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濟陽郡

(晉代濟陽郡)

鎖定
西晉惠帝(公元290年—307年在位)時,分兗州陳留郡,置濟陽國,後除為濟陽郡,治所在濟陽縣(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東北),領濟陽考城、宛朐等縣,轄境相當於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東北境、商丘市民權縣東北境及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西南境、東明縣南境、曹縣西北境。晉室南渡後,郡境為北魏管轄,郡內世家大族,如江姓蔡姓等追隨晉室舉族南遷,兼之河水氾濫,郡廢。
由於北疆失守,兼之郡內世家大族的成員很多南遷,東晉明帝(公元322年—325年在位)時,在南朝僑置濟陽郡 [2]  ,隸屬於南徐州(今鎮江常州一帶) [3] 南朝宋盱眙盱眙郡(今淮安盱眙境內),統領考城陽城、直瀆三縣 [1] 
中文名
濟陽郡
實郡朝代
西晉
實郡名稱
兗州濟陽郡
實郡領縣
濟陽縣考城縣宛朐縣
實郡郡治
濟陽縣(今河南省開封市蘭考縣東北境)
郡中名人
江淹江子一江總蔡廓蔡興宗蔡撙
僑郡朝代
東晉南朝
僑郡名稱
南兗州濟陽郡
僑郡領縣
考城縣鄄城縣
派生堂號
濟陽堂夢筆堂、筆花堂、生花堂、彩筆堂等
概述
西晉與東晉兩朝,各置濟陽郡,一為實州郡,一為僑州郡,既相互區別,又相互聯繫。濟陽郡是江姓蔡姓丁姓等姓氏的郡望,諸姓在此蕃息族大貴顯,尤以濟陽江氏濟陽蔡氏為盛,俱為江南僑姓士族(寓居南方的北方門閥士族,以區別江南本土的吳姓士族,如吳郡四姓)。
南渡前,江氏在譙郡太守江蕤南安太守江祚、散騎常侍江統等祖孫三代相繼出仕後,初顯興盛,擠身士族。渡江後,江氏家族寄籍江南濟陽郡考城縣,並迅速崛起、鼎立一等高門士族——濟陽江氏,此後二三百年間,人才濟濟,長盛不衰,鼎立高門,貴顯於世。湧現出江淹江子一江夷江智淵江簡珪江謐江祏江泌江革江湛江斆江式江秉之江蒨江德藻江悦之江紑江總等十八位正史立傳者,或以德昭行天下,或以功彪炳青史,或以藝卓行史冊;而正史附傳者,如江虨江惇江恁江恆江文遙等,達數十人之眾,矧自正史之外,功德昭著一 方者,必當蔚然大觀。而蔡氏,渡江前,在東漢蔡質蔡邕叔侄及其後數代人的經營下,早於江氏興盛。南渡後,濟陽蔡氏湧現出如蔡豹蔡謨蔡廓蔡興宗蔡景玄蔡約蔡撙蔡彥熙、蔡若音(昭德皇后)、蔡凝蔡徵等六朝名士,亦為當時江南主要門閥士族之一。
參考資料
  • 1.    《晉書.卷十五.地理五》:義熙七年,始分淮北為北徐州,淮南但為徐州,統彭城、沛、下邳、蘭陵、東莞、東安、琅邪、淮陽、陽平、濟陰、北濟陰十一郡,以盱眙立盱眙郡,統考城、直瀆、陽城三縣,又分廣陵界置海陵、山陽二郡。後又以幽冀合徐州,青併合兗州。
  • 2.    《晉書.卷十五.志第五》:明帝又立南沛、南清河、南下邳、南東莞、南平昌、南濟陰、南濮陽、南太平、南泰山、南濟陽、南魯等郡,以屬徐、兗二州,初或居江南,或居江北,或以兗州領州。
  • 3.    《宋書.卷三十五.州郡一.南徐州》:濟陽太守,晉惠分陳留為濟陽國。領縣二,户一千二百三十二,口八千一百九十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