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朱劍凡

鎖定
朱劍凡(1883-1932),原名周家純,號呂生。湖南寧鄉人。早年留學日本,入東京成城中學學習日文,後就讀於弘文學院學習師範。1904年回國後加入同盟會。1905年在長沙創辦周南女校。1910年任周南女子師範學堂校長。後在湖南從事教育工作,曾任湖南省立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長沙師範學校校長等,曾贊助毛澤東組織的文化書社。1918年和徐特立等教育界人士組成“健學會”,改革教育,並繼續鼓勵學生參加革命鬥爭活動。1924年南下廣州參加北伐前的準備工作。後參加了李富春為班主任的中央政治訓練班並任教育幹事。大革命時期為國民黨左派。1926年擔任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常務委員。馬日事變後受通緝。1929年與宋慶齡魯迅等在上海發起成立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1932年在上海病逝。 [1-3] 
中文名
朱劍凡
別    名
周家純
民    族
出生日期
1883年
逝世日期
1932年
畢業院校
弘文學院師範
主要成就
組織自由運動大同盟
出生地
長沙府寧鄉

朱劍凡生平簡介

朱劍凡家世出身

朱劍凡,也作劍帆,號呂生,原姓名周家純,湖南寧鄉縣四都大屯營(今屬大屯營鄉)人。1883年5月生。
其祖是明朝吉王後裔,清初為避迫害,從江西遷來寧鄉改為周姓。辛亥革命後,始複姓朱。其父周達武,為湘軍將領,曾任甘肅提督巡撫等職,積財甚多,除廣有田產外,在長沙城西北有佔地80畝的園林住宅。 [7] 

朱劍凡留學日本

1902年,朱劍凡與胡元恢、陳潤霖楊昌濟等人東渡日本留學,先在東京成城中學學日文,後考入弘文學院師範科。留學期間,結識華興會黃興周震鱗,接受民主革命思想,參加中國留日學生為反對沙俄侵佔滿洲而組織的拒俄義勇隊,並同妻弟魏肇文於1903年回國到南京,勸説其岳父兩江總督魏光燾起兵抗俄,遭到拒絕。此後又去日本潛心研究教育,立志獻身教育事業,期以挽救中華。
1904年夏離日回國,執教於周震鱗長沙舉辦的寧鄉速成師範學校。時徐特立在該校學習,師生思想氣質相投,遂成至交。

朱劍凡毀家興學

他痛感婦女社會地位卑微,欲從教育入手提高女權。但當時清廷不準興辦女校,他便以家塾的形式,於1905年5月創辦周氏家塾,招收女生。他將自己在長沙和住宅“蜕園”的大部作為校舍(以後又全部捐獻給學校),學校所需經費,大多由他變賣家產支付。
此項毀家興學義舉,備受各界讚譽和支持。許多學者名流,如周震鱗徐特立陳潤霖姜濟寰等,先後來周氏家塾執教,先後捐獻資產價值達1萬餘銀元。其妻魏湘若也將自己陪嫁的全部金玉首飾、珍貴皮服變賣,資助丈夫辦學。

朱劍凡創辦周南女校

周氏家塾在辛亥革命後規模不斷擴大。辛亥革命後,他呈准湖南省政府改“周氏家塾”為周南女子師範學校,朱劍凡任校長,又將其父所置佔地80餘畝的“蜕園“宅後花園獻出,作為永久校址。1920年又改名周南女子中學。同時還在周南女校增設幼稚園、幼稚師範科和縫紉科,以培養社會各方需要的人才。 [4]  [7] 
朱劍凡雕塑(現周南實驗中學校內) 朱劍凡雕塑(現周南實驗中學校內) [14]
1905至1927年的22年間,朱劍凡兩度主持周南校政,前後達18年之久。
他注重引導師生關心國家大事,參加社會革命活動,並倡導自由研究討論問題的民主學風。因之毛澤東等於1918年在長沙組織新民學會時,周南有陶毅、周敦祥、勞啓榮、魏壁、熊季光、賀延祜等10多位師生先後參加。新民學會的19名女會員中,有13位自周南。
五四運動期間,他並與陳潤霖楊樹達等組織健學會,傳播研究新文化。周南的學生積極參加反帝愛國運動,創辦《女界鍾》半月刊,對推動婦女解放運動起有一定作用。周南人才輩出,如向警予方維夏周以慄陳章甫蔡暢丁玲等都在周南學習或工作過。
赴法勤工儉學的學生中,向警予蔡暢、熊季光、李自新、蕭淑良、魏璧、勞啓榮、熊淑彬等,亦系周南學生。子女朱伯琛、朱覺、朱仲止、朱仲麗等,均先後求學周南,在革命浪潮的推動和父母的影響下,走上了革命道路。至於效法他致力教育者,更不乏人。 [9] 

