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昌平區

編輯 鎖定
昌平區,隸屬於北京市,位於北京西北部,北與延慶區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河北省懷來縣接壤,介於東經115°50′17″—116°29′49″、北緯40°2′18″—40°23′13″之間,總面積1343.5平方千米 [1]  。截至2022年10月,昌平區下轄8個街道、4個地區、10個鎮 [42]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常住人口226.7萬人。 [43] 
昌平自西漢設縣,已有2000多年曆史,被譽為“密爾王室,股朧重地”,素有“京師之枕”美稱,其名稱有説法為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體位置大概為現在的居庸關往南一帶。 [47]  昌平區地形西北高、東南低,屬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境內的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已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小湯山是知名的温泉旅遊勝地。 [1] 
2022年,昌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0.8億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億元,第二產業增加值455.5億元,第三產業增加值878.9億元。三次產業增加值為0.5:34.0:65.5。 [43] 
中文名
昌平區
外文名
Changping District
別    名
北京後花園
行政區劃代碼
110114
行政區類別
市轄區
所屬地區
北京市
地理位置
北京市西北地區
面    積
1343.5 km²
下轄地區
8個街道、4個地區、10個鎮
政府駐地
城北街道政府街19號
電話區號
010
郵政編碼
102200
氣候條件
暖温帶大陸性季風氣候
人口數量
226.7 萬(2022年)
著名景點
明十三陵居庸關長城八達嶺長城虎峪風景區
火車站
昌平北站南口站沙河站昌平站
地區生產總值
1340.8 億元(2022年)

昌平區歷史沿革

編輯
上古
6000多年前就有先民在昌平境內雪山、南口等地繁衍生息。
昌平區 昌平區
漢武帝元封元年(前110年),在縣域內設昌平縣、軍都縣
三國魏、西晉東晉
二縣屬幽州
北魏,省昌平入軍都。
東魏,省軍都入昌平。
五代
後唐,昌平曾改稱燕平。
後晉,複稱昌平縣。
析津府
燕山府
大興府
定都北京後,將皇陵選址於昌平的天壽山下。
景泰二年(1451年),遷縣治於永安城(今昌平區城北街道一帶,原縣治位於今昌平區舊縣村)。
昌平明十三陵圖片
昌平明十三陵圖片(19張)
正德元年(1506年),升為昌平州(轄懷柔密雲、順義三縣),成為明朝的京畿重鎮。
雍正年間,轄縣改屬順天府
民國二年(1913年),撤州設縣。
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在縣西部和北部地區建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昌宛、昌延、昌平、昌順聯合縣等民主革命政權。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12月12日,昌平縣解放。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4月,昌順聯合縣分設昌平縣,屬察哈爾省南口專區。
民國三十八年(1949年)8月1日起,屬河北省通縣專區
中華人民共和國
1956年1月,由河北省劃歸北京市管轄,改稱昌平區。
1960年1月,複稱昌平縣。
1999年9月16日,經國務院批准,撤縣設區,昌平縣改稱昌平區。 [4] 

昌平區行政區劃

編輯

昌平區區劃沿革

2001年,昌平區轄1個街道、16個鎮,321個行政村、117個居民社區:城北街道、昌平鎮興壽鎮馬池口鎮沙河鎮流村鎮陽坊鎮回龍觀鎮延壽鎮東小口鎮北七家鎮南邵鎮崔村鎮小湯山鎮、百善鎮、十三陵鎮南口鎮
2002年,昌平區轄1個街道、3個地區、13個鎮:城北街道、南口地區、馬池口地區、沙河地區;昌平鎮、陽坊鎮、回龍觀鎮、小湯山鎮、南邵鎮、崔村鎮、百善鎮、東小口鎮、北七家鎮、興壽鎮、長陵鎮、流村鎮、十三陵鎮。
2012年12月31日,昌平區東小口地區正式“一分為四”,天通苑北、天通苑南和霍營三個街道正式掛牌成立。 [5] 
2015年,根據北京市政府批覆的調整方案,原有的回龍觀鎮建制撤銷,取而代之三個街道:回龍觀街道、龍澤園街道和史各莊街道。 [6] 

