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製鏈接
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

諸葛豐

鎖定
諸葛豐(生卒年不詳),字少季,琅琊諸縣(今山東諸城)人。 [9]  西漢官員,三國時著名政治家、軍事家諸葛亮的先祖。 [10] 
諸葛豐以剛直著稱於世。他自幼聰慧,讀經閲史,早年為御史大夫貢禹屬官,後薦舉為文學侍御史。漢元帝時,曾授其為司隸校尉,繼而長為光祿大夫。他性情剛正不阿,執法公允,不畏權貴,對貪官污吏、專事阿諛奉承之小人恨之入骨,百姓很尊重他。元帝嘉獎他的節操,授予他符節,加封為光祿大夫,給予很高的榮耀。諸葛豐在執法中觸及元帝的寵臣時,被元帝下令收回符節,降為城門校尉。從諸葛豐開始,歷史上的司隸校尉不再掌握符節。諸葛豐降為城門校尉後,繼續上書檢舉官員們的不法行為,反被元帝説他誣陷好人,予以治罪。本要服刑,見他年老,故罷官為庶人,後病死。 [10] 
諸葛豐謹守臣職,剛直耿介,有“伏節死誼”之志,他“殺身以安國,蒙誅以顯君”的忘我犧牲精神,奠定了豫州諸葛家族文化的基本價值取向。 [11]  班固在《漢書》中評價他“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 [10] 
全    名
諸葛豐
少季
所處時代
西漢
民族族羣
漢族
出生地
琅琊諸縣
最高官職
司隸校尉、城門校尉

諸葛豐人物生平

諸葛豐剛直有節

諸葛豐,字少季,琅琊諸縣(山東諸城)人。因通曉經術而做郡文學,以特別剛直而聞名。貢禹任御史大夫時,任命諸葛豐為屬官,並推薦他為侍御史。後漢元帝提拔諸葛豐做司隸校尉,他偵察揭發沒有迴避任何人,京師人送了他個俗語:“間何闊,逢諸葛。”漢元帝欣賞他的高尚節操,提升他為光祿大夫。 [3] 

諸葛豐始失符節

當時侍中許章憑外戚親屬關係位尊,為君王所親近。奢侈淫逸不守法度,他門下賓客犯法,都與許章相勾連。諸葛豐考察並彈劾許章,準備上奏他的事情,恰逢許章私自外出,諸葛豐停下車舉起符節詔許章説:“下車!”打算拘捕他。許章處境困迫,急忙趕着車子逃去,諸葛豐追趕他。許章趁勢跑進宮門,向漢元帝乞求哀憐,諸葛豐亦向漢元帝上奏許章不法,漢元帝便下令收回諸葛豐的符節。從諸葛豐開始,歷史上的司隸校尉不再掌握符節了。 [4] 

諸葛豐上書皇帝

諸葛豐上書推辭説:“臣豐低能膽小,文不足以鼓勵他人從善,武不足以捉拿邪惡。陛下不估量臣能否任命為司隸校尉,沒有什麼效勞表現,又提高臣的職位任光祿大夫,官位高了職責也重了,不是臣應當在的位置。又被年歲衰暮逼迫,常擔心有一天會忽然死去,沒有什麼來報答皇上的厚恩,使評論是非之士和諷諫之臣沒有補益,長久地得到一個白吃飯的名聲。所以常常希望拋棄性命,不待時機就斬奸臣之首,懸在都市,把他罪惡寫在簡牘上,使四方人知道幹壞事的處罰,然後退下來被斧鉞斬首,實在是臣心甘情願的。僅憑布衣之交,尚且還有結為生死與共的朋友,今憑四海之大,竟無為節操和友誼而伏死的大臣,都苟合曲從討好,循私撓法相互包庇,顧私門利益,忘記國家政事。邪惡污穢之氣上感於天,因此災異屢現,百姓貧困。這是臣下不忠的結果,臣實在以此為恥不止。凡是有人情的莫不想安存而惡危亡的,然而忠臣正直之士不逃避禍患的,的確是為國君啊。今陛下如天覆地載一樣,於物沒有不容納的,派尚書令堯賜臣豐書説:‘司隸偵察揭發不守法紀,獎善懲惡,不能獨斷專行,避免出現無事不達於和諧的境界,順從經術意思。’真是恩深德厚,臣豐頓首幸運得很。臣私下非常憤懣,希望賜予臣清閒,望陛下裁決。”漢元帝沒有應允。 [5] 

諸葛豐免官為民

此後,諸葛豐的意見更加不被漢元帝所採納,於是他又上書説:“臣聽説伯奇為人孝順卻被父親拋棄,伍子胥忠心卻被國君殺害,魯隱公慈愛卻被弟弟殺死,叔武(春秋時期衞國公子,衞成公之弟,後被兄衞成公所殺)尊敬兄長卻被哥哥殺戮。憑這四子的高尚行為,屈平的才能,然而還是不能使自己表白反而被殺戮,難道這些還不足以昭示世人嗎?如果讓臣殺身來治國,被誅來顯揚國君,臣的確願意。惟獨怕沒有補益,卻被眾多的邪惡之人所排斥,讓讒夫得逞,正直之路被阻塞,忠臣喪氣,智士塞口,這是愚臣所懼怕的事啊。” [6] 
諸葛豐於同年春夏之際,遭捕判罪,在位的官員多議論他的不是。漢元帝調諸葛豐為城門校尉,諸葛豐上書告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漢元帝卻認為諸葛豐不正直,乃下詔御史:“城門校尉諸葛豐,前與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在朝之時,屢次稱讚周堪、張猛之美。諸葛豐前任司隸校尉,不順應四季,治理法度,專作苛暴,來獲取虛威,朕不忍心交法官審訊,讓他做城門校尉。他不內心反省自己,卻反怨周堪、張猛,來求報怨,告案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恣意毀人聲譽,不顧前言,真是特別不忠實的人。朕可憐諸葛豐年紀老了,不忍心加刑,就把他免官做庶人吧。”諸葛豐就這樣被免官,貶為庶人,後老死家中。 [7] 

