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楓橋

(浙江省諸暨市下轄鎮)

鎖定
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在紹興城西南30公里、諸暨城東北19公里處,是全國重點鎮、浙江省首批歷史文化名鎮、東海文化明珠鎮、浙江省中心鎮。傳統意義上(地理意義和人文意義)的楓橋,是指原楓橋區(上世紀九十年代撤消)所管轄的諸暨東部區域,除了東一、東三、樂山、全堂、新楓、永寧、櫟江、楓橋等鄉鎮(即現在的楓橋鎮所屬的行政區域),還包括視北、東溪、梅嶺、金王、東和、舞鳳(即現在的阮市鎮東南部、趙家鎮東和鄉)等鄉鎮。現在的楓橋鎮,面積165平方千米,人口7.3萬人(2005年底)。2006年,楓橋鎮轄5個居民區、84個行政村:天竺、海角寺、百樹、學勉、楓北;楓溪、紫薇、鍾瑛、西疇、孝義、疊山、彩仙、大山、大竺、大悟、泰山、駱家橋、新建、行山、杜黃橋、遮山、先進、創業、匯地、進農、化農、新農、勤農、何家、豔陽、開先、新躍、象山、魏家塢、霞朗橋、大奕、魏家、洄村、郭店、橋亭、聚英、擇樹下、新店灣、下西湖、陽春、網山、永聯、石砩、溪東、將軍、陳昂、葛村、柳塢、東松嶺下、高家、澤泉、宣家塢、屠家塢、古博嶺、何家塢、王家溪頭、楊塢、尚義塢、幹山塢、新楊、裏東塢、外東塢、旺妙、九里、茅塘塢、王村、銀杏、五宜潭頭、漁稼、毛家、岫山、大溪、單家甸、大祝、石峽裏、石峽口、樊家、湯村、東畈、全堂、橋下、河宣、楊山、遼塢。鎮政府駐步森大道52號。(概述圖來源 [1] 
中文名
楓橋
特    產
香榧
位    置
中國
特    點
山清水秀

楓橋簡介

楓橋 楓橋
楓橋鎮以楓溪得名,楓溪是一條風光綺麗的山溪,上源有二,東源黃檀溪,西源白水溪,二源在楓橋鎮南大竺園附近會合,始名楓溪。
相傳越王勾踐之父允常最早曾建都於此,三國時商貿發達,人煙稠密,號稱“綠野”。史載,唐時大將尉遲恭在楓溪渡口架橋建驛站,稱之為楓橋和楓橋驛,楓橋地名即由此來,此橋為雙孔石拱橋,橋身嵌有石雕蛟龍,拱圈距水七米,外觀雄偉壯麗,歷經數百年山洪衝擊,而巍然無損。橋東有驛舍,橋西為肆市,橋下設船埠,登橋可俯視楓橋全鎮及周遍美景,清代,施滄濤有詩吟之:“楓橋西望近黃昏,靈氣迂迴散彩痕;漫訝羣山清麗絕,沼吳人在苧蘿村”。唐代,紹興郡稱越州,金華郡又稱婺州,楓橋鎮剛好處在“婺越驛道”隘口,橋埠為楓溪江航運起點,婺、越山貨土產,如金華火腿、紹興香糕等均在此集散,故而一向有“婺越通衢”之稱。民國34年(1945),國民黨軍李默庵部進駐楓橋,以“楓橋有礙交通”為由,下令拆毀石橋。因而,如今楓橋的“橋”已經不是原來的古橋了。
相傳,楓溪江舊時水上航運繁忙,兩岸楓樹遍野。暮秋時節,楓葉豔如烈火,風吹樹搖,猶如美女舞裙飛灑山間,蔚成“越中奇觀”。明人駱問禮有詩讚之:“車馬填衢江滿帆,旌旗動處酒俱酣;臨岐莫唱陽關曲,千古聲歌在楓溪”。
楓橋 楓橋
楓橋自然風光秀麗,昔日有“九里紅楓,十里梅園,有山皆綠,無水不清。村前溪水游魚可數,村後林木鬱鬱葱葱”的“田園情趣”,但由於建國後幾次大的政治運動(特別是“破四舊”運動和“大躍進”運動),美麗的自然環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壞,如唐代的大石橋、後晉正覺講寺、宋代紫陽宮、明代牛頭山、永楓庵與永楓塔以及楓溪江畔的著名自然景觀三磯石就是遭人為毀壞的,現在基本上是舊跡難尋了,但隨着和諧社會建設的開展和人們環保意識的提高,當地政府和人民正在為恢復舊日美景而作不懈的努力,前景可期。