昌平區區劃現狀

截至2022年10月,昌平區下轄8個街道、4個地區、10個鎮 [42]  。昌平區人民政府駐城北街道政府街19號。 [7] 
統計用區劃代碼
名稱
110114001000
110114002000
110114003000
110114004000
110114005000
110114007000
110114008000
110114009000
110114010000
110114011000
110114012000
110114013000
110114104000
110114110000
110114111000
110114112000
110114113000
110114115000
110114116000
110114118000
110114119000
110114120000

昌平區地理環境

編輯

昌平區位置境域

昌平區位於北京市西北部,區境介於東經115°50′17″—116°29′49″、北緯40°2′18″—40°23′13″之間,北與延慶縣懷柔區相連,東鄰順義區,南與朝陽區海淀區毗鄰,西與門頭溝區和河北省懷來縣接壤。總面積1343.5平方千米。 [1] 

昌平區地形地貌

昌平區地勢西北高、東南低,北倚軍都山,南俯北京城。山地海拔800米至1000米,平原海拔30米至100米。60%的面積是山區,40%是平原,有2個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北京母親河——温榆河的發源地。 [1] 

昌平區氣候特徵

昌平區屬暖温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春季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秋季涼爽,冬季寒冷乾燥,四季分明。年平均日照時數2684小時,年平均氣温11.8℃,年平均降水量550.3毫米。 [1] 

昌平區自然資源

編輯

昌平區水資源

2021年,昌平區總用水量1.8億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1%。其中,生產用水0.3億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27.1%;生活用水1.4億立方米,比2020年增長7.6%;生態環境用水0.05億立方米,比2020年下降15.4%。萬元地區生產總值水耗13.8立方米/萬元,比2020年下降10.4%。 [2] 

昌平區土地資源

截至2019年末,昌平區主要地類數據如下:
一、耕地4399.13公頃(65986.95畝)。
其中,水田4.72公頃(70.80畝),佔0.11%;水澆地3758.79公頃(56381.85畝),佔85.44%;旱地635.62公頃(9534.30畝),佔14.45%。小湯山、興壽、馬池口、百善、崔村等5個鎮耕地面積較大,佔全區耕地的64.83%。
位於2度以下坡度(含2度)的耕地4204.30公頃(63064.50畝),佔全區耕地的95.57%;位於2—6度坡度(含6度)的耕地138.49公頃(2077.35畝),佔3.15%;位於6—15度坡度(含15度)的耕地51.92公頃(778.80畝),佔1.18%;位於15—25度坡度(含25度)的耕地3.89公頃(58.35畝),佔0.09%;位於25度以上坡度的耕地0.53公頃(7.95畝),佔0.01%。
二、園地10458.76公頃(156881.40畝)。
其中,果園10334.44公頃(155016.60畝),佔98.81%;其他園地124.32公頃(1864.80畝),佔1.19%。
三、林地74402.01公頃(1116030.15畝)。
其中,喬木林地52272.48公頃(784087.20畝),佔70.25%;竹林地0.42公頃(6.30畝),佔0.0006%;灌木林地21216.72公頃(318250.80畝),佔28.52%;其他林地912.39公頃(13685.85畝),佔1.23%。流村、南口、十三陵、延壽等4個鎮林地面積較大,佔全區林地的73.27%。
四、草地1276.65公頃(19149.75畝)。
其中,人工牧草地2.04公頃(30.60畝),佔0.16%;其他草地1274.61公頃(19119.15畝),佔99.84%。
五、濕地52.61公頃(789.15畝)。
其中,內陸灘塗52.61公頃(789.15畝),佔100%。
六、城鎮村及工礦用地34999.98公頃(524999.70畝)。
其中,城市用地9212.62公頃(138189.30畝),佔26.32%;建制鎮用地7088.57公頃(106328.55畝),佔20.25%;村莊用地12318.91公頃(184783.65畝),佔35.20%;採礦用地104.81公頃(1572.15畝),佔0.30%;風景名勝及特殊用地6275.07公頃(94126.05畝),佔17.93%。
七、交通運輸用地4583.50公頃(68752.50畝)。
其中,鐵路用地510.72公頃(7660.80畝),佔11.14%;軌道交通用地179.34公頃(2690.10畝),佔3.91%;公路用地2948.40公頃(44226.00畝),佔64.33%;農村道路936.37公頃(14045.55畝),佔20.43%;機場用地8.49公頃(127.35畝),佔0.19%;管道運輸用地0.18公頃(2.70畝),佔0.004%。
八、水域及水利設施用地3384.79公頃(50771.85畝)。
其中,河流水面1504.57公頃(22568.55畝),佔44.45%;水庫水面607.27公頃(9109.05畝),佔17.94%;坑塘水面498.41公頃(7476.15畝),佔14.72%;溝渠631.48公頃(9472.20畝),佔18.66%;水工建築用地143.06公頃(2145.90畝),佔4.23%。 [44] 

