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社會主義新農村

鎖定
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提出過。 [1]  上世紀80年代初,我國提出“小康社會”概念,其中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小康社會的重要內容之一。十六屆五中全會所提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則是在新的歷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導下的一次農村綜合變革的新起點,必將極大地促進農村的發展和建設。2004年農民增收6.8%、糧食增產9%之後,2004年國家又出台了進一步促進糧食穩定增產、農民持續增收的政策,如加大農業税、農業特產税的減免力度,着力建立為農民減負的長效機制。
2005年10月11日,中共十六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的建議》。在“建議”中,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被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工作的第一位,列為具體實施和實踐的第一篇章。 [2] 
中文名
社會主義新農村
性    質
政治性概念
提出時間
上世紀50年代

社會主義新農村簡介

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天津王村 快速發展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天津王村
胡錦濤同志在黨的十六屆五中全會上指出,縱觀一些工業化國家發展的歷程, 社會主義新農村是指在工業化初始階段,農業支持工業、為工業提供積累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但在工業化達到相當程度以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實現工業與農業、城市與農村協調發展,也是帶有普遍性的趨向。

社會主義新農村背景

連雲港康居示範村桃東村2 連雲港康居示範村桃東村2
2004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達13萬億元,二三產業佔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85%以上,財政收入2.6萬億元,已經初步具備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經濟實力。因此,國務院總理温家寶在2004年12月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要下決心合理調整國民收入分配格局,實行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方針。回顧過去幾年,從中央到各地,圍繞農民增收這一主題,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政策措施,直接給農民以實惠——
各地種糧農民首次享受到直接補貼的好處,2004年全國共安排糧食直補資金116億元;全面放開了主產區的糧食購銷和價格,在全國範圍內形成了糧食購銷市場化和經營主體多元化的格局;明確將部分土地出讓金用於農業土地開發;中央財政安排專項資金,對產糧大縣實行轉移支付……

社會主義新農村意義

社會主義新農村 社會主義新農村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提出,格外引人注目。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研究院院長温鐵軍認為,新農村的新,新在農村的發展能夠體現科學發展觀的要求,體現和諧社會的要求。隨着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通過城市對農村的反哺,工業對農業的反哺,使農業得到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使農村社會能夠實現和諧。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展研究所所長張曉山概括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在經濟上就要促進農村產業結構的調整,來提高農村產業的競爭力,提高務農勞動者的收入。在社會事業、文化事業等方面可以通過國家對國民收入分配格局的調整來實現。

社會主義新農村大發展

不久前記者在陝西延安的羊泉鎮東里村採訪時,村民徐建紅説,“過去做飯滿窯煙,如今生火擰開關。這多虧有了沼氣池!”他家的豬圈,豬糞全流進沼氣池,一點也不臭。旁邊的廁所,以前來個人都沒下腳的地方,現在改成水衝的,乾淨多了。
農業部的統計顯示,全國已有1540萬農户用上了沼氣。以沼氣等新能源為代表的一批生態項目,如今在各地農村積極推進。山東、浙江等省提出要以“生態立省”,在農村大力發展沼氣等可再生能源。在河北,從2004年起開始在全省農村廣泛開展創建文明生態村活動,確定把“道路硬化、街院淨化、村莊綠化”,改善農民居住環境作為主要抓手。
農業部農村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柯炳生認為,社會主義新農村應包括新房舍、新設施、新環境、新農民、新風尚5方面:因地制宜地建設各具民族和地域風情的居住房,房屋建設要符合節約型社會要求;完善基礎設施,道路、水電、廣播、通訊、電信等配套設施要俱全;生態環境良好、生活環境優美,尤其在環境衞生處理能力上要體現出新的時代特徵;新農民是指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紀律的“四有農民”;新風尚就是要移風易俗,提倡科學、文明、法治的生活觀,加強農村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
發展改革委宏觀經濟研究院副院長王一鳴説,農村要想改變面貌,除了政府加大投入以外,也需要農村提高自身自我發展的能力,這樣就必須提高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特別是要提高農業的附加值、科技含量。他同時提醒,“新農村建設是一個歷史過程,不能一哄而起。所以中央特別強調要尊重農民的意願。”
浙江大學農業經濟與管理系教授陸文聰認為,按照“民主管理”的原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這一點非常重要。通過實行民主的社區管理,有利於調動農民的積極性,更好地參與當地的經濟建設,從而促進區域經濟的發展,帶動全國經濟的發展。
如何落實中央精神並轉化為具體政策,是今後的重點所在。概括一些經濟學家的觀點,國家應重點加大五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是建設包括道路交通、信息網絡在內的農村基礎設施,二是治理和保護農村自然環境,三是重點發展醫療、養老等農民社會保障體系,四是支持農業生產,五是發展教育事業。
人們期望,有一套新的改革措施出台,形成一個合理的公共財政政策體系。今後幾年內能使農業、農村與工業、城市及國民經濟的其他方面協調發展,農民生活質量得到質的改善,農村建設上一個大台階,並給相關行業帶來新的發展機遇。

