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九里山

(江蘇省徐州市山峯)

鎖定
九里山,位於徐州市西北部北三環南側,又名九凝山,海拔134米,面積百餘公頃,因東西長九里而得名。九里山每座山頭隨物象形,自西向東依次為象山、寶峯山等,支麓有大孤山、小孤山、沙孤山、虎山、小龜山、看花山、楊家山、江家山和琵琶山等。以東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據説,九里山是楚漢鏖兵的戰場,留有項羽兵敗的白雲洞。此後,唐朝的朱全忠時溥,明朝的朱棣朱允炆等,都在九里山激戰過。
中文名
九里山
外文名
Jiuli Mountain
地理位置
江蘇省徐州市鼓樓區 [1] 
景點級別
國家AAAA級景區
門票價格
免費
著名景點
龜山漢墓
西遊記宮
劉向墓
平山寺
白雲寺

九里山歷史文化

九里山
九里山(5張)
徐州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在幾千年的戰爭歲月裏,九里山發揮了抵禦強敵、固守家園的重要作用。歷代進攻和堅守徐州的戰鬥大多是在九里山前展開的。《水滸傳》中的一首歌謠唱到:“九里山前擺戰場,牧童拾得舊刀槍。順風吹動烏江水,好似虞姬別霸王。”道出了九里山的戰略作用。公元前 205 年,劉邦聯合韓、魏等諸侯軍隊 56 萬人,東向伐楚,佔領彭城項羽聞訊後,親率 3 萬精兵南下回擊,在九里山前大敗漢軍,奪回彭城。劉邦棄甲奔逃時只有幾十名將士跟隨。連老父親也丟在半路上了。唐代,宣武軍節度使朱全忠與徐州感華軍節度使時溥發生衝突,相戰九里山前。山前有一村莊名曰八里屯,還有“磨旗石”,都與古代安營紮寨、屯兵守敵相關,著名的琵琶曲《十里埋伏》以九里山前古戰場為背景,描寫了楚漢戰爭的激烈場面。民國時期,國民黨和侵華日軍在九里山前建機場,駐紮軍隊,放置彈藥,表明了九里山的軍事地位。

九里山旅遊景點

九里山植物
九里山植物(25張)
九里山有着豐富的旅遊資源,近十幾年來的開發,已初步形成以九里山為依託,以楚漢文化和戰爭文化為特色的風景旅遊區。人文景觀有蘇山漢墓、漢城、聖旨博物館、西遊記藝術官、丹尼森遊樂園、劉向墓平山寺、白雲寺等景點;自然景觀有九里山植物園、白雲洞等。在九里山的山口崖壁上刻有張愛萍將軍書寫的“九里山古戰場”石刻,在山口前有兩座漢闕。
九里山除了西部山頭早年開山燒製石灰而損壞了一些植被之外,整體較為完好。
以象山、團山、寶峯山景色最為多姿,三峯聳立,相互輝映,氣象萬千。西峯“形象如象”,稱為象山。中峯高而圓,名曰團山。東峯謂寶峯山。在九里山諸餘脈中,以東端的琵琶山景色最佳,因山形酷似琵琶而得名。主峯北側與簸箕山、米山子、火山、水山相連。過去這一帶岩石裸露、雜樹稀落、荒草茫茫,經過幾十年的植樹造林,如今森林覆蓋率已達90%以上,區域間羣峯競秀,溝壑縱橫,森林繁茂;加之山前山後有河流、湖塘(馬場湖、九里湖公園),山水相應。形成山水結合的理想幽雅生態環境。九里山埋藏着豐富的古生物化石,在岩石裂隙、自然溶洞內出土過第四紀時期的大象、羚羊、虎、鳥的化石。

九里山小龜山漢墓

九里山美麗景色
九里山美麗景色(17張)
小龜山漢墓(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江蘇徐州市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該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漢墓分為南北二個甬道,長度分別為56米,二甬道長度差僅為11.90釐米,二甬道之間的距離19米,共有15個墓室,墓道和墓室總面積達到700多平方米,容積達2600多立方米。
一走進南甬道,一束紅色的激光從裏面射出來,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保安措施,其實這束激光是為了讓大家看清楚甬道的直度,整整56米長的甬道,精度居然達到了1/16000。南北二條的甬道平行向裏開鑿,二甬道距中軸線的偏差僅有5毫米,精度達1/10000。二甬道的夾角為20秒,誤差僅為1/16000。要延伸到1000公里外的西安才會相交。通道地平面內高外低,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1000的坡度。二甬通中的墓室有洞口相通。南甬道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甬道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
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由兩條墓道兩條甬道以及十五間墓室組成,由人工開鑿而成。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全靠手工開鑿。此墓工程浩大,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龜山漢墓位於中國江蘇徐州市鼓樓區境內的龜山西麓,為西漢第六代楚王襄王劉注( 即位於公元前128年-前116年)的夫妻合葬墓, 該墓於一九八一年二月被當地羣眾開山採石首次發現,同年十一月和一九九二年十一月,南京博物院會同徐州市文化局先後對北墓道及整個墓葬進行發掘清理。一九八五年,在文物普查工作中徵集了該墓出土的劉注龜鈕銀印,從而揭開了墓主人的身份之謎。
一九九二年七月籌建,龜山漢墓第一期保護工程已於一九九三年六月竣工。龜山漢墓為兩座並列相通的夫妻合葬墓,其中南為楚王襄王劉注墓,北為其夫人墓,兩墓均為橫穴崖洞式,墓葬開口處於龜山西麓,呈喇叭形狀,有南北兩墓道,墓室由人工開鑿而成。每條通道長56米,高1.78米,寬1.06米,沿中線開鑿最大偏差僅為5毫米,精度達到1/10000, 南北通道相距19米,夾角為20秒,誤差是1/16000, 通道地平面,內外高低相差527毫米,呈10/1000的自然坡度,是迄今世界上打鑿精度最高的通道。每條通道由26塊塞石分上下兩層堵塞,每層13塊,每塊塞石重達6-7噸。 墓室十五間,室室相通,大小配套,主次分明,墓葬東西全長83米,南北最寬處達33米,總面積達700餘平方米, 容積達到2600多立方。此墓工程浩大,雕鑿精細,氣勢雄偉,實為世界罕見,中華一絕。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