昌平區植物資源

昌平區野生植物有90科,450種。其中,木材植物有51種,藥材植物有300種,油脂及澱粉植物有12種,食用植物有12種,橡膠、樹脂、揮發油、植物膠植物有15種,纖維、蜜源植物有15種,牧草植物有45種。 [8] 

昌平區動物資源

昌平區有野生動物7類,199種。其中,哺乳類動物有25種,鳥類有94種,兩棲類動物有4種,爬行類動物有11種,魚類有12種,甲殼軟體類動物有11種,昆蟲類動物有42種。 [8] 

昌平區礦產資源

金屬礦產
昌平區黑色金屬礦產有鐵礦釩礦鈦礦錳礦4種,分佈在上莊、西湖、果莊村等地。有色金屬礦產有銅礦、鉛礦、鋅礦鉬礦4種,分佈在黃場、燕子口、西湖村地區。貴金屬礦產有金礦銀礦2種,分佈在澆花峪、分水嶺、黃泉寺村及西湖村、黃場至禾子澗村地區。 [8] 
非金屬礦產
昌平區冶金輔助原料礦產有三種。化工原料礦產有電石用灰巖、草木炭、黃鐵礦重晶石磷礦。建築材料礦產有石灰岩大理石花崗岩天然油石、彩石、石棉、粘土、砂石等。麥飯石礦黑山寨鄉分佈多處,儲量587萬噸。 [8] 

昌平區人口

編輯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常住人口226.7萬人,比上年末減少0.3萬人,小幅下降0.13%。其中,常住外來人口131.9萬人,同比減少0.2萬人,下降0.15%,佔常住人口的比重為58.2%,與上年持平。昌平區户籍人口户數30.5萬户,人口68.5萬人,比上年末增加1萬人,增長1.6%。其中,非農業人口51.7萬人,佔全區户籍人口的75.5%,比上年末提高0.6個百分點;農業人口16.8萬人,佔全區户籍人口的24.5%。 [43] 

昌平區政治

編輯
現任領導(截至2023年8月)
中國共產黨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
書記
甘靖中 [3]  [10] 
副書記
區委常委
張鑫朱平薛春江馬紅萍(女,回族)、車擁軍、劉曉東馮志明王紅敏 [10]  [41]  [48]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
主任
副主任
劉長永趙海英(女)白向軍史佑民張強斌(不駐會) [11]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
區長
支現偉 [9]  [12]  [37] 
副區長
劉曉東、曹巍 [46] 郭清堯白琳馬瑞(掛職) [12]  [36-37]  [39]  、李豐 [40]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昌平區委員會
主席
王燕慶 [29]  [38] 
副主席
吳小利王志剛王建李雪紅(女,不駐會)明佔學(不駐會)王立兵(不駐會) [29]  [38] 
秘書長

