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南口地區

鎖定
南口地區為北京市昌平區下轄鎮(地區)。位於區境西北部,面積約203平方千米,常住人口67811人(2010年) [1] 
中文名
南口地區
外文名
Nan Kou town
面    積
202.5 km²
位    置
北京市昌平區
人口數量
67811人(2010年)
行政區類別
下轄地區
28個行政村,11個社區
政府駐地
南口鎮南七路5號
電話區號
010
郵政編碼
102202
車牌代碼

南口地區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行政區劃
周初地屬薊國,後歸燕國,西漢始置昌平縣,地屬昌平縣,明景泰三年(1425年)遷縣治於永安城(現昌平鎮)。正德八年(1513年)昌平縣升為昌平州(轄懷柔、密雲、順義三縣)。1913年改州為縣,先後屬京兆區、河北省的昌平縣。1956年昌平縣劃入北京市,為北京市昌平區。1960年初,改為昌平縣。
1958年建南口大公社,1979年改南口鎮公社,1983年改南口鄉,1987年建鎮。1990年析建道南鎮。1961年建桃窪公社,1983年改桃窪鄉。1996年,南口鎮面積136.2平方千米,人口1.2萬人,轄居庸關、南口村、南口鎮村、羊台子、龍潭、燕磨峪、馬莊、虎峪、太平莊、龍虎台、辛立莊、陳莊、雪山、七間房、紅泥溝15個行政村;道南鎮面積5.6平方千米,人口2.9萬人,轄十一條、十條、太平街、興隆街、西中街、隆盛街、水廠路、新西廣街、中官房、北官房、新東官房、南口村、水泥機械廠、化肥廠、南廠、玻璃廠、鋼圈廠,鐵路技校和以序數命名的9個居委會等29個居(家)委會。 [2] 
五光十色 七彩南口
五光十色 七彩南口(19張)
1997年12月,撤銷道南鎮和桃窪鄉,併入南口鎮。1999年,將原土樓鄉的李莊村、響潭村和原南口農場劃歸南口鎮;同年撤銷南口鎮,設立南口地區辦事處。2002年末,辦事處(鎮政府)駐南口村,面積173.2平方千米,人口4.62萬人,轄水廠路、十一條、新興路、興隆街、隆盛街、南口、玻璃公司、南廠東、南廠西、保温瓶公司、南農11個社區和七間房、馬莊、馬坊、王莊、太平莊、長水峪、龍虎台、龍潭、東李莊、西李莊、前桃窪、後桃窪、羊台子、興隆口、紅泥溝、花塔、辛力莊、陳莊、虎峪、居庸關、南口、南口鎮、響潭、曹莊、雪山、新元、燕磨峪、檀峪28個行政村。

南口地區行政區劃

南口地區現下轄社區11個,分別為:十一條社區、興隆街社區、隆盛街社區、水廠路社區、南口村社區、新興路社區、玻璃公司社區、南廠東社區、南廠西社區、保温瓶公司社區、南農社區;行政村28個,分別為太平莊村、虎峪村、陳莊村、紅泥溝村、雪山村、龍虎台村、燕磨峪村、七間房村、辛力莊村、南口村、龍潭村、居庸關村、羊台子村、馬莊村、南口鎮村、馬坊村、後桃窪村、前桃窪村、長水峪村、檀峪村、王莊村、曹莊村、花塔村、興隆口村、新元村、東李莊村、西李莊村、響潭村。 [2] 

南口地區旅遊資源

轄區內有著名的國家4A級風景區居庸關長城,國家2A級景區虎峪自然風景區,虎峪百仙神洞、羊台子民俗村、老北京微縮景園、原始大世界、中華故土園、東方不夜城、和平寺。
和平寺是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北京市昌平區南口鎮花塔村。和平寺是京北佛教活動中心之一,深受歷代封建王朝所重視,並多次修葺,清代重建時的鐘、石碑等尚在。據《日下舊聞考》記載“花塔山有和平寺,唐建”。由唐代尉遲恭監建,因唐太宗李世民御筆親書“敕賜和平寺”得名,古有“先有和平寺後有潭柘寺”之説,足見其歷史悠久。和平寺建在燕山山脈龍鳳山的龍尾山坳之下,巧妙的利用自然環境,依山而建,景色秀麗。

南口地區交通路線

京包鐵路、京張公路過境。
高速公路:G6 京藏高速(原八達嶺高速)穿鎮而過,設陳莊、南口、居庸收費站。G7 京新高速設太平莊收費站。
公交線路:357路、376路、655路、870路、879路、880路、883路、887路、919路;昌11路、昌12路、昌20路、昌33路、昌36路、昌68路、昌69路、昌70路等;
軌道交通:北京市郊鐵路S2線,京包鐵路南口站。

南口地區發展規劃

規劃佈局 規劃佈局
南口鎮將利用自身良好的自然環境背景,優化城市建設區與周邊生態用地的邊界,建立緊湊集中、功能多元、生態優先的集約效益型的綠色新鎮,逐漸形成“一城、兩翼、一帶”的空間發展格局,全南口地區將逐漸建成“中城、東科、西工、南農、北旅”的產業格局
參考資料
  • 1.    國務院人口普查辦公室、國家統計局人口和就業統計司.中國2010年人口普查分鄉、鎮、街道資料.中國統計出版社.第5頁
  • 2.    南口地區(鎮)  .行政區劃網.2020-11-20[引用日期2016-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