社會主義新農村鄉村旅遊

旅遊產業是新農村建設的支撐產業,旅遊產業開發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支撐力量,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模式。
旅遊開發對於農村的生產發展,生活改善,文明鄉風形成,整潔村容建設等,都具有直接的作用。

社會主義新農村旅遊支柱

新農村建設首先必須發展經濟。經濟的發展,恰恰需要打破農業產業的界限,把農業產業與第三產業結合起來,以農林牧副漁業資源、鄉村田園資源、鄉村風景資源、鄉村民俗文化資源、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等等為依託,開發旅遊休閒產業。
社會主義新農村5 社會主義新農村5
農村經濟發展,需要進行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形成高附加值的經濟產業。旅遊休閒產業,是鄉村經濟中最具有附加值的產業。
巨大的城市居民休閒需求,是鄉村休閒旅遊發展的最大動力。隨着汽車進入百姓家中,自駕車旅遊休閒成為城市居民的必需品。鄉村環境、新鮮蔬菜水果家禽等等,成為城市居民最喜愛的商品。城市居民對於走進鄉村,完成風味獨特的晚餐,有着永不疲倦的熱情。隨着汽車擁有量的大幅增長,駕車到1小時以內的地方晚餐,3小時以內的地方度週末,已成為城市中產階級和中青年知識分子的生活習慣。鄉村環境和農家情趣,是休閒生活的最大吸引力。
我們劃出了兩個圈,是城市居民消費範圍:第一個為餐飲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25公里,小型城市周邊15公里範圍區域,都是城市居民餐飲消費出行區域;第二個為休閒消費圈,以城市為中心,大型城市周邊250公里,中型城市周邊150公里,小型城市周邊80公里範圍區域。在這兩個圈範圍內的農村,都具備發展旅遊休閒產業的基本條件。
這是中國鄉村休閒旅遊產業的主要區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的途徑,具有極大的現實推廣價值。
此外,是具備較高價值旅遊資源的農村區域,包括省級以上風景名勝區、文物保護區、自然保護區、林場等區域,一般為國家所有。但是,資源區周邊土地,一般為農民的承包土地。因此,如何在景區開發中合理安排農民利益,結合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民參與結構,成為旅遊開發必需加強研究並推廣有益經驗的重要領域。
以上兩個方面發展,構成了旅遊產業在農村經濟中_的重要方面。城市居民休閒,形成了鄉村旅遊的核心結構,包括觀光采摘農業、大棚生態餐廳、農家樂、農家大院、民俗村、垂釣鮮食等等,帶動了觀賞經濟作物種植、蔬菜瓜果消費、家禽家畜消費、餐飲住宿接待、民俗文化消費的全面發展,提升了農業和農副產品加工的價值,促進了農產品銷售。同時,把第三產業引入農村,調整了農村產業結構,形成了餐飲住宿及文化服務的高級產品與消費形態。
因此,旅遊休閒產業,已經成為近遠郊區及旅遊區新農村發展生產的支柱產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生力軍。