昌平區經濟

編輯

昌平區綜述

2022年,昌平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40.8億元,以不變價計算,比上年增長1.5%。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6.5億元,同比下降13.5%;第二產業增加值455.5億元,同比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878.9億元,同比增長1.5%。三次產業增加值為0.5:34.0:65.5。 [43] 
固定資產投資
2022年,昌平區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户)比上年增長7.5%。按類型分,國有投資比上年下降38.5%;非國有投資比上年增長21.7%;外商投資比上年增長256.9%。按產業分,第一產業完成投資同比下降65.7%,佔全區投資比重為0.3%;第二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91.2%,佔全區投資比重為12.3%;第三產業完成投資同比增長2.1%,佔全區投資比重為87.4%。 [43] 
財税收支
2022年,昌平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完成135.2億元,同比增收12.4億元,增長10.1%。分税種情況:國內增值税完成23.4億元,同比下降25.8%;土地增值税完成26.1億元,同比增長39.4%;企業所得税完成15.0億元,同比下降9.3%;教育資金收入27.7億元,同比增長84.7%;房產税完成11.3億元,同比增長1.0%。2022年,昌平區一般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完成270.7億元,同比增支25.8億元,同比增長10.5%。
2022年,昌平區税收收入完成345.7億元,同比下降7.4%。區級收入102.6億元,同比增長4.0%。其中,主要税種增值税96.6億元,同比下降25.3%;企業所得税110.8億元,同比下降6.3%;個人所得税61.2億元,同比增長11.9%。 [43] 
人民生活
2022年,昌平區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8483元,比上年同期增長4.3%。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3702元,同比增長4.2%。全年全區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7389元,同比下降4.6%。按常住地分,城鎮居民人均消費支出39532元,同比下降4.6%。 [43] 

昌平區第一產業

2022年,昌平區完成農林牧漁業總產值15.8億元,同比下降13.6%,其中,農業產值完成6.6億元,比上年增長15.4%;林業產值完成5.9億元,比上年下降21.4%;牧業產值完成3.1億元,比上年下降22.4%;漁業產值完成0.1億元,比上年下降64.4%;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產值完成0.2億元,比上年下降76.7%。2022年,昌平區擁有農業觀光園114個,比上年減少25個;觀光園總收入2.7億元,比上年增長13.8%。鄉村旅遊實際經營户198户,累計接待遊客77.6萬人次,比上年下降37.2%;鄉村旅遊總收入0.7億元,比上年下降27.7%。設施農業佔地面積12801畝,比上年增加1.3%;實現產值4.4億元,比上年增長9.0%。2022年,昌平區高標準建設美麗鄉村55個,獲評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區。完成復耕復墾3.04萬畝,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穩居涉農區首位。舉辦中國農民豐收節、第十三屆北京奧運城市體育文化節、明文化論壇,農業嘉年華園區重新運營,居庸關夜長城開門迎客,昌平成為首都市民最喜愛的京郊旅遊目的地。 [43] 
農業
2022年,昌平區糧食播種面積30748.0畝,比上年增加15465.1畝,比上年增長101.2%。糧食產量8566.7噸,比上年增長97.6%;糧食畝產278.6公斤,比上年減少1.8%。全年蔬菜產量4.5萬噸,比上年增長17.2%。 [43] 
畜牧業
2022年,昌平區禽蛋產量1098.3噸,比上年下降5.3%。 [43] 
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 首屆北京農業嘉年華

昌平區第二產業

工業
2022年,昌平區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完成工業總產值1319.7億元,同比增長2.4%;累計完成銷售產值1267.3億元,同比下降0.2%,實現產銷率為96.0%。從重點行業看,2022年,汽車製造業實現產值184.0億元,同比增長8.9%;專用設備製造業實現產值278.7億元,同比增長6.0%;醫藥製造業實現產值209.0億元,同比增長0.1%。從高端產業看,高技術製造業完成413.7億元,同比增長4.8%。
2022年中關村科技園區昌平園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完成總產值1194.0億元,比上年增長2.6%,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90.5%。 [43] 
建築業
2022年,昌平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業企業完成建築業總產值265.2億元,比上年下降6.2%。全區建築業企業簽訂合同額實現516.5億元,比上年下降2.8%。其中,本年新籤合同額完成209.0億元,同比下降16.2%。 [43] 

