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揮淚斬馬謖

鎖定
揮淚斬馬謖,一説是《三國演義》中,因為馬謖的驕傲自大導致街亭被破,街亭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來換取民心。諸葛亮此舉意在説明馬謖雖然重要,但卻不是唯一,蜀國雖然失了街亭,但是還能爭霸天下。馬謖被斬是必然的,因為,蜀國的勢弱和他自身的重要性,這兩點註定了他失了街亭被斬的必然性
也有説諸葛亮斬馬謖在歷史上是不存在的,這只是《三國演義》虛構的。歷史上在街亭失守後,馬謖根本沒見到諸葛亮,就直接被王平送到牢獄裏了。
馬謖在失街亭後並沒有像廣為流傳的那樣去諸葛亮那裏自縛請罪,恰恰相反,他選擇了逃跑。後來,馬謖被子均緝捕歸案,諸葛亮判處死刑。但還沒有來得及執行,馬謖就在獄中病故,所以,根本不存在揮淚斬馬謖的事。
與馬謖關係很好的向朗向寵的叔父),在馬謖潛逃後,因知情不報而被革職,無所事事達二十年之久。
(按)此論所據,見《三國志·蜀書·向朗傳》:“朗素與謖善(街亭之敗)謖逃亡,朗知情不舉......免官還成都......”。又同書《馬謖傳》:“(街亭之役)謖為郃所破,士卒離散,........謖下獄物故。”
但是, 同書《諸葛亮傳》有“戮謖以謝眾”的説法。《三國演義》就是抓住了這句話,編成了故事。
中文名
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別    名
馬謖失街亭
所處時代
三國
人    物
諸葛亮
死    因
被諸葛亮揮淚斬首(獄中病逝)
傳    説
逃跑

揮淚斬馬謖背景介紹

諸葛亮 諸葛亮
蜀後主建興六年(公元228年)諸葛亮為實現統一大業,發動了一場北伐曹魏的戰爭。他命令趙雲鄧芝為疑軍,佔據箕谷(今陝西漢中市北),親自率10萬大軍,突襲魏軍據守的祁山(今甘肅),任命參軍馬謖為前鋒,鎮守戰略要地街亭(今甘肅秦安縣東北)臨行前,諸葛亮再三囑咐馬謖:“街亭雖小,關係重大。它是通往漢中的咽喉。如果失掉街亭,我軍必敗。”並具體指示讓他“靠山近水安營紮寨,謹慎小心,不得有誤。”
馬謖到達街亭後,不按諸葛亮的指令依山傍水部署兵力,卻驕傲輕敵,自作主張地想將大軍部署在遠離水源的街亭山上。當時,副將王平提出:“街亭一無水源,二無糧道,若魏軍圍困街亭,切斷水源,斷絕糧道,蜀軍則不戰自潰。請主將遵令履法,依山傍水,巧布精兵。”馬謖不但不聽勸阻,反而自信地説:“馬謖通曉兵法,世人皆知,連丞相有時得請教於我,而你王平生長戎旅,手不能書,知何兵法?”接着又洋洋自得地説:“居高臨下,勢如破竹,置死地而後生,這是兵家常識,我將大軍佈於山上,使之絕無反顧,這正是致勝之秘訣。”王平再次諫阻:“如此布兵危險。”馬謖見王平不服,便火冒三丈説:“丞相委任我為主將,部隊指揮我負全責。如若兵敗,我甘願革職斬首,絕不怨怒於你。”王平再次義正辭嚴:“我對主將負責,對丞相負責,對後主負責,對蜀國百姓負責。最後懇請你遵循丞相指令,依山傍水布兵。”馬謖固執己見,將大軍佈於山上。 [1] 

揮淚斬馬謖發展

魏明帝曹睿得知了蜀將馬謖佔領街亭,立即派驍勇善戰,曾多次與蜀軍交鋒的曹魏名將張郃領兵抗擊,張郃進軍街亭,偵察到馬謖舍水上山,心中大喜,立即揮兵切斷水源,掐斷糧道,將馬謖部隊圍困于山上,然後縱火燒山。蜀軍飢渴難忍,軍心渙散,不戰自亂。結果,張命令乘勢進攻,蜀軍大敗。馬謖失守街亭,戰局驟變,迫使諸葛亮退回漢中。