楓橋山清水秀

現在, 中國香榧森林公園陳洪綬故居(光裕堂)、王冕隱居地(九里山白雲庵、梅花屋)、 元代文壇領袖楊維楨讀書處--萬卷樓、小天竺、雷峯塔(東化城寺塔)、芝塢山皂靴腳鐵崖山徵天風景區乾溪道石撼山階梯山風景區走馬崗楓橋大廟龍頭崗秦望山、白米灣萬畝茶園、花果山莊等眾多名勝古蹟、生態莊園點綴楓橋,楓橋地方山清水秀、人傑地靈,是個自然環境和人文景觀都非常出色的地方!

楓橋特產

會稽山脈深處的香榧古林 會稽山脈深處的香榧古林
楓橋主要特產是香榧、茶葉、越雞、筍乾、板栗、乾菜、毛竹、香梨、茭白、桐油等,其中香榧最為出名,由於楓橋出產的香榧,無論產量還是質量,在全國(世界)都佔絕對優勢,所以,楓橋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香榧之鄉”,諸暨市因此順理成章而成為“中國香榧之都”。北宋政和元年(1111),香榧就已經列為貢品。楓橋產的香榧以“殼薄、肉滿、鬆脆、香酥”而名聞大江南北,廣受食客歡迎,一向被譽為浙中名產之一。榧樹是一種長壽樹及觀賞樹種,楓橋有“一人種樹,三代受益”的説法,人稱“三代果”。還有,榧樹從開花、結果到成熟長達三年,此一習性為植物所罕見。榧樹四季常青,樹姿高聳,外觀古樸蒼勁,木質細密,耐腐而不扭曲,榧木乃是上等傢俱用料。因而,榧樹經濟價值極高,有“古、奇、珍、稀”之稱。初到楓橋,滿山遍野的榧樹,構成了當地獨特的景觀。一般人只道香榧鬆脆味美,為一款休閒佳品。殊不知種榧人的艱辛,正因為香榧為“三代果”,一株香榧樹上有“三代香榧”,所以採摘時須特別小心。榧農不能像其他果樹一樣隨意採摘,而要小心謹慎地攀到榧樹上將當年成熟的香榧摘下,同時以防採摘時傷到下二代的榧種。因此,每年摘採香榧季節,總會聽説有人因採摘香榧而險出意外的。現在楓橋香榧產地開闢了中國唯一的香榧森林公園,總面積約50多平方公里,以“古榧奇姿、林茂樹古、重巖飛瀑、人文點綴”為主要特色,是集旅遊觀光、避暑度假、休養健身、科學考察、修習教育、生態環境及生物多樣性保護於一體的綜合性森林公園。森林公園內植被資源豐富,集聚了6000多畝香榧,是世界上香榧栽培面積最大的地方,擁有香榧古樹3萬多株。這些古老的香榧樹盤根錯節,有的扭曲多彎,有的高聳入雲,令人百看不厭。此地屬會稽山脈,古木參天,民風淳樸,山清水秀,人傑地靈,值得大家一去。其主要旅遊點在應家峙(相泉村)到鍾家嶺(榧皇村)一段,特產有:香榧(秋天收穫)、櫻桃(4月中旬到五一節為成熟期,是相泉的特產)、紅柿子、山楂(鍾家嶺產)、板栗(相泉和鍾家嶺)、高山雲霧茶(相泉和鍾家嶺),當然,還有清新的空氣,習習的山風,藍天,白雲,甘冽的泉水,淳樸的山民......,真是個好地方!