昌平區第三產業

國內貿易
2022年,昌平區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683.6億元,比上年下降3.9%。按限額標準劃分,限額以上企業實現零售額497.7億元,同比下降3.0%,佔整個零售額總量的72.8%;限額以下企業實現零售額185.9億元,同比下降6.4%,佔整個零售額總量的27.2%。按消費形態分,全區共實現商品零售627.9億元,同比下降3.2%,佔整個零售額總量的91.9%;實現餐飲收入55.7億元,同比下降11.6%,佔整個零售額總量的8.1%。 [43] 
招商引資
2022年,昌平區新設外商投資企業52家,比上年減少22家;新設外商投資企業註冊資本51391.5萬美元,比上年增長43.4%。全區引進外商實際投資36919萬美元,比上年增長145.7%。 [43] 
房地產業
2022年,昌平區房地產開發投資同比增長4.5%,佔全區投資比重為51.8%。房屋施工面積為1128.6萬平方米,同比下降7.8%,其中,本年新開工面積為132.6萬平方米,同比增長10.6%。 [43] 
金融業
2022年,昌平區中資銀行本外幣存貸款餘額為5270.1億元,同比增長13.5%。各項存款餘額3919.5億元,同比增長12.1%。其中,居民儲蓄餘額2254.1億元,同比增長22.3%,佔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的57.5%;單位存款餘額1126.6億元,同比增長0.5%,佔各項人民幣存款餘額的28.7%。各項貸款餘額1350.6億元,同比增長17.7%。2022年,在昌平納統的金融業企業資產為11084.9億元,同比增長1.8%;實現營業收入488.6億元;實現利潤286.1億元。 [43] 

昌平區交通運輸

編輯

昌平區交通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境內公路里程為1921.5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里程132.5千米。2022年,昌平區清理滯留户869宗,望百路、秦上路等8條道路建成通車,昌平線南延一期開通運行,地鐵17號線未來科學城南、北兩站主體完工,霍營綜合交通樞紐實現開工。 [43] 
公路
京藏高速公路、京新高速公路、京承高速公路、京包高速公路、北京六環高速公路穿越昌平區。 [13] 
鐵路
大秦鐵路、京包鐵路等途經昌平區。 [13] 
軌道交通

昌平區運輸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共有客運(區屬企業)從業人員750人,運營客車538輛,均為新能源運營客車;客運線路51條,運營長度2847.2千米,客運量為2444.8萬人次;貨運從業人員3086人,貨運業户1236户,運力5128輛。境內有軌道交通線路4條,站點21個,運營里程54.5千米。 [43] 
昌平區交通 昌平區交通

昌平區社會事業

編輯

昌平區科技事業

2022年,昌平區專利授權量為10606件,比上年增長6.8%;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為3737件,比上年增長23.8%;實用新型專利授權量為5780件,比上年增長0.02%;外觀設計專利授權量為1089件,比上年下降4.1%。
2022年,生命谷國際精準醫學產業園奠基開工,昔日“北四村”正蝶變為醫藥健康產業“核爆點”。萬泰鼻噴新冠疫苗獲批緊急使用、廣譜抗新冠藥開展臨牀試驗,新冠抗原自測試劑生產企業佔全市一半,為抗疫提供了強大科技支撐。大分子藥、細胞與基因治療等中試平台投入運行,首款國產多焦人工晶狀體上市,特效創新藥“可善挺”實現本土化生產,知名科學家創辦的醫藥企業達到68家。能源谷助力C919大型客機成功研製,湧現了4500伏IGBT芯片、大功率鐵-鉻液流電池堆等全球首創成果,兵器工業產研基地、國電投創新基地二期等項目開工。
2022年,昌平區貫徹數字經濟促進條例,實施數字經濟創新發展行動計劃,聚焦人工智能、元宇宙、區塊鏈等前沿領域,高標準建設小米智能工廠等項目。累計實施三一機器人生產線等新基建項目26個,建好用好未來科學城電力大數據協同創新聯盟等5個共性技術平台,加快北航未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高精尖創新中心建設,北郵智算中心一期項目投入運行。全區建成5G網絡基站2806個,實現室外網絡連續覆蓋。未來科學城智慧城市運行服務中心竣工,沙河高教園5G開放網絡創新平台完成多項子系統研發。 [43] 