揮淚斬馬謖原因

馬謖違反了諸葛亮的調度,在山上紮營,是丟失街亭的主要原因,而街亭的丟失,讓蜀漢軍隊喪失了繼續進取陝西的最好時機,作為將領,馬謖需要負主要責任。
諸葛亮斬馬謖可謂是千古傳誦。馬謖的伏法歸咎於他犯的軍法,但馬謖的死也不能簡單地歸結為伏法。街亭一戰對於蜀魏都至關重要,而且領軍的人偏偏又是諸葛丞相十分賞識的人,而當時蜀漢政權的組成是荊州系和蜀地本土系構成,如果執法不嚴,不僅難行軍令而且難以平衡政治關係。因為當時街亭失守,整個蜀國就處在危險中,人心惶惶。諸葛亮為了安撫朝野上下,不得不用馬謖的人頭。諸葛亮此舉意在説明馬謖雖然重要,但是任何人都不能把個人凌駕於國家利益之上,雖然失了街亭,但是蜀國還能爭霸天下。其次,馬謖的死雖與諸葛亮也有一定關係,但不能簡單地説,諸葛亮用人不明或失察,因為,人在特殊數情況下是會變得難以預料,這方面的例子很多。導致整個形勢急速扭轉的主要原因是馬謖違亮節度,不僅打亂了軍事部署,而且喪失了戰略要地。諸葛亮為了做到令行禁止,不得不殺馬謖來起到威懾作用,這是必須的,馬謖被斬,是必然的。

揮淚斬馬謖結果

怒斬馬謖. 怒斬馬謖.
諸葛亮總結此戰失利的教訓,痛心地説:“用馬謖錯矣。”為了嚴肅軍紀,諸葛亮下令將馬謖革職入獄,斬首示眾。臨刑前,馬謖上書諸葛亮:‘‘丞相待我親如子,我待丞相敬如父。這次我違背節度,招致兵敗,軍令難容,丞相將我斬首,以誡後人,我罪有應得,死而無怨,只是懇望丞相以後能照顧好我一家妻兒老小。這樣我死後也就放心了。”諸葛亮看罷,百感交集,老淚縱橫,要斬掉曾為自己十分器重賞識的將領,心若刀絞;但若違背軍法,免他一死,又將失去眾人之心,無法實現統一天下的宏願。於是,他強忍悲痛,讓馬謖放心去,自己將收其兒為義子。而後,全軍將士無不為之震驚。

揮淚斬馬謖典故

據《襄陽記》載,馬謖臨斬之時,對諸葛亮説:“丞相待我如子,我視丞相如父,惟望丞相能念平生之交,顧及我的家小,則我馬謖定會死而無憾。”軍中將士無不為之流涕,蔣琬也勸諫諸葛亮不可於用人之時而殺智謀之士。諸葛亮垂涕道:“孫武所以能每戰必勝,正在於執法嚴明。方今四海分裂、干戈頻動之時,輕廢軍法,又何以討賊!”馬謖被斬,時年三十九歲。 [3] 

揮淚斬馬謖主要影響

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
羅貫中的《三國演義》中説道:馬謖被推走了。諸葛亮拭乾眼淚,又宣佈一道命令:對力主良謀,臨危不懼,英勇善戰,化險為夷的副將王平加以褒獎,破格擢升為討寇將軍。善於自省的諸葛亮斬馬謖,升王平之後,多次以用人不當為由,請求自貶三等,一品丞相為三品右將軍,仍盡心竭力輔佐後主劉禪,欲圖中原,成就大業。

揮淚斬馬謖相關爭議

馬謖的結局
《三國志·諸葛亮傳》中記載:“遂戮謖以謝眾。”軍士損失慘重,馬謖自然是非殺不可。
《馬良傳》中則記載:“諸葛亮判馬謖下獄監禁,不久死於獄中,諸葛亮為之感傷流淚,”這裏沒有講明馬謖被斬殺,但下獄不久後死去。
《資治通鑑》根據兩者説法﹐再加上《襄陽記》中有馬謖死後諸葛亮親自臨祭的記載,表示:“諸葛亮將馬謖下獄而後殺之﹐親自弔祭·為之落淚,並且撫卹扶養馬謖的遣孤,恩賜如同馬謖生前。” [5] 
馬謖的才華
馬謖的才華在歷史上一直存有爭議,《三國志》中劉備曾説:“言過其實,不可大田,君其察之!” [6]  但是在建興三年(225)春,諸葛亮南征。馬謖提出了“夫用兵之道,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願公服其心而已。” 這一中國軍事史上的經典理論。 [4] 

揮淚斬馬謖史書記載

蜀大將諸葛亮寇邊,天水、南安、安定三郡吏民叛應亮。遣大將軍曹真都督關右,並進兵。右將軍張合擊亮於街亭,大破之。亮敗走,三郡平。(《三國志·曹叡傳》)
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進,遣督諸軍,拒亮將馬謖於街亭。謖依阻南山,不下據城。郃絕其汲道,擊,大破之。南安、天水、安定郡反應亮,郃皆破平之。(《三國志·張郃傳》)
(建興)六年春,揚聲由斜谷道取眉,使趙雲鄧芝為疑軍,據箕谷,魏大將軍曹真舉眾拒之。亮身率諸軍攻祁山 ,戎陳整齊,賞罰肅而號令長明,南安、天水、永安三郡叛魏應亮,關中響震。魏明帝西鎮長安,命張邰拒亮,亮使馬謖督諸軍在前,與邰戰於街亭。謖違亮節度,舉動失宜,大為張邰所破。亮拔西縣千餘家,還於漢中,戮謖以謝眾。(《三國志·諸葛亮傳》)
建興六年,亮出軍向祁山,時有宿將魏延、吳壹等,論者皆言以為宜令為先鋒,而亮違眾拔謖,統大眾在前,與魏將張邰戰於街亭,為邰所破,士卒離散。亮進無所據,退軍還漢中。謖下獄物故,亮為之流涕。(《三國志·馬良馬謖傳》) [2] 
建興六年,屬參軍馬謖先鋒。謖舍水上山,舉措煩擾,平連規諫謖,謖不能用,大敗於街亭。眾盡星散,惟平所領幹人鳴鼓自持,魏將張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三國志·王平傳》)