楓橋的另一名產是“越雞”,用此雞做的名餚“清湯越雞”,一向廣受食客歡迎。相傳,越王宮內原養有一批花雞,個小、冠昂、勁足,初時只供帝后玩賞。後來,外流民間,經歷代百姓精心飼養,做出來的菜以“肉質細嫩,雞骨鬆脆”而聞名。楓橋百姓多以清燉為主,放入火腿片、筍片、香菇,配上紹酒、姜葱等作料,早已成為一款楓橋的家常菜餚。現在都市人對“吃雞”很有講究,常常指名道姓,非“土雞”不吃;而楓橋的散養越雞,湯汁濃,味極鮮,肉質細,食之有滋補禦寒作用,是地道的“土雞”。
楓橋的“扣肉”則更不尋常了,扣肉俗稱“乾菜燜肉”,也叫“梅肉”。楓橋的乾菜以“色烏、味鮮、菜嫩、馨香,呈顆粒狀,易於久藏”而聞名。做出的扣肉,又以“芳香入味,肥而不膩”取勝。此菜上桌,肉色醬紅,油潤適口,乾菜鹹鮮無比,已經成為一款婦孺皆宜的地方名菜。
楓橋的瓜果中有東溪板栗、王村烏梅、上京的梨頭和柿子、石峽口的柿子、相泉(應家峙)和鍾家嶺的櫻桃、楓橋陳家村的西瓜、香瓜和茄子、泉畈的芋艿、陳家村七房大塘的鮮藕,都是比較出名的。楓橋東和鄉尚典、八字橋、杜家塢一帶,有育榨蠶者,取榨葉飼養,其絲甚佳。藥材中以梅嶺半夏,名馳全國。樂山、檀溪、東溪高山中生產紫蘭,每年歲末臘月,本省、外省喜歡蘭花的人都來此地採掘,有品種極佳者。
手工業以竹編、製茶、釀酒、造紙、糧油加工、糕點飲食為主。楓橋竹木製品,自古就有名氣,現在比較有名的豐利來竹木製品公司,大本營就在楓橋;楓橋的釀造廠,歷史也很悠久,早在宋朝時楓橋鎮上就已有一定規模的釀酒作坊,當年,慰勞韓世忠抗金將士的老酒,就產在楓橋,當地老百姓還有自釀米酒的習俗,釀出的米酒,稱“大水白酒”,風味獨特,不在名酒之下,郭鳳沼《青梅詞》:“土酒新荔瀲灩杯,杏花初坼一壚開。隔簾小婦三絃子,低唱華家蝴蝶媒。” 自注雲:“邑中土酒,勝於東浦。” 清朝光緒年間,楓橋創辦東成醬園,生產的黃酒、醬油、腐乳遠銷會稽、嵊縣、天台等地,1949年後,東成醬園和萃泰醬園合併,成為楓橋酒廠的前身,現在,楓橋酒廠的“斯風”黃酒為當地名產,暢銷江浙滬一帶。

