導和鼓勵,兩村適齡男女青年通婚,樹立新風尚,促進兩村睦鄰友好建設的深入開展。

泗竹埔江姓基祖

西晉時期(公元 266 ~ 316 年),譙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騎常侍江統,祖孫三代,相繼出士,使得江氏家族,躋身士族。西晉(公元 266 ~ 316 年)末年,衣冠南渡,江氏家族,追隨晉室,舉族僑遷江南,落籍南兗州濟陽郡僑郡,治揚州晉陵郡武進縣,今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西北)考城縣。厥後,迅速崛起,鼎立高門,史稱濟陽江氏濟陽江氏,是東晉南北朝時期的高門士族(江南僑姓士族),厚學篤文,人才濟濟,秉文經武,鼎立高門,長盛不衰,貴顯於世,持續二三年之久。此間湧現出江淹江子一江夷江智淵江簡珪江謐江祏江泌江革江湛江斆江式江秉之江蒨江德藻江悦之江紑江總等十八位正史立傳者,或以德昭行天下,或以功彪炳青史,或以藝卓行史冊;而正史附傳者,如江虨江惇江敳江僧安江恁江恆江文遙等,達數十人之眾。矧自正史之外,功德昭著一 方者,必當蔚然大觀。
南朝侯景之亂(公元 548 ~ 552 年)時,江統之七世孫、南朝梁烈將江子一,與弟江子四江子五及次子等,壯烈殉國。相傳,江子一長男江現,避難南逃新寧郡歙縣(今安徽省黃山市歙縣)慈悲娘娘廟內,在追兵東衙三將(宮、劉、楊)庇護下,安然入閩,棲身邵武縣(今福建省邵武市),卜築濟陽堂居焉。而東衙三將,居於崇安縣(今福建省武夷山市)。唐宋時期,江現後裔,主要有如下三支:一、閩西汀州客家江姓,主要傳衍閩西南、粵東北、台灣等地,如濟陽江氏金豐祖派;二、散居閩北各地,山高崎嶇,鮮有大族,主要傳衍贛南浙南等地;三、閩中莆田江氏,後裔有唐玄宗著名妃子江採萍梅妃)等,主要傳衍粵東潮汕等地之福佬(河洛)江氏。
泗竹埔村歷史與風俗
泗竹埔村歷史與風俗(3張)
泗竹埔江氏,主要自福建省漳州市西南部客家地區遷入,是客家江姓後裔,屬於江氏重要支流——濟陽江氏金豐祖派。大唐憲宗元和年間(公元 806 ~ 820 年),上祖自閩北邵武濟陽堂,遷入汀州寧化縣石壁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北宋初期,轉徙上杭縣勝運鄉緜村九磜(今福建省龍巖市上杭縣蘆豐鄉橫崗棉村)。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公元1131 ~ 1162年),濟陽江氏嫡傳後裔江百四郎(古稱江百念四郎、世稱九磜公)與妣邱氏六娘,自九磜攜三男,憑官招募,落籍本縣金豐鄉苦竹堡大溪村寨下(今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莒溪村),開荒墾田。二世祖江百五郎,妣馬氏四娘;三世祖江百七郎(世稱金豐公),妣戴氏八娘,生下七男,俗稱金豐七子。宋元鼎革之際,金豐七子攜家帶眷,分移汀、漳、潮、韶等閩粵諸州,蕃衍族大,人文蔚起,史稱濟陽江氏金豐祖派。而濟陽江氏金豐祖派大宗祠(夢筆堂),卜築於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古稱福建省漳州府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寨上)。
金豐公第五子江百十二郎,分移上杭縣金豐鄉苦竹堡陳東坑村水尾(今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陳東鄉共星村水尾江屋),後轉徙漳州漳浦縣二都林婆畲(今詔安縣霞葛鎮五通村下塗),卜築江寨居焉。歷數代至明初,丁財火發,丁多而悍,財富而驕,抗糧被難,剿戮赤族。幸鋒刃不及,得全性命,江啓昌(濟陽江氏金豐祖派九世祖)與江永隆(濟陽江氏金豐祖派十世祖)叔侄,肇基井邊(今詔安縣霞葛鎮天橋村井邊組),開基另立。至大明朝正德八年(公元1513年),福建省詔安縣霞葛鎮井邊江氏,南遷普邑泗竹埔,開基創業,這一支江氏俗稱為井仔江,繼而陸續有河婆房燕子房等五個不同宗支的江氏,於此落户,因此鄉中統稱為六房江
