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楓橋

(江蘇省蘇州市古橋名)

鎖定
楓橋是江蘇蘇州西郊的一座古橋,位於姑蘇區,跨上塘河。楓橋以唐代詩人張繼的七絕《楓橋夜泊》而聞名天下,現與寒山寺鐵鈴關楓橋古鎮共同組成楓橋景區
中文名
楓橋
外文名
Feng Bridge
位    置
江蘇省蘇州市虎丘區西郊楓橋街道
跨    河
上塘河
橋    長
39.6米
橋    寬
5.7米
跨    徑
10米
類    型
單孔石拱橋
所屬地區
中國華東
門票價格
免費 [1] 
開放時間
全年 07:30-17:30;疫情期間營業時間
適宜遊玩季節
四季皆可

楓橋地理位置

楓橋
楓橋(5張)
楓橋位於姑蘇區,跨上塘河古運河)。

楓橋地名典故

楓橋 楓橋
舊名“封橋”,因漕運夜間封此橋禁止船隻通行。後訛為“楓橋”。《吳郡志》卷十七:“楓橋,在閶門外九里道傍。自古有名,南北客經由,未有不憩此橋而題詠者。”一説原名楓橋,一度訛稱封橋,宋王珪親書唐張繼楓橋夜泊》詩,一字遂正視聽。

楓橋歷史沿革

楓橋老照片 楓橋老照片
始建於何時,待考。唐詩人張繼寫有《楓橋夜泊》詩,遂為今名。現橋為清乾隆三十五年重建。咸豐十年毀。同治六年又重建。
2022年12月,入選江蘇省2022年省級地名文化遺產名單 [2] 

楓橋橋樑現狀

橋長39.6米,寬5.7 米,跨度10 米。西坡踏步二十八級,東坡落於鐵鈴關內。額鐫“重建楓橋”四字。橋南石柱上刻有“仁濟堂安仁局董事經辦”,“同治六年丁卯八月建”。
楓橋 楓橋

楓橋相關詩詞

楓橋(唐·杜牧
長洲苑外草蕭蕭,卻算遊城歲月遙。
楓橋夜泊 楓橋夜泊
惟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疏雨過楓橋。
楓橋夜泊(唐·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楓橋詩文解釋

月亮落下去了,烏鴉不時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瀰漫着滿天的霜華,面對巖上隱約的楓樹和江中閃爍的漁火,愁緒使我難以入眠。夜半時分,蘇州城外的寒山寺淒冷的鐘聲,悠悠然飄蕩到了客船。

楓橋詞語解釋

江楓:寒山寺旁邊的兩座橋“江村橋”和“楓橋”的名稱。楓橋也叫封橋。據《大清一統志》記載,橋原本不叫楓橋,這裏原來是水路交通要道,是往來船隻停泊的碼頭,由於唐以前水匪倭寇經常進犯,故當時每到夜晚都要將橋封鎖起來,以策安全,因而起名叫封橋
姑蘇:蘇州的別稱。

楓橋作者簡介

張繼[唐](約公元七五六年前後在世)字懿孫,襄州(州治在今湖北襄陽)人。生卒年均不詳,約唐肅宗至德初前後在世。博覽有識,好談論,知治體。與皇甫冉交,情逾昆弟。天寶十二年,(公元七五三年)登進士。嘗佐鎮戎軍幕府,又為鹽鐵判官大曆末,入內為檢校祠部員外郎。又分掌財賦於洪州。後來夫婦俱歿於其地。繼詩以楓橋夜泊一首最著名,有詩集一卷,《新唐書藝文志》傳於世。

楓橋作品鑑賞

這首七絕,是大曆詩歌中最著名之作。前二句意象密集:落月、啼烏、滿天霜、江楓、漁火、不眠人,
楓橋高清組圖
楓橋高清組圖(47張)
造成一種意韻濃郁的審美情境。前二句既描寫了秋夜江邊之景,又表達了作者思鄉之情。後兩句意象疏宕:城、寺、船、鐘聲,是一種空靈曠遠的意境。夜行無月,本難見物,而漁火醒目,霜寒可感;夜半乃闐寂之時,卻聞烏啼鐘鳴,如此明滅對照、無聲與有聲相襯托,景皆為情中之景、聲皆為意中之音,意境疏密錯落,渾融幽遠,一縷淡淡的客愁被點染得朦朧雋永,在姑蘇城的夜空中搖曳飄忽,為那裏的一橋一水,一寺一城平添了千古風情,吸引着古往今來的尋夢者。全詩以一愁字統起。《唐詩三集合編》:"全篇詩意自'愁眠'上起,妙在不説出。"《磧砂唐詩》:"'對愁眠'三字為全章關目。明逗一'愁'字,虛寫竟夕光景,輾轉反側之意自見。"《古唐詩合解》:"此詩裝句法最妙,似連而斷,似斷而連。"
詩人運思細密,短短四句詩中包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詩意的語言構造出一個清幽寂遠的意境:江畔秋夜漁火點點,羈旅客子卧聞靜夜鐘聲。所有景物的挑選都獨具慧眼:一靜一動、一明一暗、江邊岸上,景物的搭配與人物的心情達到了高度的默契與交融,共同形成了這個成為後世典範的藝術境界。其名句有:“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