社會主義新農村旅遊業

旅遊休閒產業,特別是鄉村旅遊,具有較大的家庭服務特性,最具增加就業、富裕民眾的推廣價值。
鄉村旅遊的開發主體,可以是獨立經營的農户,也可以是集體或私營的企業。獨立經營農户,以採摘、農家樂、垂釣園、民俗大院等方式,可以直接為遊客提供服務,形成家庭收入。農村企業提供的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檔次的旅遊休閒服務,不僅就地消化了農產品,吸收農民就業,而且帶動了區域的發展。
旅遊休閒是一個富民產業,對於參與農户的收入支持,超過對税收的貢獻。因此,旅遊休閒是新農村建設中比較容易直接帶動農民增收的產業。

社會主義新農村新農村建設

我們如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1)要堅持以發展農村生產力為中心任務,協調推進農村經濟建設,促進農村生產力的解放和發展,促進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着力解決廣大農民生產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使農業生產力水平有較大提高,使廣大農民的生活有明顯改善,讓農民得到實實在在的物質利益和各方面的實惠。
(2)要認真貫徹黨在農村的一系列方針政策,堅持農村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土地基本經營制度不動搖,堅持“多予少取放活”,特別是在“多予”上下工夫,加強土地管理,切實保障廣大農民的權益。
(3)要千方百計地加大對農業的投入。建立支農資金穩定增長機制,財政性建設資金要向農村傾斜。在加大投入的同時,要注意重視發揮城市對農村的帶動作用,形成城鄉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局面,要充分發揮農民和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改善和改變農村落後的生產和生活狀況。
(4)切實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切實加強農村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夯實新農村建設的物質基礎。關係到農民切身利益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社會事業的發展嚴重滯後,是農村發展中最薄弱的環節,也是農民反映最強烈的問題,一定要逐項加以解決。要搞好村莊規劃和治理,改善農村人居環境。
(5)要千方百計地解決好農村富餘勞動力的出路問題。要切實解決好農民工問題。農民工已經成為我國工人階級的一部分,是社會主義工業化、城鎮化、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量,如何對待農民工問題,事關黨執政的階級基礎和社會基礎,要下決心改善農民進城務工環境,保護農民工權益,切實解決好農民工的切身利益問題。
(6)要千方百計地增加農民的收入,讓農民增產增收。
(7)全面推進農村的政治建設、文化建設、和諧社會建設和黨的建設,特別是加強農村基層黨支部和基層政權建設,切實保障農民的民主權利。
(8)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既是一個全面的目標,又是,一項長期的任務。各級領導幹部要深入實際,調查研究,認真聽取羣眾意見,把握農業和農村發展的規律和特點,善於做好為農民服務的工作。要堅持從實際出發,尊重農民意願,加強民主決策、民主管理,立足科學規劃,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不強求一律,不盲目攀比,不強迫命令,更不能搞形式主義,着力解決農民生活中最迫切的實際問題,以讓農民擁護、讓農民滿意、讓農民受惠為最高標準。
(9)要充分發揮各方面的積極性,引導社會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參與,使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成為全黨全國的共同行動。