金豐公第六子江百十三郎(古稱江百十四郎),原鄉守祖,居於上杭縣金豐鄉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籬頭下(今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莒溪村)。祖妣蔡氏四娘孺人,生下六子:江千一郎、江千二郎、江千三郎、江千四郎(江肇賜)、江千五郎(江肇元)、江千六郎,其中第五子江肇元千五郎公,分移漳州府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寨上(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開基另立,蕃衍族大,古稱鴻江派江氏,今稱鴻溪江氏,即濟陽江氏金豐祖派鴻溪衍派,簡稱鴻江。鴻溪江氏開基始祖江肇元千五郎公,歿於大明朝洪武四年(公元1371年),葬於平和獅子峯上,守望歲月。祖妣淑惠鄭氏四娘孺人,生下四男:江萬一郎、江萬二郎、江萬三郎(江敦敏)、江萬四郎(江毓敏)。其中,江萬一郎與江萬二郎,隨母親鄭氏四娘孺人,返回汀州上杭縣金豐鄉苦竹堡大溪村莒溪竹籬頭下(今福建省龍巖市永定區大溪鄉莒溪村),守護祖業;江萬四郎(江毓敏),元妣陳氏孺人、繼妣純淑遊氏六娘孺人,生三子,居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榕林寨內(今福建省漳州市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榕樹下),傳鴻溪江氏(鴻江濟昌支派;江萬三(敦敏公),則居於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卓墘(今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卓墘組)。
鴻溪江氏二世祖江萬三(敦敏公),妣勤慎藍氏九娘孺人,生下三子:光裕、淵璜、三男(名諱失記)。鴻溪江氏三世祖江淵璜,居平和縣新安裏葛布大溪村寨上(今平和縣大溪鎮江寨村),傳鴻溪江氏(鴻江元昌支派;三男後裔,遷居詔安縣二都秀篆梘頭埔(今福建省漳州詔安縣秀篆鎮青龍山村),傳普寧市裏湖鎮敦厚寨、豐順縣葛布鄉等;鴻溪江氏三世祖江光裕,分移詔安縣二都林婆畲柳墘保南墘(今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嗣下村南墘),古諺有云:卓墘開南墘,傳鴻溪江氏(鴻江)定海支派。南墘江氏開基始祖江光裕,妣佑啓林氏大娘孺人,生三男:德美、成美、繼美。其中,長子江德美,移居溪背,子孫遠遷不詳;三子江繼美(諱江豪高),在南墘,守護祖業;而次子江成美,分移龍眼樹下(今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嗣下村眼下組),生下一男,名江業廣;江業廣生下二男,長男江廿一郎,生下四男,泗竹埔江氏一世祖考江純厚,系第三男江四十八郎公裔孫。
泗竹埔 泗竹埔
泗竹埔江氏二世祖起陽公,妣黃氏媽,自福建詔安縣二都龍眼樹下(今福建省漳州市詔安縣霞葛鎮嗣下村眼下組),遷來普邑泗竹埔村,定居於南門外新田仔,生育有四子:長江拱嶽、次江拱台、三江拱日、四江拱天。此後生活逐漸穩定,起陽公返福建原鄉,扶先父母遺骸,即泗竹埔江氏一世祖考江純厚與妣楊氏,奉安於大南山鎮灰寨(今普寧市大南山街道灰寨村)後。因務農關係,第二、三、四房有部分子孫,分遷大南山街道梘頭寮村(原行政、就學,與泗竹埔村為一體)。相傳,起陽公還有第五、第六兩子,居於揭陽雲路鎮(今揭陽市揭東區雲路鎮)、龍沙鄉(今揭陽市揭東區曲溪街道辦事處東南部),二世祖媽黃氏遺骸,由第五、六兩子安葬於該處(然雙方現未證實)。大清朝康熙四十九年(公元1710年)十一月廿八日寅時,起陽公後裔,建江氏祖祠,名曰思成堂。祠內後座左側偏廳,奉有慈悲娘娘神神;右邊偏廳,尚有一小龕,上奉東衙參將祿位。相傳上祖自汀州寧化縣石壁村(今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石壁鎮),帶來東衙參將老爺神像、香火,並註明東衙參將者,一姓宮、一姓劉、一姓楊,官為光祿大夫,救我祖不得於君之難。 故刻像於龕,世與祖配享血食。願子孫春秋二祭,並祖考忌辰,言請配祭,不可忘也。若無奉祀者,非吾派也。 如伍子胥江上丈人之恩,每食必呼之敬。乃先祖之大恩人,永遠不可忘也。
泗竹埔江氏,人才輩出,有現任汕頭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公安局局長江楷鑫;普寧職業技術學校校長、廣東省人民政府督學、副處級江瑜彥;現任泰國路政廳副廳長江振順等。

泗竹埔羅氏基祖