昌平區教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共有41所高校,其中34所普通高校。普通高校中,大專在校生7686人,畢業生2107人;本科在校生88006人,畢業生15307人;研究生在校生27594人,畢業生7523人;博士生在校生8098人,畢業生1974人。全區普通高中招生3043人,在校生7588人,畢業生2012人;普通初中招生5968人,在校生17804人,畢業生5149人;普通小學招生12388人,在校生67325人,畢業生7947人;幼兒園新入園幼兒15370人,在園幼兒47016人;職業高中招生1061人,在校生3150人,畢業生595人;特殊教育學校招生39人,在校生153人,畢業生29人。2022年,沙河高教園新竣工高校項目9個,北師大、北郵新校區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北大新工科4個學院人駐昌平校區,北航未來區塊鏈與隱私計算中心、北京高校大學生創業園、高校科技成果轉化示範基地等平台成功落地。2022年,昌平區清華附中昌平學校、育新科星路小學開學招生,新增中小學學位1萬餘個,學前教育普惠率達到92%,“雙減”滿意率超過97%。 [43] 
北京市昌平區境內高校
學校
院校屬性
北京大學(昌平校區) [35]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雙一流A(一流大學建設高校A類)
中國政法大學(北校區)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化工大學(北校區)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中國石油大學(北京校區)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華北電力大學(北京校區)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北京交通大學(大專部)
雙一流(一流學科建設高校) [15] 
本科
北京吉利大學
中國礦業大學(沙河校區) [31] 

昌平區文化事業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共有公共圖書館26個(分館25個),總藏量110萬冊(件)。 [43] 

昌平區體育事業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共獲得市級比賽獎牌157枚。其中金牌36枚,銀牌58枚,銅牌63枚。 [43] 

昌平區醫療衞生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共有衞生機構1207個,其中醫院89個,社區衞生服務站152個(含社區服務中心)。衞生機構共有牀位13803張,其中醫院牀位13576張。全區衞生技術人員達到22335人,其中執業(助理)醫師8436人,註冊護士9824人。全區醫療機構共診療1424.5萬人次。全年甲類傳染病發病率0.04/10萬,未接到甲類傳染病死亡;乙類傳染病發病率176.07/10萬,乙類傳染病死亡率0.31/10萬。2022年,昌平區社區衞生服務機構實現全覆蓋,積水潭醫院回龍觀院區二期、清華長庚醫院二期主體結構封頂。 [43] 

昌平區社會保障

2022年,昌平區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3%,連續八年獲評全市充分就業區。 [43] 

昌平區基礎建設

2022年,昌平區建設籌集政策性住房1.55萬套,新建回遷安置房4075套,老樓加裝電梯110部,解決了1.15萬套房產證辦理難題。2022年,昌平區拆除違建456萬平方米、騰退土地470公頃。實施29個“微提升”項目,統籌實施留白增綠1000畝、新增56畝,戰略留白臨時綠化1300畝,“揭網見綠”10830畝。城市更新行動計劃85個項目全部啓動,舉辦首屆城市更新論壇,政府街更新改造啓動環境整治項目,63個老舊小區重煥新顏。
2022年,昌平區自來水銷售量6118.0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3.9%。其中生產運營用水3282.1萬立方米,比上年增長227.6%;居民家庭用水2783.4萬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2022年,昌平區全社會用電量89.9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5.4%。其中,第一產業用電1.2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3.1%;第二產業用電14.4億千瓦時,比上年下降3.7%;第三產業用電44.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4.6%;城鄉居民生活用電29.6億千瓦時,比上年增長12.4%。 [43] 

昌平區環境保護

2022年,昌平區深化“一微克”行動,細顆粒物(PM2.5)年均濃度降至27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12.9%;二氧化氮年均濃度值為2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9.1%;二氧化硫年均濃度值為2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3.3%;可吸入顆粒物年均濃度值為50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5.7%。新一輪百萬畝造林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工程圓滿收官,造林綠化面積4544畝。強化飲用水水源地保護,新建污水管線32千米,污水處理率提高至96.51%,考核斷面水質全部達標,平原區地下水位同比回升2.59米。 [43] 

