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朝宗橋

(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鎖定
朝宗橋(Chaozong Bridge),又稱沙河北大橋,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昌平路141號,與安濟橋相對,始建於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是京城北部最大的連拱石橋,與盧溝橋永通橋、馬駒橋、安濟橋合稱為“拱衞京師五大橋樑” [2] 
朝宗橋全部用花崗石砌築而成,全長130米,寬13.3米,中孔高7.5米,七孔連拱結構,中孔最大,兩側橋孔依次減小。中孔拱券券臉石正中雕刻有鎮水獸。橋上兩側有實心護欄,上雕海棠紋飾,石欄柱53對,橋頭雲堆抱鼓石。橋下兩端建有石砌駁岸,上有伏卧鎮水獸 [2-3]  。朝宗橋是通往京北的咽喉,北控居庸關、白羊口,東扼古北口,同時也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地位 [2]  [6] 
1984年5月24日,朝宗橋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中文名
朝宗橋
外文名
Chaozong Bridge
地理位置
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昌平路141號
所處時代
明朝
保護級別
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朝宗橋歷史沿革

明正統十三年(1448年),明英宗詔命工部右侍郎王永壽拆掉南北沙河上的木橋建石橋,於南北沙河上各營建石橋一座,南曰安濟,北曰朝宗 [2] 
明景泰七年(1456年),朝宗橋修繕。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朝宗橋修繕。
明嘉靖十七年(1538年),朝宗橋修繕。
明萬曆三年(1575年),朝宗橋修繕 [4] 
明萬曆四年(1576年),朝宗橋部分結構被水沖斷,修繕後將石拱碹改為磚拱碹 [6] 
民國四年(1915年),朝宗橋修繕 [4] 
民國二十六年(1937年),侵華日軍進攻北平,朝宗橋遭炮轟,橋體留有痕跡 [2] 
1953年,朝宗橋修繕,並在條石橋面上鋪築瀝青路面。
20世紀80年代,為防止機動車撞損朝宗橋橋欄的事故再次發生,昌平公路分局在行車道兩側設置260米長的隔離墩 [4] 
1989年,朝宗橋修繕,並進行保護性加固,在磚拱碹的外面加噴混凝土層 [6] 
2022年,北京市昌平區文旅局對朝宗橋進行檢查評估,研究顯示朝宗橋總體風險級別很低、總體保護情況較好。同年9月,昌平公路分局為朝宗橋更換橡膠瀝青防水層,並實施1690平方米的瀝青混凝土鋪裝。同年,在朝宗橋周圍安裝攝像頭,由沙河鎮人民政府對朝宗橋各個點位實施24小時監控 [4] 

朝宗橋建築格局

朝宗橋全部用花崗石砌築而成,全長130米,寬13.3米,中孔高7.5米,七孔連拱結構,中孔最大,兩側橋孔依次減小。中孔拱券券臉石正中雕刻有鎮水獸。橋上兩側有實心護欄,上雕海棠紋飾,共有石欄柱53對,石欄板52副。橋頭雲堆抱鼓石。橋下兩端建有石砌駁岸,上有伏卧鎮水獸。為了減少水流對橋體的衝擊,在橋西側修有斬龍劍 [2]  [3]  [5-6] 

朝宗橋文物遺存

朝宗橋北端存有明萬曆四年(1576年)立的御製“朝宗橋”石碑,是一座漢白玉螭首方碑,高4.08米,寬1.1米,陰陽碑額俱篆書“大明”二字,碑身刻有雙溝館閣體“朝宗橋”三字 [3]  [6] 
朝宗橋石碑 朝宗橋石碑

朝宗橋歷史文化

  • 傳説軼事
據傳,當初修建南北沙河兩座大橋的人是趙朝宗和另一個奸臣,奸臣偷工減料,南大橋很快就成了,皇帝犒賞了奸臣並詢問北大橋進度,奸臣説:“趙朝宗只知吃喝玩樂、無心做工。皇帝憤怒的差太監去查看,忙於修橋的趙朝宗無暇接待太監,而奸臣阿諛奉承,還用銀子賄賂太監。太監回宮便説了一堆趙朝宗的壞話。後來,皇上質問趙朝宗為何這麼慢,趙朝宗説:“微臣只知修橋,不知為何南大橋這麼快就完工。”皇帝又問:“花了多少錢?”趙朝宗呈出銀簿,皇帝一看北大橋用的錢竟多了一倍,就下旨斬了趙朝宗。幾年後,沙河氾濫,南大橋塌了,北大橋卻完好,這時皇帝才驚覺被騙。於是,他下旨斬了太監和姦臣,又命人在北大橋的刻了一座有“朝宗橋”三字的石碑,幾百年過去了,朝宗橋依然屹立在那裏,而南大橋早已不知去向 [6] 

朝宗橋文物價值

朝宗橋是通往京北的咽喉,北控居庸關、白羊口,東扼古北口,同時也是明朝帝后、大臣謁陵北巡的必經之路,具有重要的政治、軍事和經濟地位 [2]  [6] 

朝宗橋文物保護

1984年5月24日,朝宗橋被北京市人民政府公佈為北京市第三批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 

朝宗橋旅遊信息

朝宗橋地理位置

朝宗橋位於北京市昌平區沙河鎮昌平路141號。

朝宗橋交通路線

  • 公交
北京市內乘坐345、670、878、883、889、919、922、945路公交車,在沙河北大橋站下車前往。
  • 駕車
北京市昌平區人民政府距離朝宗橋約11千米,駕車約15分鐘。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