泗竹埔村,在普寧市市區東南2.6公里處,屬廣東省普寧市流沙南街道,是革命老區、重點僑鄉,香港的羅鷹石(公元1913 ~ 2006年)先生,即出生於該村,其子羅康瑞,人稱上海姑爺。大明朝正德年間(公元1506 ~ 1521年),江、等姓氏居民,遷此定居,因此地荊棘叢生,竹林成片,遂名刺竹埔。清初,、江為主姓,取江、羅二字部首合成“泗”字,改為今名。
據大埔縣湖寮鎮羅氏族譜記載:普寧羅氏始祖羅十三郎,上世為珠系46世洪德 —— 47世大一公(字君崇) —— 48世次二郎(諱安) —— 49世念三郎(德垂) —— 50世伯七郎 —— 51世十三郎(白誦) —— 遷福建詔安縣,支分廣東普寧市南徑鎮、惠來縣雞崗村、揭陽縣藍田都(今豐順縣南、揭東區揭西縣東)、陸河縣河田鎮
始祖羅十三郎,諱白誦,伯七郎公子。由廣東大埔縣湖寮遷居福建詔安縣二都山閣裏,是山閣裏開基祖。歿塟二都外山虎頭墳,乙山辛向兼辰戍分辰金。配張氏,歿葬二都苦竹頭,丙山壬向。子二:順英、順甫 ,順英後裔居潮州赤米埔。吾祖十三郎公(今族譜中列為一世祖)建居於福建,後代子孫布及廣東、福建等省。達坤公移居普寧縣泗竹埔鄉,直系子孫遷居陸豐縣(今陸豐市)東海鎮,今傳至二十一代(族號:毓輩),還移居其它市、縣等地。
泗竹埔族譜 泗竹埔族譜
二世祖:順甫,行二郎,十三郎公次子,生於大明朝正統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居福建詔安縣二都山閣裏,建祖祠於龍山,坐卯酉向兼甲庚。歿於正德十二年丁丑歲(公元1517年),享壽八十一歲。葬福建詔安縣二都許屋倉頭蛇仔龍穴,坐南向北。配林氏,生於正統二年丁巳(公元1437年),歿於正德戍辰年(公元1508年);庶配張氏,二妣合葬下坪倉裏倒卦金鈎形,壬山丙向。生二子 :種德、成德。三世祖羅成德,乳名成宗,配黃氏,生二子:彥輝、龍峯(遷居普寧坡溝南門開基 );四世祖羅彥輝,配劉豬八戒,生四子:長子壁山,開基湖陽溝南村;次子英廷,遷居普寧打鐵寨開基;四子四郎,移籍南山鄉立業;三子玉石,佔籍普寧泗竹埔立業。
傳世族譜
泗竹埔 泗竹埔
嘗聞水有源,木有根。故堯典敦九族。周禮篤宗潢。是以覽世譜。訪父老,而知吾姓,出黃帝之時。祝融之後,受封於羅,因國為氏。而在豫章之羣焉。厥後代遠人盛。子孫星處,不知凡。幾回遡,我祖至宋振廷公。官拜侍郎,忠心梗概。被奸臣所陷。降職江西吉安府知府。任滿服職身故,生二子,長子:世英,次子:世豪。兄弟二人永居吉安,而世英公誥賜進士,官至河南太守,因高麗作亂,文受武職,領兵十萬,平遼得勝有功,封平虜侯;世豪公文學出身,官至福建福州太守。世英公生四子,長子:永龍,賜進士第,官至雲南太守;次子,永虎,受蔭為浙江總兵,永居吉安;三子:永豹,官至浙江省知縣;四子:永彪,文學出身,官至福建汀州太守,轉升本府道而終。永龍公生三子,俱居吉安;永虎公生七子,分居漳州府;永豹公生七子,永居吉安府,傳至五代有顯廷公,官至國公之位。世豪公十代出羅倫,大明狀元及第,世豪公傳至十二代出羅洪先,狀元及第。永彪公生五子,長子:宗仁,鄉科出身,生下三子;次子:宗得,儒生出身,生十一子;三子:宗義,白身鉅富,生五子;四子:宗禮,生三子;五子:宗智,科甲出身。官至潮州程鄉知縣,生三子,長子:公興,次子:公勝,三子,公明,弟兄三人。而公興公即居程鄉,遊學立業;公勝公出居興寧隆田處,一子出居廣東大埔縣胡寮居住,生七子,長子、次子又回居長樂,三子、四子居胡寮、河頭、塘口城內,五郎公明朝官至封侯,居黃坑,六,七子分居揭陽湯坑、軍寨、黃岡等處。塘口唸三郎公,分居興寧菜侖,有一子一孫,分居紹安縣二都山閣裏立業。三郎公長孫兄弟三人,長:季林公,分居饒平寨坑等處;次:輔朝公,分居海陽;三,分居秀篆百誦。四:得勝公,分居饒平烏石子居住。河頭公子孫,分居興寧白石、饒平、糧平、高坡、河邊、程鄉、鬆口等處。黃坑公子孫分居海豐縣等處。世英公派子孫分居福廣二省各縣居住。要知根源,必立族譜,遺下子孫,使代代相傳不忘祖公,方知一脈可也。
宗譜字輩
揭陽吏部公遺續通族輩序:
綱紹禮義尊,堯舜宗英俊,孔孟道永存,天家明福善,萬有紀登雲。
南徑、陂溝、溝南、泗竹埔等鄉相同輩序;
男族號:啓紹宗功敦,本裕際泰毓
女族號:順發心正寬,教兒要義方,温柔傳性淑,德行著端莊
新四十代輩序之族號:
宗功敦本裕,際泰毓賢良,伯仲聯輝捷,利貞應運昌,
才為邦國瑞,名進殿口揚,奕季長榮耀,雲來大有光。
新四十代輩序之學號:
志道勤修益,讀書意業豐,經綸欽賜福,科第慶崇隆。
注:族號功、學號誌、女族號正,同為一輩;新撰四十代輩序(族號),排列第一輩宗,始自十四世祖,以下類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