昌平區歷史文化

編輯

昌平區地名由來

昌平自西漢開始設縣,其名稱有一種説法來自漢代貴族的封爵——昌平侯,取昌盛平安之意,具體位置大概為今居庸關往南一帶。

昌平區文物古蹟

截至2022年末,昌平區擁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6項,市級文物保護單位5項,區級文物保護單位69項。 [43] 
2016年昌平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佈時間
昌平區十三陵鎮
1961年3月4日
元、明
1961年3月4日
金—元
1988年1月13日
2008年6月
2016年昌平區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
名稱
時代
地址
公佈時間
昌平區沙河鎮
1984年5月24日
白浮泉遺址——九龍池、都龍王廟
元初建,明重建
昌平區城南街道化莊村東
1990年2月23日
昌平區沙河鎮
1995年
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
1995年
五街清真寺
昌平區城北街道五街社區
2003年7月28日

昌平區非遺文化

昌平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
第一批 昌政發[2007] 26號 4項
後牛坊村花鈸大鼓
王麻子刀剪鍛制技藝
漆園村龍鼓
祖傳張氏正骨
第二批 昌政發[2009] 15號 3項
澗頭村高蹺
解連環
佟氏中醫調肝醫術
第三批 昌政發[2014] 13號 3項
魯班暗榫造型
官印御璽製作技藝
手工磨花鏡製作技藝
第四批 昌政發[2016] 6號 5項
獻陵村五虎少林棍
明古齋雕漆製作技藝
北京市昌平區花絲鑲嵌製作技藝
北京市花絲鑲嵌金銀細工工藝
劉平剪紙
第五批 昌政發[2020] 5號 7項
北京陽坊傳統涮羊肉製作技藝
李氏正骨及康復技法
婁氏婁氏脊肌按摩療法
北京宮廷補繡
陽坊村五虎棍
長峪城村山梆子戲
民間棋 [45] 

昌平區風景名勝

編輯
昌平區境內有馳名中外的明十三陵,“天下第一雄關”——居庸關,十三級浮屠的遼代銀山塔林,擁有“亞洲之最”稱譽的中國航空博物館、中國坦克博物館、迪斯尼風格的九龍游樂園,中國最大的射擊場——中國北方國際射擊場,北方地區最大的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獨具特色的十三陵高爾夫球場,空中滑傘俱樂部,以及風景秀麗的十三陵水庫和蟒山、溝崖碓臼峪、虎峪、白虎澗、雙龍山、白羊溝、大楊山八大自然風景區

昌平區地方特產

編輯
昌平草莓
昌平草莓,北京市昌平區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昌平草莓果形端正、飽滿,果面光澤亮麗,瘦果分佈均勻,果肉質地細膩,口感純正、香味濃郁,果實硬度較大,耐貯運。
2010年12月15日,農業部批准對“昌平草莓”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 [27] 

昌平區榮譽稱號

編輯
2016年,昌平區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區。 [16] 
2017年12月23日,昌平區獲評2017“質量之光”年度質量魅力城市。 [17] 
2019年12月6日,昌平區入選2019年全國百強區。 [18] 
2020年1月9日,昌平區入選“2018年度健康城市建設進步最快城市”。 [19] 
2020年6月30日,昌平區入選“第二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 
2020年7月29日,入選2019年重新確認國家衞生城市(區)名單。 [21] 
2020年10月20日,入選全國雙擁模範城(縣)名單。 [22] 
2020年12月,入選第二批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名單。 [23] 
2020年11月,入選第三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區)名單。 [24] 
2020年12月22日,入選全國第五批率先基本實現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範縣(市、區)名單。 [25] 
2021年1月,入選2020年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試點縣(區)名單。 [26] 
2021年4月,入選第二批全國農作物病蟲害“綠色防控示範縣”創建推評名單。 [28] 
2021年5月14日,被教育部認定為全國中小學勞動教育實驗區。 [30] 
2021年6月21日,被農業農村部確定為全國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單位。 [32] 
2021年9月,入選“2021中國最美縣域榜單”。 [33] 
2022年1月26日,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通報表揚為2021年全國村莊清潔行動先進縣。 [34] 
參考資料
展開全部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