楓橋深厚的文化底藴

楓橋文化底藴非常深厚,耕讀傳家、重教興學由來已久,蔚然成風,史書上曾稱其有“中州之風”。著名理學家朱熹曾四度到這個江南小鎮傳道講學,辛棄疾海瑞張岱等文化名人也曾遊歷楓橋,留下了描寫楓橋的詩文。宋朝以後,楓橋人讀書藏書之風更盛,其中“七樟庵”藏書樓更被時人譽為越中之冠,宋元明清四朝,楓橋有進士35人,舉人68人。歷代英才輩出,湧現了陳壽王冕楊維楨駱問禮陳性學陳洪綬何文慶陳遹聲陳季侃汪壽華何頌華(字蒙孫)、何燮侯何長海陳時驥何競武宣鐵吾金善寶鄭奠吳中倫毛漢禮陳創人楊開渠、何榮汾、馮綏安馮奎安駱清華潘錫九趙仲敏張慕槎梁煥木陳炳榮葛煥標姚伯茂魏克明阮耀鍾黃炳華駱寒超何毓琦駱恆光葛慧君駱燁等一大批各行各業的優秀人才,"楓橋三賢"更以其精湛的藝術造詣而在中國書法史、中國繪畫史乃至整個中國文化史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

楓橋王冕故地

王冕畫荷花 王冕畫荷花
楓橋的“郝山下”(屬今天的橋亭村),乃是元代大畫家王冕故地。橋西的“八畝塘”,舊為一片荷池,相傳,王冕兒時就在此地“牧牛、臨摹荷花”,此一典故廣為人知,其影響不在張繼的“楓橋夜泊”之下。現在,王冕的隱居處九里山“白雲庵梅花屋”遺址尚存;還有元代古塔及明代建築“小天竺”等文脈淵源可以追尋,為楓橋成為一方旅遊勝地創造了良好的基礎。

楓橋周恩來路過

在抗戰期間,楓橋有過一件大事,1939年3月31日,當年身為國民政府政治部副部長的周恩來,由紹興途徑楓橋前往諸暨視察,在楓橋鎮的“戰時中學”(今楓橋大廟)發表了著名的“團結抗日”的演説,而被當時媒體廣為報道。會後,楓橋商會在“戰中”食堂請周副部長用餐。當時桌上有“清湯越雞、扣肉”等楓橋名菜。席間,周先生與鄉賢言談甚歡,鄉賢取出著名的“楓橋香榧”招待周公一行。周吃了幾顆,便稱讚道,楓橋香榧味好,“應該廣為播植”。到達諸暨縣城後,周先生拿出銀元五塊,作為餐費請當時的諸暨縣長夏高陽轉交楓橋商會,並表示了感激之意。

楓橋毛澤東題詞

楓橋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曾發生過另一件“大事”而名播天下,即毛澤東主席親自批示的“楓橋經驗”。毛主席在“楓橋經驗”中,讚揚楓橋“治安做得好,社會平安穩定”而一舉成為全國學習的榜樣。一直延續到今天,楓橋都
“楓橋經驗”陳列室 “楓橋經驗”陳列室
以良好的治安受到各種表彰,"楓橋經驗"已經成了中國政法戰線的一面旗幟。
深厚的文化底藴,優良的教育環境造就了較高素質的現代公民,使楓橋更賦內涵,發展更好更快,楓橋還是中國名品襯衫之鄉。
唐代詩人張繼的名篇“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使得“楓橋”和“寒山寺”,由“荒村”、“孤寺”而名揚天下。其實,張繼所指的“楓橋”,並非“諸暨楓橋”,而是遠在姑蘇城外的寒山寺旁的"楓橋"。由此,不覺讓人想到另一個問題:蘇州的“楓橋”可以由一首古詩,而成為炙手可熱的旅遊勝地,浙江諸暨的“楓橋”何嘗不能成為天下聞名的風景人文勝地呢? 不説諸暨楓橋“山明水秀”遠勝“姑蘇城外”,就是“文源、詩韻”也不在其下;何況,諸暨楓橋還有勝甲天下的“越中名餚名點名飲”(如梅肉、伏苓糕、桃片、麻酥糖、八珍糕、金桔餅、越雞、“三缸”、楓橋老酒等)可以自豪,更有楓橋香榧蜚聲中外! 相信隨着時間的推移,會有越來越多的人來遊歷諸暨楓橋,瞭解楓橋的山川之美、人文之妙......
交通路線 [2] 
乘車線路:
在諸暨客運中心乘坐103路公交車即可到達楓橋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