揮淚斬馬謖人物簡介

揮淚斬馬謖諸葛亮

揮淚斬馬謖 揮淚斬馬謖
諸葛亮(181—234年),三國時傑出政治家、軍事家、戰略家、外交家。字孔明,號卧龍。諸葛亮於漢靈帝光和四年(181年)出生於琅邪陽都(今山東沂南縣)的一個官吏之家。諸葛氏是琅邪的望族,先祖諸葛豐曾在西漢元帝時做過司隸校尉(衞戍京師的長官)。諸葛亮父親諸葛圭,字君貢,東漢末年做過泰山郡丞。諸葛亮3歲母親張氏病逝,諸葛亮8歲喪父,與弟弟諸葛均一起跟隨由袁術任命為豫章太守的叔父諸葛玄到豫章赴任。東漢朝廷派朱皓取代了諸葛玄職務,諸葛玄就去投奔老朋友荊州牧劉表
建安二年(197年),諸葛玄病逝。諸葛亮和弟妹失去了生活依靠,便移居南陽(河南南陽卧龍崗;一説是湖北襄陽(現湖北襄樊)之西二十里隆中)隱居鄉間耕種,維持生計。建安四年(199年),19歲的諸葛亮與友人徐庶等從師於水鏡先生司馬徽
後為了消除諸葛亮隱居地一事留下的歷史紛爭,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顧嘉蘅寫到:“功在朝廷,原不分先主後主;名高天上,何須辨襄陽南陽。”
這是清代在河南南陽做知府的湖北襄陽人顧嘉蘅所寫,因諸葛亮名高天下,兩省便爭諸葛亮故居之處所,顧嘉蘅想不能開罪南陽,又怕承當出賣桑梓之名,便撰此妙聯,既贊諸葛亮,又抹平兩省爭執,可謂公允。但這場爭論並沒有因此而平息,1990年發行《三國》郵票第二組隆中對小型張時,因湖北、河南兩省爭奪“隆中對”的首發式地點,並組成代表團進京申訴,以至設計受阻。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所和北京師範大學魏晉南北朝研究所曾專門組織“諸葛亮躬耕地”學術討論會,諸葛亮躬耕地在南陽的説法得到大多數的的贊同,同時,史學家們也認為,就像文武赤壁一樣,襄陽南陽的諸葛勝蹟也是完全可以並存的。顧嘉蘅的題聯,真不愧為名聯絕作。

揮淚斬馬謖馬謖

馬謖 馬謖
馬謖此人,是“馬氏五常”之一,劉備的重臣“白眉最良”馬良的弟弟。後世多評為趙括式的人物。素有才名,得到諸葛亮賞識。劉備臨終前叮囑諸葛亮馬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但諸葛亮並未聽取。北伐時期,諸葛亮力排眾議,任命馬謖為先鋒,結果蜀軍在街亭慘敗給魏將張郃,諸葛亮退軍漢中,馬謖下獄後死亡(一説是軍法處死),終年39歲。諸葛亮揮淚斬馬謖。
寓意:紀律是一切制度的基石,組織與團隊要能長久存在,其重要的維繫力就是團隊紀律。要建立團隊的紀律最首要的一點是:領導者自己要身先士卒維護紀律。 “紀律可以促使一個人走上成功之路”。一個好的領導者必定是懂得自律的人,而且也一定是可以堅持及帶動團隊遵守紀律的人。 火爐面前人人平等,誰摸誰挨燙。

揮淚斬馬謖衍生作品

名稱
類別
時間
主演/作者
斬馬謖
戲曲
1976
李和曾 / 袁世海 / 李世霖 / 蕭潤增 [7] 
斬馬謖
繪畫
1980
高順康 [8] 
參考資料
  • 1.    羅貫中.三國演義:人民出版社,2010.4:第96回
  • 2.    三國志蜀書卷九  .國學網[引用日期2018-05-25]
  • 3.    曾志華主編,三國志解讀,華齡出版社,2008.10,第144頁
  • 4.    張碩主編,荊楚百位著名將領,湖北教育出版社,2010.09,42-43
  • 5.    陳文德著,諸葛亮大傳,九洲圖書出版社,1995.08,第453頁
  • 6.    許嘉璐主編;許嘉璐分冊主編;(晉)陳壽撰寫,三國志,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04,627-628
  • 7.    斬馬謖 (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3-11-14]
  • 8.    斬馬謖 (豆瓣)  .豆瓣[引用日期202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