社會主義新農村開發作用

旅遊休閒產業最終是服務產業,是文化產業。沒有以遊客為上帝的服務精神,就難以獲得市場的認可,更不易獲得經濟的收益。
因此,發展旅遊休閒產業,必然在市場的引導下,在現實的教育下,培養了農民的市場經濟意識和服務顧客的文明。
鄉村旅遊需要文化的支撐,民俗文化的包裝,餐飲文化的開發等,都有利於推動鄉村文化的發展。同時,遊客帶來的城市文化,對於農村文明風尚的形成,也具有極大的作用,形成文明衞生美麗獨特的景觀。鄉村旅遊中,旅遊環境打造、農家接待條件的建設都是最基礎的內容。旅遊對於環境衞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衞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 最為重要的是,旅遊休閒要求村莊面貌不是幹村一面,而是各具特色;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文化基礎和惟一性等等,所以,鄉村旅遊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幹村一面的最佳模式。
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村
按照中央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總體要求,結合農村發展實際,制定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示範村標準。
1、產業發展。有1—2個支撐農民收入的支柱產業;農村合作經濟組織農户參合率達到50%以上。
2、生產條件。人均有0.5畝以上能排能灌的基本農田;農業耕種收機械化水平每年提高2%以上。
3、收入水平。農民人均純收入都市經濟發達圈、渝西經濟走廊、三峽庫區生態經濟區(含渝東南地區)分別達到7000元、6000元、5000元以上;80%以上農户有較穩定的增收來源。
4、人居環境。户户通電、通自來水、通電視;相對集中的居民點有一個晾曬休閒的院壩和垃圾處理點;農户有單獨衞生的廚房和廁所;農民住房磚瓦化,磚混結構達到85%以上;林木覆蓋率達到40%。
5、農民素質。實現高質量“普九”;未繼續升學的中學生培訓率80%以上。
6、農村道路。通村公路油化或硬化;主要生產、生活道路硬化(含石板路)。
7、社會事業。有“一校三室一園”,即:建好村小學、有辦公室、衞生室、文化活動室、“五保家園”;計劃生育率達到95%以上。
8、農村社保。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參合率達到85%以上;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應保盡保;五保户集中供養率達到90%以上。
9、文明風尚。有村規民約;無重大刑事案件、無重大安全事故、無羣體性事件;村民對治安狀況滿意率達到95%以上。
10、民主政治。村“兩委”班子和諧;村級公益事業實行“一事一議”民主決策;設有公開欄,實行黨務、村務、政務、財務“四公開”;村民對村“兩委”班子的滿意率達到85%以上。

社會主義新農村服務惠民

社會主義新農村2 社會主義新農村2
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是十六屆五中全會對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短短20字的定位,涵蓋了多方面意義。其中的重中之重,是增加農民收入。
數據顯示,城鄉居民收入差距自1997年之後連年明顯擴大,目前仍維持在3.21:1。即使2004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936元、終於走出“八年徘徊”,也只是恢復性增長。
但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絕不僅僅是加快農村經濟發展,反哺之義也不止於增加農民收入。要大力發展農村公共事業,這意味着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農村教育、文化、醫療、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等社會事業,也將進入加速發展期。

社會主義新農村應用實例

社會主義新農村3 社會主義新農村3
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也正是讓國務院總理温家寶放不下的事。温家寶在四川巴中考察時對鄉親們説:“我心裏始終有三件事放不下,一是讓農村孩子能上學,二是讓農民看得起病,三是讓農民過上好日子。”國慶節期間他在河北農村考察時更進一步明確指出,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要為農民辦好四件大事:一是發展農村經濟。二是推進農村綜合改革。三是發展農村社會事業。四是增加農民收入。

社會主義新農村相關措施

應當看到,近幾年國家已經出台了一些令人欣慰的舉措:
社會主義新農村4 社會主義新農村4
農村教育方面,《國務院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決定》提出,到2007年,西部地區整體上實現基本普及九年義務教育和基本掃除青壯年文盲目標。國家還確定,“十一五”期間在農村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在過去義務教育免除學費的基礎上,農村學生的書本費、雜費等費用也將全部由國家負擔。
醫療衞生方面,中央財政今年將在上年的基礎上進一步加大公共衞生、農村衞生的投入力度,預計涉及中央集中採購的金額將有30多億元,這個金額明顯高於2004年招標採購總計22億元的總值。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