朱劍凡致力於湖南教育

在創辦周南女校期間,朱劍凡先後兼任過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校長,城區小學學董、長沙師範學校校長等職。
1912年春,湖南省第一女子師範學校開辦,被省教育司委為首任校長。因為鼓吹新學,反對封建陋習,引起當局不滿,1914年底被解職。學生向警予陶斯詠等10人,因他去職而憤然轉學周南。 [9] 
1920年7月,朱劍凡當選為長沙縣立師範學校校長,學生欣喜若狂,高呼“長沙師範萬歲"。後因縣內人士地域觀念作祟,以他非長沙縣籍為由,僅任校長三個月便去職。 [10] 

朱劍凡支持革命

除辦學外,朱劍凡還是一位堅定的反帝反封建鬥士,毛澤東譽他 “是一個有骨氣的人”,徐特立對他的評價是: “朱劍凡在清朝時代就是反帝反封建的政治家和教育家,叛變了清朝皇官的家庭,拒絕了國民黨的官爵,毀家興學,創辦私立周南女校,是一個有志氣的人。”在20多年的鬥爭中,他總是勇往直前地為民主吶喊,為革命助陣。反對封建倫理道德十分堅決,《論中國人“生的觀念”與“死的觀念”的謬誤》這篇著名的演説詞,曾被毛澤東轉載在《湘江評論》上。
1911年,朱劍凡和徐特立借反對“鐵路國有”,展開反清鬥爭,發動長沙學校師生罷課。周南師生率先參加,全城學校紛起響應。辛亥革命爆發,和徐特立沿街演説,鼓動新軍起義,還多方掩護和支持焦達峯陳作新的革命活動。
朱劍凡雕塑(現周南中學校內) 朱劍凡雕塑(現周南中學校內) [15]
新民學會成立後,朱劍凡仍和徐特立、陳夙荒等人組織“健學會",以加強新文化的傳播和研究。1919年底,朱劍凡積極參加毛澤東等發起領導的驅逐軍閥張敬堯的鬥爭,“駐省驅張團”團部設在周南。1920年,捐款贊助毛澤東易禮容等創辦文化書社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興起,他擔任湖南籌款組織負責人,熱情支持其活動,併成為《新青年》等進步書刊的熱心讀者和義務推銷員。中國共產黨成立後,他支持毛澤東等的革命活動。 [10] 

朱劍凡政治參與

1922年3月,朱劍凡被選為湖南省議員。因反對趙恆惕假借“聯省自治”實行軍閥割據的陰謀為趙所忌,於次年去廣州就任駐粵湘軍總司令部秘書。1924年1月,以湘軍代表身份參加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擁護“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並出任李富春為主任的中國國民黨政治講習所行政幹事,講授帝國主義侵華史。 [8] 
1926年7月,北伐軍攻克長沙後,朱劍凡回湘出任中國國民黨長沙市黨部常委。1927年初任湖南省政府委員兼長沙市政籌備處處長和市公安局局長,成立特別法庭,對長沙的大土豪劣紳葉德輝、俞誥慶、李佑文等進行了鎮壓。1927年3月,和省、市其他國民黨左派一道,將反動組織“左社”的頭子劉嶽峙等八人開除出黨。“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朱劍凡積極參與領導長沙市10餘萬人的反蔣示威和剷除反革命分子示威大會。
馬日事變前夜,謝覺哉深夜打電話給朱劍凡:“省城情況看來有變化,你必須離開,你雖然不是CP(共產黨),但國民黨知道你和CP是一條心,他們是不會放過你的。”馬日事變後,朱劍凡被通緝。他秘密舉家離開長沙。途中,他在武漢見到了李富春蔡暢肖勁光李維漢謝覺哉等,堅定地對他們説:“大局我已看清,革命要能成功,必定要有共產黨的領導才行,但道路是艱難的,我久病體弱,不能跟黨去吃大苦,但我決定叫我的兒女來幹。” [12] 
後朱劍凡避走武漢,旋去廬山。“八一”起義前夕,同夏曦星子縣乘船經鄱陽湖南昌參加起義,途中被大風所阻,遂去上海。1928年東渡日本,次年潛回上海。 [5]  [8] 

