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劉嶽峙

鎖定
劉嶽峙,字梅齋,衡山縣三樟樹油麻田(今屬衡東縣)人。1877年(清光緒三年)生。 [1] 
中文名
劉嶽峙
國    籍
中國
民    族
出生日期
1877年
逝世日期
1950年4月13日
畢業院校
嶽麓書院
出生地
衡山縣三樟樹油麻田

目錄

劉嶽峙人物生平

劉嶽峙,字梅齋,衡山縣三樟樹油麻田(今屬衡東縣)人。1877年(清光緒三年)生。早年考取秀才,又就讀於長沙嶽麓書院。曾為塾師,並加入哥老會和同盟會,參加反清活動。辛亥革命後,譚延闓繼任湖南都督,他曾瓦解衡山會黨,被委為岳陽縣知事。1920年(民國九年)譚延闓第三次督湘時,他任政務廳廳長。未幾,因譚被趙恆惕所逐,他即退出官場。 [1] 
1926年(民國十五年)6月,唐生智就任國民革命軍第八軍軍長兼北伐軍中路前敵總指揮,又兼理湖南民政,他附唐反趙後出任湖南臨時省政府財政處處長。7月中旬北伐軍克長沙後,正式成立省政府,任財政廳廳長、省政府委員、國民黨省黨部執行委員和常委,後任省黨部農民部部長。 [1] 
當北伐勝利進軍,湖南農民運動蓬勃興起後,他逐漸成為湖南國民黨的右派首領之一。他扣留省黨部主張國民政府遷都武漢的電報,擁護蔣介石遷都南昌;還提出要改組以共產黨人為核心的省黨部。1926年底至1927年初,他籌組以反對農民運動為主要活動的國民黨右派組織“左社”。1927年2月,又以省黨部農民部的名義在報紙上發表《湖南第一期農運計劃》,提出農民運動要注全力於農作物之增產,企圖將轟轟烈烈的農民運動引向歧途,為遭受打擊的土豪劣紳張目,致使各地反動勢力公然反撲。毛澤東在《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中,斥其為湖南右派首領,與蔣介石、張靜江一個腔調。2月28日,國民黨湖南省黨部第11次執委會決定,開除劉嶽峙等8人黨籍,並在全省嚴輯“左社”分子。劉嶽峙乃潛逃南京,投靠李宗仁的桂系集團,先後充任國民黨南京市黨部委員、江蘇省黨部常務委員兼秘書長。 [1] 
1927年(民國十六年)底,“寧漢戰爭”爆發。次年初,他隨李宗仁、白崇禧統率的“西征軍”抵武漢。4月,被國民黨中央政治會議任命為“武漢政治分會”委員,隨即回長沙任國民黨湖南黨務指導委員會委員,後充任該會組織部長、訓練部長及兼任省黨校校長等職。6月魯滌平任湖南省政府主席,他再次任省政府財政廳廳長、省政府委員。其間,在兩湖繕後會議上,極力主張“鏟共”。 [1]  [2] 
1929年(民國十八年)2月19日,國民黨武漢政治分會令魯滌平去職,任何健為湖南省政府主席,劉嶽峙隨之被免去各職,閒居長沙。時回衡山老家,廣置田產。1930年7月紅三軍團攻入長沙城,懸賞緝拿何健、劉嶽峙等,他倉促帶領全家又逃回衡山。 [2] 
劉嶽峙回原籍後,鄉居20年,主要活動就是修建莊園,收租放貸,並依仗其“資望”,主宰鄉曲,操縱縣政。1949年(民國三十八年)4月,他糾集地主、鄉保甲長等數十人開會,成立大橋鄉“自衞隊”等,籌款買槍,作垂死掙扎。8月長沙和平解放,他於10月上旬帶領全家隨國民黨政府敗軍逃到廣西桂林,寫有長篇反共意見書。桂林解放後,又潛回湘潭藏匿。1950年3月被人民政府逮捕於湘潭縣三門鎮。4月13日,在衡山縣石灣鎮(今屬衡東縣)被公審處決。 [2] 
參考資料
  • 1.    劉繼德著,湖南劉氏源流史 卷2,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8,第87頁
  • 2.    劉繼德著,湖南劉氏源流史 卷2,天津科學技術出版社,2010.08,第88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