諸葛豐歷史評價

班固漢書》:①“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②“諸葛、劉、鄭雖雲狂瞽,有異志焉。孔子曰:‘吾未見剛者。’” [2] 

諸葛豐史書記載

東漢·班固《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2] 

諸葛豐子嗣後裔

  • 諸葛珪,東漢太山郡丞。 [1] 
  • 諸葛玄,諸葛珪弟,原為袁術所署東漢末年的豫章太守。後為劉表的屬吏。 [8] 
  • 諸葛瑾,諸葛珪子,東漢末及三國時東吳重要謀士,官至大將軍。
  • 諸葛亮,諸葛瑾弟,東漢末及三國時政治家和軍事家,蜀漢丞相。 [1] 
  • 諸葛均,諸葛亮弟,蜀漢長水校尉。
  • 諸葛誕,諸葛亮堂弟,曹魏徵東大將軍。
參考資料
  • 1.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諸葛亮字孔明,琅邪陽都人也。漢司隸校尉諸葛豐後也。父珪,字君貢,漢末為太山郡丞。
  • 2.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13-09-11]
  • 3.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諸葛豐字少季,琅邪人也。以明經為郡文學,名特立剛直。貢禹為御史大夫,除豐為屬,舉侍御史。元帝擢為司隸校尉,刺舉無所避,京師為之語曰:“間何闊,逢諸葛。”上嘉其節,加豐秩光祿大夫。
  • 4.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時,侍中許章以外屬貴幸,奢淫不奉法度,賓客犯事,與章相連。豐案劾章,欲奉其事,適逢許侍中私出,豐駐車舉節詔章曰:“下!”欲收之。章迫窘,馳車去,豐追之。許侍中因得入宮門,自歸上。豐亦上奏,於是收豐節。司隸去節自豐始。
  • 5.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豐上書謝曰:“臣豐駑怯,文不足以勸善,武不足以執邪。陛下不量臣能否,拜為司隸校尉,未有以自效,復秩臣為光祿大夫,官尊責重,非臣所當處也。又迫年歲衰暮,常恐卒填溝渠,無以報厚德,使論議士譏臣無補,長獲素餐之名。故常願捐一旦之命,不待時而斷奸臣之首,懸于都市,編書其罪,使四方明知為惡之罰,然後卻就斧鉞之誅,誠臣所甘心也。夫以布衣之士,尚猶有刎頸之交,今以四海之大,曾無伏節死誼之臣,率盡苟合取容,阿黨相為,念私門之利,忘國家之政。邪穢濁混之氣上感於天,是以災變數見,百姓睏乏。此臣下不忠之效也,臣誠恥之亡已。凡人情莫不欲安存而惡危亡,然忠臣直士不避患害者,誠為君也。今陛下天覆地載,物無不容,使尚書令堯賜臣豐書曰:‘夫司隸者刺舉不法,善善惡惡,非得顓之也。勉處中和,順經術意。’恩深德厚,臣豐頓首幸甚。臣竊不勝憤懣,願賜清宴,唯陛下裁幸。”上不許。
  • 6.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是後,所言益不用,豐覆上書言:“臣聞伯奇孝而棄於親,子胥忠而誅於君,隱公慈而殺於弟,叔武弟而殺於兄。夫以四子之行,屈平之材,然猶不能自顯而被刑戮,豈不足以觀哉!使臣殺身以安國,蒙誅以顯君,臣誠願之。獨恐未有云補,而為眾邪所排,令讒夫得遂,正直之路雍塞,忠臣沮心,智士杜口,此愚臣之所懼也。”
  • 7.    《漢書·卷七十七·蓋諸葛劉鄭孫毋將何傳第四十七》:豐以春夏系治人,在位多言其短。上徙豐為城門校尉,豐上書告光祿勳周堪、光祿大夫張猛。上不直豐,乃制詔御史:“城門校尉豐,前與光祿勳堪、光祿大夫猛在朝之時,數稱言堪、猛之美。豐前為司隸校尉,不順四時,修法度,專作苛暴,以獲虛威,朕不忍下吏,以為城門校尉。不內省諸己。而反怨堪、猛,以求報舉,告案無證之辭,暴揚難驗之罪,譭譽恣意,不顧前言,不信之大者也。朕憐豐之耆老,不忍加刑,其免為庶人。”終於家。
  • 8.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五·諸葛亮傳第五》:從父玄為袁術所署豫章太守,玄將亮及亮弟均之官。會漢朝更選朱皓代玄。玄素與荊州牧劉表有舊,往依之。
  • 9.    濰坊歷史文化名人[M].濟南:濟南出版社,2018.03.第84頁
  • 10.    諸葛豐  .國學導航[引用日期2023-06-15]
  • 11.    賀清龍著.中國歷史十大清官[M].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14.01.第73頁
展開全部 收起