朱劍凡上海活動

1930年,朱劍凡追隨宋慶齡魯迅蔡元培等發起組織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反對國民黨反動派的統治。
朱劍凡在上海的寓所,成了許多共產黨人聯絡、接頭和會談、休息的秘密處所。他先後在上海法租界賴菲德路、滬東提籃橋和公共租界華德路開設酒店作為掩護。常來往的有李維漢李富春蔡暢張唯一蕭勁光熊瑾玎朱端綬周以慄柳直荀龔飲冰方維夏董維鍵夏曦等,並曾多方掩護接濟中共受難人員。 [6] 
為了同志們的安全,他經常遷移地點,並和親友斷絕來往。他還常常舊帽遮顏或圍巾掩鼻,手提竹籃,裝作買菜的樣子,藉以觀察周圍的動靜。妻子魏湘若、幼子朱竟之和幼女朱仲麗也在前後門把風放哨。他得了胃癌,仍忍受病痛,學習馬克思主義共產黨的書刊。在病中,他得知何叔衡謝覺哉等已到達中央蘇區時,激動地説:“毛澤東先生關於武裝鬥爭的主張是正確的。”並希望病癒後能讓他去蘇區工作。他説:“我雖不能打仗,但是我是搞教育出身,辦學還算內行。那裏很需要人,我願意到蘇區去辦教育事業。”當他的病情更加嚴重,自知難以治癒時,便留下遺言,要子女堅定地跟共產黨走。子女們在他的影響和教育下,後來都成了中國共產黨黨員。他有一個兒子後來在鄂豫皖蘇區犧牲。還有兩個兒子和兩個女兒也都參加了革命。幼女朱仲麗上海東南醫學院畢業後,抗日戰爭初期到了延安,當過黨中央領導人的保健醫生,後來和王稼祥結為夫婦。 [12] 

朱劍凡因病逝世

1932年春末,朱劍凡因胃癌不治逝世。
朱劍凡曾向李維漢提出入黨要求,並擬病癒後奔赴蘇區從事革命工作。彌留之際,戰友凌炳生附耳告訴他:“蘇維埃政府已在江西正式成立。”聽後含笑閉目。 [11] 
1953年,他和妻子魏湘若的遺骨,移葬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 [6] 
毛澤東曾對朱的幼女朱仲麗説:“朱先生真是好人,很有骨氣。” [8] 
參考資料
  • 1.    本辭典編寫組:《中國近代人名大辭典》,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年,第135頁。
  • 2.    宋德慈等主編:《二十世紀中華愛國名人辭典》,吉林大學出版社,1990年,第94頁。
  • 3.    劉國銘主編:《中國國民黨百年人物全書》上,團結出版社,2005年,第633頁。
  • 4.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第30卷人物誌下,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96頁。
  • 5.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第30卷人物誌下,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97頁。
  • 6.    湖南省地方誌編纂委員會編:《湖南省志》第30卷人物誌下,湖南出版社,1995年,第98頁。
  • 7.    長沙市地方誌辦公室編:《長沙市志》第16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6頁。
  • 8.    長沙市地方誌辦公室編:《長沙市志》第16卷,湖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157頁。
  • 9.    王風野主編;長沙師範學校校志編寫委員會編寫:《湖南省長沙師範學校校志》1912-1992,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6頁。
  • 10.    王風野主編;長沙師範學校校志編寫委員會編寫:《湖南省長沙師範學校校志》1912-1992,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7頁。
  • 11.    王風野主編;長沙師範學校校志編寫委員會編寫:《湖南省長沙師範學校校志》1912-1992,湖南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98頁。
  • 12.    本書編輯委員會編:《革命烈士傳》10,中央黨史出版社,1991年,第246頁。
  • 13.    潘永明,張桃主編:《核心素養周南行》,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4頁。
  • 14.    潘永明,張桃主編:《核心素養周南行》,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5頁。
  • 15.    潘永明,張桃主編:《核心素養周南行》,湖南教育出版社,2019年,第8頁。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